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80
1
作者 赵荣钦 张帅 +4 位作者 黄贤金 秦耀辰 刘英 丁明磊 焦士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5-1437,共13页
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构建县级尺度碳效率和碳生态压力评估的方法,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构建县级尺度碳效率和碳生态压力评估的方法,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9年中原经济区县域单元的各种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对县域空间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核算分析,并在碳平衡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1中原经济区2009年碳吸收和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亿t和2.1亿t。碳排放量基本呈现"从市辖区到周边县(市)逐渐降低"的规律;碳吸收量的分布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2县域空间碳补偿率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GDP越高的地区,其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由于县域单元碳源/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率和碳生态容量存在明显不匹配现象;4基于碳平衡分析,本文将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划分为碳强度控制区、碳收支平衡区、碳汇功能区、碳总量控制区及低碳优化区等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及低碳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县域空间 碳收支 碳平衡分区 碳补偿
原文传递
空间机器人微重力模拟实验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63
2
作者 徐文福 梁斌 +2 位作者 李成 刘宇 强文义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6,共9页
介绍了微重力模拟实验系统的特点,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主要实现方法,包括:基于自由落体运动、基于抛物线飞行、气浮式、水浮式、吊丝配重式实验系统,以及硬件在环内(hardware in loop)的混合地面实验系统.讨论、比较了各种实... 介绍了微重力模拟实验系统的特点,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主要实现方法,包括:基于自由落体运动、基于抛物线飞行、气浮式、水浮式、吊丝配重式实验系统,以及硬件在环内(hardware in loop)的混合地面实验系统.讨论、比较了各种实验系统的应用背景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模拟与运动学等效的两种思想,并建立了实验系统,以对路径规划、控制等关键算法进行评估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微重力 重力补偿 实验系统 在轨服务
下载PDF
中国省域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陈儒 姜志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7,共11页
本研究基于农业碳足迹、碳固定两个方面构造农业全生产过程碳账户,运用农业碳计量模型对2007—2015年中国各省域农业净碳汇量进行了测算,同时在考虑区域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基础之上,对农业净碳汇量进行修正,并以此确定农业... 本研究基于农业碳足迹、碳固定两个方面构造农业全生产过程碳账户,运用农业碳计量模型对2007—2015年中国各省域农业净碳汇量进行了测算,同时在考虑区域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基础之上,对农业净碳汇量进行修正,并以此确定农业碳补偿模型,进而开展了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2007—2015年期间,除江西、西藏、青海出现农业碳赤字现象外,中国其余地区均实现了农业碳盈余,经过碳汇修正系数处理后,生态本底较差的北方地区农业净碳汇量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2)2007—2015年中国低碳农业生态补偿价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低碳农业实现了长足有效的发展。其中,华北、东北、西北为主要碳受偿区域;华东、华中地区碳补偿价值在-0.5亿元~0.5亿元区间内围绕0值上下波动,九年内碳支付额度大于碳受偿额度;华南、西南地区为主要碳支付区域;(3)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结合农业碳补偿优先级得出:重点碳受偿地区优先顺序依次为新疆、黑龙江、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吉林、河南、山西、陕西;重点碳支付地区优先顺序依次为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广东、贵州、福建、江苏、四川、青海、安徽,其余则为非重点碳受偿或支付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碳账户 横向空间 碳补偿 省域
下载PDF
旅游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4
作者 蒋依依 宋子千 张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4-2201,共8页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旅游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将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激励,以调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旅游生态补偿成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基...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旅游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将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激励,以调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旅游生态补偿成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较为系统地梳理与评析了旅游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研究内容。进而提出了补偿空间范围及其等级区划、补偿标准及其时空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补偿机制及补偿绩效等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补偿 补偿空间 补偿标准 进展与展望
原文传递
空间碎片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高国柱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空间碎片是散布在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上的非功能性人造物体包括其碎片和零件的总称。随着对空间碎片的了解的加深,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应加以探讨。对空间碎片的概念、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间碎片与空间物体的关系,对空间碎片的损害赔偿提... 空间碎片是散布在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上的非功能性人造物体包括其碎片和零件的总称。随着对空间碎片的了解的加深,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应加以探讨。对空间碎片的概念、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间碎片与空间物体的关系,对空间碎片的损害赔偿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外层空间 空间物体 损害赔偿
