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藻类生物钙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林 秦松 +1 位作者 刘正一 赵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1,共8页
藻类钙化是生物钙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钙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与大型藻中均包括有钙化现象的种类,且二者的钙化过程都包括四个主要步骤:CO_(2)的浓缩,Ca^(2+)的聚集,CO_(2)^(3-)浓度上升,Ca^(2+)与CO_(2)^(3-)结合生成CaCO_(3... 藻类钙化是生物钙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钙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与大型藻中均包括有钙化现象的种类,且二者的钙化过程都包括四个主要步骤:CO_(2)的浓缩,Ca^(2+)的聚集,CO_(2)^(3-)浓度上升,Ca^(2+)与CO_(2)^(3-)结合生成CaCO_(3)。然而,微藻和大型藻由于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钙化过程各具特点。本文以钙化模式种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为例介绍了藻类钙化的四个主要步骤,并对关键的钙化机理进行了解析。通过比较分析,分别以珊瑚藻和颗石藻为例,介绍了大型藻和微藻在钙化过程和钙化机理上的异同。基于上述机制和特点的深化研究发现:钙化藻类在碳汇渔业、蓝碳领域和纳米材料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 珊瑚藻 颗石藻 钙化机制 应用潜力
原文传递
Production of γ-linolenic acid and stearidonic acid by Synechococcus sp.PCC7002 containing cyanobacterial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s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学卫 何庆芳 +4 位作者 彭振英 于金慧 边斐 李有志 毕玉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72-780,共9页
Genetic modifi cation is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cyanobacteria. To increase the total 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along with the ratio of ω-3/ω-6 fatty acids, genetic engineering can be... Genetic modifi cation is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cyanobacteria. To increase the total 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along with the ratio of ω-3/ω-6 fatty acids, genetic engineering can be used to modify fatty acid metabolism. S ynechococcus sp. PCC7002, a fast-growing cyanobacterium, does not contain a Δ6 desaturase gene and is therefore unable to synthesize γ-linolenic acid(GLA) and stearidonic acid(SDA), which are important in human health. In this work, we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vectors Syd6 D, Syd15 D and Syd6Dd15 D to express the Δ15 desaturase and Δ6 desaturase genes from Synechocystis PCC6803 in Synechococcus sp. PCC7002, with the aim of expressing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verexpression of the Δ15 desaturase gene in S ynechococcus resulted in 5.4 times greater accumulation of α-linolenic acid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while Δ6 desaturase gene expression produced both GLA and SDA. Co-expression of the two genes resulted in low-level accumulation of GLA but much larger amounts of SDA, accounting for as much to 11.64% of the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echococcus sp.pcc7002 Synechocystis sp.pcc6803 Δ15 fatty acid desaturase 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下载PDF
Biotransformation of 6-deoxypseudoanisatin by Synechocystis sp. PCC6803
3
