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175
1
作者 温贤芳 张龙 +1 位作者 戴维序 李春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治区 70多个研究单位多年的地面选育 ,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经审定的新品种 1 9个 ,其中水稻新品种 5个、小麦 2个、棉花 2个、青椒 1个、番茄 1个、芝麻 1个、西瓜 3个、莲子 3个、灵芝 1个 ;另外还选育出新品系 5 0多个 ,还有一大批种质资源。在航天育种机理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航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变异 ,地面模拟试验进行了许多研究 ,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累计示范推广航天新品种 (系 )面积 2 70 0 0 0hm2 ,取得了很好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前 3代返回式卫星在空间科学方向所做的成果及贡献。列出前 3代返回式卫星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相关的基本参数。报道了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的空间环境的数据。我们还对今后空间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间诱变 诱变育种 航天育种 农作物 育种机理
下载PDF
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83
2
作者 刘录祥 郭会君 +2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9-592,601,共5页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获得了一批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航天诱变与地面模拟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航天育种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航天诱变机理探索等方面研究得到稳步推进。本文系统评述了我国航天育种20年来的基本成就,并根据当前研究和应用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航天育种 新品种 突变种质 发展战略
下载PDF
863-2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82
3
作者 蒋兴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77-82,共6页
介绍了1986年以来,我国利用空间条件开展微生物、昆虫的诱变育种工作,特别是在农作物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 空间条件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及育种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李源祥 蒋兴村 +1 位作者 李金国 华育坚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17-23,共7页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 ,回收返地种植 ,考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 ,结果表明 :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地面对照种差异不明显 ;SP2 和SP3代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强烈的分离变异 ;SP4代的大部分性状已基本稳定 ;SP5 和SP6...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 ,回收返地种植 ,考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 ,结果表明 :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地面对照种差异不明显 ;SP2 和SP3代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强烈的分离变异 ;SP4代的大部分性状已基本稳定 ;SP5 和SP6 代的绝大部分性状已经稳定。通过空间诱变 ,选育出了“赣早籼 47号”、“V5 1 2 1”、“卫紫香糯”和VR系列恢复系。讨论了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育种 性状变异 卫星塔载处理
下载PDF
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录祥 赵林姝 郭会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在简要概述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空间诱变 航天育种 新品种
下载PDF
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6
作者 朱昌兰 胡岳峰 +1 位作者 陈莹 彭小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35-437,共3页
综述了空间条件诱变对作物育种的效应及其特点,概括了我国作物空间育种的成就,展望了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的前景。
关键词 空间条件 诱变 作物育种
下载PDF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潘光辉 尹贤贵 +1 位作者 杨琦凤 张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853-857,共5页
本文从航天诱变的主要因素、生物学效应和航天育种的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关键词 作物 航天诱变 航天育种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我国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草类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胡化广 刘建秀 郭海林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介绍空间诱变育种定义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阐明了植物体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经强辐射、微重力及多因素复合作用下,形态学、物候期、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基因方面发生的变化;回顾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作... 在介绍空间诱变育种定义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阐明了植物体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经强辐射、微重力及多因素复合作用下,形态学、物候期、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基因方面发生的变化;回顾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作物、园艺作物所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我国草类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搭载 空间诱变 草类植物 育种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2 位作者 奚永安 蒋兴村 李金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4,共6页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高空气球搭载种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诱变效应 水稻 诱变育种
下载PDF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庞伯良 彭选明 +3 位作者 朱校奇 邓钢桥 庞爱军 柳庆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4-285,共2页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 ,显著地提高了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 ,育成了 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 (组合 )。
关键词 航天诱变 辐射诱变 选育 水稻
下载PDF
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宋炜 刘志增 +3 位作者 陈景堂 祝丽英 黄亚群 池书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16-119,共4页
综述了EMS化学诱变技术、离子束注入技术、激光辐照技术和空间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EMS 离子束注入 激光辐照 空间诱变 植物育种
下载PDF
空间条件诱发水稻突变体 被引量:21
12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2 位作者 奚永安 杜保兴 陈受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水稻干种子的诱变作用,对晚香糯ZR9纯系的单株种子经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后在地面种植,对筛选出已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糯稻突变系航育1号和矮秆、中熟粳稻突变系香粳10号进行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水稻干种子的诱变作用,对晚香糯ZR9纯系的单株种子经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后在地面种植,对筛选出已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糯稻突变系航育1号和矮秆、中熟粳稻突变系香粳10号进行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系的矮生性均受1对sd1基因控制。运用50个随机引物对原种ZR9和2个突变系进行多态性研究,ZR9与航育1号之间的多态性为6.46%,与香粳10号为4.05%。研究还显示,空间诱发变异是一种DNA多位点的突变,而非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条件 空间诱变 诱变育种 水稻 突变体
