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方法的东南亚电影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昌松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是以东南亚电影为中介的知识图绘,通过作为自我建构的东南亚电影为方法探析其渐渐形成的文化主体性。殖民时代,电影被介绍到东南亚,但东南亚各国电影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这里需要建构一种立足世界,内部互通并具有开放特质的东南亚... 本文是以东南亚电影为中介的知识图绘,通过作为自我建构的东南亚电影为方法探析其渐渐形成的文化主体性。殖民时代,电影被介绍到东南亚,但东南亚各国电影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这里需要建构一种立足世界,内部互通并具有开放特质的东南亚电影论和东南亚电影史。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业曾经历过狭隘民族主义的挟持,电影市场也不健全。在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与世界电影交流频繁,其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明显,出现了东南亚国家电影民族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电影 方法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电影史
原文传递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成就、视角与问题——以三家高校学术期刊的比较研究为基础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振江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0,共7页
本文选取《东南亚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和《亚太评论》三份学术期刊,根据东南亚问题研究论文的载文量、内容(国别与主题)和作者三个指标,对这三份刊物2000—2005年的载文进行了统计、对比与分析,并由此管窥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成就、... 本文选取《东南亚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和《亚太评论》三份学术期刊,根据东南亚问题研究论文的载文量、内容(国别与主题)和作者三个指标,对这三份刊物2000—2005年的载文进行了统计、对比与分析,并由此管窥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成就、视角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研究》 《南洋问题研究》 《亚太评论》
下载PDF
国际东南亚研究的演变——以东南亚史研究为重点 被引量:7
3
作者 包茂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8,共13页
为了满足重新划分世界和了解异域的需要,欧美发明了东南亚概念和东南亚研究。确实,欧美的东南亚研究曾经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冷战结束和东亚崛起,东亚和东南亚的东南亚研究异军突起。这种格局变化反映了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演化。从... 为了满足重新划分世界和了解异域的需要,欧美发明了东南亚概念和东南亚研究。确实,欧美的东南亚研究曾经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冷战结束和东亚崛起,东亚和东南亚的东南亚研究异军突起。这种格局变化反映了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演化。从这个视角出发,环境史的新思维或许可为东南亚研究提供新的概念基础和分析工具,有助于形成新型的东南亚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东南亚研究 区域研究 跨学科研究 东南亚史 环境史
下载PDF
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以东南亚研究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曹云华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18,153,共19页
区域国别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实践活动直接催生了这门新兴交叉学科,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这门学科又将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需要提供答案和参考。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中国区域... 区域国别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实践活动直接催生了这门新兴交叉学科,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这门学科又将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需要提供答案和参考。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起源及最近40年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试图为今后区域国别学框架下的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区域国别学 区域国别研究 中国特色 交叉学科
下载PDF
东南亚研究知识生产的本土化与国际化路径——以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兴起为例
5
作者 尹珂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28-152,158,共26页
东南亚区域作为人文社科研究的试验田,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场域。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东南亚研究知识网络相互连接,使其在知识生产国际化的背景下成为东南亚区域内部知识生产的中心。东南亚研究所(ISEAS)是新加坡独... 东南亚区域作为人文社科研究的试验田,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场域。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东南亚研究知识网络相互连接,使其在知识生产国际化的背景下成为东南亚区域内部知识生产的中心。东南亚研究所(ISEAS)是新加坡独立后建立的第一个自主研究机构。在新加坡,东南亚区域研究与其国内政治之间呈现出政治推动—学界领衔、知识输出—政策参考的紧密关系。ISEAS开启的东南亚研究是东南亚地区的一场研究革命。从初期学习欧美的东南亚研究中心项目到吸引域内外流动学者从事在地研究,再到招聘固定学者,创办学术和政策刊物,出版东南亚研究著作,ISEAS稳步建设成为国际化与本土化相互交融的研究单元和网络。从知识生产的路径来看,ISEAS的兴起得益于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稳步互动。ISEAS搭乘英语世界东南亚研究的“快车道”,迅速推进研究人员的国际化,在东南亚研究去殖民化和本土化的大背景下成为东南亚研究的一面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知识生产 本土化 国际化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 区域国别研究