作者 Zhi Wang Xiaodong Cui +2 位作者 Chunmei Wang Jianmei Huang Di Ge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Synechocystis sp.PCC6803 in transforming 6-deoxypseudoanisatin.Methods: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by incubating 6-deoxypseudoanisatin with the freshwater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Synechocystis sp.PCC6803 in transforming 6-deoxypseudoanisatin.Methods: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by incubating 6-deoxypseudoanisatin with the freshwater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PCC6803 under continuous white light at 30C for 5 days.The crude converted product was detected using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and further analyz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as well as HPLC with 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Results:TLC results showed that 6-deoxypseudoanisatin was converted into a less polar product.HPLC and MS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retention time of the converted product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tandard of 6-deoxypseudoanisatin.Conclusion:Thus,the study appears to demonstrate that Synechocystis sp.PCC6803 can transform 6-deoxypseudoanisatin.The polarity of the converted product is less than that of 6-deoxypseudoanisa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echocystis sp.pcc6803 6-deoxypseudoanisatin Seco-prezizaane-type sesquiterpene lactone BIOTRANSFORMATION CYANOBACTERIUM
下载PDF
小鼠金属硫蛋白在聚胞藻中的金属诱导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祥学 赵晖 +2 位作者 施定基 徐旭东 茹炳根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5-411,共7页
应用蓝藻类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smtOP)的金属诱导性,在单细胞的聚胞藻PCC6803中表达小鼠金属硫蛋白结构基因(mMT1cDNA)。在大肠杆菌HB101中构建含有smtOP和mMT1cDNA的穿梭表达载... 应用蓝藻类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smtOP)的金属诱导性,在单细胞的聚胞藻PCC6803中表达小鼠金属硫蛋白结构基因(mMT1cDNA)。在大肠杆菌HB101中构建含有smtOP和mMT1cDNA的穿梭表达载体pKTMRE,经质粒转移,链霉素筛选,Southern和Western杂交分析鉴定得稳定的转基因工程藻落。同时,做小批量锌诱导表达,并纯化了外源蛋白,5L培养液含鲜藻重50g,得到35mgmMT1;转基因藻在高金属浓度下的耐受性测定表明,外源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蓝藻对金属离子的抗性,约为野生藻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胞藻pcc6803 smtO-P区域 金属硫蛋白 蓝藻
下载PDF
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基因通过同源重组在蓝藻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杰 施定基 +1 位作者 武宝 茹炳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907-911,共5页
将人肝金属硫蛋白(MT)突变体β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RL-439上的强启动子PpsbA 下游,利用载体pRL-β上的PpsbA 和β基因与phasm id pTZ18-8上整合平台PsbB,构建整合表达载体pTZ-β.整... 将人肝金属硫蛋白(MT)突变体β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RL-439上的强启动子PpsbA 下游,利用载体pRL-β上的PpsbA 和β基因与phasm id pTZ18-8上整合平台PsbB,构建整合表达载体pTZ-β.整合平台PsbB与集胞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染色体DNA 上psbB基因下游片段为同源序列.为了发生单交换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β插入到整合平台PsbB下游的克隆位点.利用自然转化方法将表达载体pTZ-β整合到Synechocystitsp.PCC6803的染色体上.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蓝藻.Southern blotting 证明β基因已整合到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染色体上;Western blotting 表明β基因已在蓝藻中表达.ELISA 测定在Zn2+ 浓度为150 μm l/L时表达量最高,为590 μg/g 鲜藻;原子吸收表明转β基因的藻对Zn2+ 的富集能力约为野生型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转基因 蓝藻 Β基因 富集 基因重组 基因
下载PDF
