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东南村庙建筑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向东 王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6期167-170,共4页
探讨了村庙的存在意义,分析了晋东南村庙的社会形态、空间形态和构造形态。
关键词 村庙 建筑形态 晋东南
下载PDF
晋东南地区冬季PM_(2.5)污染输送路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裴坤宁 高兴艾 +2 位作者 王淑敏 闫世明 王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7-567,共11页
利用2017~2019年晋城市和长治市冬季PM_(2.5)逐时浓度资料、地面风场数据等,结合HYSPLIT轨迹模型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2分析了晋东南地区冬季PM_(2.5)污染的特征和传输特点.结果表明,晋城市冬季PM_(2.5)污染程度高于长治市.受地形影响... 利用2017~2019年晋城市和长治市冬季PM_(2.5)逐时浓度资料、地面风场数据等,结合HYSPLIT轨迹模型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2分析了晋东南地区冬季PM_(2.5)污染的特征和传输特点.结果表明,晋城市冬季PM_(2.5)污染程度高于长治市.受地形影响,晋城市地面盛行偏南风、偏北风和西北风,污染方向主要为偏南风和偏北风;长治市近地面盛行偏南风,该风向污染频率最高.影响晋城市和长治市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偏西、东北和东南方向,偏西气流来自陕西省中部,东北气流来自河北省西南部,东南气流来自河南省中东部.污染经过晋东南地区主要影响山西省中南部和北京南部.通过数值模拟流场,结合潜在源区和影响区域的分析结果,在均压场或高压后部的天气形势下,晋东南地区污染输送路径包括来自东北方向(河北省西南部一带)的气流,沿长治市东北部的滏口陉向晋东南地区输送污染物及沿太行山东麓向南在晋豫交界处的太行陉发生转折向晋东南地区输送污染物;来自东南方向(河南北部及东部)的气流输送和来自偏西方向(陕西中南部)的气流输送.污染物经过晋东南地区向北输送至山西省中南部,部分经过山西省中东部的井陉输送至北京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PM_(2.5) 输送路径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防御型山地村落街巷形态研究——以晋东南地区为例
3
作者 牛瑞甲 高祥冠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晋东南地区大量的防御型村落,随山水而生,由宗族凝聚,因绅商兴盛,又因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而面临发展困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及空间智慧也难以接续。文章以文化景观视角,将街巷作为村落空间发展的时空链条,通过田野调查和形态研究梳理... 晋东南地区大量的防御型村落,随山水而生,由宗族凝聚,因绅商兴盛,又因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而面临发展困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及空间智慧也难以接续。文章以文化景观视角,将街巷作为村落空间发展的时空链条,通过田野调查和形态研究梳理即将被遗忘聚落的街巷形态,从商道文化、宗族文化及生态文化方面探讨其对街巷防御形态的影响。对保护村落历史资料、沿承空间智慧和提出保护更新方法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街巷形态 防御景观 晋东南
下载PDF
再论宋代中原北方地区墓葬孝行题材的流行
4
作者 张保卿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9,158,159,共14页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政权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理念之一。孝行图是宋代中原北方地区墓葬中的经典题材,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11世纪80年代,该题材呈现出突然增加的态势,晋东南地区是其出现较早、数量较多的区域,政治推动社会对孝道...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政权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理念之一。孝行图是宋代中原北方地区墓葬中的经典题材,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11世纪80年代,该题材呈现出突然增加的态势,晋东南地区是其出现较早、数量较多的区域,政治推动社会对孝道的关注及区域文化因素是其在该地区流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北宋英宗时的“濮议”、神宗时的“李定匿丧”与“朱寿昌寻母”等事件将孝文化的传播推向高潮,其背后则是复杂的政治与礼制之争。另一方面,晋东南地区自宋代以来便尤为推重教化,为地方孝文化的发展提供导向。此区域宋代墓葬形制与河北、河南地区的传统模式亦不尽相同,其在壁面装饰上的创新性也推动了墓葬孝行题材的出现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孝行题材 墓葬 晋东南
原文传递
近43a山西东南部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晶晶 张卉 +2 位作者 王艳 赵尚卓 裴育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
基于1976~2018年山西东南部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43a山西东南部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降水量、雾日数和霾日数等气象因子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东南部平均年日照时... 基于1976~2018年山西东南部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43a山西东南部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降水量、雾日数和霾日数等气象因子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东南部平均年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显著,呈南北多、东西和中部少的分布特征;近43a年山西东南部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1.9h/10a,2005年发生由多转少的突变;四季日照时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趋势最小,秋季趋势最大;各月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匀,5月最多,2月最少,除3月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均呈减少趋势,6月和9月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近43a总云量、雾日数、霾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低云量、水汽压、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雾日数增加是导致春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减少的重要因子之一,总云量增加是导致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减少的重要因子之一,降水量增加对夏季日照时数减少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相关性 山西东南部
