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一):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分布 被引量:356
1
作者 梁狄刚 郭彤楼 +2 位作者 陈建平 边立曾 赵喆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1-16,共16页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为最好,横向上以上扬子区为最好,其次为下扬子区;确定了五个烃源岩发育区。明确了海相烃源岩以泥岩为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出现在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实测最大厚度为150m,从而表明中国南方不存在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对四套海相烃源岩的厚度问题、层位问题、原始生烃潜量和碳酸盐岩烃源岩的鉴别问题等提出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烃源岩 泥岩烃源岩 烃源岩分布 生烃潜力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三) 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沉积相及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234
2
作者 梁狄刚 郭彤楼 +2 位作者 边立曾 陈建平 赵喆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2期1-19,共19页
南方研究区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四套区域性古生代海相烃源岩可划分为7种有利沉积相:即深水泥质陆棚相、深水热水陆棚相、深水碳酸盐岩陆棚相、深水硅磷质台凹相、海湾澙湖相、近海湖盆沼泽相、前三角洲相... 南方研究区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四套区域性古生代海相烃源岩可划分为7种有利沉积相:即深水泥质陆棚相、深水热水陆棚相、深水碳酸盐岩陆棚相、深水硅磷质台凹相、海湾澙湖相、近海湖盆沼泽相、前三角洲相。四套海相烃源岩的沉积—生物相图反映出这些相都不同程度与大洋相通。从早寒武世到晚二叠世,烃源岩的相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受都匀、东吴运动影响,有利相带的分布范围由大到小出现两个旋回。南方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受板块运动、板内活动、三大古隆起、四个转换期、沉积—生物相等五个因素的控制。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模式可概括为深水陆棚—底栖藻席模式,其特点是底栖藻类发育,沉积表面氧化而埋藏环境还原,并以此区别于已有的三种形成模式。研究区北面的秦岭洋,南面的华南洋(Pz1)、八布洋(Pz2)伸入扬子克拉通内部形成的不同时期"海湾体系",是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摇篮,可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烃源岩 沉积相 生物相 控制因素 形成模式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地中海贫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70
3
作者 杨阳 张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6-280,共5页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而导致珠蛋白生成障碍的典型的单基因遗传病,主要类型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高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见于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地中海人群。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广东...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而导致珠蛋白生成障碍的典型的单基因遗传病,主要类型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高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见于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地中海人群。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广东省、广西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地中海贫血是影响最大、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之一,其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征和地域差异。对南方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分析将有利于制定南方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防控措施。现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流行病学及我国南方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中国南方 民族
下载PDF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126
4
作者 吴殿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8-246,共9页
在考察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差异的基础上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 ,对 1980 1999年 2 0年间南北方经济不平衡发展作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结论 :经济发展速度南快北慢现象是明显的 ,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前北高南低 ,目前则... 在考察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差异的基础上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 ,对 1980 1999年 2 0年间南北方经济不平衡发展作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结论 :经济发展速度南快北慢现象是明显的 ,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前北高南低 ,目前则是南高北低 ,致使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南快北慢的原因是 :地缘优势和超前观念所获得的政策倾斜 ,导致了出口能力和投资 (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 )强度的差别 ;工业结构 (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轻重工业结构 )的作用也很明显 ,而国家投资的作用很小 ,且越来越不重要。扭转北慢的对策是加大北方改革开放力度 ,切实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北方要注意把握机遇 ,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北方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中国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被引量:111
5
