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蜘蛛的空间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云峰 古德祥 周之铭 《昆虫天敌》 CSCD 1990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维生态位概念提出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生态位定量描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即被某一生物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 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维生态位概念提出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生态位定量描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即被某一生物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其次是生态位重叠(Niche Overlap),即几个生物种共同分享或竞争一个已知栖息资源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蜘蛛 生态位
下载PDF
辽河口春、夏季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的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皓 宋昌民 +3 位作者 闫启仑 刘晖 樊景凤 杨青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0-925,共6页
春、夏季开展了辽河口周边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运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浮游动... 春、夏季开展了辽河口周边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运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季节演替明显,从春季到夏季优势种(类)的更替率为77.8%;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08~0.71,可分为广生态位(Bi〉0.60)、中生态位(Bi=0.30~0.60)和窄生态位(Bi〈0.30)三大类型。广生态位的代表种有小拟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等,中生态位的代表种包括双毛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窄生态位的代表种有火腿伪镖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等;生态位宽度相近的优势种(类),其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CCA分析的结果表明,春、夏季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均为盐度和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辽河口
原文传递
烟台近海浮游动物优势种空间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侯朝伟 孙西艳 +4 位作者 刘永亮 张晨 张文静 赵建民 董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822-5833,共12页
根据2018年春、夏季烟台近海海域的调查资料,以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为研究对象,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空间生态位分化的主要... 根据2018年春、夏季烟台近海海域的调查资料,以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为研究对象,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空间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幼虫和桡足类是烟台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组成群体,春、夏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更替率为73.33%。依据烟台近海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值,可将其划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三大类群,广生态位种类为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的主要构成群体,春季代表种类有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等,夏季代表种类有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克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等。生态位重叠指数与物种分布的环境位点的重合情况密切相关,广生态位种类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要高于窄生态位种类与其他种类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RDA分析表明,春季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空间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温度、盐度和无机氮(DIN),夏季为海水盐度、叶绿素a(Chla)、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优势种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分割的森林资源经营与评价——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妮妮 凌威 +6 位作者 郭倩 张艳 刘巧红 徐雪蕾 李静 王新杰 张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47,共7页
科学评价森林资源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基于生态位分割法研究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资源的生态特征,以期为鹫峰林分改造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栓皮栎(I=6.709 9,Bw=1.000 2)和元宝枫(I=1.653 0,Bw=0.880 1... 科学评价森林资源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基于生态位分割法研究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资源的生态特征,以期为鹫峰林分改造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栓皮栎(I=6.709 9,Bw=1.000 2)和元宝枫(I=1.653 0,Bw=0.880 1)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均较大,山杨(I=0.200 7,Bw=0.278 5)、构树(I=0.124 6,Bw=0.2715)和鹅耳枥(I=0.092 6,Bw=0.272 9)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较小。(2)以栓皮栎为代表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表现为海拔500 m以下大于500 m以上,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3)鹫峰多数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整体较大,52%的树种对生态位相似性在0.8以上;Pianka测度式表征的生态位重叠值(Pij)整体偏小,Pij<0.3的树种对占总数的66%。(4)树种的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生态位宽度之差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空间分割 生态位相似性 生态位重叠 国家森林公园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山西南部山地蝴蝶多样性与生态位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郝淑莲 薛琪琪 +4 位作者 冯丹丹 李晓菲 刘杨 张志伟 门丽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4-1321,共8页
为了解山西南部地区的蝴蝶物种分布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蝴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应用样线法对落叶阔叶林、旱田、常绿针叶林、灌丛和果园这5种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及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蝴蝶4 ... 为了解山西南部地区的蝴蝶物种分布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蝴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应用样线法对落叶阔叶林、旱田、常绿针叶林、灌丛和果园这5种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及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蝴蝶4 242只,隶属1总科5科65属共101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研究区的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计算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各科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蛱蝶科(3.174)>灰蝶科(1.924)>粉蝶科(1.630)>弄蝶科(1.420)>凤蝶科(1.146);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7.915)>落叶阔叶林(7.645)>常绿针叶林(7.622)>果园(6.904)>旱田(5.684)。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多样性差别明显。