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线间距变化对阻抗的影响探讨
1
作者 宋海波 罗松 +1 位作者 符博 邓伦华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9期5-7,共3页
主要介绍印制电路板(PCB)中导线间距对阻抗的影响及解决办法,为解决PCB中的阻抗设计及生产存在的问题做理论解析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阻抗 跨越层 切面间距 信号线 接地层
下载PDF
Energy-Delay Efficient Unified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2
作者 V. P. Jayachitra G. Geetha K. Santhan Vijay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6年第6期995-1007,共13页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s i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by 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the sensor nodes. So the focus is on obtaining a trade-off between minimiz...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s i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by 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the sensor nodes. So the focus is on obtaining a trade-off between minimizing the delay involved and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ensor nodes which directly translate to an extended lifetime of the sensor nodes. An effective Sleep-wake scheduling mechanism can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the sensors by eliminating idle power listening, which could result in substantial delays. To counter this, an anycast forwarding scheme that could forward the packet opportunistically to the first awaken node may result in retransmissions as if the chosen node falls in resource constraints. The algorithm, namely Prim’s-Dual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said problem. The algorithm considers five crucial parameters, namely the residual energy of the nodes, transmission power, receiving power, packet loss rate, interference from which the next hop is determined to extend the lifetime of the sensor node. Since the proposed work is framed keeping critical event monitoring in mind, the sleep-wake scheduling is modified as low-power, high-power scheduling where all nodes are in low-power and the nodes neede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re respectively turned on to high-power mode. The integrated framework provides several opportunities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conflict-free transmissions. The aim of our algorithm is to show reliable, energy efficient transfer without compromising on lifetime and delay. The further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tocol is verif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protocol can efficiently handle network scalability with acceptable latency and overh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Based Routing CROSS-layer Energy-Delay Trade-Off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ims-Dual Minimum spanning Tree
下载PDF
子图识别的层分解方法
3
作者 徐以汎 《应用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8-412,共5页
子图识别问题(SRP)就是在一个图G中确定并寻找是否存在和另一个图H相同构的子图,本文将引入图的层分解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识别图的同构子图的算法,该算法的复杂性为O(n(△-1)^(k-1)),其中△是图G的度,即G中点的最大度,n,k分别是图G,... 子图识别问题(SRP)就是在一个图G中确定并寻找是否存在和另一个图H相同构的子图,本文将引入图的层分解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识别图的同构子图的算法,该算法的复杂性为O(n(△-1)^(k-1)),其中△是图G的度,即G中点的最大度,n,k分别是图G,H的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图识别 层分解 平面无向图 复杂性 同构 支撑树 算法
原文传递
确定区域详细布线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文化 赵文庆 唐璞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3-5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确定区域的详细布线算法,它能对不同设计模式进行布线.该算法能适用于任意多层布线情况,并且支持不同布线层具有的不同工艺参数.在构造布线树时,考虑芯片当前的走线拥挤度,使布线比较平均,并加快了算法运行速度、改善... 提出了一种确定区域的详细布线算法,它能对不同设计模式进行布线.该算法能适用于任意多层布线情况,并且支持不同布线层具有的不同工艺参数.在构造布线树时,考虑芯片当前的走线拥挤度,使布线比较平均,并加快了算法运行速度、改善了布线质量.在连接两点线网时,构造基于二维迷宫布线结果的分层图,提出了一种对分层图的启发式染色算法来进行布线层分配,大大提高算法布线速度.采用拆线重布的方法来处理布线失败的线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布线 迷宫算法 集成电路 制造工艺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油藏水驱油跨度界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昊 何宏 +3 位作者 符静宇 付平 王兴坤 李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486-2492,共7页