作者 金之钧 龙胜祥 +4 位作者 周雁 沃玉进 肖开华 杨志强 殷进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583,593,共14页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价中国南方天然气保存条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膏盐岩主要形成于盆地发展演化的中、后期。在中国南方,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石炭系、中-下三叠统及白垩系—古近系,但分布不均,其封盖作用的重要性差异很大。受沉积、构造环境及后期破坏作用的影响,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黔西北地区;石炭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分布在湘中区;白垩系—古近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江汉盆地。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对区内天然气的封盖作用最为重要,对四川盆地、黔北区、楚雄盆地及中、下扬子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都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条件 膏盐岩 海相沉积 油气成藏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我国南方珍贵用材树种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110
6
作者 李志辉 李柏海 +2 位作者 祁承经 喻勋林 吴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共8页
我国城镇建设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对珍贵树种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珍贵树种现有资源量严重匮乏,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南方以经营松、杉、竹、桉为主的营林方针必须调整,大力发展珍贵阔叶树种、林种势在必行。根据将珍... 我国城镇建设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对珍贵树种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珍贵树种现有资源量严重匮乏,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南方以经营松、杉、竹、桉为主的营林方针必须调整,大力发展珍贵阔叶树种、林种势在必行。根据将珍贵树种的木材性质,将其分为:红木、准红木、硬木、及细木4大类,并从我国南方树种库中初步筛选出138种珍贵用材树种。同时按树种木材色泽、木材密度、种苗可供应度、繁殖技术成熟度及生长速度等5方面进行评分,进而计算出综合总分,并按分值对各个树种确定了优先排序的名次,可作为林业经营上优先发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树种资源 中国南方 用材树种 优先排序
下载PDF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91
7
作者 周永章 涂光炽 卢焕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共11页
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硅岩主要发育层状构造、纹理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假角砾状构造,化学成份以TiO2、Al2O3和大部分微量元素亏损(相对地壳克拉克值)为特征。但Ba、As和Sb等少数已知的热水沉积特征元素显示富集。在Al... 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硅岩主要发育层状构造、纹理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假角砾状构造,化学成份以TiO2、Al2O3和大部分微量元素亏损(相对地壳克拉克值)为特征。但Ba、As和Sb等少数已知的热水沉积特征元素显示富集。在Al-Fe-Mn三元图上,古水硅岩投映在“热水沉积”域内。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显示了大部分金属元素在代表热水淋滤作用的因子上均有反映。稀土元素以低含量为特征,在对北美页岩组合样(NASC)正规化后的稀土配分模式落在典型热水沉积的上、下限之间,而在正常沉积的之外。各种岩性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古水硅岩具有热水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硅质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冻雨雪天气环流及垂直结构分析 被引量:83
8
作者 李登文 乔琪 魏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0-1148,共9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1971—2000年1月及2008年1月的再分析值高度、温度和风的气候平均场,以及国家气象中心要素库中的2008年1月8日~2月6日08:00~08:00 24 h降水和冻雨实况等实测资料,对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持续冰冻过程的异常...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1971—2000年1月及2008年1月的再分析值高度、温度和风的气候平均场,以及国家气象中心要素库中的2008年1月8日~2月6日08:00~08:00 24 h降水和冻雨实况等实测资料,对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持续冰冻过程的异常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的高空环流形势下,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支槽前暖湿气流及东海、南海的偏东气流交绥于我国大陆东南部,加之稳定的滇黔静止锋、华南静止锋和近地面冷高压前东北冷平流,多因素综合导致了这场罕见持续冰冻天气;冻雨出现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区附近,偏在能量锋区低值一侧。对流层中低层为西南暖湿气流,强逆温层是冻雨天气突出的垂直特征,贵州西部以没有融化层的"单层结构"为主,贵州中部"单层结构"和"二层结构"均存在;湖南省西部冻雨垂直结构表现为"单层结构"和"二层结构",以"二层结构"居多,东南部郴州的冻雨垂直结构主要为"三层结构"和"二层结构"。逆温层之下湿度很大,逆温层之上湿度迅速减小,干、暖空气有利于稳定层结,抑制低层湿空气向上扩散,对南方阴雨天气和冻雨天气的维持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南方 冻雨雪 异常形势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66
9
作者 葛道阔 金之庆 +1 位作者 石春林 高亮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的结果 ,结合中国若干农业气候指标 ,分区评述了未来 10年、30年和 5 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稻作类型水稻生育期、产量、稻田蒸散量的阶段性影响 ,并分析了中国稻作制度可能发生的演进趋势。最后 ,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包括调整品种布局、有条件地扩种双季稻、改善灌溉条件及培育和引进新品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南方 水稻生产 模拟模型 阶段性影响 适应性对策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78
10
作者 姜振学 宋岩 +8 位作者 唐相路 李卓 王幸蒙 王国臻 薛子鑫 李鑫 张昆 常佳琦 仇恒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7-628,共12页
