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相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增仁 奚伯雄 +1 位作者 袁文贤 刘朝荣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早石炭世海侵范围较小,莫莫克以东为古岛,以西为向北西倾斜的水下隆起,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和混积陆棚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海侵范围扩大,铁克力克古岛沦为水下隆起,莫莫克以西为较厚的混积陆棚相和滨岸相砂岩沉积,以东为... 早石炭世海侵范围较小,莫莫克以东为古岛,以西为向北西倾斜的水下隆起,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和混积陆棚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海侵范围扩大,铁克力克古岛沦为水下隆起,莫莫克以西为较厚的混积陆棚相和滨岸相砂岩沉积,以东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中期为稳定的海侵期,形成潮坪-局限台地-开阔海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为规模最大的海侵期,也是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其重要标志是形成了台地边缘礁滩相带,高能浅滩相最为发育.莫莫克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棋盘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上二叠统达里约尔组为湖泊-河流相沉积,莫莫克以东地区下二叠统普司格组为河流-湖泊-扇三角洲相沉积、上二叠统杜瓦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炭-二叠系 沉积相 沉积
下载PDF
天然气轻烃指标的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藏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文学 麻伟娇 +3 位作者 侯连华 陶士振 胡国艺 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877,共9页
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一系列轻烃参数指标,对神木气田及塔西南坳陷山前带的天然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以煤成气为主,前者个别井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而柯克亚-柯东... 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一系列轻烃参数指标,对神木气田及塔西南坳陷山前带的天然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以煤成气为主,前者个别井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而柯克亚-柯东气田则为混合成因气。首次提出链烷烃指数标准,当其大于2时,为油型气或混合气,小于2时,为煤成气。根据Mango参数K_1和K_2值,神木气田的天然气来自同一套烃源岩,而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则来自不同的烃源岩。根据Mango参数交会图版综合判断,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陆相高等植物,而柯克亚-柯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混合成因。根据异庚烷及庚烷辨识标准,神木气田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阿克莫木气田处于成熟阶段,而柯克亚-柯东气田则属于高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轻烃指标 气源对比 成因类型 天然气 神木气田 塔西南坳陷
下载PDF
Segmentations of foreland belts and their tectonic mechanism in the Southwest Tarim Basin 被引量:4
3
作者 J. Canerot J. Deramond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0期1585-1598,共14页
Based on lo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with outcrop cross-sec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oreland belts surrounding the Southwest Tarim Foreland Basin have the... Based on lo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with outcrop cross-sec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oreland belts surrounding the Southwest Tarim Foreland Basin have the regularity of segmentation along the strike of foreland belts. There are many thin-skinned thrusting systems thrusting from mountains to the basin and the arcuate back-thrusting systems to the mountains distributed at intervals in the front of West Kunlun-Pamir and Southern Tianshan. Between thrusting and back-thrusting systems, the strike-slip faults developed. The northeast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of Southwest Tarim Basin correspond with the segmentation of foreland basin. The thin-skinned thrusting system is formed in the case that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covers is less than 10 km in depth where the basement is an uplift belt in general. The back-thrusting systems and triangle zones are formed in the case that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covers is larger than 8 km in depth where the basement is a depression zone. The main mechanics of segmentation of foreland basin are the difference of mountain uplift and deformation rate along the longitude of the mountains, the huge sedimentary rocks in different depression centers, the uplift belts and depression zones in the basement rocks, and multi-displaced weak layers in the foreland basin. The segmentation of Southwest Tarim Foreland Basin is due to th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of re-orogenies of West Kunlun-Pamir and Southwest Tianshan and the co-related deformation between mountains and basement of basin since Ne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tarim basin FORELAND basin West Kunlun-Pamir and Tianshan TECTONIC segmentation structure of basement.