基于岩心并联驱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埋深跨度、不同物性和埋深跨度组合以及调整注采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深跨度增加,层间压差的差异变大,浅层吸液能力受影响较小,中层次之,深层受影响程度最明显,通过提高埋深跨度... 基于岩心并联驱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埋深跨度、不同物性和埋深跨度组合以及调整注采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深跨度增加,层间压差的差异变大,浅层吸液能力受影响较小,中层次之,深层受影响程度最明显,通过提高埋深跨度可消除物性差异的影响;提高水驱注入强度,弱势储层启动,可提高总体采收率;根据水窜系数和驱油效率损失指标,明确了扶余油田目标区段合采开发时埋深跨度应控制的界限,从而克服层间干扰影响,优化层系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跨度界限 水驱油实验 注采参数 优化开发方案
下载PDF
二层组播QoS最优生成树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显雷 吴志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2-889,共8页
具有一对多特性的组播数据大量涌入以太网,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层域中生成树协议在选择根桥时没有考虑其对组播服务质量的影响.从二层组播接收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二层组播QoS最优生成树的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组播源位于... 具有一对多特性的组播数据大量涌入以太网,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层域中生成树协议在选择根桥时没有考虑其对组播服务质量的影响.从二层组播接收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二层组播QoS最优生成树的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组播源位于最优生成树的根桥上时,组播能达到最优的服务质量.而且,最优生成树对于经过根桥的单播也能达到最优的服务质量.最后,给出的最优根桥逼近查找算法可以作为生成树算法的补充.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生成树 最优根桥 二层组播 服务质量 组播源
下载PDF
软件定义网络二层路由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顾宪锋 许道峰 +2 位作者 张满超 张平 王鹏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6年第2期78-83,共6页
软件定义网络将传统网络中的转发层与控制层分离,采用集中控制方法对网络数据流进行统一调度管理。首先,根据软件定义网络集中控制特点提出了二层网络路由策略及设计思路;然后,描述了模块设计与处理流程;最后,通过Mininet仿真平台模拟... 软件定义网络将传统网络中的转发层与控制层分离,采用集中控制方法对网络数据流进行统一调度管理。首先,根据软件定义网络集中控制特点提出了二层网络路由策略及设计思路;然后,描述了模块设计与处理流程;最后,通过Mininet仿真平台模拟和验证了控制器软件实现的基于最短路径的二层数据转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OpenFlow 流表 生成树协议 链路层发现协议
下载PDF
基于二路生成树的聚类边界检测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邱保志 王有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0-132,146,共4页
聚类的边界是一种有用的模式,为有效地提取聚类的边界点,提出c-层近邻概念,将c-层近邻应用于二路生成树,能快速计算出每个对象的反向近邻值,从而根据反向近邻值提取聚类的边界。提出的基于二路生成树的边界检测算法(DBMST)在综合数据集... 聚类的边界是一种有用的模式,为有效地提取聚类的边界点,提出c-层近邻概念,将c-层近邻应用于二路生成树,能快速计算出每个对象的反向近邻值,从而根据反向近邻值提取聚类的边界。提出的基于二路生成树的边界检测算法(DBMST)在综合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含有噪声/孤立点的数据集上,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聚类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边界检测 二路生成树 c-层近邻
下载PDF
校园网建设中设备兼容性问题解决方案
9
作者 王海强 陆健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为解决在网络改造和升级过程中不同厂家设备互连问题,从网络协议分析入手,以CISCO和H3C设备为例,提出一套解决设备互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区分不同厂商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然后首选国际标准协议进行连接配置;最后... 为解决在网络改造和升级过程中不同厂家设备互连问题,从网络协议分析入手,以CISCO和H3C设备为例,提出一套解决设备互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区分不同厂商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然后首选国际标准协议进行连接配置;最后再找出各厂家设备都支持的私有协议进行连接配置,从而实现网络中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该方法在校园网的升级改造中很好地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的互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虚拟局域网注册协议 生成树协议 链路层发现协议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下载PDF
大跨度框架结构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杰 李艳荣 杨东全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109,136,共6页
海南中学综合艺术楼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隔震层位于连接上部结构的斜板和地下室顶板之间。该结构前三层均存在柱距大于30 m的大跨度,最大柱间距超过45m。由于柱距过大,且还要考虑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移动空间,... 海南中学综合艺术楼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隔震层位于连接上部结构的斜板和地下室顶板之间。该结构前三层均存在柱距大于30 m的大跨度,最大柱间距超过45m。由于柱距过大,且还要考虑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移动空间,难以设置统一的隔震层。经过分析,在高于室外地坪1.3 m处设置整块斜板来连接上部结构,并在该板下端设计了一系列尺寸不同、位置不同的上下支墩来布置隔震支座,隔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框架结构 大跨度 隔震层 斜板
下载PDF
海底管道悬跨段的近壁圆柱绕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壮 张大朋 +1 位作者 刘璐 白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海底管道靠近海床表面处受海流冲刷,管道与海床表面产生一定间隙,该间隙与管道直径的比值定义为间隙比。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间隙比对管道绕流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物理模型试验中,六分力天平测得管道的阻力和升力,数值模... 海底管道靠近海床表面处受海流冲刷,管道与海床表面产生一定间隙,该间隙与管道直径的比值定义为间隙比。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间隙比对管道绕流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物理模型试验中,六分力天平测得管道的阻力和升力,数值模拟研究管道尾流流态和旋涡发放频率。结果表明:间隙比低于某临界值时,海床的存在阻碍了剪切层与层外流动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层内涡量的传递,下游旋涡得不到充分发展,发放频率有所降低;海床壁面加剧管道两侧压力分布不均匀,压力差增加,因而管道阻力和升力增大;间隙比高于某临界值时,海床的抑制作用逐渐削弱,旋涡脱落趋于规则,海床未对绕流产生较大影响,管道受力随之趋于稳定。该研究可为海流冲刷引起的海底管道悬跨现象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悬跨 剪切层 旋涡脱落
