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27
1
作者 曹红霞 吴海燕 +3 位作者 任星民 武渝 梁全胜 仝敏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及储集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岩心、测井、露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地球物理属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形态为...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及储集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岩心、测井、露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地球物理属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形态为:“西与西南为高地,高中可见鞍与台,台间洼地汇流水,水流沿坡向东流,坡中形成丘与台,丘台间有若干沟,沟沟相汇进入盆,盆中可见洼与丘”。研究认为,岩溶斜坡中残丘、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转换部位、古沟槽两侧上倾方向的斜坡带岩溶作用强烈,溶蚀孔隙发育。由于受后期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原生孔隙保留很少,储层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晶间孔为主,其次为微米级的溶蚀孔。根据岩溶古地貌与古沟槽网络分布规律及储层储集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古沟槽控制的斜坡带及残丘区、岩溶高地的地貌单元转换带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古地貌 储层研究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特征与沉积相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亚龙 于兴河 +3 位作者 单新 杜永慧 周劲松 韩小琴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60,共10页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主力产层。根据研究区盒8段砂岩组分、岩屑和重矿物分布等物源分析特征,结合粒度分析、岩石薄片和岩心沉积等资料,研究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盒8段物源...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主力产层。根据研究区盒8段砂岩组分、岩屑和重矿物分布等物源分析特征,结合粒度分析、岩石薄片和岩心沉积等资料,研究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盒8段物源主要来自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方向,岩屑等组分的变化趋势指示物源在中心区域形成交汇区;砂岩组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长石极少,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口坝为主要微相;砂体形态以厚层宽浅型为主,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三段式、两段夹过渡式及多段式。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重矿物 沉积相 下石盒子组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9
3
作者 曹红霞 王念喜 +2 位作者 强娟 吴海燕 尚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13-718,共6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特征,指导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岩溶古地貌恢复、烃源岩有机碳对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对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特征,指导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岩溶古地貌恢复、烃源岩有机碳对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对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处于古岩溶斜坡地带,其西部为古岩溶高地,东部为古岩溶盆地,古岩溶斜坡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古沟槽呈树枝状沿东西向展布;气藏的形成受不整合面沟槽地貌的控制,在斜坡与侵蚀沟槽及斜坡与高地的边缘地带含气性能好.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下古生界主要的供烃层位,其生烃强度是下古生界的4~5倍.在裂缝的沟通作用下,天然气由古沟槽侵蚀区和铝土岩缺失部位进入下古生界风化壳岩溶储层,表生岩溶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为油气充注提供了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烃源岩 成藏条件 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石油充注对砂岩储层成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郭艳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4-604,共11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长石砂岩 成岩反应系统 成岩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红霞 尚婷 +3 位作者 吴海燕 王念喜 乔向阳 冯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8-586,共9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白云岩和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值分布较为离散,二者的相关性仅为0.18,氧同位素平均值为-8.34‰;对锰、锶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ω(Mn)/ω(Sr)平均值为1.4,表明采集样品大...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白云岩和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值分布较为离散,二者的相关性仅为0.18,氧同位素平均值为-8.34‰;对锰、锶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ω(Mn)/ω(Sr)平均值为1.4,表明采集样品大部分受后期成岩蚀变影响小,可较好地代表原始地层的沉积特征。马五段、马六段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值变化差异明显:马五段白云岩δ13C在-1.33‰~1.01‰(PDB),δ18O值在-9.58‰^-6.46‰(PDB),为中低负值;马六段灰岩δ13C在-6.75‰~0.92‰(PDB),δ18O值在-11.36‰^-7.33‰(PDB),马六段的碳氧同位素值较马五段离散,且发生了明显的负漂移。Z值与碳同位素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氧同位素值相关性低,仅作为该区古盐度变化的相对参考值。碳氧同位素值与Z值所反映的环境信息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马五期为海退期,海水循环性差,气候干旱炎热,处于蒸发环境,海水盐度较高。马六期形成的灰岩由于长期裸露地表,受到大气淡水淋滤作用的影响,角砾泥晶灰岩发育,其碳氧同位素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物源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亚龙 于兴河 +4 位作者 周进松 单新 韩小琴 史新 胡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5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是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层位。通过重矿物分布、岩屑组分、砂岩岩屑类型及阴极发光特征分析山2段沉积物源体系,经研究认为盆地东南部山2段沉积同时受南、北部物源供源。山2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碎屑...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是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层位。通过重矿物分布、岩屑组分、砂岩岩屑类型及阴极发光特征分析山2段沉积物源体系,经研究认为盆地东南部山2段沉积同时受南、北部物源供源。山2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碎屑颗粒分选中等偏好、磨圆较好、颗粒之间接触紧密,沉积构造主要为板、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浪成交错层理。本区山2段沉积物以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粒度概率曲线呈现三段式和四段式;河口坝微相分选较好、粒度概率曲线形态为两段式和三段式。研究区北部、南部及中部志丹、甘泉等地区砂体发育较厚,剖面上河道砂体呈不对称式相互叠置,水动力条件中等—较强。