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2018年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52
1
作者 付建新 曹广超 郭文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99-2709,共11页
祁连山是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生态环境脆弱,对过渡地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研究以祁连山南坡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 祁连山是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生态环境脆弱,对过渡地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研究以祁连山南坡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80—2018年,草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主体,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最小,水域、草地表现为下降趋势,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均呈现出增长态势,林地变化较小。不同地类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耕地>未利用土地>林地>草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表现出空间集聚性特征。耕地增加的区域和林地、草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门源县城所处大通河谷地西北侧,天峻县东北部大通河上游地区存在工矿建设用地占用草地的现象。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为人口数量、科技、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本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对祁连山南坡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驱动力 祁连山南坡
原文传递
1998-2017年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付建新 曹广超 郭文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3-1212,共10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保护区,是我国地形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基于气温、降水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保护区,是我国地形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基于气温、降水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角度探讨祁连山南坡NDVI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2017年,祁连山南坡生长季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增长趋势为0.023·10 a^-1。NDVI值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化存在差异性,NDVI值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海拔2700~3700 m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较好,>4700 m区域的植被出现退化现象;NDVI值随坡度增加呈降低态势;NDVI值在坡向上的差异较小,但阳坡的植被覆盖状况好于阴坡。生长季NDVI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密切,生长季NDVI、气温、降水均具有14年的变化周期,而不同海拔、坡度、坡向的植被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不同,海拔<3700 m、>4700 m区域、坡度<25°区域和各坡向区域的植被均易受降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温 降水 地形 祁连山南坡
原文传递
基于USLE模型的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现状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兰香 曹广超 +2 位作者 曹生奎 袁杰 吴成永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8-295,共8页
借助"3S"技术,应用USLE模型,对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了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到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量为1.54×107t/a,侵蚀... 借助"3S"技术,应用USLE模型,对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了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到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量为1.54×107t/a,侵蚀面积为2.21×104km2.从面积来看,以微度侵蚀为主,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的70.43%;从侵蚀量来看,以轻、中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量的87.67%;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面积及其侵蚀量所占比例均极小,无剧烈侵蚀;从空间分布来看,微度侵蚀多分布在山体之间地势平坦区域,轻度侵蚀及以上级别主要分布在托勒山、走廊南山、冷龙岭、大通山及其托勒南山沿线.坡度、植被覆盖度、海拔与土壤侵蚀模数相关性显著,土壤侵蚀级别与侵蚀量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上升,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土壤侵蚀 USLE模型 祁连山南坡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主要流域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补给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芳 曹广超 +1 位作者 曹生奎 杨羽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高寒山区的径流过程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复杂的水文过程影响着整个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分配格局。本文选取中国内陆地区具有典型代表和重要生态价值的祁连山南坡为研究区,基于稳定同位素原理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高寒山区的径流过程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复杂的水文过程影响着整个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分配格局。本文选取中国内陆地区具有典型代表和重要生态价值的祁连山南坡为研究区,基于稳定同位素原理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祁连山南坡2018年8月及2019年8月大通河、野牛沟河、八宝河及托勒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在端元混合模型的基础上,估算和探讨了不同水源对河流的补给比例以及补给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1)祁连山南坡河水δ18O与δD值范围分别为-10.02‰^-6.35‰、-61.05‰^-38.11‰,平均值分别为-8.38‰和-49.91‰,氘盈余(d-excess)值均大于全球雨水氘盈余均值10‰,河水的蒸发线方程为δD=4.87δ18O-9.08(R2=0.87,n=158)。(2)大通河中上游地区主要受降雨补给,补给比例为80.8%;中下游主要受地下水补给,补给比例为67.4%。野牛沟河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和地下水,占比分别为40.9%和53.9%;八宝河上游主要受降水和井水影响,下游受井水影响居多。托勒河降雨和地下水补给比例分别为46.9%和53.1%。不同水源的汇入是祁连山南坡源头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空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空间分布 补给关系 祁连山南坡