下载PDF
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东南亚研究:特点、框架与方法转向
6
作者 张曦煜 吴坚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6期5-22,152,153,共20页
作为区域国别学一个重要分支,东南亚学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其顶层设计和构建思路。整体而言,东南亚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东南亚地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紧密相关,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则是在战略需求、经济合作、文化联系、国际... 作为区域国别学一个重要分支,东南亚学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其顶层设计和构建思路。整体而言,东南亚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东南亚地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紧密相关,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则是在战略需求、经济合作、文化联系、国际关系和学术发展的多重驱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在特点、框架与方法上逐渐发生调整与转向:研究特点从“国别化”到“跨界性”、从“历史性”转向“现在性”、从“中心化”过渡到“再中心化”;研究框架正在形成基础、功能与制度三大主要方向维度;研究方法趋于采用“地缘+学科”、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制度分析法展开综合研究,推动中国式东南亚研究的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东南亚研究 区域研究 国际研究 东南亚
下载PDF
“反殖”与“殖民”:中国本土化南洋观和“殖民”话语建构——暨南大学的南洋书写(1927—1937)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岭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30-151,156,共23页
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目标也随之“外倾”,国人对“南洋”的认知与关注,既基于“到南洋去”的向外发展诉求,也跟华侨在南洋的移民事业及其被殖民的命运有关,由此形成的南洋观可视为华侨观的外显,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 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目标也随之“外倾”,国人对“南洋”的认知与关注,既基于“到南洋去”的向外发展诉求,也跟华侨在南洋的移民事业及其被殖民的命运有关,由此形成的南洋观可视为华侨观的外显,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中国本位意识,背后更离不开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南洋书写与南洋观塑造的努力。“华侨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大学堪称代表,其以独具特色的南洋、华侨研究努力形塑国人的南洋观:一方面,关注南洋华侨的现实命运,具有强烈的反殖诉求;另一方面,尝试建构本土化的“殖民”话语,为国人向南洋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以“反殖”与“殖民”话语建构为中心的观念阐释体系,看似矛盾对立却相反相成,尤其“殖民”南洋的话语建构与西方“殖民”南洋的观念迥异,颇可反映国人南洋观塑造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观 反殖 殖民 暨南大学 民族主义 华侨 东南亚研究
下载PDF
马来西亚纳吉政府华人政策调整述评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10-16,共7页
文章分析了2008年大选以来,特别是2009年4月纳吉出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政策的主要调整与变化;探讨了促进政策调整的政治、经济和民意等各种原因以及政策调整对马来西亚政治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影响,旨在比较全面... 文章分析了2008年大选以来,特别是2009年4月纳吉出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政策的主要调整与变化;探讨了促进政策调整的政治、经济和民意等各种原因以及政策调整对马来西亚政治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影响,旨在比较全面地把握马来西亚政治与族群关系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东南亚研究 纳吉政府 族群关系 华人政策 308政治海啸
下载PDF
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振江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7,25,共6页
本文简单梳理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历史变迁与现状特色。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传统与变迁部分回顾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诞生与早期发展;机构与队伍部分介绍了1978年以来以东南亚研究所为主体的发展情况;成果与特色部分介绍了东南亚... 本文简单梳理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历史变迁与现状特色。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传统与变迁部分回顾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诞生与早期发展;机构与队伍部分介绍了1978年以来以东南亚研究所为主体的发展情况;成果与特色部分介绍了东南亚研究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尝试性的总结;最后一部分谈到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下载PDF
以东盟学为先行示范点推进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东盟研究课题组 翟崑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0-33,153,154,共26页