用同源重组法将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β基因整合在集胞藻6803中表达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凌云 施定基 +4 位作者 宁叶 罗娜 邵宁 俞梅敏 茹炳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将集胞藻 (Synechocystissp .)PCC 6 80 3上psbB的一段序列 (从 # 6 93bp到 # 2 5 6 3bp)插入pBluescriptKS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带有整合平台的载体pKSB。再将人工合成的 ββ基因插入中间载体pRL_439上启动子PpsbA的下游 ,并将pRL_ββ... 将集胞藻 (Synechocystissp .)PCC 6 80 3上psbB的一段序列 (从 # 6 93bp到 # 2 5 6 3bp)插入pBluescriptKS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带有整合平台的载体pKSB。再将人工合成的 ββ基因插入中间载体pRL_439上启动子PpsbA的下游 ,并将pRL_ββ上PpsbA和 ββ基因插入pKSB构建成整合表达载体pKSB_ββ。利用自然转化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集胞藻 6 80 3,并通过单交换同源重组使 ββ基因整合到集胞藻 6 80 3基因组DNA上。逐步提高氨苄青霉素浓度 ,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PCR检测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结果证实 ββ基因已整合到集胞藻 6 80 3的染色体上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 ,ββ基因在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细胞中得到表达 ,ELISA测定表明在 5 0 μmol/L的Zn2 +诱导下 ββ在新鲜集胞藻 6 80 3中的蛋白表达量为 0 .739mg/g ;重金属耐受性实验表明 ,得到能耐受Cu2 +的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在含低浓度Cu2 +(10 μmol/L)的培养液中对Cu2 +的去除率可达到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金属硫蛋白ββ突变体 集胞藻6803 单交换 同源重组 蓝藻基因工程 铜去除
下载PDF
集胞藻类金属硫蛋白的纯化、性质和溶液构象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正佳 李晓凡 +2 位作者 施定基 李玲媛 茹炳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150-155,共6页
集胞藻Synechocysitissp.PCC6803光照培养,加入100μmol/LZnCl2诱导藻内类金属硫蛋白(MT-like)的表达。离心收集鲜藻,超声波破碎细胞,离心除沉淀。上清液72℃加热3min去杂蛋白,离心,上清液依次经过分子筛层析柱,阴离子交换柱和... 集胞藻Synechocysitissp.PCC6803光照培养,加入100μmol/LZnCl2诱导藻内类金属硫蛋白(MT-like)的表达。离心收集鲜藻,超声波破碎细胞,离心除沉淀。上清液72℃加热3min去杂蛋白,离心,上清液依次经过分子筛层析柱,阴离子交换柱和脱盐柱,可得蓝藻类金属硫蛋白。5L培养液收集鲜藻7.6g,一次上样1.52g鲜藻的裂解物,冻干后得15mg纯化的蛋白样,为鲜藻重的0.1%.经分析其等电点为pH4.5,分子量为6.986kD,由5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序列中含有较多疏水氨基酸残基(36%),但其半胱氨酸含量仅为5%。CD(圆二色性)图谱表明其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卷曲,不含α-helix和β-sheet,无哺乳动物的金属硫蛋白所具有的典型双结构域结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Zn结合的类金属硫蛋白在220nm也有较高的吸收值。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此类金属硫蛋白的吸收光谱与高等动物的金属硫蛋白的吸收光谱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 类金属硫蛋白 分离和纯化 性质 溶液构象
下载PDF
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的一对毒素-抗毒素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家宁 宁德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6,共6页
大肠杆菌细胞染色体上毒素-抗毒素系统(TA,toxin-antitoxinsystem)基因参与环境胁迫诱导的细胞死亡或生长抑制。在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开放阅读框ssr1114和slr0664具有与TA系统相同的遗传结构,slr0664编码产物与RelBE毒素-抗毒素系统... 大肠杆菌细胞染色体上毒素-抗毒素系统(TA,toxin-antitoxinsystem)基因参与环境胁迫诱导的细胞死亡或生长抑制。在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开放阅读框ssr1114和slr0664具有与TA系统相同的遗传结构,slr0664编码产物与RelBE毒素-抗毒素系统中的毒素蛋白RelE同源,但没有发现有与ssr1114编码产物同源的蛋白。为证明slr0664和ssr1114表达产物的毒性和抗毒性作用,构建了含有乳糖诱导调控的启动子和阿拉伯糖诱导调控的启动子的表达调控系统,将slr0664基因编码序列置于Plac启动子控制下,ssr1114编码序列置于PBAD启动子控制下,slr0664诱导表达产物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ssr1114诱导表达产物具有抗slr0664表达产物的毒性作用。提示slr0664为毒素基因,ssr1114为抗毒素基因,二者组成一个TA系统,但其有关特性和功能尚待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pcc6803 TA系统 slr0664 ssrlll4