下载PDF
明清晋东南社仓、义仓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段建宏 岳秀芝 《唐都学刊》 2010年第3期92-95,共4页
明清时期,山西社会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仓与义仓在稳定社会、赈灾济贫、社会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晋东南社仓与义仓的设立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地域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经济、政治、习俗、道德等方面都与地域社... 明清时期,山西社会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仓与义仓在稳定社会、赈灾济贫、社会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晋东南社仓与义仓的设立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地域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经济、政治、习俗、道德等方面都与地域社会联系紧密。通过对晋东南社仓、义仓的设立、分布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充实山西地域社会研究的内容,拓展社仓与义仓研究的新视野,为现实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晋东南 社仓 义仓
下载PDF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晋东南传统民居院落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东东 韩卫成 《中外建筑》 2022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更好地认识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构成与建筑文化内涵,文章在现场调研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试图总结出当地传统民居院落的形制特征。遵循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建筑原始类型(原型)与同类型空间构成... 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更好地认识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构成与建筑文化内涵,文章在现场调研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试图总结出当地传统民居院落的形制特征。遵循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建筑原始类型(原型)与同类型空间构成变型(变体)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角度,按照原型—变体—转换规律的研究思路来归纳总结了晋东南传统民居院落形态的形制特征。结合当地区域条件的背景特点,认为晋东南传统民居受到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封建制度、精神诉求和防御自卫的影响,从而形成四大八小院、插花楼院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七种民居变形院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 晋东南 传统民居 院落形态 原型与变体
下载PDF
晋东南传统村落中的村庙特征研究——以山西阳城屯城村东岳庙为例
8
作者 王东东 韩卫成 《城市建筑》 2023年第4期14-17,共4页
晋东南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古村内祠庙建筑种类繁多。文章以金代遗留的屯城村东岳庙为代表,试图以点触面,实现对晋东南其他传统村落内村庙建筑认知的触类旁通。文章首先简述东岳庙背景概况,并以碑刻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对屯城村东岳庙进行... 晋东南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古村内祠庙建筑种类繁多。文章以金代遗留的屯城村东岳庙为代表,试图以点触面,实现对晋东南其他传统村落内村庙建筑认知的触类旁通。文章首先简述东岳庙背景概况,并以碑刻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对屯城村东岳庙进行特征研究,总结了屯城村东岳庙在建造过程、历史沿革、选址原因和场所记忆等方面与村落之间存在历时性、共生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由于村庙的修缮营建与村落演变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宗族结构演变、心理精神需求等有关,故而在一定范围内村庙的修建发展史可视为村落的变革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传统村落 村庙 营建特征 东岳庙
下载PDF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的历史变迁及其现实价值
9
作者 赵彪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上党地区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对南北不平衡和东西不平衡发展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应高度重视上党地区区位价值的重新激活。具体而言:在战略地位方面,上党地区地处“三河之中”和农牧交错带,在宋代以前长期是各... 上党地区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对南北不平衡和东西不平衡发展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应高度重视上党地区区位价值的重新激活。具体而言:在战略地位方面,上党地区地处“三河之中”和农牧交错带,在宋代以前长期是各方势力激烈争夺的历史聚焦点,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历史变迁方面,上党地区的战略地位经历了从“边缘”到“核心”再到“边缘”的过程;在现实价值方面,上党地区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增强中部地区发展动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党地区 战略地位 太行山 晋东南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浊漳河流域2010年夏季考古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生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67,共10页