原文传递
祁连山南坡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广超 张航 +2 位作者 曹生奎 赵青林 蒋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3-50,共8页
利用PM公式,结合托勒、野牛沟、祁连和门源站的气象要素数据,完成了对祁连山南坡地区潜在蒸散量的估算,并对其年际和年内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60-2012年祁连山南坡地区潜在蒸散量多年平均值为790.47mm/a^(-1),... 利用PM公式,结合托勒、野牛沟、祁连和门源站的气象要素数据,完成了对祁连山南坡地区潜在蒸散量的估算,并对其年际和年内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60-2012年祁连山南坡地区潜在蒸散量多年平均值为790.47mm/a^(-1),变化范围为725.03mm/a^(-1)-834.98mm/a^(-1),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0.46mm/a.托勒、野牛沟和祁连三个站点的潜在蒸散量呈现增加的趋势,门源站则呈现降低的趋势.祁连山南坡年内潜在蒸散量呈现明显的单峰模式,夏季蒸散量最大,占全年总量的42.04%,随之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潜在蒸散量最少为66.09mm.1960-2012年祁连山南坡地区潜在蒸散量的最大影响因子为日最高温和风速,基本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湿度的影响性也较大,为极显著负相关影响因子.年内春夏秋冬各季节潜在蒸散量最大的影响因子分别是最高温、湿度、湿度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潜在蒸散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鹏 何琦 +2 位作者 杨永胜 王军邦 张秀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00-2013,共14页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海北地区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LG,4.5羊·hm^(−2))、中度(MG,7.5羊·hm^(−2))、重...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海北地区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LG,4.5羊·hm^(−2))、中度(MG,7.5羊·hm^(−2))、重度(HG,15羊·hm^(−2))和极重度放牧(SG,30羊·hm^(−2))条件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容重及持水能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呈先稳定后显著变化的趋势。从LG至HG,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重要值占比分别稳定在52.3%、4.2%和43.5%上下。至SG,禾本科重要值占比HG显著下降92.6%(P<0.05),莎草科和杂类草分别比HG显著增加202.6%、100.2%(P<0.05)。2)从LG到HG,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特征性指数均无显著变化。至SG,植被平均高度、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atrick指数较HG显著降低94.8%、25.0%、41.8%和68.5%。3)从LG到HG,地上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值均呈缓慢增加趋势,而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至SG,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地上地下总生物量较HG分别显著降低71.9%、55.96%、58.7%。4)放牧强度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持水及导水性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0 cm内。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各指标呈先稳定后显著变化的趋势,从LG到HG,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饱和持水量均无显著变化。至SG,0-10 cm土壤容重较HG显著增加12.6%,0-10 cm饱和导水率和饱和持水量分别降低50.0%、5.9%。保持适当厚度的草毡层是维持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在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的利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草毡层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 祁连山南麓 物种组成 土壤容重 土壤持水量 草毡层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芳 曹广超 +2 位作者 曹生奎 张卓 杨羽帆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6-1123,共8页
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是表征水体运移和水分转化的重要指示剂,可为地区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判断依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祁连山南坡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祁连山南坡不同水体的氢氧稳定同... 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是表征水体运移和水分转化的重要指示剂,可为地区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判断依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祁连山南坡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祁连山南坡不同水体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值波动范围大于河水、地下水及冰川融水;(2)河水与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关系点接近,两者水力联系较强;(3)研究区冰川融水蒸发线方程为y=6.331x+1.756(n=8,R2=0.98),河水蒸发线方程为y=4.467x-11.716(n=75,R2=0.80),地下水蒸发线方程为y=4.889x-7.481(n=19,R2=0.76),各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值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河水与地下水补给源关系较复杂;(4)冰川融水、河水与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效应均不显著,而降水则具有较明显的高程效应、纬度效应和大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氢氧稳定同位素 影响因素 祁连山南坡
原文传递