下载PDF
基于光照补偿的HSV空间多尺度Retinex图像增强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奎 黄福珍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103,共12页
针对弱光环境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欠曝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补偿的HSV空间多尺度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在HSV空间下将原始亮度分量同等代换为本征突出层和照明补偿层;然后采用改进的双边核函数(IBKF)处理本征突出层,并根据多... 针对弱光环境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欠曝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补偿的HSV空间多尺度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在HSV空间下将原始亮度分量同等代换为本征突出层和照明补偿层;然后采用改进的双边核函数(IBKF)处理本征突出层,并根据多尺度Retinex得到反射层;接着通过麻雀搜索优化双边伽马函数来处理照明补偿层,同时在麻雀搜索后期引入萤火虫扰动,使其更快地收敛到全局最优,并从亮度过渡层中提取光照层;最后融合反射层和光照层,并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得到最终的输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改善了图像增强过程中的光照损失问题,提升了图像清晰度,获得了更好的视觉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HSV空间 多尺度RETINEX 图像融合 光照补偿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社区空间秩序重建: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路径——基于J市D街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晨虹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4,110-111,共12页
从空间治理的视角来看,城中村改造是在政府主导下从失序走向有序的空间再造过程。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决定着急剧转型中多维社区空间的秩序建构。基于J市D街城中村改造的实地研究发现,政策执行、制度规制与文化引领构成基层政... 从空间治理的视角来看,城中村改造是在政府主导下从失序走向有序的空间再造过程。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决定着急剧转型中多维社区空间的秩序建构。基于J市D街城中村改造的实地研究发现,政策执行、制度规制与文化引领构成基层政府空间治理的实践维度与行动逻辑。城郊街道以调适性政策执行对村庄利益空间进行政策引导;在博弈与合作中对村庄权力空间加以规制;通过运用'地方性知识'以及促进村庄集体认同与规范,重建生活空间变迁中的文化秩序。为了实现城乡空间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的空间治理目标,应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强化城郊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动员能力;提升城郊街道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政策执行能力以及促进城乡融合与参与的文化引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空间秩序 权力空间 生活空间 文化空间 城市治理 城中村改造 拆迁补偿 政府治理 社区共同体
下载PDF
力觉交互设备的重力补偿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思桥 张玉茹 +1 位作者 曹永刚 戴晓伟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7,105,共4页
针对自主研发的力觉交互装置进行了重力补偿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重力补偿的实验算法,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的方法对机构进行重力补偿的原理性计算,得到电机为平衡重力所输出力矩的计算方法;然后以虚拟样机为基础,... 针对自主研发的力觉交互装置进行了重力补偿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重力补偿的实验算法,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的方法对机构进行重力补偿的原理性计算,得到电机为平衡重力所输出力矩的计算方法;然后以虚拟样机为基础,应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SolidWorks和机械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力觉交互装置的虚拟样机,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力觉交互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重力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觉交互装置 自由空间 重力补偿 拉格朗日方程
下载PDF
空间机构集成技术的发展及建议 被引量:9
9
作者 从强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空间机构集成技术对空间机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随着大型桁架展开机构、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长寿命高性能伺服机构、大型空间机械臂、空间智能探测器等新型部件的出现,对空间机构集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空间机构集成技术日益成... 空间机构集成技术对空间机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随着大型桁架展开机构、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长寿命高性能伺服机构、大型空间机械臂、空间智能探测器等新型部件的出现,对空间机构集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空间机构集成技术日益成为制约空间机构技术发展的难点之一。文章对目前空间机构集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指出重点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构 集成技术 装配技术 测量技术 重力补偿
下载PDF
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损失补偿对象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0-23,共4页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损失补偿对象主要有地下空间、土地立体利用阻碍、残地与物件转移。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地下空间价值的处理太简单,而且在方向上有错误。为了公共利益使用地下空间,对私人具有使用权的地表的利用造成阻碍时,因征收...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损失补偿对象主要有地下空间、土地立体利用阻碍、残地与物件转移。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地下空间价值的处理太简单,而且在方向上有错误。为了公共利益使用地下空间,对私人具有使用权的地表的利用造成阻碍时,因征收或使用一块土地的一部分而造成残地价格下跌或者其他与残地相关的损失时,转移原有物件产生损失时,必须给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损失补偿 土地立体利用阻碍
下载PDF
