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6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8
1
作者 刘涛 齐元静 +1 位作者 曹广忠 刘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7-581,共15页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城镇化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仍然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城镇化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仍然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集中区有连绵化的趋势,但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向内陆地区的省会等特大城市集中趋势明显,其分布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北移。省内县际的流动人口规模已接近于省际流动,且有更高的意愿和更强的能力永久居留城镇,省内县际的永久性迁移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导模式。中国流动人口迁入地的选择受到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更强。远距离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在务工之外,对享受城市生活也开始有所考虑;而中西部地区政府力量在引导人口流动中仍起到重要作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均有显著贡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中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城镇化 城镇体系 城市群 人口普查 中国
原文传递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动态度量指标体系 被引量:106
2
作者 赵景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度量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了度量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动态指标体系,包括类斑匀度、斑匀度、类斑散度、斑散度、斑块的贴近度、斑块的形状指标、类斑丰度、斑丰度、带丰...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度量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了度量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动态指标体系,包括类斑匀度、斑匀度、类斑散度、斑散度、斑块的贴近度、斑块的形状指标、类斑丰度、斑丰度、带丰度、带斑比、边缘强度、景观网络的连通度和景观网络的环圈度指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网络等级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基于铁路和航空流的比较 被引量:141
3
作者 王姣娥 景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8-1519,共12页
交通流是反映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重要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网络研究中。基于2010年中国城际铁路与航空客流OD数据,本文从城市节点、流量、子网络视角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铁路与航空流视角下... 交通流是反映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重要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网络研究中。基于2010年中国城际铁路与航空客流OD数据,本文从城市节点、流量、子网络视角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铁路与航空流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均呈现出以北上广为顶层节点的空间等级结构体系,但除顶层结构外两种网络结构差异较大。(2)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铁路流联系表现出空间邻近性特征,而航空流联系则主要受到城市节点的规模大小与职能属性的影响。(3)铁路流的首位联系受省级行政区划的制约,航空流的首位联系空间跨度大,形成了若干具有垂直层间联系的地域子系统。(4)铁路网络拥有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7个子网络,而航空网络中则不存在明显的子网络。技术经济特征与管理体制是造成铁路与航空两种网络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交通流 空间结构 社区结构 地域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被引量:97
4
作者 陈修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动力机制 理论基础 空间结构惯性 区域发展 互动关系 被动性 阶段性 优化 流动空间 空间体系 国家力量 横向区域协作力 生产力梯度力 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 中国 全球化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28
5
作者 刘小鹏 苏胜亮 +2 位作者 王亚娟 黄越 赵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3,共7页
在阐述多维贫困和空间贫困概念内涵及其指标基础上,提出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即强调科学性和主导性原则、重视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测度的可操作性、体现减贫与反贫困的新要求、突出区域性和空间... 在阐述多维贫困和空间贫困概念内涵及其指标基础上,提出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即强调科学性和主导性原则、重视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测度的可操作性、体现减贫与反贫困的新要求、突出区域性和空间刻画能力。据此,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4个维度,收入和消费、市场连通性、人口状况、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地貌要素、自然灾害、生态安全、农业生态、粮食安全和政策的实效性共13个指标组,27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进一步讨论了空间贫困测度指标的检验、获取方法和空间化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村域 空间贫困 测度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 被引量:71
6
作者 李春芬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1-496,共6页
