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化、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13
1
作者 刘佳 陆菊 刘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1-2393,共13页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明确"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战略部署。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12年沿海11省市区旅游产业效率...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明确"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战略部署。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12年沿海11省市区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特征,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该时间段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9-2012年,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综合效率整体上呈螺旋状上升态势,其中长三角地区呈现出领先优势,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不相上下,呈平稳变化态势;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保持快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6%,其中技术进步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呈显著正效应,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城市化水平是提高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MALMQUIST方法 旅游产业效率 时空演化 形成机理 沿海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丁正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0,共4页
通过对南京国内旅游抽样资料的分析 ,讨论了旅游流在 3个时间段面的地理分布、市场份额和ADod特点及变化原因。用ADod指标为半径绘制了ADod圈 。
关键词 南京市 旅游业 游客 旅游市场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 被引量:74
3
作者 马慧强 廉倩文 +2 位作者 韩增林 弓志刚 李哲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8,共10页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与城镇化质量、区域经济质量的发展变化特征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滞后于其它两个子系统发展,且滞后期大约为2年;②2008-2017年,我国各省(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总体比较稳定,且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③从风险因子探测结果来看,人均GDP、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是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因子交互探测结果来看,双因子交互作用要强于单独因子作用;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是由基础设施支撑力、资源集聚力、经济拉动力、政府调控力、市场推动力、社会促进力等多元驱动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城镇化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三轴压缩煤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59
4
作者 艾婷 张茹 +2 位作者 刘建锋 赵小平 任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48-2057,共10页
利用MTS815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开展不同围压(3.2、9.6、16.0、22.4 MPa)下煤岩的三轴压缩声发射定位实验,研究煤岩破裂过程中AE(Acoustic Emission)时序特征、能量释放与空间演化规律。实验发现:静水围压阶段,AE信号主要产生于中前期,声... 利用MTS815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开展不同围压(3.2、9.6、16.0、22.4 MPa)下煤岩的三轴压缩声发射定位实验,研究煤岩破裂过程中AE(Acoustic Emission)时序特征、能量释放与空间演化规律。实验发现:静水围压阶段,AE信号主要产生于中前期,声发射源主要是裂隙的压密、摩擦与滑移,其强弱与试件的原生裂隙、孔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施加轴压阶段,煤岩声发射时空演化过程与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产生初始损伤、屈服及破坏时,AE特征均会产生明显的突变。AE时序参数、能量释放与定位信息的综合分析表明,煤岩破坏前兆点的应力强度百分比为92%~98%,均处于屈服点后的不稳定裂纹扩展阶段。同时,实验揭示了煤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的围压效应,并发现AE时空定位演化较好地对应了破裂事件从单一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压缩 声发射 时空演化 AE能量
下载PDF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被引量:58
5
作者 陈跃辉 陈祖伊 +3 位作者 蔡煜琦 施祖海 封全宏 付锦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8-138,共10页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铀矿床 时空演化 矿化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藏北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时空演化与高原隆升 被引量:57
6
作者 迟效国 李才 +2 位作者 金巍 刘森 杨日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78-986,共9页
本文通过对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确定了火山岩的岩石系列组合及其生成时序。根据岩石系列的时空演化规律将藏北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亚旋回,火山活动自南向北依次形成羌塘(44~24 Ma... 本文通过对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确定了火山岩的岩石系列组合及其生成时序。根据岩石系列的时空演化规律将藏北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亚旋回,火山活动自南向北依次形成羌塘(44~24 Ma)、中昆仑—可可西里(19~7 Ma)、西昆仑—玉门(约5 Ma以来)3条火山岩亚带。各岩带分别以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构成火山活动的主体,以碱性钾质火山活动而结束。构造—火山旋回与高原脉动隆升具有明显的耦合性,旋回间歇期与高原夷平期相对应。笔者认为这一火山作用规律是高原每次脉动隆升过程中,构造性质由挤压、增厚,向伸展滑移转化的结果,火山作用旋回受岩石圈水平挤压、增厚和深部地幔热物质沿构造薄弱带挤压上升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所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火山作用 时空演化 高原隆升 藏北
下载PDF
中国省域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时空分异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晨 冯伟 邵桂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87,共9页
基于2005—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莫兰指数对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渔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基于2005—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莫兰指数对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渔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高效率省份呈现出由分散布局向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集聚的显著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渔业碳排放效率依次递减且差距逐步减小;(2)在空间关联格局上,中国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集聚存在交叉分布,且空间依赖具有动态性,逐步形成较为明显的H-H区和L-L区集聚格局;(3)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与渔业节能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渔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资源禀赋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差异 演变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4