超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空间姿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峰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第12期97-100,110,共5页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结构美观、造价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随着施工过程逐步推进,桥梁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增大,容易引起桥墩压缩。同时,日照温度与风荷载等环境因素也将对成桥前的空间姿态产生影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结构美观、造价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随着施工过程逐步推进,桥梁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增大,容易引起桥墩压缩。同时,日照温度与风荷载等环境因素也将对成桥前的空间姿态产生影响。为有效控制同类型桥梁施工期空间姿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施工期间桥墩压缩、日照温度、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空间姿态的影响,并归纳总结出空间姿态补偿方法,为以后同类型桥梁设计、施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空间姿态 桥墩压缩 日照温度 风荷载 空间补偿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酸性蚀刻线宽补偿与蚀刻因子、铜厚及线间距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镜辉 何平 韩龙 《印制电路信息》 2013年第4期88-99,共12页
文章从蚀刻因子,铜厚以及线间距入手,研究了线宽补偿和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并使用公式表述,从而可指导酸性蚀刻减成法线宽补偿的工程设计,并为后续研究103μm(3oz/ft2)以上厚铜板的补偿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蚀刻因子 补偿量 铜厚 线间距 动态补偿
下载PDF
考虑弹性变形的月面表取机械臂精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钢 孙丰磊 +1 位作者 李彤 邵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表取机械臂具有大跨度、低刚度的特点,静外力作用下杆件及关节容易发生较大弹性变形,影响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同时,加工或装配造成的几何参数误差也会对末端绝对定位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表取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 表取机械臂具有大跨度、低刚度的特点,静外力作用下杆件及关节容易发生较大弹性变形,影响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同时,加工或装配造成的几何参数误差也会对末端绝对定位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表取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考虑弹性变形的表取机械臂精度补偿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Denavit⁃Hartenberg(Modified DH,MDH)模型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并推导几何误差模型;其次,计算因杆件、关节弹性变形产生的杆件坐标系弹性误差,建立弹性误差与机械臂末端位置误差间的映射关系;然后,综合几何误差模型与弹性误差模型建立机械臂综合误差模型;最后,辨识机械臂几何参数,补偿机械臂末端位置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精度补偿 弹性误差建模 标定
下载PDF
基于HSI空间的沙尘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牛宏侠 王春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现有去沙尘算法的时间效率较低和受雾霾影响图像对比度提升不明显等问题,在偏色校正的基础上,提出在HSI空间提高饱和度与对比度的去沙尘增强算法.首先,在RGB颜色空间利用绿色通道校正其他颜色通道,实现沙尘图像的色彩平衡,完成颜色... 针对现有去沙尘算法的时间效率较低和受雾霾影响图像对比度提升不明显等问题,在偏色校正的基础上,提出在HSI空间提高饱和度与对比度的去沙尘增强算法.首先,在RGB颜色空间利用绿色通道校正其他颜色通道,实现沙尘图像的色彩平衡,完成颜色校正.其次,利用HSI空间各通道互不干扰的特性,针对S通道设计了自适应饱和度增强算法,I通道利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算法提升对比度.最后,合并通道转到RGB颜色空间得到清晰的去沙尘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对于图像细节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恢复效果均有较大提升,而且本文算法在时间效率上提升显著,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改进后平均算法效率提升77%左右,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沙尘图像 偏色校正 HSI空间 饱和度补偿
下载PDF
一种联合TDCM和PFA的空间目标大转角ISAR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国伟 汪玲 朱岱寅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空间目标态势感知是当前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是空间目标感知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得到利于目标鉴别的高分辨二维ISAR图像,需要通过增大积累转角来提高方位向分辨率。但是,... 空间目标态势感知是当前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是空间目标感知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得到利于目标鉴别的高分辨二维ISAR图像,需要通过增大积累转角来提高方位向分辨率。但是,随着转角的增大,平动与转动之间的耦合增大,使得传统的先平动补偿、后利用转动成像的两步式成像方法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域信号共轭相乘(Time Domain Conjugate Multiplication, TDCM)处理与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 PFA)的成像算法,首先利用雷达回波的二维相干性,通过TDCM处理进行平动粗补偿,然后借助PFA的插值操作校正大转角引起的散射点越分辨单元走动(Motion Through Resolution Cell, MTRC)并估计目标相对转动参数。通过迭代处理,持续对平动和转动参数进行优化,提升运动补偿效果。仿真验证了所提成像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算法相比,成像聚焦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空间目标 大转角 运动补偿
下载PDF
空间碎片的低分辨雷达二维成像及其运动补偿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辉 宋正鑫 +1 位作者 胡卫东 郁文贤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8-721,共4页