2010年5月至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山西省东南部浊漳河流域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考古调查,重点调查西周之前的各时期遗址。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深入了解晋东南地区的早期文化面貌和把握各文化的空... 2010年5月至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山西省东南部浊漳河流域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考古调查,重点调查西周之前的各时期遗址。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深入了解晋东南地区的早期文化面貌和把握各文化的空间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漳河 考古调查 晋东南 早期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明清古村落建筑艺术研究——以皖南、晋东南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济东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那些散布各地的明清古村落正在衰退甚至消失。中国现存的明清古村落在村庄整体布局上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建筑雕刻方面处处透露着"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审美理念... 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那些散布各地的明清古村落正在衰退甚至消失。中国现存的明清古村落在村庄整体布局上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建筑雕刻方面处处透露着"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审美理念,在建筑色彩上遵循道家哲学中的朴素为美的美学观点,朴素、大气、恢弘,灵动中透露着严谨,古朴中透露着奢华,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皖南古村落和晋东南古村落是中国境内尚存的明清古村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古村落 皖南 晋东南 建筑布局 雕刻 建筑色彩
下载PDF
晋东南的乡村政治风情——也谈赵树理小说的地域特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荣国庆 段文昌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5,共3页
赵树理小说创作是和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同步展开的,他以一个亲历者的心态,将深藏于山村中国农民内心的、在革命形势影响下本能生成的欲望引导出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有着鲜明晋东南山地文化特色的政治风情小说。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晋东南 乡村 政治风情
下载PDF
风环境驱动下的晋东南合院式传统民居原型构建研究
13
作者 房文博 谭小静 崔琰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4期175-176,共2页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美丽乡村”理念,强调资源合理利用。建筑领域也重点关注了对“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的研究。山西传统民居分布广泛,晋东南地区气候环境: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多风。...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美丽乡村”理念,强调资源合理利用。建筑领域也重点关注了对“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的研究。山西传统民居分布广泛,晋东南地区气候环境: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民居夏季需要通风散热,冬季则需防风保温,所以风环境对于民居空间形成较大影响。文章基于以上背景条件,以晋东南地区三种典型合院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功能空间进行风环境实测,对实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到风环境影响下这三种合院式建筑类型的“共通”空间,整合归纳得到统一建筑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合院式传统民居 风环境 建筑原型
下载PDF
早期建筑中皿板溯源及晋东南斗子形制地域分布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恩泽 张程雅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2期245-247,共3页
商周两汉时期的建筑形象一般出现在遗址、器物、石刻、壁画、画像砖之上。文章对我国早期建筑形象中所出现的皿板形制进行了溯源研究,并将视线聚焦于现存早期木构建筑最集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晋东南地区,运用文物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 商周两汉时期的建筑形象一般出现在遗址、器物、石刻、壁画、画像砖之上。文章对我国早期建筑形象中所出现的皿板形制进行了溯源研究,并将视线聚焦于现存早期木构建筑最集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晋东南地区,运用文物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寻该地域早期木构建筑斗子的形制及地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建筑 皿板 晋东南 斗子 分布
下载PDF
谈晋东南宋代建筑长子崇庆寺的寺院形态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琳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0期42-44,共3页
晋东南地区是山西现存宋金时期建筑最多的地区,随着宋代社会和宗教的发展,古建筑也随之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以长子崇庆寺为例,通过对建筑的周边环境、空间组合、平面布局及宋塑艺术特征的分析,探求寺院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所具有艺术... 晋东南地区是山西现存宋金时期建筑最多的地区,随着宋代社会和宗教的发展,古建筑也随之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以长子崇庆寺为例,通过对建筑的周边环境、空间组合、平面布局及宋塑艺术特征的分析,探求寺院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所具有艺术价值,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宋代 寺院形态 空间组合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饮食文化的考古学考察
16
作者 郝双帆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217,共10页
