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796
1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6,共7页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94-2008年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实现12.95%、26.62%、33.29%的碳减排,而农业经济发展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累计产生154.94%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 被引量:421
2
作者 王成 唐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0-1114,共15页
探究乡村三生空间功能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乡村空间优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及其两两间的耦合度和耦... 探究乡村三生空间功能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乡村空间优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及其两两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空间比较和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耦合度呈现低耦合、拮抗、磨合、协调耦合四种类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三种类型;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时间上呈现由低水平耦合向协调耦合发展的波浪式演进特征;乡村三生空间功能两两之间耦合协调状态差异明显,"生活—生态"功能耦合协调情况较差,是未来优化乡村空间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三生空间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格局演化 重庆市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城市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30
3
作者 王振波 方创琳 +1 位作者 许光 潘月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0-1734,共15页
大气霾污染因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环境问题,PM2.5是中国霾污染频繁的主要原因。过去对国家尺度上PM2.5时空分布的认识主要基于卫星观测,因其反演方法的局限性,卫星资料难以真实反映近地面PM2.5... 大气霾污染因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环境问题,PM2.5是中国霾污染频繁的主要原因。过去对国家尺度上PM2.5时空分布的认识主要基于卫星观测,因其反演方法的局限性,卫星资料难以真实反映近地面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基于中国2014年190个城市中的945个监测站的PM2.5浓度观测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模型,揭示了中国PM2.5的时空格局。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PM2.5平均浓度61μg/m3,具有显著的冬秋高、春夏低的"U"型逐月变化规律和周期性U-脉冲型逐日变化规律;中国城市PM2.5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与集聚规律,以及两次南北进退的空间循环周期;胡焕庸线和长江是中国PM2.5浓度高值区和低值区的东西和南北分界线,胡焕庸线以东和长江以北的环渤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等地区是2014年PM2.5的高污染城市聚集地,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年污染核心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是稳定的空气质量优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特征 监测数据 中国
原文传递
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 被引量:158
4
作者 马明 吕伟涛 +2 位作者 张义军 孟青 杨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3-400,共8页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简称雷灾)数据库,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4320人受...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简称雷灾)数据库,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4320人受伤,估计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击,高于美国、英国。我国雷灾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广东省最为严重,总计上报8770例雷灾事件,造成772人死亡和662人受伤;当考虑人口权重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我国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夏季占全年的65%以上,7月最高。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发生在13:00—20:00(北京时)的分别占总数的73%和62%,16:00为峰顶。雷灾中受伤害的农民占总死伤人数的93%,城市人员仅占7%。统计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最多的发生在农田,为32%,其次为建构筑物,为23%,以下依次为开阔地、水域、树下、山地等。此外还分析了雷灾中受损行业、财物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灾情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中国龙卷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59
5
作者 范雯杰 俞小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3-805,共13页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增强藤田级别"龙卷级别分类标准,对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EF2或以上级强龙卷(Significant Tornadoes)和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EF1或以上级龙卷的时空...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增强藤田级别"龙卷级别分类标准,对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EF2或以上级强龙卷(Significant Tornadoes)和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EF1或以上级龙卷的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1961—2010年50年间共记录到165次强龙卷,含EF2级145次、EF3级16次、EF4级4次,年均3.3次;(2)强龙卷主要分布在中国江淮地区、两湖平原、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东南部等平原地区,具有在某地频发的特征;(3)165次强龙卷中,1986—1990年间的发生最为频繁,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4—8月的数量占全年的87%;发生起始时间多集中在12—20时;(4)强龙卷发生过程中多伴随有冰雹和/或暴雨等天气现象,其路径长度与强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5)165次强龙卷至少造成1772人死亡,3.17万人受伤,总结了记录到的最强25次龙卷的灾情特征;(6)2004—2013年10年间共记录到143次EF1或以上级龙卷,含EF1级121次、EF2级19次、EF3级3次,其空间分布与1961—2010年强龙卷的分布相似;10年间,2005年记录到的数量最多,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7)利用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相关资料记录的龙卷资料中EF1级龙卷和EF2或以上级强龙卷的发生数量之比,以及不完整的EF0级龙卷与EF1或以上级龙卷的发生数量之比,粗略估计得到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年均发生龙卷的次数不低于85次,EF1或以上级龙卷年均发生21次,不及美国龙卷发生频率的十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时空分布 发生频率 灾情特征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环流形势 被引量:129