基于涪陵、威远、长宁、泸州、渝东南等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结合实验测试分析,总结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差异富集的6个特征:①有机质丰度越高、演化程度越适宜,吸附气量和总含气量越高;②干酪根热解和液态烃裂解联合供气是海相页... 基于涪陵、威远、长宁、泸州、渝东南等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结合实验测试分析,总结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差异富集的6个特征:①有机质丰度越高、演化程度越适宜,吸附气量和总含气量越高;②干酪根热解和液态烃裂解联合供气是海相页岩气的主要来源;③富有机质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演化程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当有机碳含量为2.23%~3.33%时,储集层以油润湿为主,最有利于页岩气富集;④顶、底板厚度越大,页岩气含量越高,末次构造抬升时间越长、抬升幅度越大,页岩气散失量越大;⑤地层埋深与倾角对不同构造部位的控气耦合作用不同,存在两种页岩气差异富集演化模式;⑥生-储-保有效综合匹配决定了成藏品质,有效生气量和时段、适度孔隙演化、良好保存条件在时空的良好匹配是页岩气富集的一种重要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页岩气 差异富集 主控因素 要素匹配 成藏效应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76
11
作者 周曙东 朱红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简称C-D-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对华...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简称C-D-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对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有负的作用,而对西南地区有一定正影响;温度对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都有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减产为主,应引起政府和农户的高度重视。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南方地区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产量 经济影响 中国南方 C-D-C模型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沉积超覆作用及其开启年龄新证据 被引量:75
12
作者 王剑 曾昭光 +3 位作者 陈文西 汪正江 熊国庆 王雪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黔东南1∶5万高武幅、宰便幅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表明,新元古界下江群是一套沉积超覆于中元古界四堡群之上的裂谷系楔状地层,其底部甲路组沉积底砾岩高角度(不整合)沉积超覆于四堡群复理石浊积岩之上,或沉积超覆于侵入四堡群之中的摩天岭... 黔东南1∶5万高武幅、宰便幅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表明,新元古界下江群是一套沉积超覆于中元古界四堡群之上的裂谷系楔状地层,其底部甲路组沉积底砾岩高角度(不整合)沉积超覆于四堡群复理石浊积岩之上,或沉积超覆于侵入四堡群之中的摩天岭花岗岩之上。取自该地区沉积超覆面之下摩天岭花岗岩样品的TI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25.0±2.4Ma,表明该地区新元古代裂谷系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应该晚于825±2.4Ma;而取自沉积超覆面之上甲路组底部同沉积基性火山岩样品的TI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14±13Ma,这一年龄大致代表了该地区新元古代沉积超覆的开启时间,且与目前已获得的华南其它地区新元古代裂谷系沉积超覆的开启时间(820Ma)十分接近。本项研究成果支持华南裂谷系沉积超覆的开启时间为820Ma左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新元古代 裂谷 锆石U-PB年龄 沉积超覆 开启年龄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影响的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68
13
作者 姚凤梅 张佳华 +3 位作者 孙白妮 许吟隆 林而达 门艳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9-666,共8页
采用了DSSAT作物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相连接,模拟分析了A2和B2气候变化情景对中国主要地区灌溉水稻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情景采用了IPCC发布的SRES(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系列的最新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气候情景值采用区... 采用了DSSAT作物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相连接,模拟分析了A2和B2气候变化情景对中国主要地区灌溉水稻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情景采用了IPCC发布的SRES(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系列的最新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气候情景值采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Provide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 Studies)的模拟值。通过研究站点水稻对A2和B2增温梯度敏感性的分析表明:温度增加,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增加,产量下降幅度增大。且在同一增温水平下,在南方热带地区的昆明和海口,产量下降幅度大于其他站点。A2和B2的产量相对于基准年(1961~1990年)的变化分别为:气候变化对不同站点的年代际水稻平均产量表现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A2情景下为2.3%^-10.2%,B2情景下为4.0%^-13.6%),在某一些站点,水稻高产年和低产年的概率明显增加,产量分布趋于两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和B2情景 气候变化 水稻产量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1
14
作者 杜虎 曾馥平 +7 位作者 王克林 宋同清 温远光 李春干 彭晚霞 梁宏温 朱宏光 曾昭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12-2724,共13页
