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强
田晓平
+2 位作者
孙风涛
来又春
蔡越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中央走滑断层、旅...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中央走滑断层、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局部弯曲段形成旅大21油田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旅大16油田北部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和旅大16油田南部释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在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叠覆区形成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构造转换带改变了分段断层传递的应力,使三维空间应变守恒,采用断层的位移-距离法探讨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油气运移过程和断层封堵。辽中凹陷南洼增压型构造转换带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S”型构造转换带
叠覆型构造转换带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辽中凹陷南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强
田晓平
孙风涛
来又春
蔡越钎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研究”(2016ZX05024-003)
文摘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中央走滑断层、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局部弯曲段形成旅大21油田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旅大16油田北部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和旅大16油田南部释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在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叠覆区形成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构造转换带改变了分段断层传递的应力,使三维空间应变守恒,采用断层的位移-距离法探讨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油气运移过程和断层封堵。辽中凹陷南洼增压型构造转换带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S”型构造转换带
叠覆型构造转换带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辽中凹陷南洼
Keywords
structural
transfer
zone
S-shaped
structural
transfer
zone
intersecting
structural
transfer
zon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an-Lu
fault
zone
south
subsag
of
liaozhong
sag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李强
田晓平
孙风涛
来又春
蔡越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