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晚白垩世中晚期海相性南北分异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宪璞 丁孝忠 +1 位作者 赵子然 李建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6,共9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早白垩世中期(巴列姆期)至晚白垩世早期(赛诺曼—土伦期)的海相性以东西分异为主导,西强东弱,表现为特提斯海水经西部阿莱依海向东扩展,东部处于海侵末端。笔者最近在该盆地南部的皮山地区钻井地层和阿克彻依剖面发...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早白垩世中期(巴列姆期)至晚白垩世早期(赛诺曼—土伦期)的海相性以东西分异为主导,西强东弱,表现为特提斯海水经西部阿莱依海向东扩展,东部处于海侵末端。笔者最近在该盆地南部的皮山地区钻井地层和阿克彻依剖面发现的有孔虫化石,揭示了晚白垩世中—晚期(赛诺—马斯特里赫特期)海水展布及海相性呈现了南北分异的格局,即南部昆仑山前的海相性强于北部天山前,南强北弱。在原来认为处于海水分布几近末端的皮山地区此时出现了以Dentalina、Dentalinoides、Lagena等钙质微孔壳类型为主的有孔虫化石,代表了有一定深度的正常浅海;在阿克彻依剖面则出现包括Hadbergella、Heterohelix、Guembelitria、Conoglobigerina等4属4种浮游有孔虫在内的以钙质微孔壳类型为主有孔虫化石,表明了正常浅海环境。上述化石属种丰富、保存良好,这些证据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和揭示塔西南盆地这一时期的海相性、海水展布、海流通道等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乃至油气资源评价均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性 南北分异 赛诺—马斯特里赫特期 有孔虫 塔西南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亚美 黄文辉 +3 位作者 丁文龙 漆立新 王文勇 董果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2,共9页
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对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数据等的分析,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史,得到了该区奥陶系各组的成岩演化序列。其中蓬莱坝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 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对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数据等的分析,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史,得到了该区奥陶系各组的成岩演化序列。其中蓬莱坝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同生期大气淡水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鹰山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中期Ⅰ幕表生成岩阶段-中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良里塔格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晚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晚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表生成岩阶段-浅埋藏至深埋藏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成岩演化序列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叶城—和田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苗苗 康志宏 +3 位作者 刘俊杰 周磊 柳洲 邱海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39-44,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对塔西南坳陷叶城—和田地区二叠系的地层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二叠纪早期继承了石炭纪的广泛海侵,为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中期海水自东向西退去,...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对塔西南坳陷叶城—和田地区二叠系的地层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二叠纪早期继承了石炭纪的广泛海侵,为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中期海水自东向西退去,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晚期地壳抬升,西高东低,海水退去,仅在和田地区山前地带发育陆相沉积。二叠系依次发育3种沉积相模式,分别为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混积陆棚沉积相模式和碎屑岩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叶城—和田地区 二叠系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海齐姆根剖面早古近纪极热事件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伟 胡修棉 +4 位作者 Mihaela Carmen Melinte-Dobrinescu Marcelle Kamal BouDagher-Fadel 李娟 张世杰 许艺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7-1082,共16页
早古近纪的极热事件长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塔西南齐姆根剖面齐姆根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追踪东特提斯洋浅海环境下早古近纪极热事件的记录,在重建地层时代与古环境基础上探讨极热事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通过生物地层学... 早古近纪的极热事件长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塔西南齐姆根剖面齐姆根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追踪东特提斯洋浅海环境下早古近纪极热事件的记录,在重建地层时代与古环境基础上探讨极热事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通过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限定齐姆根组下段时代为Thanetian晚期至Ypresian早期(NP8~NP10,P4b~P6b/P7).全岩碳同位素组成显示3次碳同位素负偏移事件,负偏移值分别为-2.6‰、-4.3‰、-2.2‰.通过与全球记录对比,确定这3次CIE事件分别对应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前负偏移事件(POE)、PETM和早始新世极热事件2(ETM2)三次事件.根据碳酸盐颗粒、基质类型和生物化石组合,齐姆根组划分出10个微相类型,整体为陆表海碳酸盐缓坡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环境,呈现出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大规模海侵始于POE启动段,相应的沉积环境从内缓坡转变为中外缓坡,同时出现加强的风暴作用,海侵及加强的风暴作用贯穿PETM,一直持续到ETM2事件结束,相应的沉积环境由中外缓坡开始转变为近滨岸潮坪,代表一次大规模海退.相比于ETM2事件和POE事件,PETM事件期间可能存在海洋酸化、缺氧以及明显的钙质生物种属更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热事件 早古近纪 塔西南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碳同位素 碳酸盐缓坡