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差别不大,都在0.6以上;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在0.9以上,说明山西南部山地的各科蝴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南部 蝴蝶 物种多样性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夏季啮齿类的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艳妮 周材权 +3 位作者 张君 周友兵 胡锦矗 熊耀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以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 ,将唐家河自...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以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 ,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 4个带 ,即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海拔 16 0 0m以下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6 0 0~ 2 10 0m)、针阔叶混交林带 (2 10 0~ 2 4 0 0m)和亚高山针叶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2 4 0 0~ 36 0 0m)。发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 12种啮齿类动物中 ,高山姬鼠、龙姬鼠和大林姬鼠在 4个垂直植被带上的分布范围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态位 林带 针阔叶混交林 群落 落叶 夏季 亚高山针叶林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啮齿类动物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垂直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正祥 洪梅 +4 位作者 杨桂荣 宋志忠 高子厚 孙绍华 徐友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9-625,共7页
2011年6~7月采用铗夜法,对云南香格里拉县海拔2 500~4 500 m范围内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群落中各物种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大小与其沿海拔梯度分布的关系及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状况。共捕获19种275只小型兽类,... 2011年6~7月采用铗夜法,对云南香格里拉县海拔2 500~4 500 m范围内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群落中各物种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大小与其沿海拔梯度分布的关系及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状况。共捕获19种275只小型兽类,其中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耳姬鼠(A.latronum)、齐氏姬鼠(A.chevrieri)、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西南绒鼠(Eothenomys custos)和大足鼠(Rattus nitidus)分布的海拔梯度跨度最大,分布范围较广,占据垂直空间生态位宽,是当地小型兽类群落的优势种。19种小型兽类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幅度差异很大,大绒鼠(E.miletus)、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中麝鼩(C.russula vorax)的空间生态位完全重叠;大足鼠、齐氏姬鼠与滇攀鼠(Vernany fulva)、克氏田鼠(Microtus clarkei)、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灰鼯鼠(Petaurista xanthatis)、印度长尾鼩(Soriculus leucops)空间生态位完全不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香格里拉县
原文传递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逍 李崇清 +2 位作者 罗康 穆璁 杨瑞 《贵州科学》 2022年第6期69-77,共9页
为探索习水杜鹃在贵州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空间格局及生态位特征,对现存习水杜鹃群落开展详细的调查,采用Ripley点格局法、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中优势种习水... 为探索习水杜鹃在贵州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空间格局及生态位特征,对现存习水杜鹃群落开展详细的调查,采用Ripley点格局法、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中优势种习水杜鹃、光枝杜鹃表现为随机分布,桂南木莲、岭南石栎、小果润楠在尺度范围表现为更多的聚集分布,灌木层优势种杜鹃表现为聚集分布;(2)乔木层中习水杜鹃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但生态位重叠值也较高,且重叠物种数占比100%,遭受较强的竞争。灌木层中习水杜鹃生态位宽度值仅次于杜鹃,遭受的竞争相对较小,但受资源限制,总体优势程度并不明显;(3)乔木层中的桂南木莲、厚皮香和草本层中的蕙兰、矛叶荩草重叠值为1,它们在生态学或生物学的特性极为相似,可能会出现某一种在竞争中衰退,或出现生态位的分化以达到共存。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物种有26对,其中灌木层硬壳柯、草本层稀羽鳞毛蕨与多对物种间重叠值为0,占据着相对独立的资源,相较于其他的物种更具较强的发展潜力。综上,习水杜鹃分布格局反映了其种子具有一定扩散能力,但因为种子萌发障碍导致幼苗幼树稀少,且习水杜鹃乔木遭受程度较强的竞争,建议开展一些促进习水杜鹃种子萌发的研究,并进行培育,以应对种群遭受的衰退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水杜鹃 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利清 张福顺 +1 位作者 杨玉平 董维惠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56,共6页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东缘的7种不同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沙地7种生境中共有7种啮齿动物分布,其中小毛足鼠的生态位宽度值最高,为0.99。在不同季节,...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东缘的7种不同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沙地7种生境中共有7种啮齿动物分布,其中小毛足鼠的生态位宽度值最高,为0.99。在不同季节,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小毛足鼠,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9、0.97,春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子午沙鼠,为0.60。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的鼠种为五趾跳鼠,春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鼠种除五趾跳鼠外还有三趾跳鼠、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三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为0.90,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为0.09。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的鼠种不同,表现出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鼠种也不同,表明生态位分化在不同季节有差异。春季生态位明显分化,秋季也出现了一些物种的生态位分化,夏季生态位分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人工植被 库布齐沙地
下载PDF
种间互作对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士远 林坤 +1 位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383-9393,共11页
从鱼类种间互作及其生态网络特征视角研究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对解析多鱼种共存机制和基于群落水平的多鱼种资源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鱼类资源利用的竞争互作对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2016-2018年8个航次的雷州湾海域底拖网调查... 从鱼类种间互作及其生态网络特征视角研究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对解析多鱼种共存机制和基于群落水平的多鱼种资源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鱼类资源利用的竞争互作对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2016-2018年8个航次的雷州湾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数据,将空间生态位重叠理论和生态网络建模相结合,从种间互作的角度应用加权聚类系数C、加权平均路径长度A、关联度Co等指标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①鱼类生态位重叠所形成的种间互作网络季节变动较大,而年度变动则相对较小,共包含鱼类58-122种,种间互作的关系数量1318-7103。②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内种间互作密集,聚合程度高(C介于0.84-0.98)且能量传递效率高(A介于0.02-0.09),呈现互作弱化之趋势(Co介于0.32-0.48),群落结构总体较稳定。③小尺度范围(20°40'-21°00'N,110°30'-110°45'E)内,鱼类群落内种间互作特征是维持多种鱼类共存的重要内因。该特征表现为季节和年度的变化总体上相似,种间直接关联程度与种间互作强度呈正相关(P<0.01),而局部聚合程度与种间直接关联、互作强度均呈负相关(P<0.01)。本研究可为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的量化评价和资源养护的管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互作 鱼类群落结构 生态网络 空间生态位重叠 雷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