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空间视角下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赛南 邓慧琳 +2 位作者 彭馨雨 陈书迪 王雨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文章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采用要素流模型、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和QAP关系回归...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文章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采用要素流模型、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和QAP关系回归分析等得出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武汉都市圈各要素流动形成的空间格局呈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且内部流动强度不一;②根据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结果将武汉都市圈城市的对外联系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武汉的对外联系能力与其他城市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③城市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异对不同城市间要素流强度具有显著负影响,城市规模和开放程度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共同影响了都市圈内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最后,针对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优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 人口流 多源数据 手机信令 SOM神经网络分类模型 空间联系格局 武汉都市圈
原文传递
Transnational Economic Connection Analysis Based on Railway Class Access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被引量:3
2
作者 CHU Nanchen ZHANG Pingyu LI 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872-886,共15页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great pot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railway accessibilit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connections of cit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great pot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railway accessibilit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connections of cities along the railway lin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ino-Russian transnational economic connection based on the railway class accessibility along Trans-Siberian railway(the transnational China railway branch lin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First, the railway accessibility of the Chinese nod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Russian nodes, which in general displays a tendency of space attenuation from China to the Sino-Russian border, then to Russia. Spatially, the railway accessibility within the study area shows a ‘High East, Low West’ and ‘High South, Low North’ spatial pattern. The railway accessibility of the nodes, which are loca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railway line, is weaker than those node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ine. Second, the railway accessibility and external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summation of the nodes show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along the railway line.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summation of different nodes present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Finally, as economic connection network has evolved, the small world effect of Sino-Russian railway economic connection network becomes s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class ACCESSIBILITY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spatial pattern China Russia
下载PDF
城市群体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的多尺度研究—以山东沿海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学广 贾朝祥 张瑞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6,36,共7页
西方学者在对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及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中,提出利用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研究城市群体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的理论和方法。立足生产者服务业布局数据,根据咨询管理、会计、律师、保险、银行、物流等六个高端生产... 西方学者在对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及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中,提出利用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研究城市群体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的理论和方法。立足生产者服务业布局数据,根据咨询管理、会计、律师、保险、银行、物流等六个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公司及分支机构在山东省沿海城市带9个城市和73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建立量化矩阵,研究山东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的特征。研究表明,在城市和功能区尺度上,山东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联系格局具有层级性、尺度敏感性、跳跃性、距离衰减性、方向性、选择性和双中心空间格局特征;在不同行业上,高端生产者服务企业构筑了特征各异的联系网络格局。这一研究对于解析城市群体区域空间联系内在机理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体区域 多尺度 高端生产者服务业 空间联系格局 山东沿海城市带
下载PDF
基于生活性服务业的山东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联系网络化格局研究
4
作者 马学广 贾朝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16,共7页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区域尺度的城市网络已经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西方学者在对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及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中发展出利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研究城市网络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基于生活性服务业视角,根...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区域尺度的城市网络已经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西方学者在对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及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中发展出利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研究城市网络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基于生活性服务业视角,根据通信、物流、零售、餐饮、酒店、家电、家具、健身、教育和医药等10个生活性服务行业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在山东沿海城市带73个区(县)级空间分析单元的业务联系建立了73个空间分析单元×50家公司的量化矩阵,进行基于服务值和连通性的网络特征分析,揭示出山东沿海城市带的城市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服务值分析,山东沿海城市带城市网络具有多中心和非均衡性的结构特征,宏观尺度上东部、中部和西部服务值差异显著,微观尺度上中心城区与外围发展不平衡;基于连通性,山东沿海城市带城市网络体系具有双核心、层级性以及尺度变异等特征,网络体系总体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服务业 空间分析单元 城市网络 空间联系格局 山东沿海城市带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涂建军 罗运超 +2 位作者 张骞 唐思琪 吴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差异、形态、层级和方向,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格局的演化历程:①我国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其地域分异特征愈加明显且差距不断扩大,高潜能城市始终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潜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顽健性"。②城市经济联系主轴线的"跨省"特征日益凸显,且从1995年开始逐渐突破省域界线,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簇状"延伸形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垂直关联体系。③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加大,复杂性逐渐增强,且经济联系日益突破距离限制,跨省经济联系规模和联系网络密集度日益增大;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在2006年开始由省域经济逐渐向城市群经济转变,2016年城市群经济特征愈加明显。④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具有明显的"向心性"特征,在空间上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为核心呈"汇聚"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未来,应有序引导和调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层级、方向,优化完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筑梯次良好、互通密切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空间格局 城市群 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心—外围”空间格局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时空周期模式挖掘的活动语义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茂祖 邵首飞 +1 位作者 赵玲玲 李阳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69,共8页
传统的活动语义识别研究侧重从时空轨迹的空间信息中提取人类的活动语义,对时空轨迹数据的时间特性挖掘不足。本文兼顾时间和空间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模式挖掘的活动语义识别方法。首先将分离出的活动轨迹数据通过空间距离进行密度... 传统的活动语义识别研究侧重从时空轨迹的空间信息中提取人类的活动语义,对时空轨迹数据的时间特性挖掘不足。本文兼顾时间和空间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模式挖掘的活动语义识别方法。首先将分离出的活动轨迹数据通过空间距离进行密度聚类分成不同轨迹簇;然后,根据轨迹簇的时序特征挖掘个体对特定位置的访问周期,基于该访问周期,并结合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及其附近兴趣点分布等特征构建分类模型,识别人类个体的活动语义。基于签到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周期特征的活动语义识别方法相比没有加入周期特征的实验结果有效提升识别精度20%以上,在2个相同的签到数据集下,对比其他的识别方法提升精度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 时空紧密相连性 密度聚类 停留时间 活动语义识别 周期模式挖掘 随机森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