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有大量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图像信息,结合寺观壁画及历史文献可知,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形成了以麦类面食为主食,以羊肉、猪肉等肉食及丰富的蔬果为辅食,并配以茶、酒等饮品的饮食结构。舂米图、推磨图、... 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有大量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图像信息,结合寺观壁画及历史文献可知,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形成了以麦类面食为主食,以羊肉、猪肉等肉食及丰富的蔬果为辅食,并配以茶、酒等饮品的饮食结构。舂米图、推磨图、汲水图、庖厨图、备茶图、备酒图等展现出当时谷物加工的精细化、蒸制技术的成熟化、饮食器具的多样化;夫妇对坐图、男女对坐宴饮图等表明当时已普遍采用合餐制的饮食方式,且在饮食过程中常伴有乐舞、杂剧等娱乐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 晋东南 墓葬壁画 饮食文化
下载PDF
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研究——以山西省蟒岩村为例
17
作者 丁奇 何林 朱方钰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4期60-62,共3页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已评选出了五批,在北方地区中晋东南传统村落布局相对集中,并在风貌上延续了晋商、军事和农耕的文化特色。晋东南传统村落受山地地形地貌影响较大,有着黄土高原的地域性风貌特征,其中蟒岩村是典型代表,通过分...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已评选出了五批,在北方地区中晋东南传统村落布局相对集中,并在风貌上延续了晋商、军事和农耕的文化特色。晋东南传统村落受山地地形地貌影响较大,有着黄土高原的地域性风貌特征,其中蟒岩村是典型代表,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风貌特色主要体现在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肌理形态、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方面。进行此研究,对增强晋东南传统村落吸引力,推动晋东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山地传统村落 风貌
原文传递
基于油松树轮重建晋东南地区近296年来1—6月降水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红华 赵晓恩 +2 位作者 陈峰 王世杰 刘兴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18-3626,共9页
区域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受观测数据限制,不利于认识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山西省东南部油松树轮样芯,建立采样区树轮年表,分析降水变化与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树轮差值年表(RES)与1—6月的降水量变化有较好... 区域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受观测数据限制,不利于认识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山西省东南部油松树轮样芯,建立采样区树轮年表,分析降水变化与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树轮差值年表(RES)与1—6月的降水量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r=0.636,n=59,P<0.01)。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山西省东南部区域1724—2019年1—6月的降水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为40.4%,经检验重建方程稳定可靠。对降水重建序列特征分析表明,1724—2019年存在10个极端干旱年和6个极端湿润年,经历了6次干旱期(1742—1771、1830—1848、1872—1894、1917—1945、1961—1981和1990—2019年)、4次湿润期(1727—1741、1772—1829、1849—1871和1895—1916年)。最长干旱期为1742—1771、1990—2019年,最长湿润期为1772—1829年。对于过去296年,降水变化序列存在2.3、3.2~3.3、3.7~3.8、6.3~6.7和8.3~8.7年周期变化特征,其中2.3年的周期与"准两年脉动"周期重合,3.2~3.3、3.7~3.8和6.3~6.7年的周期可能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变化存在一定关系。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降水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研究区域范围的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降水重建 水文响应 晋东南
原文传递
晋东南地区合院式民居风环境驱动机制研究
19
作者 房文博 谭小静 +1 位作者 崔琰 孙源祥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
山西传统民居形态独特,研究其风环境驱动机制可为同类地区的建筑被动式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地区的风环境及传统民居空间研究提供借鉴。文章基于风环境与建筑空间及形态的耦合关系,针对晋东南合院式典型传统民居,采用实测与软件模拟... 山西传统民居形态独特,研究其风环境驱动机制可为同类地区的建筑被动式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地区的风环境及传统民居空间研究提供借鉴。文章基于风环境与建筑空间及形态的耦合关系,针对晋东南合院式典型传统民居,采用实测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在风环境影响下的传统民居建筑原型,阐明其风环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晋东南典型合院的建筑原型为二进二层四合院阁楼式建筑,其最优模式为二进式院落;一进院落风速较大,在1.5 m处风速较高,人体舒适度低,而二进院落风速适宜,人体舒适度高;建筑天井空间与院落空间呈负相关关系,设置前檐廊空间可增加室内外风流通,保证室内风环境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地区 风环境 数值模拟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晋东南宋金建筑结构特征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琳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2期84-85,共2页
大木作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特征对于研究该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晋东南地区宋金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力求系统阐述宋金时期晋东南地区建筑大木作结构及用材尺度特征。
关键词 晋东南 宋金建筑 大木作 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