原文传递
塔西南地区原油轻烃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崔景伟 王铁冠 +3 位作者 李美俊 耿峰 唐友军 胡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4-1364,共11页
塔西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后备区,整体考虑区域内已发现轻质原油的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确定区域内原油成因类型和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配置PONA毛细管柱的GC对区域内22件原油进行C6—C13轻烃族组成、族组分比值、MCyC6/nC... 塔西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后备区,整体考虑区域内已发现轻质原油的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确定区域内原油成因类型和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配置PONA毛细管柱的GC对区域内22件原油进行C6—C13轻烃族组成、族组分比值、MCyC6/nC7和m-xylene/(m-xylene+nC8+nC9)分析。结果表明,塔西南地区原油可划分为巴什托轻质油族群、和田河轻质油族群和柯克亚轻质油族群3个族群。族群划分结果显示原油存在3套烃源岩,部分原油存在混源特征,轻烃结果受原油芳烃和碳同位素分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原油 轻烃 成因类型 塔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晓尹 蔡志慧 +3 位作者 何碧竹 杨有星 程木伟 何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3-3752,共10页
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部位,以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变形特征,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塔里木关系的理想对象,也是塔里木油气成藏的重要潜力区。本研究主要通过野外考察、卫星图片解译以及重点地震剖面解释,对... 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部位,以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变形特征,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塔里木关系的理想对象,也是塔里木油气成藏的重要潜力区。本研究主要通过野外考察、卫星图片解译以及重点地震剖面解释,对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和田地区逆冲体系的结构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时限。我们认为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由几个逆冲岩席组成,这些逆冲岩席皆形成在中新世之后,并且形成时间由南到北逐渐变新。我们采用了平衡剖面恢复手段对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的变形程度及演化过程进行推理。指出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新生代上地壳缩短率为36%-38%,且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是新生代印度亚洲两大板块碰撞事件远程效应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盆山结合带 逆冲体系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内核纳米乳液用于塔西南地区钻井液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勇 叶艳 +4 位作者 朱金智 宋瀚轩 张震 周广旭 王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塔西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钻探过程中普遍发生井漏、卡钻、划眼、坍塌、遇阻、溢流等复杂情况,其中井漏发生高达30余次,卡钻发生10余次,钻井周期最长达719 d,严重制约了该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 塔西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钻探过程中普遍发生井漏、卡钻、划眼、坍塌、遇阻、溢流等复杂情况,其中井漏发生高达30余次,卡钻发生10余次,钻井周期最长达719 d,严重制约了该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为了改善塔西南地区复杂频发的情况,分析了该区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筛选,最终采用自主研制的钻井液用内核纳米乳液,其是以纳米SiO2为内核的纳米乳液,粒径D50分布在100 nm左右。其油相可以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并且在孔隙以及裂缝中形成"软+硬"封堵体系。室内实验表明,当添加5%的纳米内核乳液进行优化时,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为3.8 mL;压力传导法显示优化后较优化前平衡时间缩短了125 min,压力减小0.337 MPa;回收率实验得到优化后钻井液回收率达到85%。证实内核纳米乳液是可以作为水基钻井液的添加剂,实现对钻井液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失稳 内核纳米乳液 KCl-聚磺钻井液 抑制剂 封堵剂 塔西南地区
下载PDF
塔西南叶城地区新生代沉积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淑玉 张进江 +2 位作者 王晓先 陈竹新 雷永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2-402,共11页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持续汇聚作用的影响,西昆仑造山带重新活化,并向塔里木盆地强烈挤压冲断,形成塔西南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本文以塔西南叶城地区柯克亚剖面新生代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MC-ICP-MS U-Pb测...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持续汇聚作用的影响,西昆仑造山带重新活化,并向塔里木盆地强烈挤压冲断,形成塔西南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本文以塔西南叶城地区柯克亚剖面新生代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探讨其主要物源方向,以期对西昆仑隆升历史进行约束。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年龄存在<70 Ma,200~500 Ma,800~1000 Ma,1600~2000 Ma和2400~2800 Ma五个年龄段,反映了该区物源的复杂性。综合分析潜在的物源区岩石属性、年龄构成及古流向等研究资料,认为物源区主要包括铁克里克、奥依塔克及喀喇昆仑地区,来自西南天山的可能性比较低。其中<7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地区;而200~50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南部的铁克里克和西南部奥依塔克地区,这两个地区是主要的物源区;800~1000 Ma年龄段的锆石主要来自库地缝合带;1600~2000 Ma和2400~2800 Ma年龄段的锆石主要来自于铁克里克地区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研究区与奥依塔克地区位于同一弧形带,二者具有相似的物源区。上新世阿图什组地层沉积前后锆石形态具有明显突变,代表了西昆仑一次快速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物源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下载PDF