8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2,共8页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时空演变 差异构成 云南省
原文传递
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演变及优化——德庆金林水乡的案例实证 被引量:43
9
作者 吴清 冯嘉晓 +1 位作者 陈刚 陈婷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560-5570,共11页
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空间统计法,选取2000、2008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旅游发展对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的影响,并探讨了金林水乡"三生"空间的发展瓶颈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 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空间统计法,选取2000、2008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旅游发展对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的影响,并探讨了金林水乡"三生"空间的发展瓶颈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金林水乡土地结构与用地功能单一且呈片状分布;村落呈现传统乡村风貌,基础设施不健全;空间形态变化稳定,扩张缓慢。(2)旅游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出现新型复合用地;土地功能利用复杂化,以服务旅游业为主;村庄景观风貌现代化,生活空间更加宜居。(3)旅游开发前后对比可得,土地平面占地规模化,空间用地以居民点为核心,呈圈层状向外围扩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互转化,乡村聚落重构特征较为显著;村落景观风貌的变化较大,呈现城镇化趋势。(4)金林水乡"三生"空间演化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生产用地效率不高,生活用地质量较低,生态空间不断萎缩,在旅游产业发展上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等。为此从生活空间的提质、生产空间增效、生态空间保护、旅游产业创新以及土地利用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三生空间 时空演变 优化路径 金林水乡
下载PDF
数字经济缩小了城乡差距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鑫鑫 段博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中国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新机遇。在理论诠释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识别了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 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中国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新机遇。在理论诠释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识别了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1)2013—2017年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但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分布不均衡的空间格局(;2)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市场一体化效应、模块化分工效应直接地缩小了城乡差距,经由集聚经济通过发挥劳动力再配置效应、集聚效应间接地缩小了城乡差距;(3)分地区检验发现:受核心城市的虹吸强度差异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出正向、不显著和负向的直接效应。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负向的间接效应,西部地区则由于较高制度成本阻碍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而表现出正向的间接效应。据此,缩小城乡差距应重视缩小数字鸿沟、促进要素流动和集聚平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集聚经济 城乡差距 时空演化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耦合FLUS-InVEST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42
11
作者 朱志强 马晓双 胡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29,239,共9页
[目的]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演变和未来空间分布趋势,为城市规划和生态脆弱区实施精准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通过耦合FLUS-InVEST模型,基于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未来土地预测,反演1... [目的]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演变和未来空间分布趋势,为城市规划和生态脆弱区实施精准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通过耦合FLUS-InVEST模型,基于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未来土地预测,反演1990—2018年广州市土地和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并评估未来碳储量潜力。[结果]广州市土地类型变化特征表现为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主要侵占耕地和林地;1990—2018年碳储量减少2.47×106 t,其中2000—2005年降幅最大;高密度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北部森林一带,低密度碳储量主要分布在珠江下游;建设用地和低密度碳储量的重心迁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预测2018—2034年碳储量下降1.20×106 t。[结论]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碳储量影响显著,未来西北和东部部分区域碳储量流失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FLUS-InVEST模型 碳储量 时空演变 广州市
下载PDF
中国农业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2
作者 魏素豪 李晶 +1 位作者 李泽怡 宗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7-1300,共14页
基于客观权重赋值法,从自然禀赋、流动投入、产出能力、设施机制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实证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29省农业竞争力,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竞争力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农业竞争... 基于客观权重赋值法,从自然禀赋、流动投入、产出能力、设施机制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实证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29省农业竞争力,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竞争力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政策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空间溢出强度呈倒"U"型变化趋势,流动投入、产出能力两项子竞争力呈上升趋势,资源禀赋相对稳定,设施机制波动上升;②东部省份农业竞争力异军突起,中西部省份不断下降,两级分化趋势明显,局域空间集聚格局以高-高和低-低集聚方式为主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路径依赖性;③农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基础、R&D投入、种植结构、粮食品种选择对本省农业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变存在直接效应,对其他省份存在间接溢出效应;④应充分发挥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推动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谋划农业竞争力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竞争力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绿地时空演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千庆兰 陈颖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共4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绿地时空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指出随城市发展 ,城市绿地设施程度增加自然度降低的演化趋向。