6
作者 林建 杨贵名 毛冬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根据1971-2005年35年来714站大雾资料,统计了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年平均大雾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重庆、云南南部、湖南和江南东部;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春、夏季雾的范围较小,秋、冬季雾的... 根据1971-2005年35年来714站大雾资料,统计了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年平均大雾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重庆、云南南部、湖南和江南东部;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春、夏季雾的范围较小,秋、冬季雾的范围较大,内陆雾主要为(秋)冬季正态分布型,东北的雾夏季偏多,沿海雾春、夏季较多。雾通常开始于晚上20时(北京时间,下同)至次日早晨8时(以6-7时为最多),结束于8-12时,持续时间大多在1-10 h,持续3 h的雾出现的频数最高。近35年雾日的线性趋势表明:江南、华南的雾日变化不明显,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雾日都呈递减趋势,不同能见度的雾日在1985年前后基本上都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并且能见度越低的雾日变化越明显。主要考虑地面天气形势我国大范围大雾发生的环流形势可分为均压型和锋前型两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时空分布 环流类型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6
7
作者 何舜辉 杜德斌 +1 位作者 焦美琪 林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4-1022,共9页
基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论文数据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揭示2001~2014年中国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东-中-西"逐渐... 基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论文数据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揭示2001~2014年中国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东-中-西"逐渐衰减的态势,且随着时间推移,东部的压倒性地位进一步强化。(2)基尼系数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整体由极化增长向优化均衡发展的空间过程。东部地区基尼系数维持相对稳定;创新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却在不断缩小。(3)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创新城市分布具有很强的经济依赖性,广泛分布于发达城市,而中等水平以上的城市呈集聚分布态势,表现出明显的"集群化"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高度吻合。(4)Moran’s I值均为正,并呈不断上升之势,反映了城市间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作为区域性的创新极,对周围城市的创新带动效应并不明显,辐射作用有限。(5)经济基础、人力资本、教育水平、FDI规模、制度因素、基础设施6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形成。其中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大,教育水平和制度因素次之,而FDI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影响相对较小,但仍表现为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ESDA 溢出效应
下载PDF
古城旅游地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平遥古城为例 被引量:126
8
作者 张晓梅 程绍文 +2 位作者 刘晓蕾 王琦 李照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6-202,207,共8页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4年平遥古城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测度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运用回归方程分析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平遥古城网络关...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4年平遥古城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测度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运用回归方程分析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2011—2014年网络关注度呈直线增长趋势;年内变化上呈鲜明的"双高峰"模式,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节假日上表现为节前关注度上升,其中"五一"在节日前一天达到顶峰,而"十一"在节日第2、3天达到顶峰;周内表现为"周末低谷,工作日高峰"的特征。(2)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上具有不断集中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及其周边省区。(3)气候舒适度和节假日、重要节庆等是影响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联系强度,客源地人均GDP和两地间的距离是影响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旅游地 网络关注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平遥古城
原文传递
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09
9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0%、71.89%和13.69%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269.28%的碳增量。最后,立足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姚远 陈曦 钱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4-1147,共14页
近50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剧烈变化。当前,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开展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与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厘清城市地... 近50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剧烈变化。当前,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开展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与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厘清城市地表热环境的研究进展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空间热环境定量评价研究以及进一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城市空间热环境和城市热岛等相关概念、主要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方式进行简要叙述的基础上,着重从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力和驱动机制、城市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城市地表热岛与城市大气热岛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城市绿地和水体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城市地表热岛的尺度转换等6个主要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地表热环境定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热环境 定量遥感 时空特征 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
