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80
1
作者 舒良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5-1053,共19页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拼合事件使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再次缝合,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国南方大陆。在震旦纪—早侏罗世期间,整个华南基本处于陆内滨海-浅海-斜坡环境,内部没有切穿岩石圈的断层,没有大规模幔源岩浆和火山喷发的记录,多次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均在统一的华南岩石圈之上进行。经过早—中侏罗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才演化成为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早到晚,华南岩石圈经历了多期、幕式的生长,以侧向增生为主(块体拼合),垂向生长为辅(岩浆上侵)。到晚中生代,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陆内伸展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盆岭构造。长期的板内构造演化和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华南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成为各种矿产与资源的富集区。新元古代南华纪和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最有利的成矿期,尤以后者矿种最多、储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陆内造山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构造演化 华南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566
2
作者 聂海宽 唐玄 边瑞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在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和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指页岩本身的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等;后者主要包括深度、... 在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和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指页岩本身的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等;后者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和压力等。其中,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及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控制页岩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参数,建立了预测页岩含气的种类、比例和页岩气藏发育有利区的参数模型。运用此模型类比研究发现,中国南方古生界海相页岩层中,寒武系和志留系是页岩气发育的最有利层系。寒武系页岩气藏发育最有利区位于四川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前陆以及渝东、黔北、湘西—江南隆起北缘一线;志留系页岩气藏发育最有利区位于上扬子的四川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前陆和渝东—鄂西一带、中扬子鄂北以及下扬子苏南等地。并对各有利区的泥页岩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页岩气早期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主控因素 中国南方 寒武系 志留系 页岩气有利区
下载PDF
南岭地区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484
3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1 位作者 郭春丽 陈毓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9-2338,共10页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大陆边缘弧后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这些伸展带与东西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心区,NE向十杭带与南岭中脊部EW向古深大断裂的交汇处形成湘南最大的钨锡矿集区。在中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NNE方向走滑,导致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相应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出现在武夷山以东地区,但在包括南岭地区在内的华南地区广泛出现盆岭构造,NNE向的白垩纪红层-火山盆地与以花岗岩为代表的隆起相间分布,在一些盆地可见130~90Ma侵位的、面积不大却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其锡多金属矿化,构成华南地区大规模锡多金属矿化作用,但这次成矿作用在南岭地区并不十分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钨锡矿床 中生代 伸展作用 南岭地区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 被引量:477
4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3 位作者 郭春丽 袁顺达 程彦博 陈毓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526,共17页
以广泛地质调查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中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晚三叠世矿化组合为钨锡铌钽;中晚侏罗世的... 以广泛地质调查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中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晚三叠世矿化组合为钨锡铌钽;中晚侏罗世的矿化组合进一步分为170-160Ma斑岩-矽卡岩铜矿和160-150Ma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白垩纪矿化虽然持续了54Ma,但主要峰期在100-90Ma,主要矿化组合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和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钨锡铌钽矿化成因上与过铝质二云母花岗岩有关,是华北、华南和印支三大板块后碰撞过程的成岩成矿响应。在180Ma左右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于170-160Ma期间可能由于俯冲板片局部多处撕裂而形成Ⅰ型或埃达克质岩石和有关的的斑岩铜矿,紧接着在南岭地区于160-150Ma期间俯冲板块开天窗,软流圈物质直接涌入上地壳,形成了一种壳幔混合型高分异花岗质岩石及其钨锡多金属矿床。在135Ma左右由于俯冲板块改变了运动方向,由斜向俯冲调整到几乎平行大陆边缘沿NE方向走滑,造成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而形成了大量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花岗质岩浆侵位及其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化系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化系统和热液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 斑岩铜矿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多阶段成矿 中生代 构造演化与成矿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447
5