以游憩行为理论为依据 ,以吉林市为实例 ,提出了波状和辐射状两种分布态势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 ,强调环状绿地...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绿地时空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指出随城市发展 ,城市绿地设施程度增加自然度降低的演化趋向。以游憩行为理论为依据 ,以吉林市为实例 ,提出了波状和辐射状两种分布态势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 ,强调环状绿地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合。进而提出城市绿地建设三个圈层即城市中心散点状绿化带—城市郊区集块状公园绿化带—城市外围连续自然生产绿化带的构想。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土地利用程度的地域差异 ,对于城市高度利用区、改造发展区、城市新区和郊区逐一提出了各自的绿地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布局模式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中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减排潜力 被引量:35
14
作者 邓明君 邓俊杰 刘佳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4-544,共11页
研究区域农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趋势演进规律与减排潜力对于合理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 研究区域农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趋势演进规律与减排潜力对于合理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中各地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化肥投入类型及其数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并分析2005-2013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排放时空演变与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江苏、安徽、宁夏、甘肃和山西的玉米,湖北、陕西和宁夏的小麦,辽宁、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和湖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明显;2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的玉米,云南和河南的小麦,吉林、广西和云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不降反升;3与测土配方施肥情形相比,在2013年,江苏、陕西、湖北、贵州、广西和云南的玉米,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四川、云南和江苏的小麦,湖南、江苏、海南、安徽、云南、广东和广西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偏高;4全国玉米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574万t CE,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和广西;5全国小麦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475万t CE,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和河南;6全国水稻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206万t CE,集中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苏和江西。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本文提出应在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大的区域,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化运作,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化肥施用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 时空演变 碳减排潜力
原文传递
中国新经济的逻辑、综合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王宸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共21页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各省份出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各省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省份发生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新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且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七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除华中、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还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研究创新:基于全局与局域视角对中国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刻画了中国新经济的动态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价值:拓展了中国新经济的定量研究,为加快发展新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理论逻辑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各坳陷沉降的时空差异性 被引量:29
16
作者 任凤楼 柳忠泉 +2 位作者 邱连贵 韩立国 周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6-557,575,共13页
渤海湾盆地的成因机制主要与坳陷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及深部因素有关。各坳陷沉降的时空差异性是这种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渤海湾盆地主要坳陷的沉降史和各坳陷沉降差异对比,发现时空差异具体表现在下列3方面。1)在几个主要... 渤海湾盆地的成因机制主要与坳陷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及深部因素有关。各坳陷沉降的时空差异性是这种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渤海湾盆地主要坳陷的沉降史和各坳陷沉降差异对比,发现时空差异具体表现在下列3方面。1)在几个主要的裂陷幕构造沉降(或总沉降)均具有越往东部沉降量越大的趋势,如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四段裂陷主要分布在济阳坳陷、昌潍坳陷和大型断裂部位,这与新生代盆地演化的开始阶段有关,并叠加有大型断裂(如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作用。2)构造沉降量分析表明在经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的主裂陷幕后,除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沉积中心往西(黄骅坳陷)迁移外,沙河街组一段至东营组沉积期总体表现为随时间向东北部递进渐变式迁移,新近纪又回迁至渤中地区。3)与该区沉降规律相异的是冀中坳陷和临清坳陷(昌潍坳陷因特殊的构造位置除外),表现为在整体沉降过程中局部挤压或抬升反转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这两者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反而变大,不但比同时期其它坳陷大,亦比坳陷本身的其它裂陷期大。控制各坳陷发育差异间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北东东向的新生构造发育,二是有北西西向的变换断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时空差异 盆地演化 动力学 新生代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8
17