塔西南盆地海退时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旭 程钰瑞 +1 位作者 冯一帆 彭保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3,共10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相关低温热年代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年代学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新特提斯洋的地质背景,分析了塔里木与帕米尔-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确定了塔西南盆地最后的海退时间是在晚始新世,分析了海退出现的主要成因,认为构造因素是造成塔西南盆地早-中始新世海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退 西昆仑 帕米尔 塔西南盆地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古近系沉积相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斐 陆廷清 马青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0年第12期195-196,共2页
通过对塔西南山前古近纪沉积相的研究,为后续明确塔西南地区古近系储层分布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为该地区古近系的油气地质勘探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 塔西南 古近系 沉积相 地层 岩性
下载PDF
塔西南高精度航磁油气地质构造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志强 胥值礼 李飞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6-858,共13页
受勘探难度大和地震品质差等诸多影响,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简称塔西南)的油气资源勘探历经数十年,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针对盆地的基底结构、凹陷分布及特征,主要断... 受勘探难度大和地震品质差等诸多影响,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简称塔西南)的油气资源勘探历经数十年,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针对盆地的基底结构、凹陷分布及特征,主要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规律,局部异常与含油气有利圈闭构造及其分布特征等与油气成藏相关的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认识,成果可为塔西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及深部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航磁 含油气有利构造 地质构造 基底隆坳 塔西南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南缘构造带超压与油气成藏关系
15
作者 马海龙 刘一锋 +3 位作者 邱楠生 陈雪刚 王祥 陈才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49-2061,共13页
西昆仑山前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单元的流体场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尚未揭示。梳理构造、超压与油气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前陆盆地超压和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样例,并为西昆仑山前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部署提供依据。根据实测地层压力和钻井液数据... 西昆仑山前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单元的流体场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尚未揭示。梳理构造、超压与油气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前陆盆地超压和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样例,并为西昆仑山前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部署提供依据。根据实测地层压力和钻井液数据,明确了西昆仑山前南缘地区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组合和加载—卸载曲线法结合地质情况分析,明确了超压的主要形成机制;基于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过程,探讨了超压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前深部地层存在强超压,在柯克亚构造带浅层存在弱超压。构造挤压作用是研究区超压的最主要成因,其次为沿断裂的垂向超压传递作用。油气充注导致的超压传递是浅层是否发育超压的决定性因素,浅层油气藏常常伴随着弱超压发育。构造挤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和运移通道,引起的抬升剥蚀和断层活动控制着区域盖层的保存条件,在凹陷内部由于埋深迅速加大促进了烃源岩快速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异常高压 塔西南 前陆盆地
原文传递
柯东地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智斌 刘春 +1 位作者 张亮 袁晓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569-573,共5页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塔西南柯东地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盆地构造活动、沉积特征、成岩...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塔西南柯东地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盆地构造活动、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研究了该套碎屑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西南柯东地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少量溶孔和微孔隙,孔隙结构为微细喉—细喉,储层孔隙度一般在10%左右,渗透率在(0.1-10.0)×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层;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岩相、埋藏方式和成岩作用,其中岩相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主控因素。因此,寻找非致密胶结粗粒岩相发育带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和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克孜勒苏群 柯东地区 塔西南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对塔西南盆地白垩系沉积环境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国民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15-17,共3页