作者 毛景文 陈懋弘 +1 位作者 袁顺达 郭春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58,共23页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和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后者可以进一步分为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白垩纪与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铅锌钨锡矿床成矿亚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基本特点、形成过程、时空分布关系和成矿规律。初步认为其成矿背景为:新元古代的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形成于弧后或弧前盆地,由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因而更可能为弧前盆地;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可能是俯冲板片沿古钦杭结合部位发生局部重熔,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然后上侵定位与成矿;而160~150Ma的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大花岗岩事件可能与板片窗有关,钦杭带中段是板片窗的西部边界,也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中心,因而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成矿;135Ma之后,由于俯冲板片运动方向发生调整,从斜俯冲变成几乎平行大陆边缘运动,导致大陆大规模岩石圈伸展,相应绝大多数不同来源的矿产资源聚集在火山盆地和断陷盆地。此外,结合前人工作和以往工作的基础,提出了在钦杭成矿带进一步找矿勘查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脉状铜铅锌矿床 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 中晚侏罗世 白垩纪盆地 成矿多样性 钦杭成矿带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 被引量:412
6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2 位作者 李晓峰 张长青 梅燕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段 ,前一阶段以铜铅锌和钨矿化为主 ,后一阶段主要是锡金银铀矿化。尽管 1 4 0~ 1 2 5Ma也是一个成矿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但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的继续 ,同时 ,也是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以钨锡矿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多金属矿床 中生代 伸展作用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76
7
作者 周新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论述了华南地质历史上四个时期花岗岩特点、成因模式与大地构造框架,从中折射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晋宁期花岗岩是扬子周边环形岛孤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分别与早古生代板内压扭性断裂熔... 论述了华南地质历史上四个时期花岗岩特点、成因模式与大地构造框架,从中折射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晋宁期花岗岩是扬子周边环形岛孤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分别与早古生代板内压扭性断裂熔融、早中生代板内伸展减压熔融和晚中生代活动陆缘伸展增生造山作用有关。华南四个地质时期的花岗岩的成因各异,模式不同,主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也不同。建立能解释多数地质事实的模式,是当前认知的需要。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沿着历史长河完整地描述19亿年以来的华南花岗岩地质演变与地壳演化,将华南地质的故事以三维图像形式演示于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期造山带 被引量:365
8
作者 舒良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31,共14页
在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框架中,华夏地块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华夏地块在国内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核心一是年龄,二是范围。根据出露在研究区的中一高级变质岩、韧滑流变形迹和近年大批高质量测年数据,认为华南曾经存在过一个... 在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框架中,华夏地块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华夏地块在国内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核心一是年龄,二是范围。根据出露在研究区的中一高级变质岩、韧滑流变形迹和近年大批高质量测年数据,认为华南曾经存在过一个前成冰纪的古老基底,由元古代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组成,原岩为碎屑岩、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最老年龄达2Ga,习称华夏地块,但范围比Grabau描述的要小。在8~9亿年间,伴随古华南洋的闭合,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碰撞聚合,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聚合不久,受成冰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原华夏地块被肢解成浙南-闽北、赣中-赣南和云开大山三个古陆残块,中间是裂谷或海槽。其裂解残块集中分布在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的地带内,结束了其完整古陆块的历史。震旦纪-早古生代,这些海槽被进一步扩张变宽,其内被巨厚的碎屑岩(含灰岩)、浊积岩层所充填,但缺少同期蛇绿岩和火山岩,暗示拉张强度没有深达上地幔,为一被动陆缘环境。最新年代学结果表明,原定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和火山岩均为前震旦纪的年龄,8~9亿年居多,原先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需要再研究。到志留纪,华南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导致震旦纪-早古生代海槽关闭,巨厚沉积物褶皱隆升,在元古代变质基底上形成了加里东期褶皱造山带。其造山的驱动力目前尚未明确。此期褶皱变形、韧滑流变非常普遍,有推覆与走滑两种,变形峰期在420~400Ma。同时,还发生了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岩浆峰期为430~400Ma,但绝大多数是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少见。之后,晚泥盆世砂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地覆盖在整个华南前泥盆纪岩层之上;至此,研究区和江南等邻区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加里东褶皱带 测年数据 构造演化 华南
下载PDF
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被引量:349
9
作者 华仁民 陈培荣 +1 位作者 张文兰 陆建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7,共9页
文章在总结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发生了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且都在燕山期。其中,第一次发生在燕山早期的180~170Ma,以赣东北和湘东南的Cu、Pb_Zn、(Au)矿化为代表。第二次发生在燕山中期的第二阶段(约15 0~139Ma) ... 文章在总结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发生了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且都在燕山期。其中,第一次发生在燕山早期的180~170Ma,以赣东北和湘东南的Cu、Pb_Zn、(Au)矿化为代表。第二次发生在燕山中期的第二阶段(约15 0~139Ma) ,主要是南岭及相邻地区以W、Sn、Nb_Ta等有色_稀有金属矿化为主的成矿作用。第三次是发生在燕山晚期12 5~98Ma的以南岭地区Sn、U矿化和东南沿海地带的Au_Cu_Pb_Zn_Ag矿化为代表的成矿作用。华南地区中生代这3次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是该地区岩石圈发展演化的产物,它们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壳_幔相互作用、深部热和流体的参与有着成因上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中生代 燕山期 大规模成矿作用 岩石圈演化 华南 综述