东盟作为当代区域发展、全球变迁的重要行为体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对象,属于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范畴;与之相应的学术研究具有战略前瞻和积淀丰厚的特征、理论创新和多元互动的潜力,可成为撬动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有效支点。作为区... 东盟作为当代区域发展、全球变迁的重要行为体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对象,属于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范畴;与之相应的学术研究具有战略前瞻和积淀丰厚的特征、理论创新和多元互动的潜力,可成为撬动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有效支点。作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先行试点,东盟学是以东盟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基于交叉学科的逻辑和路径,依托东南亚研究的存量资源及多学科的既有优势构建的兼顾活态化、特色化和自主化的东盟学研究生态,形成交叉性、整体性和反身性互促的知识形态。东盟学的建设不但可回应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时代命题,还能在学、研、用的系统实践中推动完善全球知识体系,夯实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智识基石,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学 东南亚研究 区域国别学 交叉学科 知识形态
下载PDF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灿鹏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2,共9页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或有讹误与疏略之处。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提出较为清楚准确的表述,以供学者了解暨大校情以及进行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史回顾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暨南大学 南洋文化事业部 东南亚研究 华侨华人研究
下载PDF
中国东南亚语言专业与东南亚学的建构与发展:从语言支持到学科支持
12
作者 刘志强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50-68,155,共20页
过去80年来,中国的东南亚语言专业积极参与到中国东南亚学的建构和发展进程中,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西方和日本的东南亚研究中,世界史和政治学学科更重视作为必备工具的当地语言,尤其是早期那些被认为是东南亚研究的一流学者。中国的... 过去80年来,中国的东南亚语言专业积极参与到中国东南亚学的建构和发展进程中,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西方和日本的东南亚研究中,世界史和政治学学科更重视作为必备工具的当地语言,尤其是早期那些被认为是东南亚研究的一流学者。中国的东南亚学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东南亚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实践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语言 东南亚学 区域国别学 区域国别研究
下载PDF
探索、历险与超越:庄礼伟“人之共同体”建构及其“东南亚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云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5,153,共16页
探索、历险与超越的学术生命是学术研究中理论建构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庄礼伟是一位坚持独立思考的学者,他的"人之共同体"的建构是一种行走地球的生命、思想和行动的结合。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其叙事方式、研究方法、文... 探索、历险与超越的学术生命是学术研究中理论建构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庄礼伟是一位坚持独立思考的学者,他的"人之共同体"的建构是一种行走地球的生命、思想和行动的结合。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其叙事方式、研究方法、文本书写和学术传播别具一格,他的思想维度与精神世界超越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东南亚的范畴。从"地球屋檐"到"天人秩序",庄礼伟坚持一种被现代世界政治"放逐"的"去中心"、"非国家"的学术视角,在见"国家"不见"人"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独树一帜。"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古老的中国智慧对人类理性的必要制衡,庄礼伟的学术生命渗透着一种对人、国家和天下的最朴素的爱和对大自然"规训"的敬畏,代表了一种主流国际关系研究所欠缺的对"天人共存"的宇宙伦理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礼伟 人之共同体 东南亚研究 国际关系
下载PDF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现状(2007-2017年)--基于国内主要国际关系期刊论文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仪馥 《战略决策研究》 2018年第5期74-101,共28页
随着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的外交安全、经济合作以及人文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的东南亚研究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本文整理了国内主要国际关系研究的中文期刊在2007-2017年刊登的1470篇东南亚研究的论文,统计发现,该领域虽然日益... 随着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的外交安全、经济合作以及人文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的东南亚研究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本文整理了国内主要国际关系研究的中文期刊在2007-2017年刊登的1470篇东南亚研究的论文,统计发现,该领域虽然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取得的进展有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别研究、南海争端、东盟、双边关系、华侨华人和次区域合作等;从研究团队来看,目前中国专长于东南亚研究者以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年学者为主,他们基本都是在国内取得最后学历,并主要是具有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国内东南亚研究"学术重镇"分布在广东、北京、福建和云南等地,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总体而言,目前国内东南亚研究发展尚不成熟,在研究机构的开设、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研究路径的选择以及研究者之间的交流等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学术期刊 研究内容 研究队伍
下载PDF