基于中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桉树3种主要人工林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不同年龄各3块1000 m2样地(共计45块)的建立和调查,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型不同... 基于中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桉树3种主要人工林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不同年龄各3块1000 m2样地(共计45块)的建立和调查,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型不同林龄径级样木和其它基本数据,探讨了3种人工林各组分各层次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配特征及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与林龄密切相关,增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相关显著;杉木、马尾松、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成熟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92.30、191.53、105.77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分别占95.76%—98.39%、75.01%—99.14%、85.60%—97.61%;生物量的层次分配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并随年龄而增加,其它层次所占比例较小,总体趋势为凋落物>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杉木、马尾松、桉树分别占54.89%—75.97%、49.93%—83.10%、51.07%—98.48%,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根的比例次之,枝叶所占比例较小,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以枝的相对生物量较大,草本层的地上和地下分配规律不明显;与其它森林类型相比,杉木和马尾松的生物量处于中上游水平,桉树的生物量较低,但3种人工林的生产力均很高,分别为12.37、8.98、21.10 Mg hm-2a-1,均是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中国南方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力 林龄 人工林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68
15
作者 王根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6,共6页
经过 4 0多年来的勘探和研究 ,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油气、沥青显示和不同时代的古油藏 ,以及鄂西建南、黔北赤水等气田 ,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区。经油气资源评价 ,南方海相地层资源量 (除四川盆地 )近 80... 经过 4 0多年来的勘探和研究 ,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油气、沥青显示和不同时代的古油藏 ,以及鄂西建南、黔北赤水等气田 ,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区。经油气资源评价 ,南方海相地层资源量 (除四川盆地 )近 80亿 t油当量。南方海相地层是我国潜在的含油气领域 ,研究表明 ,南方海相地层原始生油条件优越 ,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强烈 ,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南方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勘探技术和方法不过关是油气突破的最大障碍。应加强地震、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方法攻关 ;发展综合勘探和油气综合评价技术 ;采用合理的勘探程序 ;重视发展天然气勘探技术和方法 ;充分利用老资料 ,进行信息二次开发。逐步形成以构造演化为主线 ,开展以露头、井筒、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沉积、层序地层研究 ,用海相残余盆地动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南方海相地层有利勘探目标评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综合勘探 勘探程序
下载PDF
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评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0
16
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4 位作者 魏志红 张汉荣 刘若冰 柳智利 王炜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5,112,共6页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三套海相区域性富有机质泥页岩,同时在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发育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但是,与美国页岩气相比,南方海相页岩气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三套海相区域性富有机质泥页岩,同时在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发育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但是,与美国页岩气相比,南方海相页岩气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的特点,而陆相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孔隙度相对较低,因此南方页岩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不能盲目乐观。笔者等对比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海相、陆相是实现页岩气规模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江汉盆地、苏北盆地陆相可作为南方页岩气勘探的后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页岩气 勘探评价
下载PDF
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70
17
作者 曾明剑 陆维松 +3 位作者 梁信忠 吴海英 濮梅娟 尹东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3-1052,共10页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冻雨、暴雪灾害历史罕见,许多地方打破50年记录。文中主要从3种降水类型,特别是冻雨的地域分布和促使其形成的温度场层结及地面温度分布特征方面讨论了1月25日到2月2日冰冻雨雪...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冻雨、暴雪灾害历史罕见,许多地方打破50年记录。文中主要从3种降水类型,特别是冻雨的地域分布和促使其形成的温度场层结及地面温度分布特征方面讨论了1月25日到2月2日冰冻雨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过程阶段。分析表明,降雨、冻雨和降雪3种类型降水物的自南向北分布特征是由对流层中低层向北后倾的锋区在南北不同区域上的层结特征和地面温度条件决定的;在倾斜锋区存在背景下,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产生冻雨的大气逆温特征和较低的地面(表)温度条件。逆温区大于0℃的暖层应具有合适的强度、厚度和高度,既不能太厚太低,也不能太薄太高。如果太厚太低,降水将会以雨的类型降落地面,如果太薄太高,降水则会以雪或冰粒子的类型出现。这次过程中0—6℃的暖层在650—850hPa,其下为低于0℃的次冻层,在次冻层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即使地面(表)温度在0—1℃,也可能形成冻雨或冰冻灾害。此外,在没有适宜逆温区存在的条件下,较低的地面(表)温度也能使"冰包水"物质、过冷却水滴降落到地面或雪融化成水后迅速凝冻成冰,或使冰冻维持而至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持续性 冰冻 温度结构
下载PDF