下载PDF
新编华南花岗岩分布图及其说明 被引量:265
10
作者 孙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2-335,i0001,共5页
展示了新编的《华南花岗岩分布图(1∶250万)》,并作了简要说明。该图在前人相关图件的基础上,收集了近15年来华南花岗岩研究的新的主量元素和年代学资料修编而成。此外,该图反映了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的富铝程度。
关键词 华南 花岗岩 编图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发展前景思考 被引量:264
11
作者 董大忠 王玉满 +13 位作者 李新景 邹才能 管全中 张晨晨 黄金亮 王淑芳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邱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2,共14页
近5年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了60×10~8 m^3。基于近期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主要成果,通过全面回顾勘探开发... 近5年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了60×10~8 m^3。基于近期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主要成果,通过全面回顾勘探开发新突破和深入分析未来发展前景,进而指出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整体尚处在发展初期,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是近期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海陆过渡相与陆相页岩气的突破和工业化生产是实现中国页岩气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低产—中等产量井是中国页岩气的生产常态,发展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非常重要;严格控制单井投资和大幅降低成本成为提升页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建议:①持续加强理论技术攻关,积极开展页岩气"甜点区"评价勘探,逐渐夯实发展基础;②高度重视勘探开发前期评价,突出有效页岩气资源的落实,把控好评价钻探与产能建设的节奏;③突出页岩气储层精细描述和评价,提升整体开发水平;④加大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力度,突出技术的简化和实用性,有效降低成本;⑤全面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经验,突出关键指标论证及评价,加强新区、新领域及新层系突破和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田 超级大气区 新进展 有效资源 发展前景 启示 南方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47
12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4 位作者 李建华 崔建军 施炜 苏金宝 李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79,共23页
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复杂构造组合的晚中生代陆内造山带和火成岩省。本项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通过对雪峰山... 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复杂构造组合的晚中生代陆内造山带和火成岩省。本项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通过对雪峰山地区沅麻盆地的野外调查和构造测量,确定了该盆地晚中生代.早新生代5期构造应力场及其演替序列:中晚侏罗世近w—E向挤压、早白垩世Nw—sE向伸展、早白垩世中晚期Nw—sE向挤压、晚白垩世近N—s向伸展、古近纪晚期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的变化记录了不同板缘的动力作用对该区的影响。(2)识别了湖南地区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海相地层中发育的横跨叠加褶皱构造,并基于地层接触关系和已有火成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分析,认为该地区横跨叠加褶皱构造记录了中生代两期构造挤压和地壳增厚事件:早期近东西向褶皱构造是对三叠纪华南地块南北边缘大陆碰撞和增生作用的远程响应,晚期NE—NNE向褶皱构造则是对中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的变形响应。(3)对湖南衡山西缘拆离断裂带的变形结构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构造测量,确定了衡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并对拆离带中韧性剪切变形的钠长岩脉的锆石进行了SHRIMPU.Pb测年,从而确定了华南地区伸展构造的起始时代约137Ma,即早白垩世早中期。(4)通过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分析,揭示了东南沿海长乐一南澳构造带早白垩世2期构造一岩浆事件:早期(147~135Ma)表现为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和深熔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晚期(135~117Ma)岩浆岩以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为主。这个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构造带是晚中生代陆缘造山带,造山作用可能起始于晚侏罗世,于早白垩世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 构造应力场 横跨叠加褶皱 中生代大地构造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沅麻盆地 长乐-南澳构造带 华南大陆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成藏差异性比较与意义 被引量:207
13
作者 赵文智 李建忠 +2 位作者 杨涛 王淑芳 黄金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9-510,共12页
中国南方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均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页岩,但页岩气钻探效果差别极大,开展成藏差异比较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认为:①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TOC值比筇竹寺组略高,盆地外围地区筇... 中国南方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均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页岩,但页岩气钻探效果差别极大,开展成藏差异比较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认为:①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TOC值比筇竹寺组略高,盆地外围地区筇竹寺组TOC存在高值区;②筇竹寺组热演化程度较五峰组-龙马溪组明显偏高;⑧筇竹寺组有机质孔隙不发育,孔隙度是五峰组-龙马溪组的1/3~1/2;④筇竹寺组含气量低,仅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1/2;⑤筇竹寺组以硅质页岩为主,五峰组-龙马溪组以钙质、钙质硅质页岩为主,硅质成因不同;⑥五峰组-龙马溪组普遍超压,筇竹寺组以常压为主。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①沉积环境不同,影响TOC值和页岩厚度;②筇竹寺组热演化程度过高,导致生烃衰竭、有机质炭化、孔隙度降低,含气性变差;③筇竹寺组顶底板封闭条件较差,影响页岩气保存;④构造位置不同,五峰组-龙马溪组处于斜坡和向斜区,具超压,有利于页岩气保存;⑤筇竹寺组放射性铀含量约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2倍,是热演化程度高的重要原因。从而提出南方海相经济性页岩气富集需具备有利的地质条件(富有机质集中段发育,热演化程度适中,有机质孔隙发育,含气量高,顶底板保存条件良好,埋深适中),其中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有利、资源经济性好,筇竹寺组成藏条件总体较差、有利区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页岩气 寒武系筇竹寺组 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 页岩气富集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华南早中生代大地构造过程 被引量:198