下载PDF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桂花 张衍荣 曹健 《长江蔬菜》 2003年第12期33-36,共4页
报道了国内外空间诱变育种的情况,着重介绍了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及5次高空气球搭载了6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种子,经地面多年的选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 研究进展 特点 返回式卫星 高空气球 种子搭载
下载PDF
空间诱变水稻广谱恢复系航恢七号的选育及利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永柱 陈志强 +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慧 郭涛 林轩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2,518,共5页
航恢七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返回式卫星搭载15d后,从地面种植的空间诱变处理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恢复系。它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航恢七号与两... 航恢七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返回式卫星搭载15d后,从地面种植的空间诱变处理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恢复系。它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航恢七号与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及三系胞质雄性不育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杂种培杂航七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恢复系 航恢七号 选育
下载PDF
空间诱变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兴山 张玲华 +6 位作者 郭勇 潘木水 周风珍 邝哲师 黄小光 李国立 孙晓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空间诱变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手段。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微生物空间条件诱发微生物突变的特点、生物学、细胞学、当代生理损伤效应、突变的机理以及育种中已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 空间诱变 诱变育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利用返回式飞船选育优良红曲霉菌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印红 谢申义 +1 位作者 章光明 谢申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7-299,共3页
利用“神舟 3号”返回式飞船搭载红曲霉菌 0 70 8。对搭载后的菌株进行复壮、分离和筛选 ,以高产洛伐他汀和耐硒为选择条件 ,筛选到 8株耐硒又高产洛伐他汀的菌株。经连续发酵试验证明变异菌株的优良特性可以保持稳定。
关键词 返回式飞船 选育 红曲霉菌 微生物育种
下载PDF
赣早籼47号亲本空间诱变的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源祥 李金国 +3 位作者 杨新喜 蒋兴村 华育坚 黎二妹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将穗小粒轻、抗病性差的迟熟早籼“86 70选系” ,经空间诱变培育成新品种。方法将其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 ,返地种植 ,观察SP1 代~SP9代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变异情况。结果由于空间条件的综合诱变作用 ,其后代产生多样性、多向性的性... 目的将穗小粒轻、抗病性差的迟熟早籼“86 70选系” ,经空间诱变培育成新品种。方法将其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 ,返地种植 ,观察SP1 代~SP9代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变异情况。结果由于空间条件的综合诱变作用 ,其后代产生多样性、多向性的性状分离变异 ,并遗传重现于后代 ;从中选择早熟突变体 ,定向培育而成赣早籼 47号 ,其农艺、经济性状全面优于亲本 ,比亲本每穗实粒数增加 37.9% ,千粒重提高 5 .3% ,产量增加 2 2 .5 % ,而生育期却缩短了 1 4d ,对稻瘟病等抗性明显增强 ,出现了明显的超亲遗传。结论本研究为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的空间诱变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 ,表明它是农作物育种的一条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早籼47号 亲本 空间条件 空间诱变 育种 性状变异
下载PDF
航天诱变育种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秀艳 金晓霞 +1 位作者 秦智伟 王新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291-295,共5页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详细阐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中国蔬菜作物育种中的应...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详细阐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中国蔬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与此同时,提出航天育种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综上所述,肯定了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手段的不断成熟,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将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诱变 育种 蔬菜
下载PDF
空间环境和^(60)Co-γ辐照对水稻稻米品质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永相 郭涛 +4 位作者 蔡金洋 刘永柱 张建国 王慧 陈志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研究了4个水稻品种返回式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两种条件下SP2(M2)和SP3(M3)的稻米品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变异幅度和方向因品种或性状不同而异;空间诱变后代的胶稠度、垩白粒率... 研究了4个水稻品种返回式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两种条件下SP2(M2)和SP3(M3)的稻米品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变异幅度和方向因品种或性状不同而异;空间诱变后代的胶稠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主要为正向变异,而直链淀粉含量多为负向变异,其变化趋势与γ射线辐照后代相似,但前者更有利于创造米粒长宽比大、糊化温度低和垩白小的变异株系。稳定性分析显示,空间诱变后代米粒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在SP2与SP3间的相关系数变幅分别为0.2979~0.9039和0.2356~0.7142,并且大多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可在SP2对其进行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品质性状 诱变效应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中国太空育种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世娟 诸叶平 +2 位作者 孙开梦 鄂越 崔晓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太空环境条件特殊,可以使植物细胞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物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较,此育种方法具有变异幅度大、稳定快、周期短等优点,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产量和品质也大为提高,中国已经育成如"赣早籼47号"、"赣棉12... 太空环境条件特殊,可以使植物细胞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物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较,此育种方法具有变异幅度大、稳定快、周期短等优点,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产量和品质也大为提高,中国已经育成如"赣早籼47号"、"赣棉12号"和"太空莲子"等多种的优良太空品种。今后除了继续重视农作物的品种培育外,还应加强树种和花卉的太空育种,只有牢牢把握未来的太空育种方向,才能保持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育种 育种方法 常规育种 太空莲 育成 早籼 植株 中国 前景展望 领先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