下载PDF
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97
11
作者 郭芸 范柏乃 龙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132,共15页
研究目标:科学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正确揭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及其差距。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研究目标:科学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正确揭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及其差距。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四大板块、五大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空间分布上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成果呈东高西低的阶梯差异,发展方式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研究创新:从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方式和发展成果四个维度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对四大板块和五大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际测度。研究价值:丰富和完善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理论体系,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ESDA 泰尔指数 莫兰指数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PM_(2.5)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4
12
作者 杨冕 王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0,共10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因其对空气环境质量乃至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而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地理学时空分析与GIS... 大气细颗粒物(PM_(2.5))因其对空气环境质量乃至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而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地理学时空分析与GIS可视化方法探索并呈现了2015年长江经济带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回归模型考察了PM_(2.5)浓度与区域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就空间特征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PM_(2.5)污染较长江上游地区更为严重,长江北岸地区比长江南岸地区更为严重;PM_(2.5)高浓度集聚地带主要位于鄂皖苏大部分地区,与空气质量较佳的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呈"对角"分布状态。长江经济带内城市间PM_(2.5)浓度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自相关性随距离增大而不断减弱,其门槛尺度约为900 km;在这一范围内,PM_(2.5)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就时间特征而言,冬季PM_(2.5)浓度相对较高,春秋两季次之,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各地区浓度分布在年初相对离散,后有所趋同。此外,PM_(2.5)与其他类型的大气污染物(如SO2、NO2、O3)浓度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暗示大气污染物从原发污染演变为二次污染,形成恶性循环。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M_(2.5)污染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且人口密度、公共交通运输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长江经济带PM_(2.5)浓度的升高。最后,从区域性联防联控、不同类型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方面为长江经济带的大气环境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PM2.5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SPI的近41年(1965-2005)河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91
13
作者 车少静 李春强 申双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1期137-143,150,共8页
河北省是旱涝频发地区之一。本文基于1965-2005年河北省84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正交经验分解函数和旋转正交经验分解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41a河北省旱涝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旱涝总体上呈阶段... 河北省是旱涝频发地区之一。本文基于1965-2005年河北省84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正交经验分解函数和旋转正交经验分解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41a河北省旱涝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旱涝总体上呈阶段性变化特征,1965-1972年和1997-2005年干旱比较频繁,1973-1996年干旱频率较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前中期为雨涝比较频繁阶段。春秋季干旱呈减轻趋势,夏季干旱呈加剧趋势(不显著),冬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但90年代以来河北省极端季节旱涝事件比较频繁。在空间上,河北省旱涝分布可分为东部、北部、南部和西部四个不同的区域,四个区域的旱涝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大趋势,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河北省全省20世纪90年代后期旱涝变率最大,70年代前期和末期变率也较大,80年代变率最小;四个区域总体上表现出与全省大致相同的趋势,只是2000年以后南部地区旱涝变率持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旱涝 时空特征 河北省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88
14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度 时空特征 安徽省
原文传递
1957—2009年中国台站观测的关键积雪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7
15
