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驼”象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子今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33-43,共11页
“驼”作为西来物种,因丝绸之路交通条件的形成进入中土后,也成为交通动力。中原文物造型多种骆驼形象的遗存,汉昭帝平陵从葬骆驼以及东汉都城洛阳“铜驼”,都显示出文化象征符号的意义。丝路驼队西来,标志着“宜西北万里”的时代东西... “驼”作为西来物种,因丝绸之路交通条件的形成进入中土后,也成为交通动力。中原文物造型多种骆驼形象的遗存,汉昭帝平陵从葬骆驼以及东汉都城洛阳“铜驼”,都显示出文化象征符号的意义。丝路驼队西来,标志着“宜西北万里”的时代东西交通空前繁荣的盛况。而“铜驼街”作为洛阳城市中轴线指向南方,也与汉晋时期移民运动的方向一致。两汉之际,已经有大规模的以南迁为主要流向的移民热潮。这是中华文明形成以来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一移民运动,开启了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的重要的历史性变化,也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向移民运动的历史先声。“永嘉南渡”在中国社会形成比较深刻的历史记忆,有多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移民 南迁 铜驼 铜驼街
下载PDF
宋代台州地域文学创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万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5-435,共11页
台州籍文人左纬和陈克在宋徽宗朝享有全国性声誉,标志着台州地域文学的真正兴起。南宋初南渡士大夫和官僚们多寄居此地,带动了当地文学创作。台州文人的成长既得益于外来文人的带动,更受益于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温州)的文化交流。淳熙以后... 台州籍文人左纬和陈克在宋徽宗朝享有全国性声誉,标志着台州地域文学的真正兴起。南宋初南渡士大夫和官僚们多寄居此地,带动了当地文学创作。台州文人的成长既得益于外来文人的带动,更受益于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温州)的文化交流。淳熙以后,台州本土成长起来的文人群体已经出现,并成永嘉文派后期的传承主体。台州地域文学处于理学与文学交融的最前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 地域文学 南渡 永嘉文派 理学与文学
下载PDF
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研究的构想
3
作者 李欣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为了对宋南渡文坛予以整体观照,有必要对宋南渡文学进行编年系地研究。具体表现在先考索作家的生平事迹和活动地理环境,考订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再依据作家作品的活动地理开展创作作品的时地关系研究,动态考察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 为了对宋南渡文坛予以整体观照,有必要对宋南渡文学进行编年系地研究。具体表现在先考索作家的生平事迹和活动地理环境,考订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再依据作家作品的活动地理开展创作作品的时地关系研究,动态考察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时段文学史"研究,对宋南渡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年度文学特征、文学的演变规律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南渡 编年 系地
下载PDF
远离塞北草原的蒙古族
4
作者 马世雯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5-79,共5页
源自塞北草原的蒙古族 ,自元、明、清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相继进入中原、江浙以及云、贵、川、闽等省区。数百年来 ,他们与居住地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同舟共济 ,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虽受环境影响 ,其日常生活习俗等... 源自塞北草原的蒙古族 ,自元、明、清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相继进入中原、江浙以及云、贵、川、闽等省区。数百年来 ,他们与居住地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同舟共济 ,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虽受环境影响 ,其日常生活习俗等已发生了变迁 ,但在心理素质上仍保留着深层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思乡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文化特点 文化迁移 民族史 文化发展
下载PDF
徙南道人王至甸事迹钩沉
5
作者 李安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4-69,共6页
徙南道人王至甸,清末民初甘肃静宁人。因种种原因,被历史所淹没,成为被甘肃文化史所遗忘的人物。通过钩沉,来还原徙南道人王至甸神秘而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王至甸二十岁弃家入道,修道三十年,期间习琴、学诗。后悠游于江河南北,交游广泛... 徙南道人王至甸,清末民初甘肃静宁人。因种种原因,被历史所淹没,成为被甘肃文化史所遗忘的人物。通过钩沉,来还原徙南道人王至甸神秘而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王至甸二十岁弃家入道,修道三十年,期间习琴、学诗。后悠游于江河南北,交游广泛,与当时的政治人物(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袁克定、赵尔丰等)、文学家(俞樾等)、书画家("海派四杰"之一的蒲华等)过从甚密。其艺术修养极好,琴学造诣也很高。特别是他的古诗,格调不俗,在清末民初甘肃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至甸 静宁 徙南道人 诗作 琴艺 蒲华
原文传递
从宋室南迁看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杭州方言是历史上宋室南迁、建都杭州而形成的一支带官话色彩的吴语。通过对南宋临安城内北方移民和土著人口比例的考察,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宋室南迁和杭州方言文白异读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到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研究在汉语方言学、汉... 杭州方言是历史上宋室南迁、建都杭州而形成的一支带官话色彩的吴语。通过对南宋临安城内北方移民和土著人口比例的考察,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宋室南迁和杭州方言文白异读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到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研究在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室南迁 杭州方言 文白异读
下载PDF