下载PDF
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集胞藻6803及其野生藻培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淑璠 李元广 +3 位作者 李志勇 施定基 茹炳根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2,共5页
通过摇瓶培养考察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集胞藻6803(转基因藻)及其野生藻(集胞藻6803)的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碳源(碳酸钠)浓度、氮源(硝酸钠)浓度和光照度对这两种藻生长的影响。野生藻的最适生长碳源浓度(0.05~0... 通过摇瓶培养考察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集胞藻6803(转基因藻)及其野生藻(集胞藻6803)的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碳源(碳酸钠)浓度、氮源(硝酸钠)浓度和光照度对这两种藻生长的影响。野生藻的最适生长碳源浓度(0.05~0.1g/L)比转基因藻的最适生长碳源浓度(0.02~0.05g/L)高。氮源浓度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的影响趋势相同。在0.3~4.5g/L范围内,随着氮源浓度的增高,藻体生长的最大细胞浓度降低。转基因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度为1 500lx,野生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集胞藻 光合自养 金属硫蛋白 蓝藻
下载PDF
理化因子对集胞藻PCC6803溶血素溶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媛媛 王蔚 +1 位作者 刘云章 汝少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9-143,共5页
研究了保存温度以及添加稳定剂、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和金属离子对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野生型菌株产生的溶血素的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溶血素在提取初始仅具有较低的溶血活性,但在提取3~6 d后,溶血活性急剧升... 研究了保存温度以及添加稳定剂、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和金属离子对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野生型菌株产生的溶血素的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溶血素在提取初始仅具有较低的溶血活性,但在提取3~6 d后,溶血活性急剧升高,之后随保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20℃低温保存有利于该溶血素活性的维持.添加半胱氨酸盐酸盐、牛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都能提高其溶血活性,可以作为该溶血素的稳定剂;氧化剂H2O2能显著提高其溶血活性,而还原剂β-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显著抑制其溶血活性,说明该溶血素为非巯基依赖型溶血素.金属离子Ca^2+,Co^2+,Fe^3+,Ni^2+,Cu^2+,Mn62+和Mg^2+均会抑制其溶血活性,仅Zn2+能增加其溶血活性,金属螯合剂EDTA也能增强其溶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pcc6803 溶血素 溶血活性
下载PDF
集胞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利用葡萄糖生长与光合能量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永红 叶济宇 +2 位作者 米华玲 李元广 张嗣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1期1122-1125,共4页
用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饥饿细胞、光自养细胞和混合营养细胞的叶绿素荧光 ,并对 3种类型细胞的荧光参数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φⅡ和还原型质醌Q-A 进行了比较。用双重转盘磷光机测定了光自养细胞和混合营养细胞的毫秒延迟发光。根据... 用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饥饿细胞、光自养细胞和混合营养细胞的叶绿素荧光 ,并对 3种类型细胞的荧光参数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φⅡ和还原型质醌Q-A 进行了比较。用双重转盘磷光机测定了光自养细胞和混合营养细胞的毫秒延迟发光。根据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和毫秒延迟发光的结果及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 3,4_二氯苯基二甲脲 (DCMU)、二溴百里香醌 (DBMIB)对集胞藻 6 80 3(Synechocystissp .PCC 6 80 3)混合营养生长影响进行了分析 ,集胞藻 6 80 3混合营养培养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光自养培养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外源葡萄糖没有抑制反而是促进了混合营养细胞的光自养生长 ,二是呼吸基质向质醌库提供电子 ,使光合机构的能量转化加强 ,从而促进了集胞藻6 80 3细胞的利用葡萄糖的合成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 光合电子传递 葡萄糖 光合能量转化