地基雷达一直是空间碎片监测的强有力工具,现有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的缺陷逐渐显现,需要新的方法以应对空间环境的日益恶化。本文针对空间碎片特有的运动特征和物理特征,给出了一种利用低分辨雷达获取小尺寸空间碎片二维雷达成像的方法... 地基雷达一直是空间碎片监测的强有力工具,现有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的缺陷逐渐显现,需要新的方法以应对空间环境的日益恶化。本文针对空间碎片特有的运动特征和物理特征,给出了一种利用低分辨雷达获取小尺寸空间碎片二维雷达成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目标的窄带雷达回信号的相干积累得到目标的瞬时一维横向像,然后将一维横向像序列按照转动角度重排,最后利用各散射点横向距离投影的正弦变化特征,在过距离零点的圆上进行幅度非相干积累获得目标二维图像。分析了目标平动对成像的影响,并给出了基于最小熵准则的运动补偿算法,点目标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成像算法和运动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雷达成像 横向像 运动补偿 最小熵
下载PDF
Near-surface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aqing Oilfields 被引量:5
17
作者 Shi Zhanjie Tian Gang +1 位作者 Wang Bangbing Chert Shumi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84-191,共8页
High-frequency seismic data components can be seriously attenuated during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unconsolidated (low-velocity) layers, resulting in reduced seismic resolution and signal-to-noise (S/N) ratio. ... High-frequency seismic data components can be seriously attenuated during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unconsolidated (low-velocity) layers, resulting in reduced seismic resolution and signal-to-noise (S/N) ratio. In this paper, first, based on Wiener filter theory, inverse filter calculations for near-surface absorption attenuation compensation were accomplished by analysis of the direct wave spectral components from different distances near the surface. The direct waves were generated by detonators in uphole shots and were acquired by receivers on the surface. The spatially varying inverse filters were design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frequency attenuation of 3D pre-stack CRG (common receiver-gather) data. After applying the filter to CRG data,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were compensated with the low frequencies maintained. The seismic resolution and S/N ratio are enhanced and match better with synthetic seismograms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e-stack seismic uphole shooting near-surface absorption inverse filter space-varying compensation
下载PDF
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平衡机制构建——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宝杰 曾文浩 +3 位作者 张亚全 孟汉龙 黄茁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2,共5页
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平衡机制,确保自然生态空间损失与补偿的平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分析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现状和问题、自然生态空间特征及占用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地补偿、异地补... 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平衡机制,确保自然生态空间损失与补偿的平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分析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现状和问题、自然生态空间特征及占用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地补偿、异地补偿和资金补偿3种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模式,在湖北省政策体制上提出实现路径与程序,开展自然生态空间占补平衡时应结合占用行为的不同选择差异化的补偿方案,同时应按照“规避、最小化、修复、补偿”4个层级进行管控。此外,应建立生态占补储备资源库、监测与信息共享系统、公众参与机制等保障占补制度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补偿 占补平衡 生态资源价值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适用于地铁空间内的盲人导识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迪 孙有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6-60,共5页
目的从盲人的认知出发,以盲人的感知设计为导向,提出以多感官代偿为核心的研究思路,解决盲人在乘坐地铁时遇到的系列识别问题。方法通过分析视觉以外的各种感官的识别代偿方法,以及盲人乘车遇到的问题,将地铁空间的盲人导识系统划分为&q... 目的从盲人的认知出发,以盲人的感知设计为导向,提出以多感官代偿为核心的研究思路,解决盲人在乘坐地铁时遇到的系列识别问题。方法通过分析视觉以外的各种感官的识别代偿方法,以及盲人乘车遇到的问题,将地铁空间的盲人导识系统划分为"识别无障碍"和"行为无障碍"两部分。从识别的内容入手,又将"识别无障碍"划分为"方向识别无障碍"和"信息识别无障碍",并通过分析各个部分的结果,最后提出设计建议。分析地铁空间的"地标知识"、"路径知识"和"场景知识",从而为"行为无障碍"的设计提出理论依据。结论从"导视"到"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识别过程,不能只设计"识别无障碍"和"行为无障碍",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升盲人的导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人导识 地铁空间 感官代偿 无障碍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悬挂系统重力补偿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志刚 王昊 +1 位作者 王军义 边真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在地球表面模拟月球的低重力环境,需要对模拟器进行重力补偿。采用宏微机构,能满足大行程和高精度的要求。采用质心恒张力吊挂原理,设计了一种恒张力控制重力补偿机构,为移动性能综合实验提供多吊点的月面低重力环境模拟。对张力控制吊... 在地球表面模拟月球的低重力环境,需要对模拟器进行重力补偿。采用宏微机构,能满足大行程和高精度的要求。采用质心恒张力吊挂原理,设计了一种恒张力控制重力补偿机构,为移动性能综合实验提供多吊点的月面低重力环境模拟。对张力控制吊挂装置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振动分析,对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说明。大量的现场试验和不同的工况试验表明:能够满足模拟器大行程和高精度运动的重力补偿,补偿精度达到98%,能够满足试验要求。该系统已用于某研究所定型产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重力补偿 恒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