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方法的东南亚电影 |
王昌松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2
|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成就、视角与问题——以三家高校学术期刊的比较研究为基础 |
张振江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3
|
国际东南亚研究的演变——以东南亚史研究为重点 |
包茂红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4
|
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以东南亚研究为例 |
曹云华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2 |
7
|
|
5
|
东南亚研究知识生产的本土化与国际化路径——以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兴起为例 |
尹珂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4 |
0 |
|
6
|
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东南亚研究:特点、框架与方法转向 |
张曦煜
吴坚
|
《区域国别学刊》
|
2024 |
0 |
|
7
|
“反殖”与“殖民”:中国本土化南洋观和“殖民”话语建构——暨南大学的南洋书写(1927—1937) |
陈岭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1 |
5
|
|
8
|
马来西亚纳吉政府华人政策调整述评 |
廖小健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0 |
4
|
|
9
|
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 |
张振江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0
|
以东盟学为先行示范点推进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 |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东盟研究课题组
翟崑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3 |
2
|
|
11
|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的历史沿革 |
赵灿鹏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2
|
中国东南亚语言专业与东南亚学的建构与发展:从语言支持到学科支持 |
刘志强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3
|
探索、历险与超越:庄礼伟“人之共同体”建构及其“东南亚研究” |
张云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19 |
2
|
|
14
|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现状(2007-2017年)--基于国内主要国际关系期刊论文的分析 |
罗仪馥
|
《战略决策研究》
|
2018 |
2
|
|
15
|
建立中国的东南亚学:为什么、凭什么、做什么 |
张振江
张贵集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6
|
两百年《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东南亚研究及其东方学视野 |
李伟华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7
|
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发端:何海鸣与《侨务旬刊》述略 |
赵灿鹏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5 |
1
|
|
18
|
中国与东南亚:历史汇编和现实观照——《中国与东南亚》(六卷本)介评 |
张振江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11 |
0 |
|
19
|
《东南亚研究》杂志五十年(1959—2009)——历史沿革、阶段特点与编辑方针 |
吴宏娟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10 |
1
|
|
20
|
日本的东南亚研究:学科特征和地区构想 |
毕世鸿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