下载PDF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集胞藻6803光自养和混合营养培养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永红 李元广 +3 位作者 施定基 沈国敏 茹炳根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蓝藻基因工程常用宿主系统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PCC 680 3的混合营养培养 ,并与光自养培养进行了比较。在两种培养方式下 ,集胞藻 680 3的饱和光强基本相同 ,都为 50 0 0 lx。当入射光强为 50 0 0 lx... 采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蓝藻基因工程常用宿主系统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PCC 680 3的混合营养培养 ,并与光自养培养进行了比较。在两种培养方式下 ,集胞藻 680 3的饱和光强基本相同 ,都为 50 0 0 lx。当入射光强为 50 0 0 lx、初始葡萄糖浓度为 1 .74g/L时 ,混合营养生长在葡萄糖消耗完 ( 69.5h)时的藻细胞密度为 1 .36g/L、叶绿素浓度为 2 0 .0 8mg/L、能量得率为1 6.7% ,分别为同期光自养生长的 3.8倍、2 .3倍和 2 .6倍。这表明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混合营养培养方式在促进集胞藻 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6803 混合营养培养 光生物反应器 葡萄糖 蓝藻 基因工程 光自养培养
下载PDF
以集胞藻6803为生物模板制备二氧化硅中空微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博 任天瑞 +2 位作者 吴青海 王全喜 冯浩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以蓝藻类的集胞藻6803为生物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SiO2,并对集胞藻6803和所制SiO2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选择性合成单分散SiO2微球和空心SiO2的反应条件,探讨了不同形貌材料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形成的SiO2微球形貌规整,分散良... 以蓝藻类的集胞藻6803为生物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SiO2,并对集胞藻6803和所制SiO2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选择性合成单分散SiO2微球和空心SiO2的反应条件,探讨了不同形貌材料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形成的SiO2微球形貌规整,分散良好,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5μm,能保持细胞分裂阶段的原貌,呈无定型态.SiO2纳米粒子能均匀包覆在藻细胞表面,形成的空心SiO2微球壁厚均一,能保持藻细胞的形貌.证实了空心SiO2和SiO2微球形成机理是吸附和渗透过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 集胞藻6803 SIO2微球 空心SiO2
原文传递
ClpP2蛋白失活对集胞藻PCC6803生长、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组的影响
14
作者 王雅琦 张宇萌 +2 位作者 林小煌 杨明坤 葛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5-1219,共15页
【背景】蛋白酶能够降解细胞中错误折叠或是无功能的蛋白,Clp家族蛋白就是一类重要的蛋白酶复合物。Clp蛋白酶复合物的水解核心是ClpP,集胞藻PCC6803中存在4种不同的ClpP蛋白,分别为ClpP1-ClpP4。作为重要的蛋白水解复合物的功能组分,... 【背景】蛋白酶能够降解细胞中错误折叠或是无功能的蛋白,Clp家族蛋白就是一类重要的蛋白酶复合物。Clp蛋白酶复合物的水解核心是ClpP,集胞藻PCC6803中存在4种不同的ClpP蛋白,分别为ClpP1-ClpP4。作为重要的蛋白水解复合物的功能组分,目前对集胞藻ClpP的研究十分有限,对其生理功能与调控底物的研究甚少。【目的】选择集胞藻为研究对象探究ClpP2蛋白的功能,鉴定其潜在底物,为集胞藻ClpP2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构建集胞藻ClpP2突变株(ΔClpP2),进行其生长实验和光合生理功能研究。通过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鉴定ClpP2调控的靶标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底物蛋白参与的代谢通路,最后利用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对部分定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ΔClpP2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光合自养生长至对数生长期,但高光或高温胁迫下则无法正常生长。相较于野生型,ΔClpP2有着显著降低的PSⅡ电子传递效率及PSⅠ环式电子传递活性。通过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手段,ΔClpP2相对于WT共鉴定到206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31个上调、75个下调,为ClpP2蛋白酶提供了丰富的潜在底物库。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ClpP2主要参与各种物质的转运,其中ABC蛋白转运途径显著被富集。利用PRM技术对3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了验证。【结论】ClpP2蛋白不是集胞藻生长所必需,但在高温或者高光胁迫下是必不可少的,其失活会降低集胞藻光合系统活性。ClpP2可能通过调控离子转运进而影响光合系统。ClpP2很可能与ClpX结合形成蛋白酶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pP2 ITRAQ 集胞藻pcc6803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集胞藻PCC6803中S2P同源蛋白基因sll0862缺失突变株对热胁迫与氧化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小琳 闻盼盼 陈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4-601,共8页