为了明确塔西南盆地白垩系地层的沉积环境特征,本文以塔西南盆地的地质露头和钻取岩芯为研究对象,采集岩石样品,通过分析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含量和特征。根据地化特征指标Sr/Ba分析得出,研究区为海-陆相咸水沉积,该区早... 为了明确塔西南盆地白垩系地层的沉积环境特征,本文以塔西南盆地的地质露头和钻取岩芯为研究对象,采集岩石样品,通过分析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含量和特征。根据地化特征指标Sr/Ba分析得出,研究区为海-陆相咸水沉积,该区早白垩世继承性发育与侏罗系类似的陆相沉积。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上升时期大规模海侵影响,晚白垩世主要发育海相沉积。对Sr和Sr/Cu多元分析可得塔西南盆地古气候经历了由湿热环境到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显著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盆地 白垩系 沉积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地区变形的构造物理模拟研究:对剥蚀与同沉积影响褶皱冲断带变形的启示
18
作者 洪晨 张亮 +5 位作者 林秀斌 孙迪 陈汉林 陈才 程晓敢 章凤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2-703,共12页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相互影响,但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构造变形如何塑造地貌,而对地表过程如何影响构造变形尚有待研究。研究区塔西南褶皱冲断带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末和新生代两期逆冲变形过程。在这两期变形过程中,剥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对...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相互影响,但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构造变形如何塑造地貌,而对地表过程如何影响构造变形尚有待研究。研究区塔西南褶皱冲断带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末和新生代两期逆冲变形过程。在这两期变形过程中,剥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对变形施加影响,形成了山前逆冲断层突破地表、盆地内断层远距离传播的现今构造样式。因此,本研究以塔西南褶皱冲断带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剥蚀和同沉积这两个地表过程对褶皱冲断带变形影响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合塔西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在双滑脱层条件下,设计了3组实验模型,包括未施加剥蚀和同沉积的参照模型A、同时施加差异剥蚀和同沉积的模型B、同时施加剥蚀夷平和同沉积的模型C。在第一期变形结束后,三组模型变形样式相似,在没有上覆沉积物的负载作用时,变形均未向盆地内部远距离传播。在第二期变形结束后,模型A山前与盆地内部构造以及地形坡角差异不大,变形前锋最远可达106 cm;模型B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14°以及4°,变形前锋最远可达96 cm;模型C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20°以及5°,变形前锋最远可达89 cm。实验结果表明:1)早期剥蚀作用会降低逆冲楔体的地形坡度,从而在褶皱冲断带根部形成逆冲断层突破上滑脱层直至显露出地表的构造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变形向盆地方向传递,最终形成冲断带根部更大的地形坡度;2)后期同沉积作用会抑制深部断层向浅部地表突破,促使上部韧性滑脱层产生良好的滑脱效果,导致变形远距离地向前陆方向扩展,形成更宽的山前褶皱冲断带,最终形成冲断带根部较小的地形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褶皱冲断带 多期构造叠加 剥蚀 同沉积 塔里木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早—中侏罗世塔西南山前地区沉积过程探讨
19
作者 何翔 李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探讨塔西南山前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沉积过程,实测了区内奥依塔克剖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中—下侏罗统沉积序列、沉积物特征、沉积时区域构造环境和古地形特征、沉积相展布等信息.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期间,塔西南山前地... 为探讨塔西南山前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沉积过程,实测了区内奥依塔克剖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中—下侏罗统沉积序列、沉积物特征、沉积时区域构造环境和古地形特征、沉积相展布等信息.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期间,塔西南山前地区的古地形,不仅在垂直造山带方向上存在数排隆起,而且在平行造山带方向上也是系列隆起,沉积物受古地形特征的影响,在这2个方向上扩展,侏罗纪前形成的系列断陷盆地在此期间被”填平补齐”.早侏罗世早期,燕山I幕的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沉积局限于靠近断裂的区域;早侏罗世后期,燕山II幕的活动强度相对强,沉积物将小型凹地(断陷盆地)充填,并开始相互连通相邻凹地;中侏罗世,延续了之前的构造环境,各相邻凹地大规模连通.早—中侏罗世,研究区经历了沉积范围由局限到广泛、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沉积凹地由独立到相通的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沉积过程 塔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文学 陶士振 +4 位作者 胡国艺 麻伟娇 刘丹 彭威龙 冯子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阿克莫木气藏,柯克亚—柯东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差异明显,天然气类型及气源岩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稳定碳氢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天然气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气源对比,明确了气源岩类型.综合... 阿克莫木气藏,柯克亚—柯东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差异明显,天然气类型及气源岩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稳定碳氢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天然气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气源对比,明确了气源岩类型.综合运用轻烃三角图版、稳定碳同位素图版、Mango参数、Whiticar图版及碳氢同位素图版,认为阿克莫木气藏为来自于下侏罗统的煤成气,柯克亚—柯东气藏为来自于石炭系及侏罗系混源成因的天然气.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莫木气藏干燥系数接近1,δ^(13)C_1值为-24.2‰^-23.3‰,是塔西南坳陷山前带最重的,为来源单一的煤成气;而柯克亚—柯东气藏干燥系数均小于0.90,且存在单项性碳同位素倒转,为混源成因的湿气.前者气源岩主要为下侏罗统康苏组,干酪根以Ⅲ型为主;后者气源岩为石炭系,同时混有侏罗系气源岩,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阿克莫木气藏苯的体积分数高达31.10%~37.38%,甲苯的体积分数为9.63%~13.46%,天然气成熟度远大于柯克亚—柯东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山前带 碳氢同位素 轻烃组成 成因类型 气源对比 成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