14
作者 徐先兵 张岳桥 +2 位作者 贾东 舒良树 王瑞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3-593,共21页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岩浆活动序列,区分了印支构造事件和早燕山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地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晚三叠世(245~225Ma),构造运动产生的变形形迹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褶皱和冲断-推覆构造以及NE-NNE向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其动力与华南-华北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和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作用有关。这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华南东部加里东褶皱基底强烈复活,地壳重熔型花岗岩沿十万大山—云开大山—武夷山构造带和雪峰山地区分布。早侏罗世早期(205~190Ma)在华南存在一个岩浆活动沉寂期,早侏罗世晚期(190~180Ma)沿南岭构造带发育具有伸展特征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起始于中侏罗世晚期(~170Ma)的早燕山构造事件,在华南形成了宽1300km、NE-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统,地壳增厚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软弱的华夏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再次强烈复活,诱发了强烈的岩浆活动,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弧相继出现。这期构造事件记录了东部大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过程,并主导了华南晚中生代一系列陆内构造和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 褶皱逆冲推覆构造 岩浆演化序列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华南
下载PDF
On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被引量:195
15
作者 LI XianHua LI WuXian LI Zheng-X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4期1873-1885,共13页
Early Yanshanian (Jurassic)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Nanling Range of South China,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non-ferrous and rare metal mineral deposits. These granitoids consist mainly of slightly pera... Early Yanshanian (Jurassic)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Nanling Range of South China,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non-ferrous and rare metal mineral deposits. These granitoids consist mainly of slightly peraluminous biotite monzogranites and K-feldspar granites that a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with subordinate amphibole-bearing granites and muscovitean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In most previous studies, the biotite-bearing granites were classified as crustal transformation-type (corresponding to the S-type) granites which were interprete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regional Paleoproterozo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this paper, we re-analyz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Early Yanshanian Nanling granitoids. There exists a cl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iO2 and P2O5 for the studied granitoids. The Early Yanshanian Nanling granitoid suites (including amphibole-bearing granodiorites→biotite monzogranites→K-feldspar granites→two-mica (muscovite) granites) are metaluminous to slightly peraluminous I-type or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They were derived predominantly from Proterozoic igneous protoliths. The juvenile crust and/or newly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might also have been involved in some of these granites. In addition, the Iand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with minor amount of A-type felsic and mafic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s as well as alkaline rocks. All these rocks constitute a typical assemblage of anorogenic, intraplate magmatism, suggesting a dominant lithospheric extensional regime for the Nanling Range and neighboring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Yanshania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类 燕山期 地质学 人造花岗岩面 中国
原文传递
华南白垩—第三纪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88
16