通过物源体系重建、沉积特征分析与薄片特征鉴定,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双物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研究明确了盆地东南部山2段物源方向,明晰了山2段沉积特征,创建了典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三角洲 物源 沉积模式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延安气田下二叠统山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周进松 乔向阳 +2 位作者 王若谷 银晓 刘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9,共10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明晰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以区内延安气田上古生界气藏主力产层--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通过对储层流体包裹体颜色、形态、成分、均一温度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埋...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明晰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以区内延安气田上古生界气藏主力产层--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通过对储层流体包裹体颜色、形态、成分、均一温度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埋藏史、热史模拟,确定了包裹体形成期次,厘定了烃类充注的地质年代,分析了油气充注与成岩演化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延安气田山西组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赋存于自生石英、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颗粒愈合缝中,有CO2、烃类和盐水3种类型的包裹体。②烃类包裹体的形成主要有两期,其中第一期主要发育在石英次生加大边和石英颗粒愈合缝中,均一温度介于90~110℃,气态烃组分以富CO2和CH4为主;第二期主要发育在石英加大边、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颗粒愈合缝中,均一温度介于130~160℃,气态烃组分以富CH4为主。③山西组存在着两期烃类充注,其中第一期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该时期有机质开始生排烃并充注,长石和岩屑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化学压溶作用开始发生并形成少量石英加大边;中、晚侏罗世,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大量生排烃并开始第二期烃类充注,化学压溶作用加强,石英胶结大量发育;至早白垩世,烃源岩热演化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大量生气,石英胶结继续发育,铁白云石发生沉淀;早白垩世末至今,烃源岩生烃作用逐渐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延安气田 早二叠世山西期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烃类充注 成岩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子亢 刘宝平 +4 位作者 高小平 赵冬 谢非 陈恩 崔梓贤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5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代表层位,盆地东南部相比于盆地北部勘探程度较低,但也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溪组、山2段、山1段和盒8段为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的致密砂岩发育层段。结合大量的钻井资料、岩芯观...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代表层位,盆地东南部相比于盆地北部勘探程度较低,但也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溪组、山2段、山1段和盒8段为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的致密砂岩发育层段。结合大量的钻井资料、岩芯观察、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储层物性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储层段的沉积环境与分布规律、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成岩作用、物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研究区从本溪组到盒8段,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增大;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中~粗粒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砂岩次之;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残余粒间孔与微裂缝,其中溶蚀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成岩作用,沉积环境和物源等因素共同控制着致密砂岩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师展 赵靖舟 +3 位作者 孙雄伟 石石 赵龙梅 李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2-1626,共15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多口致密砂岩气探井获得工业气流,先导试验区实现效益开发,展示出该地区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良好气源条件、较强的生烃增压及成藏动力条件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但研究...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多口致密砂岩气探井获得工业气流,先导试验区实现效益开发,展示出该地区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良好气源条件、较强的生烃增压及成藏动力条件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但研究区尚未开展系统的烃源岩研究。基于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煤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煤系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解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了生烃强度。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的TOC平均值为56.2%,炭质泥岩TOC平均值为9.6%,暗色泥岩TOC平均值为2.4%;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干酪根,均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②平面上,煤和暗色泥岩在本溪组和山西组广泛发育,呈现由西北向东部逐渐增厚的特征,炭质泥岩在研究区发育厚度薄;③优选出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密度(DEN)等与实测拟合关系最好的测井参数,根据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煤、炭质泥岩、暗色泥岩3种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解释模型;④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生烃强度较高,分布于(17.6~58.3)×10^(8)m^(3)/km^(2)之间,平均值为38.4×10^(8)m^(3)/km^(2),其煤层生烃强度优于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东区生烃强度最大,主要介于(29.2~58.3)×10^(8)m^(3)/km^(2)之间,平均值为42.4×10^(8)m^(3)/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煤系烃源岩 多元回归法 生烃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
10
作者 尹虎 屈红军 +3 位作者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5,共11页