建立中国的东南亚学:为什么、凭什么、做什么
15
作者 张振江 张贵集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9,153,共10页
本文呼吁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东南亚学”二级学科,并从人类社会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和平发展并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需要以及大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从中国具有独特的东南亚区域国别知识... 本文呼吁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东南亚学”二级学科,并从人类社会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和平发展并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需要以及大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从中国具有独特的东南亚区域国别知识与理论、拥有充足的从事东南亚研究的人力资源和学术平台、有着培养专门从事东南亚研究的人才的探索回答了“凭什么”的问题;从注重多学科与跨学科创新实践、注意官产学和东南亚国家四方间的联动与合作、虚心学习西方区域研究并有超越它们建立中国特色“东南亚学”的眼界和心胸三个方面回答了“做什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学 区域国别学 东盟 中国-东盟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两百年《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东南亚研究及其东方学视野
16
作者 李伟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7-67,共11页
英国的东南亚研究是在殖民主义和东方学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百年来,皇家亚洲学会对英国的东南亚研究影响甚大,《皇家亚洲学会会刊》刊发了众多的东南亚研究成果。虽然这些成果未被统一划分在东南亚研究之下,而是分别列在缅甸、... 英国的东南亚研究是在殖民主义和东方学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百年来,皇家亚洲学会对英国的东南亚研究影响甚大,《皇家亚洲学会会刊》刊发了众多的东南亚研究成果。虽然这些成果未被统一划分在东南亚研究之下,而是分别列在缅甸、暹罗、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研究项下,但这种划分有重叠和溢出,显示了东南亚研究天然具有的区域性特质。这些成果不仅研究东南亚在民族、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独特的历史,更揭示了东南亚与印度、中亚、中国、日本等的关系,具有东方学视野。对英国的东南亚研究予以关注,可以为我国的东南亚研究乃至东方学体系建构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参考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亚洲学会 东南亚研究 东方学 区域研究 殖民主义
下载PDF
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发端:何海鸣与《侨务旬刊》述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灿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78-84,共7页
论文对何海鸣本人生平,《侨务旬刊》出版状况、稿件来源、文献内容、学术价值、传播影响以及文献存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何海鸣是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先行者,他于1921年4月创办《侨务旬刊》,至1926年2月停刊,持续五... 论文对何海鸣本人生平,《侨务旬刊》出版状况、稿件来源、文献内容、学术价值、传播影响以及文献存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何海鸣是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先行者,他于1921年4月创办《侨务旬刊》,至1926年2月停刊,持续五年之久,共出版141期。在20世纪早期出现的几种华侨研究杂志中,《侨务旬刊》办刊时间最久,刊物期数最多,刊布学术论著最为繁富,是这个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刊物,成为现代华侨研究史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研究 南洋研究 《侨务旬刊》 何海鸣
下载PDF
中国与东南亚:历史汇编和现实观照——《中国与东南亚》(六卷本)介评
18
作者 张振江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89-93,96,共6页
本文对国际著名东南亚史专家韦德编辑的六卷本《中国与东南亚》的内容、目的、特点及其贡献等进行了简介和分析,并结合中国的东南亚研究状况提出了个人思考。
关键词 《中国与东南亚》 中国 东南亚 东南亚研究
下载PDF
《东南亚研究》杂志五十年(1959—2009)——历史沿革、阶段特点与编辑方针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宏娟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89-95,共7页
自1959年创刊至今,《东南亚研究》杂志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文章通过梳理杂志的历史沿革,统计相关数据,分析不同时期杂志的办刊思想、编辑方针及特点,以对杂志创刊以来的发展作出一个尽量客观的全貌式说明。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五十年 历史沿革 阶段特点 编辑方针
下载PDF
日本的东南亚研究:学科特征和地区构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毕世鸿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9-33,153-154,共17页
日本学界认为,自然和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东南亚的国家和社会,因而最重要的是明确该地区的范围,注重其整体性,同时也要重视东南亚研究的多层性和分散性。据此,日本的东南亚研究持续探索不同于欧美的研究方法,重视东西融合,提倡交叉... 日本学界认为,自然和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东南亚的国家和社会,因而最重要的是明确该地区的范围,注重其整体性,同时也要重视东南亚研究的多层性和分散性。据此,日本的东南亚研究持续探索不同于欧美的研究方法,重视东西融合,提倡交叉学科方法的运用,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有机结合,彰显出东南亚研究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然而,日本的综合性东南亚研究也面临“事实还是理论”、学科对立、学术研究如何与东南亚国家的现实相联系、研究成果尚未实现国际化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东南亚研究 跨学科性 综合性 地区构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