本文首先指出5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发展滞缓的问题所在,结合实例,阐述6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研究中关于空间关系与空间组织、功能区和优化地域组合的研究进展,认为现阶段区域地理学的前沿在向区际联系的研究方向转移。区域地理学... 本文首先指出5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发展滞缓的问题所在,结合实例,阐述6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研究中关于空间关系与空间组织、功能区和优化地域组合的研究进展,认为现阶段区域地理学的前沿在向区际联系的研究方向转移。区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从特定区域的独特性,转向地域分异,现阶段又在上述基础上向区际联系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理学 区际联系 地域组合 区域系统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97
7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1 位作者 邵宁宁 郭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河南省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空间外溢效应 被引量:90
8
作者 伏润民 缪小林 高跃光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47,共17页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性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一方面被中国高储蓄存款带来的信贷软约束空间、不良贷款率反映的信贷制度软化等加剧,另一方面针对辖区间挤出效应还受到中心金融机构资金调配约束的抑制。本文研究表明,防范和治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外溢效应,需要对其风险空间外溢的路径"通道"进行严格清理,重点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市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空间外溢 金融系统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 被引量:86
9
作者 庄少勤 赵星烁 李晨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3,23,共6页
从“网红城市”现象分析入手,指出传统工业化规划运行体系存在的局限,着重探讨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何把握时空新趋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发挥行业新作用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过程中,需把握时空演变的六个... 从“网红城市”现象分析入手,指出传统工业化规划运行体系存在的局限,着重探讨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何把握时空新趋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发挥行业新作用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过程中,需把握时空演变的六个驱动维度;在数字化新时空生态中,应加快构建现代空间治理体系,建立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规划者应强化有机思维、用户思维、设计思维,在实践中丰富规划专业生态的维度,传导美好生活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镇化 数字化 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体系 行业发展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 被引量:81
10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7,共9页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城市总规发挥宏观的导控作用,城市详规发挥底层的管控作用,将城市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城市高质量犮展提供规划保障;相应地,要增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支禕,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战略指引。此外,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发展城乡规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 规划体系 规划教育
下载PDF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被引量:72
11
作者 张衍毓 陈美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共11页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空间系统认知 空间规划 管理体制 协调机制 编制体系 改革创新
下载PDF
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69
12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1 位作者 姚小薇 杨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3,共6页
研究目的:以国土空间分区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国土空间分区的内涵、方法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中国省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资料总结与归纳。研究结果:(1)提出以县级行政区为主体,乡镇组团、保护... 研究目的:以国土空间分区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国土空间分区的内涵、方法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中国省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资料总结与归纳。研究结果:(1)提出以县级行政区为主体,乡镇组团、保护区等为辅助的国土空间分区评价单元划分方式;(2)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对国土空间进行多功能表达并阐述分区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3)制定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省和区域国土空间分区技术路线。研究结论:解决了如何划分评价单元、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和分区技术路线等国土空间分区的基本问题,研究成果可为省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区域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分区 评价单元 指标体系 概念 方法
下载PDF
具有空间扩散的种群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与边界控制 被引量:55
13
作者 陈任昭 张丹松 李健全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讨论了带年龄结构和空间扩散的时变种群系统的最优边界控制问题,证明了系统的广义解的存在唯一性,得到了控制为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由积分-偏微分方程和变分不等式构成的最优性组.最优控制u∈uad是由最优性组所确定的.