原核生物中S2P参与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然而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集胞藻PCC6803的S2P同源蛋白功能未知。【目的】考察集胞藻PCC6803中S2P同源蛋白sll0862是否参与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方法】监测在高温和氧化胁迫的条件下sll0862基因缺... 原核生物中S2P参与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然而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集胞藻PCC6803的S2P同源蛋白功能未知。【目的】考察集胞藻PCC6803中S2P同源蛋白sll0862是否参与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方法】监测在高温和氧化胁迫的条件下sll0862基因缺失突变株与野生株在生长速率或存活率上的差异,利用水样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量在高温和氧化胁迫的条件下突变株与野生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来考察其光合作用差异。【结果】sll0862突变株与野生株在正常的培养环境中生长速率并无差异,但是将sll0862突变株与野生株在48℃加热处理半小时后,sll0862突变株的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株。当初始OD730值为0.1的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 mmol/L双氧水的时候,sll0862突变株的生长速率比野生株明显低,而且氧化胁迫条件下突变株与野生株的调制叶绿素荧光有差异。【结论】集胞藻PCC6803中sll0862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高温与氧化胁迫响应出现缺陷,提示有功能的sll0862参与响应热和氧化胁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述S2P同源蛋白sll0862在集胞藻PCC6803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pcc6803 sll0862 氧化胁迫 热胁迫
原文传递
集胞蓝细菌PCC6803中非生物胁迫响应的核心基因分析
16
作者 程亚蕊 黄世鹏 +2 位作者 张天缘 张建猛 王锋尖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11期50-55,共6页
以集胞蓝细菌PCC6803的多组转录组数据为对象,鉴定蓝细菌在非生物胁迫下共同表达的核心差异基因(CDGs).结果表明,9个对氮、铁、碳、磷缺乏响应的CDGs被鉴定.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氮代谢、ABC转运蛋白和氨基酸代谢与... 以集胞蓝细菌PCC6803的多组转录组数据为对象,鉴定蓝细菌在非生物胁迫下共同表达的核心差异基因(CDGs).结果表明,9个对氮、铁、碳、磷缺乏响应的CDGs被鉴定.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氮代谢、ABC转运蛋白和氨基酸代谢与营养缺乏有关.研究还鉴定了热激处理下共同表达的CDGs,并且代谢通路ABC转运蛋白和碳固定也与热胁迫相关.同时构建了CD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预测基因在应对胁迫可能的响应机制.这些候选基因库将有助于加速理解蓝细菌在应激中的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蓝细菌pcc6803 非生物胁迫 核心差异基因 KEGG 蛋白互作
下载PDF
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的毒素蛋白Slr0664与抗毒素蛋白Ssr1114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森 宁德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3-748,共6页
【目的】证明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的毒素-抗毒素系统(TA,toxin-antitoxin system)ssr1114/slr0664中毒素蛋白Slr0664与抗毒素蛋白Ssr1114之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H6-Ssr1114或共表... 【目的】证明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的毒素-抗毒素系统(TA,toxin-antitoxin system)ssr1114/slr0664中毒素蛋白Slr0664与抗毒素蛋白Ssr1114之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H6-Ssr1114或共表达H6-Ssr1114和Slr0664的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借助亲和捕捉技术在不同的条件下纯化H6-Ssr1114或共纯化重组蛋白H6-Ssr1114和Slr0664,并通过肽谱分析共纯化的重组蛋白,证明H6-Ssr1114与Slr066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果】诱导Slr0664表达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生长抑制或细胞死亡,诱导H6-Ssr1114和Slr0664共表达时细胞能能正常生长,在非变性条件下可纯化共表达的重组蛋白H6-Ssr1114和Slr0664,在变性条件下仅H6-Ssr1114被纯化,肽谱分析结果表明共纯化的的重组蛋白为H6-Ssr1114和Slr0664。【结论】ssr1114/slr0664TA系统中抗毒素蛋白Ssr1114与毒素蛋白Slr066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pcc6803 TA系统 ssr1114/slr0664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不同碳源条件对集胞藻PCC6803和聚球藻PCC7942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东 雒义凡 +2 位作者 侯娟 Maurycy Daroch 成家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24,共8页