作者 郭政 陈爽 +1 位作者 董平 陆玉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3-1335,共13页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_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_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其工业污染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3~2015年工业废水和工业SO_2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6.97%和28.79%,但占全国比重仍然较高,尤其是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胁迫较大.2种工业污染空间形态均呈现出北(偏西)-南(偏东)的空间分布形态,而2种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并不一致,工业废水重心总体上朝向东(偏南)方向迁移了12.85km,而工业SO_2重心总体上朝向西(偏北)方向迁移了26.89km.此外,2种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城市且污染集中度指数由高到低大致呈半圈层状向周围递减.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一致性,工业废水重心和工业SO_2重心与工业发展重心距离均在逐渐缩小,而2种工业污染-环境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完全一致.驱动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引起的技术改善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则取决于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污染 时空演化 标准差椭圆 LMDI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空演进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郑文哲 郑小碧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108,共6页
重点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传统城市化道路越来越受到内外发展环境的制约而困难重重,改革与发展中心镇日益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在充分阐述中心镇作为城乡一体化战略节点的内涵及其战略... 重点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传统城市化道路越来越受到内外发展环境的制约而困难重重,改革与发展中心镇日益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在充分阐述中心镇作为城乡一体化战略节点的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文章理论和实证地研究了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模式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主要经历了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及成熟阶段三个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心镇自身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以及政府政策重点与导向等各不相同,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从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态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中心镇空间模式主要包括了产业平台集散驱动型和城镇功能优化带动型两种。最后,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的中心镇改革发展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中心镇 战略节点 时空演进 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西省2000~2020年NPP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邵嘉豪 李晶 +2 位作者 闫星光 马天跃 张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322,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表征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是碳循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用2000~2020年MODIS NPP产品和山西省高程、坡度、降水、气温、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等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表征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是碳循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用2000~2020年MODIS NPP产品和山西省高程、坡度、降水、气温、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等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山西省及其煤炭国家规划矿区NPP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山西省NPP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以C计)为6.7g·(m^(2)·a)^(-1).不同用地类型的NPP总量差异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2)NPP变化空间异质性明显,山西省西部和北部区域NPP均值较低,而东部和南部区域NPP均值较高;三大煤炭基地NPP相比较,晋东基地>晋中基地>晋北基地;(3)NPP和降水相关性较高,全省62.2%的区域降水量与NPP变化呈显著相关(P<0.05),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和东部.NPP变化与气温关系较弱,两者显著相关(P<0.05)的区域仅占1.10%;(4)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份各因子的q均值比较:降水(0.165)>土地利用(0.124)>人口密度(0.085)>坡度(0.080)>高程(0.064)>气温(0.024),进一步表明降水是多年来引起NPP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5)双因子交互作用影响力明显高于单因子,且人为因素的影响力在逐步上升,2000~2020年解释力最高的交互因子由降水∩气温(0.385)转变为降水∩人口密度(0.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山西省 煤炭国家规划矿区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雅竹 段学军 +2 位作者 王磊 邹辉 杨清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空间-要素"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ESDA空间统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994~2017年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判读,运用全局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 基于"空间-要素"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ESDA空间统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994~2017年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判读,运用全局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异从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变,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转型"4个经济发展阶段,并呈现自我建设发展、区域大开发、趋同竞争、产业转型的阶段特征,区域经济呈现"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热点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和次核心冷点区。经济发展经历集聚效应和涓滴效应交替,区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而趋于均衡,符合"不平衡增长理论"规律。(3)地理加权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外商投资、政府调控、交通发展、科技教育、金融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的正向内在动力,发展成本和地形条件是制约因素。产业结构是核心驱动力,科技教育是重要推动力,地形条件是发展基础。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要考虑不同行政区和不同驱动要素的异质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时空演变 驱动机理 地理加权回归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