关键词 种群系统 最优边界控制 变分不等式 存在唯一性 空间扩散
原文传递
我国空间规划协调问题探讨--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被引量:68
14
作者 林坚 陈霄 魏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1,共7页
与多数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融合在一个体系中不同,我国的制度特征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规划体系内部构成的多元化,一个行政层级往往有不同的空间规划并存,是一种并行体系。因此,空间规划协调不仅要考虑不同层级规划的上下衔接,还应该... 与多数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融合在一个体系中不同,我国的制度特征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规划体系内部构成的多元化,一个行政层级往往有不同的空间规划并存,是一种并行体系。因此,空间规划协调不仅要考虑不同层级规划的上下衔接,还应该考虑同一层级不同种类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经验,结合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所在,提出加强我国空间规划协调的原则及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协调 并行体系 国际经验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及空间结构评价方法——以燕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67
15
作者 党丽娟 徐勇 高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197,203,共6页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划分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空间类型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功能归类,提出了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以及生产—生态和生活—生态...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划分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空间类型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功能归类,提出了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以及生产—生态和生活—生态复合类型的5个一级类、20个二级类和61个三级类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划分方案;构建了由五形偏离度指标和结构视图表达的五形向量空间结构评价方法,并在延安燕沟流域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期间燕沟流域的五形偏离度从0.583减少到了0.567,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14个行政村的五形偏离度值保持在0.55~0.59,趋同性较强,集中程度普遍较高;从而揭示了五形向量空间结构评价方法可以从定量和结构图示两个方面有效刻画研究地域的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变化及空间分异等特点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空间结构 评价方法 五形偏离度 燕沟流域
下载PDF
中国空间规划体系40年的变迁与改革 被引量:66
16
作者 张京祥 林怀策 陈浩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基于治理理论,从府际关系以及政府—市场关系两个维度展开分析,揭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及总体趋向。认为中国空间规划的发展演变呈现四方面的特征:(1)从国家治理体系的相对边缘位置走向中心位置;(2)从服务单一目... 基于治理理论,从府际关系以及政府—市场关系两个维度展开分析,揭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及总体趋向。认为中国空间规划的发展演变呈现四方面的特征:(1)从国家治理体系的相对边缘位置走向中心位置;(2)从服务单一目标转向服务多元目标;(3)其角色从不断反复走向全面重构和规范化;(4)从促进增长的工具转为实现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的公共政策。基于历史经验以及当前改革的整体环境,指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承载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空间规划体系不仅需要承担政府间利益与权力的制衡与协调,更要发挥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空间规划 国家治理 体系 府际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生活圈视角下的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构建 被引量:56
17
作者 赵万民 方国臣 王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9-78,共10页
我国老年人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步行作为老年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在机动车交通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下,构建适老化步行空间尤为迫切。伴随我国城市公共生活的逐步回归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知行合一,住区生活圈正逐渐成为我国住区空间治理的... 我国老年人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步行作为老年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在机动车交通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下,构建适老化步行空间尤为迫切。伴随我国城市公共生活的逐步回归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知行合一,住区生活圈正逐渐成为我国住区空间治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文章以生活圈为视角,基于老年人步行活动与空间需求特征,优化住区适老化步行生活圈,并系统化整合界定“点、线、面”空间元素,重塑扁平化的住区步行空间,形成由“5 分钟步行生活圈 10 分钟步行生活圈 15 分钟步行生活圈”构成的网络化步行空间结构,构建“树枝式+鱼骨式+棋盘式”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从而精细化治理各生活圈层的步行空间,优化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的协调机制,以期完善我国住区适老化步行体系与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住区 适老化 步行 空间体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能力探讨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劲峰 柏延臣 +1 位作者 朱彩英 王国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9-853,共5页
首先回顾了当前商业 GIS软件包已有的空间分析能力 ,以及 GIS所服务的地球科学对空间分析的需求 ,然后以典型案例剖析了当前独立的空间分析商业软件包具有的空间分析功能 ;据此 ,探讨了 GIS数据分析新增能力的内容和设计策略 .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软件包 系统设计 GIS 空间数据 地球科学
下载PDF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协调度 被引量:48
19
作者 董艳敏 严奉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从生产效率、产业效益、绿色化生产、劳动者素质和农民收入5个要素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协调度方法测度中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8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 从生产效率、产业效益、绿色化生产、劳动者素质和农民收入5个要素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协调度方法测度中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8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由2000年的0.35539上升至2018年的0.48240,年均增长率为1.71%。(2)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具有集聚连片的特点,从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相邻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彼此相互影响,空间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同高同低”状态。(3)200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趋好,但还有待加强。(4)各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具有一致性,即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相关性 协调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36
20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1 位作者 赵言文 杨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1,共6页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利用对比研究宜强化应用导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趋势;空间体系的研究受...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利用对比研究宜强化应用导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趋势;空间体系的研究受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刚性和弹性将统一在过程规划之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趋向于政策导向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应以空间规划为平台,加强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空间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