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包括相标志、沉积微相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其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 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包括相标志、沉积微相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其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的相标志包括:岩石中常见水平层理、鲍马序列、槽模沟模、滑动与滑塌构造、撕裂屑、泥包砾等沉积构造,含有深水双壳类和鱼类动物化石,粒度概率曲线中悬浮总体含量大且分选差,测井曲线上可见锯齿状、齿化箱形-钟形-指形、泥岩基线等特征。(2)研究区长7物源主要来自东北和南部2个方向,发育深湖—半深湖、湖底扇、浅湖沉积,湖底扇包括浊流和砂质碎屑流2种重力流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力流主水道、溢流沉积、重力流分支水道、分支水道间、朵叶体等微相。湖底扇主水道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分支水道和朵叶体主要为浊流沉积。(3)研究区长7沉积期,中南部主体发育深湖—半深湖、湖底扇沉积,东北部发育浅湖沉积;其中,东北方向发育4个湖底扇体,南部发育2个湖底扇体,半深湖/浅湖界线呈北西向延伸于延安—甘泉一带。长7^(3)亚段沉积期,深湖—半深湖范围最大,仅局部发育湖底扇;长7^(2)、长7^(1)亚段沉积期,湖底扇逐步增多,深湖—半深湖范围有所缩小,整体呈深湖—半深湖与湖底扇交互沉积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标志 深水沉积 浊流 砂质碎屑流 湖底扇 长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黄铁矿成因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丽红 王春连 +2 位作者 杜治利 田亚 陈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1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广泛发育黄铁矿,通过对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元素组成、硫同位素等的分析,讨论和揭示了该黄铁矿的成因。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具有多种赋存形式,呈零星或集合体充填于膏溶孔和溶蚀孔洞中,或与层状硬石膏相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广泛发育黄铁矿,通过对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元素组成、硫同位素等的分析,讨论和揭示了该黄铁矿的成因。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具有多种赋存形式,呈零星或集合体充填于膏溶孔和溶蚀孔洞中,或与层状硬石膏相伴生;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10. 50‰~24. 00‰之间,平均值为17. 33‰。盆地东南部具备薄层硬石膏、高温驱动和充足的烃类气体等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的条件,结合其产状证据认为黄铁矿形成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黄铁矿出现的地层中Fe含量较高,介于3 387. 50×10^-6~23 112. 50×10^-6之间,平均值为13 233. 33×10^-6,为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盆地东南部多产低含H2S天然气,研究认为黄铁矿的形成是造成该地区H2S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马家沟组 黄铁矿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低含硫化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古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特征
12
作者 张良 胡菲菲 +3 位作者 武正乾 王晓鹏 刘坤鹏 毛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9-110,共2页
大量勘查及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层间氧化带经历了大规模的二次还原作用改造,形成了从古氧化砂体—过渡砂体—原生还原砂体—二次还原砂体的岩石分带特征(李子颖等,2020)。该区以往针对直罗组的研究多集中在沉积相、... 大量勘查及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层间氧化带经历了大规模的二次还原作用改造,形成了从古氧化砂体—过渡砂体—原生还原砂体—二次还原砂体的岩石分带特征(李子颖等,2020)。该区以往针对直罗组的研究多集中在沉积相、物源、铀成矿年龄、成岩度等方面,对古层间氧化带各分带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古层间氧化带各分带砂岩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古层间氧化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凯 狄翔 郭雨嘉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1860-1864,共5页
通过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实验及岩心化验分析等手段,对盒8段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探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砂岩成分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 通过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实验及岩心化验分析等手段,对盒8段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探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砂岩成分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压汞进汞曲线呈陡斜式,孔喉连通性和分选性一般,物性较差,属于致密储层;受沉积相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的形成的主要相带;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前者作用较强,是造成研究区致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盒8段储层 微观孔隙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black shales in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被引量:1
14
作者 YAO Zhigang YANG Yang +1 位作者 YING Huawei DONG Yunp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black shale of Upper Triassic Member Chang 7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showed that black shales were deposited in brackish, strongly reducing, semi-deep-deep 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black shale of Upper Triassic Member Chang 7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showed that black shales were deposited in brackish, strongly reducing, semi-deep-deep lacustrine facies, and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feldspar, carbonate(dolomite), clay minerals(illite and illite/smectite)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pyrite.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et of black shal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highly productive shale gas in North America, for example shallow burial, low clay mineral and abundant brittle mineral, so the strata 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and fractures. Thus, this area is favorable for shale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黑色页岩 粘土矿物 X射线衍射分析 东南部 地质意义 特征和 X-射线衍射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丽红 周新桂 +3 位作者 赵省民 杜治利 田亚 韩淼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4期95-10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2.31%,均值为1.65%,总烃[(S 1+S 2)]含量分布范围为0.12~0.46mg/g,均值为0.34mg/g,泥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强;马家沟组泥岩残余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09%~0.33%,均值为0.17%,(S 1+S 2)含量分布范围为0.03~0.17mg/g,均值为0.12mg/g,评价为非-差烃源岩。对比宜参1井天然气中甲烷(CH 4)和乙烷(C2H6)碳同位素含量,δ^13C 1>δ^13C2倒转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热解气,混入了少量δ^13C2轻的油型气,其中煤成气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混入的少量油型气可能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太原组优质海相烃源岩。查明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不仅可以认识奥陶系产层的油气生成和组成特征,同时对气田的形成模式、资源前景及勘探部署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宜参1井 烃源岩评价 气源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启贤 王红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52-63,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等资料分析,利用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技术和知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组分、孔喉结构和类型、孔渗分布等微观特征及其相关性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延长...