祁连山南坡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赋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卓 张进虎 +4 位作者 袁杰 张馨月 范少强 张富玲 马曙光 《干旱环境监测》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本文以祁连山南坡地区阿咪东索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粒度和有机质的含量及赋存特征进行测试,选取林地、草地、灌丛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采集13个土壤剖面土壤样品195个。结果表明:①3个不同生态系统... 本文以祁连山南坡地区阿咪东索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粒度和有机质的含量及赋存特征进行测试,选取林地、草地、灌丛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采集13个土壤剖面土壤样品195个。结果表明:①3个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粒度主要为粉砂,其次为砂,黏粒最少,且表层至深层土壤黏粒和粉砂含量逐渐减小,砂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粒度分布曲线呈非对称双峰分布。②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灌丛次之,林地最少。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小的趋势。③林地、草地和灌丛土壤有机质赋存状态差异较大,表层土壤有机质均以机械混入混合状态为主,至中深层出现差异,林地土壤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态存在,而灌丛和草地土壤有机质以“机械混入”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2种状态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土壤粒度 土壤有机质 赋存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青海云杉林碳密度随海拔分布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邱巡巡 曹广超 +2 位作者 张进虎 张卓 刘梦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5-622,共8页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其碳密度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阿咪东索小流域内青海云杉典型林分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按不同海拔,采用生物量模型计算法,选择海拔2900~3200 m调查分析该...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其碳密度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阿咪东索小流域内青海云杉典型林分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按不同海拔,采用生物量模型计算法,选择海拔2900~3200 m调查分析该区域内青海云杉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生物量平均值为135.59 t·hm^(-2),随着海拔升高,总生物量呈递减的趋势。乔木层碳密度平均值为70.51 t·hm^(-2),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4.01 t·hm^(-2),随海拔升高,乔木层碳密度呈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区内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4.51 t·hm^(-2),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占总碳密度的30.5%和69.5%,随海拔上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森林土壤碳库占比较大,加强对森林土壤的保护是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强有力推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青海云杉林 生物量 碳密度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杰 虞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86-92,共7页
以祁连山南坡生长季裸地、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青稞地为研究对象,分析6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质地组成、有机质含量和p H值,以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耕地类型土壤粒级... 以祁连山南坡生长季裸地、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青稞地为研究对象,分析6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质地组成、有机质含量和p H值,以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耕地类型土壤粒级组成都以粉砂粒为主,裸地土壤质地整体偏细,其次为小麦地、油菜地、青稞地和马铃薯地,燕麦地土壤质地整体偏粗;6种耕地土壤中青稞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小麦地、油菜地、马铃薯地、裸地,燕麦地土壤有机质最低;6种耕地土壤都呈碱性,其中青稞地和裸地土壤碱性偏强于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马铃薯地;受耕种方式的影响各耕地类型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p H值差异明显,在0~50cm土层采样范围内各耕地类型土壤粒级含量变化杂乱、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聚性、土壤p H值除青稞地呈先增后减趋势外,其余5种耕地类型都基本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耕地类型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草毡层及其土壤水分特征
11
作者 何琦 王军邦 +5 位作者 李慧婷 陈宇鹏 樊博 周华坤 张秀娟 杨永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40-2750,共11页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毡层及其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轻度(4.5羊单位·hm^(-2))、中度(7.5羊单位·hm^(-2))、重度(15羊单位·hm^(-2))和极重度(30羊单位·hm^(-2))]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毡层及其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轻度(4.5羊单位·hm^(-2))、中度(7.5羊单位·hm^(-2))、重度(15羊单位·hm^(-2))和极重度(30羊单位·hm^(-2))]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草毡厚度、根土比、硬度、抗剪强度、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从轻度至重度放牧较稳定,至极重度放牧,禾本类植物重要值占比显著下降(P<0.05),莎草类和杂草类植物重要值显著增加。2)草毡层厚度和根土比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极重度放牧达到最大。土壤硬度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中度放牧样地最大;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重度放牧样地最低,极重度放牧样地显著增加。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样地达到最大,至极重度放牧,较重度放牧样地显著降低。3)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导水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时达到最大,至极重度放牧均下降。4)草毡层厚度与莎草类重要值占比、根土比、土壤抗剪强度、硬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显著正相关;容重与草毡层厚度、根土比及各项水分特征指标均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抗剪强度是影响草毡层水分特征的最显著因子。综上,保持一定草毡层厚度且连续的草毡层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持水功能平衡,还可以缓冲外界因素对植物群落与土壤结构的损伤,是高寒草甸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草毡层 祁连山南麓 土壤容重 土壤持水量 土壤导水率
下载PDF
基于DEM祁连山南坡河网提取时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潇戈 曹广超 曹生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4,38,共5页