华南火成岩中捕获锆石的早元古代-太古宙U-Pb年龄信息 被引量:65
18
作者 甘晓春 赵风清 +1 位作者 金文山 孙大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本文以火成岩中捕获锆石为测年对象,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对华南地区扬子地块南部和华夏地块进行了比较广泛系统的取样和测年工作。测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火成岩中普遍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捕获锆石,最大年龄达3.1Ga... 本文以火成岩中捕获锆石为测年对象,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对华南地区扬子地块南部和华夏地块进行了比较广泛系统的取样和测年工作。测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火成岩中普遍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捕获锆石,最大年龄达3.1Ga,表明华南地壳深部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地壳再循环物质,华南大陆地壳可能最初形成于3.1Ga之前。根据捕获锆石年龄信息,华南早元古代之前大陆地壳生长集中于~3.1Ga,~2.7Ga,~2.5Ga,~2.2Ga和1.8-2.1Ga几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锆石 铀同位素 铅同位素 年龄测定
下载PDF
1960-2011年华南地区界限温度10~oC积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67
19
作者 戴声佩 李海亮 +1 位作者 罗红霞 赵一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0-660,共11页
选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5省区104个及周边39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点1960-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实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计距平法,以及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积温空间模拟方法,分析了1960-2011年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 选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5省区104个及周边39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点1960-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实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计距平法,以及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积温空间模拟方法,分析了1960-2011年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1960年以来,研究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呈现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7.54oC/10a。小于6000oC所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有逐年减少的规律;大于6000oC小于8000oC所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1960-1969年、1970-1979年呈减少趋势,在1990-1999年、2000-2011年呈增加趋势;大于8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呈明显增加的趋势。(2)从空间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其空间分布以大于5000oC小于8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最大;其次是大于4000oC小于5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小于4000oC、大于8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最小。研究区99%的站点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气候倾向率大于零,表明研究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总体增加趋势明显,增加趋势最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云南中部、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等地区。(3)对比时段I(1960-1989年)和时段II(1980-2011年)的气候带分布变化情况,边缘热带和南、中亚热带区域逐渐扩大,北亚热带和温带区域呈减小的趋势,气候带的分布在气候变暖形势下呈现出整体向高海拔扩张和向高纬度北移的趋势。(4)积温的增加对热量要求较高的热带作物生产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种植界限向北、向高海拔扩展,该地区适宜种植热带作物的区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时空变化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空间模拟 华南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 被引量:65
20
作者 张自银 龚道溢 +2 位作者 郭栋 何学兆 雷杨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9-912,共14页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有16次,冷湿组合有2次(1886/87、1904/05)。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方法分析异常低温与异常降水事件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有利于南方低温的环流特征是: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及东亚急流异常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是:东亚大槽偏弱;200hPa上中东急流异常偏强、东亚急流偏弱;东亚从对流层低层到中高层都有异常南风。当发生冷湿组合时,低温主要是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异常偏强的影响,而降水主要受对流层850hPa至200hPa环流异常的作用。南方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上空的转向气流,在降水偏多时有异常西南水汽输送距平。西伯利亚高压、欧亚遥相关型、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北极涛动4个环流因子能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气温方差的47.2%和51.5%;而中东急流、东亚经向风、欧亚遥相关型则能共同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降水方差的49.4%和48.4%。统计降水异常与ENSO的对应关系表明,当发生El Nio事件时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概率较大,当发生La Nia事件时,降水偏少的概率较大,而温度与ENSO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闰南方 低温 雨雪 冰冻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