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针刀联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金 陈琼君 +4 位作者 陈露 廖翔宇 刘雪杨 张俊杰 刘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痉挛性斜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痉挛性斜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sui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CDQ-24)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Tsu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su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CDQ-24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DQ-24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75.00%(27/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痉挛性斜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芍药甘草汤 痉挛性斜颈 痉挛严重程度 生活质量 焦虑状态
原文传递
痉挛性斜颈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文波 梁战华 +2 位作者 宋春莉 周丽娜 黄靓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22、N30波潜伏期及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仅在颈部主动向右侧扭转时对双侧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22、N30波潜伏期及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仅在颈部主动向右侧扭转时对双侧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SEPP22、N30潜伏期正常,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前中央区记录的双侧P22N3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提示传导通路结构完整,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提示患者对侧大脑皮层前中央区电活动存在异常的兴奋及抑制,即抑制性减弱,兴奋性增高,N30记录的是刺激正中神经SEP中长潜伏成分,可能来源于运动辅助区,进一步提示患者存在感觉一运动整合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体感诱发电位(SEP)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SyedAhamedMadani 潘冬梅 范国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54-457,460,共5页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多排螺旋CT(MSCT)检查方法及其对痉挛责任肌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T患者临床及CT资料,临床分型:旋转型10例,侧屈型8例;另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名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C...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多排螺旋CT(MSCT)检查方法及其对痉挛责任肌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T患者临床及CT资料,临床分型:旋转型10例,侧屈型8例;另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名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CT正位及斜位扫描。分别对两组左、右同名颈肌肌腹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及比较,分析不同类型ST痉挛肥大肌肉的分布特征。结果18例ST患者CT主要表现为颈部痉挛肌肉肌腹横截面积增大,且与斜颈临床分型相关,旋转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旋向侧的后1/4区及对侧前1/4区,正位CT显示痉挛肥大肌肉与对侧同名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肌腹横截面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屈向侧的后1/4区和前1/4区,正位CT显示痉挛肥大肌肉与对侧同名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肌腹横截面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ST痉挛肥大肌肉形态改变及其分布规律,有助于确定痉挛责任颈肌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ST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X线 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