基于Arcgis10.0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以30m分辨率的栅格DEM为数据源,提取了不同阈值下的祁连山南坡的河网,获取了不同阈值下的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并根据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结果表明,祁... 基于Arcgis10.0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以30m分辨率的栅格DEM为数据源,提取了不同阈值下的祁连山南坡的河网,获取了不同阈值下的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并根据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应为12km2,在此集水面积阈值下,共有四级河道,河道总数为1 498条,总河长为3 522.26km,河源数为781条,河源密度为0.055 2个/km2,河网密度为0.105 9km/km2。当阈值为12km2时,提取的河网与真实河网吻合度高,总河长相对误差Re=5%,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集水面积阈值 祁连山南坡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星涛 曹广超 +4 位作者 曹生奎 虞敏 袁杰 张航 陈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5-72,共8页
植被覆盖度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本文利用"3S"技术对2001-2015年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15a来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2015年植被高覆盖度地... 植被覆盖度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本文利用"3S"技术对2001-2015年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15a来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2015年植被高覆盖度地区面积为52.44%,比2001年的45.06%增长了7.38%,且从西北向东南提高幅度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变化造成了空间上变化的不连续.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总量、年均温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026和0.172,有78.81%区域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区域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植被覆盖度 相关性 气候因子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典型区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δ^(13)C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汉光昭 曹广超 +1 位作者 曹生奎 冶文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8-1954,共7页
为探讨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有机碳分解特征,本研究以祁连山南坡典型区域的高寒草甸、灌丛、林地和耕地4种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其土壤颗粒组成、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 为探讨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有机碳分解特征,本研究以祁连山南坡典型区域的高寒草甸、灌丛、林地和耕地4种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其土壤颗粒组成、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砂粒含量最高,介于58.3%~78.2%,其次为粉粒,含量介于20.2%~32.2%,黏粒含量最低,介于1.6%~6.3%;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砂粒有机碳含量介于21.6~74.5 g·kg^(-1),粉粒有机碳含量介于64.8~163.9 g·kg^(-1),黏粒有机碳含量介于60.3~196.4 g·kg^(-1);3种粒径土壤颗粒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27.5‰~-23.8‰,随着粒径变小,δ^(13)C值逐渐增大,砂粒δ^(13)C值<粉粒δ^(13)C值<黏粒δ^(13)C值。随着土壤颗粒粒径变小,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多,有机质分解程度变高,分解速率变慢;粉粒和黏粒有机碳含量高,分解速度慢,是影响有机碳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土壤颗粒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 祁连山南坡
原文传递
祁连山南坡植被景观格局及其破碎化 被引量:35
15
作者 汤萃文 张海风 +3 位作者 陈银萍 姚雪玲 王丽娟 肖笃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05-2310,共6页
以扎麻什营林区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GIS手段,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南坡植被景观格局基本特征,并进行了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以草地和灌丛为主,景观基质已退化为裸地,各植被类型斑块密度远大于裸地... 以扎麻什营林区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GIS手段,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南坡植被景观格局基本特征,并进行了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以草地和灌丛为主,景观基质已退化为裸地,各植被类型斑块密度远大于裸地,平均分维数较低,景观整体破碎化水平较高;草地和灌丛边界密度和破碎化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反映出该区自然植被景观主要受放牧活动的影响;森林多以小面积零散分布,其中青海云杉林景观结构破坏较为严重,异质性较低,斑块形状趋于单一,显示出较高水平的破碎化,其他林种多以小面积集中分布于某些小的生境,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破碎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森林植被 GIS 景观指数 祁连山南坡
原文传递
祁连山南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银霞 虞敏 曹广超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用环刀法进行野外采样,并结合室内实验方法,对祁连山南坡高山草原等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密度均为上层小于下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为... 用环刀法进行野外采样,并结合室内实验方法,对祁连山南坡高山草原等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密度均为上层小于下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为退化草地、高寒草甸、荒漠草原、高山草地、山地草原、沼泽草甸、湿地.土壤的总孔隙度均为上层大于下层,总孔隙度和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为湿地、山地草原、沼泽草甸、高山草地、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枯落物持水量最大的是湿地(57 t/hm^2),山地草原(35 t/hm^2)次之.自然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整体分布在6%~50%,最大的是沼泽草甸,湿地次之,最小的为荒漠草原.湿地、沼泽草甸、山地草原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好于退化草地、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除退化草地和荒漠草原物理特性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他的都较为显著(P<0.01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物理特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