文章考察了单独添加NaHCO_3作为碳源以及同时提供CO_2混合气曝气和NaHCO_3作为碳源对集胞藻PCC6803及聚球藻PCC7942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添加NaHCO_3作为碳源的情况下,在NaHCO_3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的培养液中,两株微藻... 文章考察了单独添加NaHCO_3作为碳源以及同时提供CO_2混合气曝气和NaHCO_3作为碳源对集胞藻PCC6803及聚球藻PCC7942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添加NaHCO_3作为碳源的情况下,在NaHCO_3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的培养液中,两株微藻的生长速率最高;当NaHCO_3的初始浓度为0.2,0.3mol/L时,PCC6803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PCC7942,并在培养后期出现OD_(685 nm)值下降的情况。同时提供CO_2混合气曝气和NaHCO_3作为碳源的情况下,两株微藻的生长速率最高值对应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PCC6803和PCC7942分别能够在CO_2曝气条件下和空气曝气条件下在NaHCO_3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的培养液中呈现出最高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pcc6803 聚球藻pcc7942 碳源 碳酸氢钠 生长
下载PDF
气升式反应器培养集胞藻6803过程中光能利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志斌 颜日明 +1 位作者 曾庆桂 朱笃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1,共8页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集胞藻6803分批培养条件下的光衰减、平均光强、光的分布以及藻细胞生长对光能的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mbert-Beer定律可较好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光衰减的影响;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光生物反应器内...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集胞藻6803分批培养条件下的光衰减、平均光强、光的分布以及藻细胞生长对光能的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mbert-Beer定律可较好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光衰减的影响;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光生物反应器内平均光强不断减小,藻细胞的比光能吸收速率和比生长速率也不断降低,反应器中"暗区"体积在培养6d后超过总体积的80%;利用Pirt细胞生长生物能量模型描述比生长速率和比光能吸收速率的关系,在入射光强为58.73KJ/(m2·h),求得基于光能的细胞得率YG和维持系数m分别为9.98×10-3g/kJ和0.445kJ/(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6803 光衰减 光分布 平均光强 光能利用
下载PDF
集胞藻PCC6803中S2P同源蛋白Slr0643及Sll0862金属蛋白酶活性的体外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春燕 张旭 陈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金属蛋白酶S2P在细菌中通过在膜切割转录调控因子、释放δ因子参与胁迫响应是跨膜信号转导的保守机制,但蓝细菌中S2P的功能还未被鉴定,故我们考察集胞藻PCC6803中的S2P同源蛋白Slr0643及Sll0862的金属蛋白酶活性。【方法】以pET... 【目的】金属蛋白酶S2P在细菌中通过在膜切割转录调控因子、释放δ因子参与胁迫响应是跨膜信号转导的保守机制,但蓝细菌中S2P的功能还未被鉴定,故我们考察集胞藻PCC6803中的S2P同源蛋白Slr0643及Sll0862的金属蛋白酶活性。【方法】以pET-30b(+)为载体,分别构建重组质粒pF0643和pF0862,在大肠杆菌BL21(CE3)中诱导表达并纯化Slr0643及Sll0862蛋白,以β-酪蛋白为底物检测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结果】体外酶活实验显示重组表达的Slr0643及Sll0862蛋白有内切蛋白酶活性,且其活性受金属螯合剂o-phenanthroline的抑制。体外酶活的鉴定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lr0643和Sll0862的体内酶活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结论】集胞藻PCC6803中的S2P同源蛋白Slr0643及Sll0862具有金属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pcc6803 S2P金属蛋白酶 Slr0643 Sll0862 原核表达 纯化 体外酶活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