原文传递
海上薄互层油田层系重组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向红 唐海 +2 位作者 苏彦春 张章 吕栋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PL油田属于典型的海上薄互层油藏,具有纵向跨度大,薄层占比大等特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前期采用大段合采,层间干扰严重,导致纵向均衡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差,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有必要重组开发层系。首先建立了层系重组有效性判... PL油田属于典型的海上薄互层油藏,具有纵向跨度大,薄层占比大等特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前期采用大段合采,层间干扰严重,导致纵向均衡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差,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有必要重组开发层系。首先建立了层系重组有效性判断数学模型,针对PL油田的特点,运用数值模拟建立机理模型,得出油价与调整井平均单井累产油量图版以及目前油价和原始地层条件下层系调整最小油层厚度关系图版;并利用数值模拟开展油藏开发阶段、净毛比、流度级差对层系最小厚度影响的校正曲线研究,建立了层系厚度下限公式,应用在PL油田可使采收率提高6.1%。提出的这套全新的层系重组定量方法的思路,对PL油田及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大跨度 层系重组 厚度界限 定量方法
下载PDF
轮胎式可变跨多功能铺设机的研制与应用
13
作者 刘继平 《机械》 2010年第1期22-24,28,共4页
我国的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广泛采用无砟轨道技术,本研究旨在研制出满足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求的装备。结合施工工艺及流程的特点与要求,探讨了铺设机的主要技术参数、部件组成、结构特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采用并设计了二次定位、双... 我国的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广泛采用无砟轨道技术,本研究旨在研制出满足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求的装备。结合施工工艺及流程的特点与要求,探讨了铺设机的主要技术参数、部件组成、结构特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采用并设计了二次定位、双层转向、自动调平、自行渐进式变跨机构等,整机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适应性强。轮胎式可变跨多功能铺设机在多条客运专线的无砟轨道施工中投入使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 可变跨 铺设机
下载PDF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wind-resistant studies on long-span bridges
14
作者 GU M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334-3343,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many long-span bridges have been or are being constructed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hina. Wind loads and responses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ir stru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importa... In recent years many long-span bridges have been or are being constructed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hina. Wind loads and responses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ir stru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wind-resistant studies of the author's research team on long-span bridges. First, new concept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aerodynamic derivatives and aerodynamic admittances were proposed. Then mechanical and aerodynamic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s of long-span bridges were the great concerned problems, and valuable achievements were presented. Especially, great efforts which have been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made on rain-wind induced vibration of cable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were described. Finally, some new progresses in computation wind engineering were introduced, and a new method for simulating an equilibrium boundary layer was put forwar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span bridge aerodynamic derivative and admittance flutter and buffeting control rain-wind induced vibration ofstay cable computation wind engineering equilibrium boundary layer
原文传递
某综合训练馆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
15
作者 田野 《山西建筑》 2014年第20期60-61,共2页
根据某综合训练实际工程实例,介绍了7度抗震设防烈度区乙类建筑局部大跨跃层框架结构的计算方法,并对存在局部大跨度、跃层、钢结构屋盖等的复杂结构进行了结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以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大跨度 跃层 钢结构屋盖 温度作用
下载PDF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56
16
作者 蔡小培 高亮 +1 位作者 孙汉武 曲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3,共6页
基于有限元法,考虑钢轨、无砟道床、滑动层、桥梁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进行滑动层摩擦系数、扣件纵向阻力、无砟道床伸缩刚度等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受力和变... 基于有限元法,考虑钢轨、无砟道床、滑动层、桥梁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进行滑动层摩擦系数、扣件纵向阻力、无砟道床伸缩刚度等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受力和变形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滑动层减弱了桥梁、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当滑动层摩擦系数为0.1~0.5时,无缝线路伸缩力仅为22.821~55.361kN,远小于一般桥上无缝线路结构;滑动层摩擦系数越小越有利于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底座板/轨道板的伸缩刚度减小会明显增大部分轨道和桥梁的受力,伸缩刚度折减至10%时,伸缩力会增大近6倍,因此应该注意控制底座板和轨道板的开裂现象;扣件的纵向阻力变化对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几乎没有影响,但为了防止钢轨爬行或断缝值超限,扣件阻力不宜太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无缝线路 长大桥梁 纵连板 滑动层摩擦系数 扣件纵向阻力 伸缩力