唐宋墓葬腰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林杰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唐宋墓葬的腰坑在盛唐至中唐时期出现于东北及华北地区,晚唐五代以降其分布范围逐渐由北方向东南、西南等地区转移;使用人群由武将出身的勋贵及家属逐渐扩大到文官甚至平民,其分布范围的变迁反映了北方道教葬仪的南传,且与北方人口南迁... 唐宋墓葬的腰坑在盛唐至中唐时期出现于东北及华北地区,晚唐五代以降其分布范围逐渐由北方向东南、西南等地区转移;使用人群由武将出身的勋贵及家属逐渐扩大到文官甚至平民,其分布范围的变迁反映了北方道教葬仪的南传,且与北方人口南迁有关。唐宋腰坑葬俗具有安魂镇墓、保佑子孙的功能,其产生与流行可能源于唐代生宅厌镇的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腰坑 道教 渊源 北人南迁
原文传递
论汉代建筑模型对吴晋魂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志国 王烨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长江下游地区汉晋时期流行单层建筑和五联罐。汉末三国初期,北方移民南迁长江下游地区,带来了中原等地东汉时期流行的高层楼阁、双阙(天门)和闭合式院落建筑模型,与当地流行的五联罐和堆塑瓶融合后,最终形成了魂瓶。这个史实说明,早在... 长江下游地区汉晋时期流行单层建筑和五联罐。汉末三国初期,北方移民南迁长江下游地区,带来了中原等地东汉时期流行的高层楼阁、双阙(天门)和闭合式院落建筑模型,与当地流行的五联罐和堆塑瓶融合后,最终形成了魂瓶。这个史实说明,早在永嘉南渡之前,已出现北人南迁和长江流域存在物质文化交流,以及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瓶起源 汉代建筑模型 双阙 闭合式院落 北人南迁
原文传递
论宋初小说创作的地域特征及题材选择
9
作者 赵维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3,共9页
由于晚唐五代士人南迁的文化缘由,宋初小说创作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题材特征,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以晚唐五代的历史背景及宋初小说文本作为考察对象,根据宋初小说的创作成就,论述了宋初南方作家群形成的历... 由于晚唐五代士人南迁的文化缘由,宋初小说创作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题材特征,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以晚唐五代的历史背景及宋初小说文本作为考察对象,根据宋初小说的创作成就,论述了宋初南方作家群形成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笔记体志怪题材的选择体现了乱世文人的宗教情怀及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小说 士人南迁 南方作家 志怪题材
下载PDF
从效体角度探究“希真体”之内涵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逸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朱敦儒以词著称,其词风对南宋及后世作家有较大影响,被誉为"樵歌体"或"希真体"。其中"希真体"的内涵既相对确定,又经后人效体中逐步选择、逐步确认。宋室南渡的国家剧变与麋鹿之性的生命本色是构成"... 朱敦儒以词著称,其词风对南宋及后世作家有较大影响,被誉为"樵歌体"或"希真体"。其中"希真体"的内涵既相对确定,又经后人效体中逐步选择、逐步确认。宋室南渡的国家剧变与麋鹿之性的生命本色是构成"希真体"内涵的两大支点;家国之悲、身世之慨及晚年隐居时期的旷达闲适是"希真体"的构成内容;清隽谐婉,以口语、俗语入词是"希真体"的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敦儒 希真体 效体词 宋室南渡
下载PDF
东晋南朝时人对南方山林的地理认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然 夏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1,共9页
汉魏以前,中原人将南方视为畏途,其地理认知十分粗疏。这一状况在永嘉南渡后发生很大改变。本文从认知主体和载体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作为南渡北人及其后裔的文人、僧侣以及地方官员在认知重点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而论述对各区域的认知... 汉魏以前,中原人将南方视为畏途,其地理认知十分粗疏。这一状况在永嘉南渡后发生很大改变。本文从认知主体和载体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作为南渡北人及其后裔的文人、僧侣以及地方官员在认知重点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而论述对各区域的认知特点。文章认为,对南方山林认知的提升开阔了以原先北方为主体的观念世界,为文学审美拓展了新途径,并触及了生物气候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南渡 地理认知 山林景观 审美领域
下载PDF
南渡诗人周紫芝诗风探析
12
作者 徐海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周紫芝的诗在南渡诗坛别立小宗。他的《竹坡诗话》探讨了前哲诗人的创作经验和创作规律,既喜谈格律与句法,又推崇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他清醒地看到江西诗派后学偏重于形式技巧的弊病,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北宋中后期诗坛上偏于从形式上学... 周紫芝的诗在南渡诗坛别立小宗。他的《竹坡诗话》探讨了前哲诗人的创作经验和创作规律,既喜谈格律与句法,又推崇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他清醒地看到江西诗派后学偏重于形式技巧的弊病,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北宋中后期诗坛上偏于从形式上学陶渊明平淡之风的片面性,对于诗坛之俗弊可谓摆落世故,取教前修而覃思独往,提出自然与雕饰高度统一的诗学主张。所以他反对机械的模拟之风和浅俗的平淡之论,倡导境真语新、文质并重的作诗宗旨;并且提出力求锤炼之极而造平淡的诗风,以"熔化"之功作为达到这一审美宗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紫芝 南渡诗人 诗风
下载PDF
论析宋南渡文人对屈原的接受
13
作者 李欣 李美琴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5-78,共4页
身处动荡变幻的社会时局,有着艰难困苦的人生际遇与贬谪避地的切身体会,类似的处境是宋南渡文人接受屈原的原因所在。宋南渡文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歌咏,而且对屈原的作品进行研究和评论,这又以洪兴祖《楚辞补注》及诗... 身处动荡变幻的社会时局,有着艰难困苦的人生际遇与贬谪避地的切身体会,类似的处境是宋南渡文人接受屈原的原因所在。宋南渡文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歌咏,而且对屈原的作品进行研究和评论,这又以洪兴祖《楚辞补注》及诗话评论为代表。他们强调屈原的"忠"与"怨",并高度赞扬了屈原以身殉国的刚正之气,为朱熹的"忠君爱国"说及后代文人升华楚骚精神奠定了基础,在外族入侵的背景下,更具有超越生死、鼓舞民心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宋南渡文人接受屈骚传统,被扬弃的悲哀等情感再次回到了诗歌创作中,并直启南宋中期爱国文学的高潮,对中国诗史尤其是南宋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南渡文人 屈原 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