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等资料分析,利用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技术和知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组分、孔喉结构和类型、孔渗分布等微观特征及其相关性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平均孔隙半径为10μm且孔隙连通性差,孔隙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和裂缝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41μm,喉道以微细-微喉道为主。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决定了致密油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压汞曲线表现出高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偏小、细歪度、分选中等、退汞效率低的特征显示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储集能力较强,而渗流能力较差;孔隙度均值为8.5%,渗透率均值为0.69 m D,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为线性正相关(R2=0.389),微裂缝的存在使部分样品表现出低孔高渗的特征,储层总体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非均质性强的致密性特点。通过相关性分析,岩石组分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度,岩石组分中(铁)方解石与孔隙度相关性最好;喉道主要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压汞实验分析表明孔喉大小、分布和连通性特征参数中的孔隙体积、分选系数、排驱压力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沉积作用(埋深、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和溶蚀)、构造作用等是研究区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甜点"储层的指向区;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性的贡献大于胶结作用,酸性流体大量生成时储层已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接近致密,因此无法与长石等易溶组分充分接触而发生大规模的次生溶蚀;此外,后期构造运动生成的裂缝由于缺乏酸性流体而无次生溶蚀孔隙生成,储层的致密性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东南部 致密油 储层微观特征 相关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杜永慧 李晓路 +2 位作者 韩小琴 曹红霞 于兴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1,116,共9页
根据薄片观察及粒度分析、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划分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建立该区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粒度偏细,... 根据薄片观察及粒度分析、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划分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建立该区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粒度偏细,分选好,水动力条件以牵引流为主;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明显,且沉积地形坡度较缓;划分7种岩相类型和3种岩相序列组合。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3种微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精细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三角洲前缘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志刚 任战利 高龙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53-376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恢复盆地东南缘不同构造带的热演化史,深化对盆地东南部油气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以期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研究表明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抬升冷却史存在明显差异.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现为从南到北减小的趋势.东缘韩城剖面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51.6~66.3 Ma、33 Ma两次抬升冷却的峰值年龄.南缘洛南剖面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记录89~106 Ma和59~66 Ma的冷却抬升年龄.洛南地区抬升冷却时间较早,剥蚀速率(106m/Ma)大于韩城地区(68m/Ma),且持续时间长.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热史模拟显示,晚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东秦岭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洛南地区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韩城地区.洛南剖面的热演化主要受岩浆活动的控制,韩城剖面为埋藏增温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裂变径迹年龄格局基本受控于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过程 热史模拟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翠 张字龙 +1 位作者 贺锋 张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赋矿砂体岩石学及铀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揭示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地球化学条件,对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铀矿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基于岩石薄片、扫...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赋矿砂体岩石学及铀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揭示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地球化学条件,对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铀矿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直罗组砂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彬县地区和店头地区直罗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沉积物源相近、沉积环境相似,且均经历了较强的成岩压实作用和后生蚀变作用,只是彬县地区在直罗组沉积时比店头地区离盆缘(物源)更近,成岩压实作用相对弱些,因而表现出相对氧化、后生蚀变更强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直罗组砂岩中显著富集U和Y,其中矿化砂岩显著富集Y;直罗组砂岩中U与Pb、Y、V和W等微量元素相关性较好,且矿化砂岩中相对富集U、Pb、Y、V和W,铀矿化与Pb、Y、V和W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 地球化学特征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浊沸石胶结物特征及其成岩模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珍 郑艳忠 +2 位作者 袁海莉 杨喜彦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发育的浊沸石胶结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发育了受控于东北及南部物源两个方向的沉积体系,浊沸石分布在这两个沉积体系的延长组下组合中的长10,长...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发育的浊沸石胶结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发育了受控于东北及南部物源两个方向的沉积体系,浊沸石分布在这两个沉积体系的延长组下组合中的长10,长9油层组中,仅在东北沉积体系浅层长3油层组出现了浊沸石胶结物。结合含浊沸石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自生胶结物的赋存状态与其他自生矿物及骨架颗粒之间相互关系,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受控于物源区母岩的特征及成岩流体的演化特征,以此建立浊沸石的成岩模式,明确研究区浊沸石的成因,进一步分析了浊沸石胶结物对延长组储层储集性能的双重影响(即早期堵塞孔隙、晚期因溶蚀而改善储层),为延长组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浊沸石 成岩模式 优质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