作者 胡瑞忠 毕献武 +2 位作者 苏文超 彭建堂 李朝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华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铀矿产区之一。按赋矿围岩的不同 ,该区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3类铀矿床。铀矿区都分布有比铀成矿超前形成的富铀岩石 ;铀矿床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为大气成因地下水 ,成矿温度约为 1 2 0~ 2 5 0℃ ... 华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铀矿产区之一。按赋矿围岩的不同 ,该区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3类铀矿床。铀矿区都分布有比铀成矿超前形成的富铀岩石 ;铀矿床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为大气成因地下水 ,成矿温度约为 1 2 0~ 2 5 0℃ ,成矿热液的δ1 3 C值主要为 - 4‰~ - 8‰ ,表明幔源CO2 参与了成矿作用 ;矿床的N(3 He) /N(4He)为 0 .1 0~ 2 .0 2Ra,显示成矿热液中大量幔源He的存在。这些铀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赋矿围岩的岩性和时代无关 ,都集中在该区地壳受到强烈拉张因而断陷盆地广泛发育并伴有幔源基性岩浆活动 (基性脉岩、玄武岩 )的白垩—第三纪。研究表明 ,白垩—第三纪导致了地幔与地壳表层沟通的地壳拉张 ,把该区 3大类型的铀矿床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 )地壳拉张通过控制向大气成因的贫CO2 热液提供铀成矿必不可少的幔源CO2 ,而与铀成矿发生联系 ;(2 )同一机制形成的富CO2 热液浸取同一或不同铀源岩石中的铀并在不同围岩中成矿 ,形成了按赋矿围岩划分的各种矿床类型 (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热液铀矿床 幔源CO2 地壳拉张 白垩-第三纪
下载PDF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183
17
作者 张水昌 张宝民 +5 位作者 边立曾 金之钧 王大锐 张兴阳 高志勇 陈践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8,共10页
烃源岩的形成取决于生烃母质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有机质良好的保存条件,这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生物繁殖时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洋流、古构造及古环境等各要素的良好匹配。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中等含氧量、干... 烃源岩的形成取决于生烃母质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有机质良好的保存条件,这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生物繁殖时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洋流、古构造及古环境等各要素的良好匹配。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中等含氧量、干热的气候、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冰川迅速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等密切相关。大洋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也是控制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上升洋流富磷、富硅、富铁族元素等营养盐和富绿硫细菌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质生产力、埋藏率的激增。通过研究,建立了中国华南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上升洋流分布模式、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斜坡灰泥丘相源岩形成时的反气旋洋流分布模式。研究发现,优质烃源岩仅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裂谷、克拉通内裂谷、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欠补偿盆地、蒸发潟湖、台缘斜坡(灰泥丘)和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是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环境;低的无机物输入和低的沉积速率,有利于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呈斜坡的海底地貌,有利于烃源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控制因素 古气候 古洋流 古构造 古环境 塔里木盆地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83
18
作者 胡瑞忠 毕献武 +4 位作者 彭建堂 刘燊 钟宏 赵军红 蒋国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存在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伸展作用相对应,形成了大量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文章详细总结了华南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作用和铀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要深刻揭示岩石圈伸展与...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存在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伸展作用相对应,形成了大量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文章详细总结了华南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作用和铀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要深刻揭示岩石圈伸展与区域铀成矿的关系,至少尚有两大重要科学问题未解决:其一是华南白垩纪—第三纪岩石圈伸展和铀成矿的准确期次及其空间迁移规律;其二为岩石圈伸展期铀成矿的必然性或铀为什么会集中在岩石圈伸展期成矿。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对铀矿床和岩石圈伸展期形成的基性脉岩开展系统的高精度定年工作;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系统研究成矿流体中CO2等气体组分在铀成矿中的作用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白垩纪-第三纪 岩石圈伸展 幔源CO2 铀成矿 华南
下载PDF
华南陆块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观察、解释与检验 被引量:182
19
作者 李献华 李武显 何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59,共17页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学术争议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扬子 华南 前寒武纪地质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华南双桥山群和河上镇群凝灰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72
20
作者 高林志 杨明桂 +4 位作者 丁孝忠 刘燕学 刘训 凌联海 张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44-1751,共8页
通过西澳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的远程测试,在双桥山群横涌组和安乐林组斑脱岩中获得大量锆石,其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1Ma±5Ma(横涌组)、829Ma±5Ma(安乐林组),在河上镇群上墅组中获得加权平均年龄767Ma±5Ma。锆石S... 通过西澳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的远程测试,在双桥山群横涌组和安乐林组斑脱岩中获得大量锆石,其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1Ma±5Ma(横涌组)、829Ma±5Ma(安乐林组),在河上镇群上墅组中获得加权平均年龄767Ma±5Ma。锆石SHRIMP U-Pb年龄表明华南地区广为发育的双桥山群应归入新元古界,该年龄为标定双桥山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双桥山群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新元古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