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典型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制——以广西阳朔县为例
被引量:
29
1
作者
陈志钢
保继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9-1351,共13页
在讨论游憩商业区(RBD)定义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形状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测度典型旅游城市阳朔县RBD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其影响因素与成长机制进行路径分析,研究表明:(1)阳朔RBD的形成源于旅游业的发展,西街是RBD演变的初始地...
在讨论游憩商业区(RBD)定义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形状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测度典型旅游城市阳朔县RBD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其影响因素与成长机制进行路径分析,研究表明:(1)阳朔RBD的形成源于旅游业的发展,西街是RBD演变的初始地。以西街为基础衍生出"十字"、"工字"、南北"日字"与网状结构的RBD形态。1979~2005年,阳朔RBD空间形态上经历了从线性状态向网状的空间形态变化,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平稳扩展时期后,2003~2005年开始急速扩展。(2)在土地市场、地方政府政策、大型事件以及外部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阳朔RBD的变化呈现短期均衡,这种均衡是"旅游投资-旅游产业规模","游客人数-旅游产业规模"正反馈,"消费预期-游客人数"、"旅游口碑-游客人数"、"旅游产业规模-地价"负反馈共同作用下旅游用地从西街向其外围拓展,并不断循环的结果。(3)在客观存在的竞标地租与利益群体的集体选择行为下,阳朔RBD呈现从西街开始向外围扩展并最终形成以其为中心的网状结构。由于RBD的边界尚未有权威的界定,其外部性也没有办法得到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D
空间形态变化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空间句法视角下城市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合川文峰古街片区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子月
刘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组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内部并没有划分明确的保护范围,导致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文脉缺失、发展不均衡和空间复杂混乱等诸多问题.在...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组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内部并没有划分明确的保护范围,导致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文脉缺失、发展不均衡和空间复杂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空间问题研究中,空间句法理论将物质空间作为单独的本质元素进行系列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对社会、经济、认知和行为等领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分析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变化问题提供了量化的分析方法.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相关理论方法及辅助软件,建立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下不同时期的城市和街区的多层次拓扑关系模型,分析得到非保护类历史街区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和关系:①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偏近城市中心区的附属区域,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功能承载中起到了中间过渡和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②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受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影响,其复合功能的承载潜力影响范围逐渐缩小;③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内部深度相对较大,整体交通便捷度相对较低;④人对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可理解度普遍较低,游客和居民都不便认知整个空间.根据特征和关系进一步解析得到变化原因在于历史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动态调整,发展策略的重点也是城市文脉保护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平衡与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
空间形态变化
文峰古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制——以广西阳朔县为例
被引量:
29
1
作者
陈志钢
保继刚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9-135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001075)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K201002039)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SYB05)
文摘
在讨论游憩商业区(RBD)定义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形状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测度典型旅游城市阳朔县RBD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其影响因素与成长机制进行路径分析,研究表明:(1)阳朔RBD的形成源于旅游业的发展,西街是RBD演变的初始地。以西街为基础衍生出"十字"、"工字"、南北"日字"与网状结构的RBD形态。1979~2005年,阳朔RBD空间形态上经历了从线性状态向网状的空间形态变化,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平稳扩展时期后,2003~2005年开始急速扩展。(2)在土地市场、地方政府政策、大型事件以及外部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阳朔RBD的变化呈现短期均衡,这种均衡是"旅游投资-旅游产业规模","游客人数-旅游产业规模"正反馈,"消费预期-游客人数"、"旅游口碑-游客人数"、"旅游产业规模-地价"负反馈共同作用下旅游用地从西街向其外围拓展,并不断循环的结果。(3)在客观存在的竞标地租与利益群体的集体选择行为下,阳朔RBD呈现从西街开始向外围扩展并最终形成以其为中心的网状结构。由于RBD的边界尚未有权威的界定,其外部性也没有办法得到量化。
关键词
RBD
空间形态变化
影响机制
Keywords
RBD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nge
determining
mechanism
分类号
TU984.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空间句法视角下城市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合川文峰古街片区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子月
刘磊
机构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基金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cstc2018jscx-msybX0253)
文摘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组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内部并没有划分明确的保护范围,导致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文脉缺失、发展不均衡和空间复杂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空间问题研究中,空间句法理论将物质空间作为单独的本质元素进行系列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对社会、经济、认知和行为等领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分析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变化问题提供了量化的分析方法.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相关理论方法及辅助软件,建立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下不同时期的城市和街区的多层次拓扑关系模型,分析得到非保护类历史街区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和关系:①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偏近城市中心区的附属区域,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功能承载中起到了中间过渡和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②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受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影响,其复合功能的承载潜力影响范围逐渐缩小;③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内部深度相对较大,整体交通便捷度相对较低;④人对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可理解度普遍较低,游客和居民都不便认知整个空间.根据特征和关系进一步解析得到变化原因在于历史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动态调整,发展策略的重点也是城市文脉保护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平衡与协同.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
空间形态变化
文峰古街
Keywords
space
syntax
city
unprotected
historical
block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nge
Wenfeng
Ancient
Street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典型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制——以广西阳朔县为例
陈志钢
保继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9
原文传递
2
空间句法视角下城市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合川文峰古街片区为例
王子月
刘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