下载PDF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曲村 高亮 +1 位作者 乔神路 蔡小培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1,63,共7页
研究目的:当大跨度连续梁桥上铺设了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之后,其梁轨相互作用机理更加复杂,原有的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及设计参数可能不再适用。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对道床板和底座... 研究目的:当大跨度连续梁桥上铺设了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之后,其梁轨相互作用机理更加复杂,原有的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及设计参数可能不再适用。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对道床板和底座板年温差、扣件纵向阻力、橡胶垫板弹性模量和隔离层摩擦系数等设计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计算与分析,为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在进行设计与检算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取当地不同的年温差作为道床板和底座板的温差取值;通过在桥上采用小阻力扣件,可以明显降低钢轨最大纵向附加力及轨道结构的受力,但当扣件纵向阻力较小时,在长大桥梁的梁端处,扣件的爬行量较大,需要重点加以关注;在限位凹槽周围侧面应设置高弹橡胶垫板;道床板和底座板之间应尽量采用较小摩擦系数的隔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桥梁 CRTSⅠ型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和底座板年温差 扣件纵向阻力 橡胶垫板弹性模量 隔离层摩擦系数
下载PDF
大跨度网壳结构抗风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元齐 董石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3,共4页
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而言 ,风荷载作用是结构设计中的主要荷载之一。对于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的抗风设计 ,目前尚无设计规范可依。为对该类结构的风致振动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抗风设计方法及已有的风荷载模拟... 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而言 ,风荷载作用是结构设计中的主要荷载之一。对于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的抗风设计 ,目前尚无设计规范可依。为对该类结构的风致振动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抗风设计方法及已有的风荷载模拟技术 ,并指出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为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抗风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网壳结构 单层网壳结构 风荷载 抗风设计
下载PDF
大跨度铝合金结构应用与发展综述 被引量:18
19
作者 欧阳元文 邱丽秋 李志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共7页
简要介绍了大跨度铝合金结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以近年来我国建造的典型大跨度铝合金工程项目为例,从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角度阐明了采用板式节点的单层铝合金网壳体系的特点,指出板式节点单层铝合金网壳设计过程与普通钢网壳类似,可... 简要介绍了大跨度铝合金结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以近年来我国建造的典型大跨度铝合金工程项目为例,从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角度阐明了采用板式节点的单层铝合金网壳体系的特点,指出板式节点单层铝合金网壳设计过程与普通钢网壳类似,可采用高空散装、吊装、滑移等等多种灵活的施工方式。针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已颁布的国家标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分析了目前我国铝合金结构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尚需深入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材料 大跨度空间结构 单层网壳 板式节点 设计与施工
原文传递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洞型及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谢金池 寇昊 +3 位作者 何川 聂金诚 杨文波 肖龙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8-1588,共11页
为优化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以及控制围岩变形,开展隧道洞型与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单、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效果及围岩变形规律;然后,采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马蹄形(高跨比0.80... 为优化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以及控制围岩变形,开展隧道洞型与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单、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效果及围岩变形规律;然后,采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马蹄形(高跨比0.80)、类圆形(高跨比0.90)、圆形(高跨比1.00)3种洞型下以及第1层初期支护变形达300、350、400 mm时施作第2层初期支护时隧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高地应力Ⅲ级大变形围岩2车道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较单层初期支护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出现了拱肩破坏、仰拱开裂等现象;(2)适当增大隧道高跨比可有效降低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高跨比为1.00时效果最好;(3)适当增大第1层初期支护的预留变形量,推迟第2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支护应力大幅降低,因此,建议第1层初期支护变形达400 mm时施作第2层初期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大变形隧道 洞型 隧道高跨比 双层初期支护 支护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