作者 马丽娟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1957—2009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积雪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年平均雪深、雪水当量、积雪密度分别为0.49cm、0.7mm、0.14g.cm-3.平均来说,三者在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最小的,在西北地区均较大;空间上,中国年平均雪深和雪水当量大值区位于... 利用1957—2009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积雪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年平均雪深、雪水当量、积雪密度分别为0.49cm、0.7mm、0.14g.cm-3.平均来说,三者在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最小的,在西北地区均较大;空间上,中国年平均雪深和雪水当量大值区位于东北和新疆北部,以及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小部分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积雪密度在0.14g.cm-3以下,3大稳定积雪区积雪密度略高.1957—2009年,中国及各区域年平均雪深和雪水当量均表现为波动增加趋势,但不显著;空间上雪深的显著正趋势主要位于内蒙古东部、东北北部、新疆西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北部;雪水当量与雪深类似,但正趋势范围不如前者广,负趋势范围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积雪密度 积雪深度 雪水当量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2006年冬半年我国霾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16
作者 周宁芳 李峰 +1 位作者 饶晓琴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国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特征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10月、12月、1月和2月是我国霾频发时期,11—14时发生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国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特征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10月、12月、1月和2月是我国霾频发时期,11—14时发生的范围最大。霾主要发生在中阻塞、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不同的环流形势下。霾天气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分布存在南北区域性差异,其中湿度的差别最为显著。14时华南地区相对湿度最大值为80%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70%,而华北地区只有60%。24小时气压减弱有利霾的发生。华北地区24小时负变温,而长江以南地区正变温时,霾更容易发生。能见度最小值的分布表明,广东、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霾时能见度较其他区域更小,只有2km左右。这些对于了解霾的发生规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气象要素
下载PDF
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研究: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8
17
作者 王伟新 向云 祁春节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3,共7页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近年来重又出现集中趋势;中国多数省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明显,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果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且这一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影响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条件、技术、制度与经济等,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自然禀赋条件、劳动力成本以及交通运输成本对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产业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时空扩散特征与人口流动风险评估--基于1243例病例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67
18
作者 刘勇 杨东阳 +2 位作者 董冠鹏 张航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2,共9页
文章搜集了河南省1243例新冠肺炎的病例数据,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在区县尺度上从病例总量、输入性扩散性病例数量以及扩散比三个维度探究了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时空扩散过程,进一步基于人口流动评估了各个区县春节过后疫情风险。... 文章搜集了河南省1243例新冠肺炎的病例数据,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在区县尺度上从病例总量、输入性扩散性病例数量以及扩散比三个维度探究了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时空扩散过程,进一步基于人口流动评估了各个区县春节过后疫情风险。研究发现,河南省新冠病毒疫情经历了发生、迅速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发展过程,目前病例总量和扩散比的"S"型曲线已经呈现;病例总量、输入性扩散性病例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病例总量与输入性扩散性病例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信阳大部分区县,南阳、驻马店、郑州部分区县,遵循与湖北省地理邻近和网络邻近的特征;扩散比较高的区县为分散分布,且大多为家庭式集聚性扩散;在人口流动的影响下,信阳市主城区及周边县,安阳、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市主城区,人口流入和流出所引致的相对风险较高。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及时评估疫情动态,并兼顾人口流动风险进行动态疫情风险划分,以便及时有效地指导区域疫情的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时空特征 人口流动风险 河南省
原文传递
2003-2009年中亚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67
19
作者 李均力 陈曦 包安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9-1229,共11页
利用ICESat/GLAS卫星测高数据产品获取2003-2009年间中亚地区24个典型湖泊的水位信息,分析该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时间过程和空间特征,并结合流域内气象观测数据和冰川、水坝分布图,分析不同类型湖泊的水位变化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 利用ICESat/GLAS卫星测高数据产品获取2003-2009年间中亚地区24个典型湖泊的水位信息,分析该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时间过程和空间特征,并结合流域内气象观测数据和冰川、水坝分布图,分析不同类型湖泊的水位变化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湖泊水位变化与湖泊所在流域的年均降水量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冰川融水对高山封闭湖泊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青藏高原北部、帕米尔高原和天山中部有大量冰川分布的流域,湖泊水位变化与湖泊补给系数呈正相关,水位主要表现为升高或稳定的状态;而在天山和阿尔泰山高地区无冰川补给的流域,水位随湖泊补给系数的增大而呈现负变化。水利枢纽或拦水坝为人类活动对湖泊的直接影响因子,其空间分布与近年来外流湖和平原尾闾湖的水位变化有关。拦水建坝的外流湖和尾闾湖的水位下降明显,而未建拦水坝或水利枢纽的外流湖水位相对稳定,进一步印证了近年来中亚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湖泊水位下降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湖泊 水位变化 时空特征 ICESat/GLAS
原文传递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20
作者 雷军 张雪艳 +2 位作者 吴世新 张小雷 鲁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结构变化在东疆、南疆和北疆三大区域和县(市)级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②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和草地为主。③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建设用地 动态变化 时空特征 遥感和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