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王鑫 李跃清 +1 位作者 郁淑华 蒋兴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1,共8页
利用1980-2004年5-9月逐日08时、20时(北京时,下同)两个时次的500hPa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简称高原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高原低涡的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 利用1980-2004年5-9月逐日08时、20时(北京时,下同)两个时次的500hPa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简称高原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高原低涡的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低涡出现频次较之80年代有下降趋势,7月份是夏季高原低涡的活跃期;青藏高原上产生低涡的四个源地分别为:申扎-改则之间、那曲东北部地区、德格东北部和松潘附近;移出青藏高原的高原低涡在青藏高原上主要有四个涡源:那曲东北部、曲麻莱地区、德格附近和玛沁附近,也存在季节内变化,与青藏高原上产生低涡的涡源不同;部分高原低涡形成后,能在高原上生存36h以上并发展东移,移动路径主要有东北、东南和向东三条,其中向东北移动的低涡数量最多;而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后的路径与在高原上的移动路径并不相同,移出高原后的低涡多数是向东移动的,其次才向东北、东南移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为东北路径,主要移向河西、宁夏和黄土高原一带;另一条是东南路径,主要移向四川盆地附近,其中,移向黄土高原的低涡最多;移出低涡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特征;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后,多数在12h内减弱消亡,有些可持续60h,极少数能存活100h以上,最长可达192h,不仅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降水,甚至可能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高原低涡在青藏高原上初生时,暖性涡比斜压涡多近两倍,而移出青藏高原后12h内的低涡性质却发生了很大改变,以斜压涡居多;与60、70年代相比,80年代中期以后高原低涡的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和性质等特征都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低涡 低涡源地 移出低涡 发生频数 移动路径
下载PDF
环境风险源及其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魏科技 宋永会 +3 位作者 彭剑峰 袁鹏 温丽丽 王毅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环境风险源的分类是进行环境风险源识别和监管的基础。已有的以人的安全为主要关注对象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对事故的潜在环境危害考虑欠缺,无法体现事故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影响。阐明环境风险源的基本概念,比较环境风险源与危险源的区别,... 环境风险源的分类是进行环境风险源识别和监管的基础。已有的以人的安全为主要关注对象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对事故的潜在环境危害考虑欠缺,无法体现事故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影响。阐明环境风险源的基本概念,比较环境风险源与危险源的区别,针对环境风险源的特点,从环境受体、危害物质状态和风险传播方式3个方面提出了环境风险源的分类力法。实际应用中,环境风险源的分类需综合考虑当地环境管理需求、环境受体状况、主要危害物质类别等,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风险源 危险源 环境受体 物质状态 传播途径 分类
下载PDF
非洲猪瘟: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汪葆玥 刘玉良 +5 位作者 马静 马英 曹玥 倪建强 王传彬 刘洋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110,共8页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我国持续发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研制成功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因此,对其防控主要依赖于消灭传染源和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的组织嗜性...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我国持续发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研制成功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因此,对其防控主要依赖于消灭传染源和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的组织嗜性广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顽强,在各种猪源产品、节肢动物和受污染的环境中均可长期保持感染性。非洲猪瘟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多而复杂,大大增加了其防控难度。因此,对该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对于及时发现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达到有效防控和最终根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分析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期为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下载PDF
FHD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被引量:24
4
作者 夏忠 稽才建 +2 位作者 冯志生 陈兴东 李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空间电磁波干扰和电源高频谐波干扰是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探头、分量线圈、供电系统及通信线路是主要的干扰途径。作者着重对干扰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并分别对探头及信号输入... 空间电磁波干扰和电源高频谐波干扰是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探头、分量线圈、供电系统及通信线路是主要的干扰途径。作者着重对干扰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并分别对探头及信号输入通道、分量线圈、供电系统、通信线路、仪器电路、仪器控制软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抗干扰设计,新设计提高了分量核旋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量核旋仪 干扰源 干扰途径 抗干扰
下载PDF
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DOM XSS漏洞检测算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洁 俞研 吴家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6-1249,1278,共5页
针对Web客户端中基于文档对象模型的跨站脚本攻击(DOM XSS)漏洞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DOM XSS漏洞检测算法。通过构造DOM模型和修改Firefox Spider Monkey脚本引擎,利用动态的、基于bytecode的污点分析方法实现了DOM XSS... 针对Web客户端中基于文档对象模型的跨站脚本攻击(DOM XSS)漏洞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DOM XSS漏洞检测算法。通过构造DOM模型和修改Firefox Spider Monkey脚本引擎,利用动态的、基于bytecode的污点分析方法实现了DOM XSS漏洞的检测。对DOM对象类属性的扩展和Spider Monkey字符串编码格式的修改可以完成污点数据标记;遍历Java Script指令代码bytecode的执行路径,获得污点传播路径,实现污点数据集的生成;监控所有可能会触发DOM XSS攻击的输出点,实现DOM XSS漏洞的判定。在此基础上,利用爬虫程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互联网DOM XSS漏洞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检测网页存在的DOM XSS漏洞,其检测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污点分析 注入点 输出点 执行路径
下载PDF
防控日益严重的水土重金属污染之我见 被引量:12
6
作者 傅国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当前我国水土重金属污染严重。1996年颁布的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仍然是现行执法的依据,它明确规定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两类,"汞、镉、铬、砷、铅、镍、铍、银"8种重金属为第一类污染物,要求不分行业和污水... 当前我国水土重金属污染严重。1996年颁布的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仍然是现行执法的依据,它明确规定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两类,"汞、镉、铬、砷、铅、镍、铍、银"8种重金属为第一类污染物,要求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必须满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的规定。它完全不同于一般常规污染物可利用水环境容量,实行总量达标控制原则。这体现了对持久蓄积性污染物实行封闭零排放的原则精神。但目前从水质的监测、评价到污染物的削减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背离和混淆两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的问题。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它涉及许多行业、部门和学科专业。为扭转当前我国水土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局面,首先应从端正环保系统的技术路线开始;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防要大于治、先于治;当前最紧迫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源的继续超量排放,而监控源头必先端正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污染 重金属污染 环境保护 源头控制 超量排放 技术路线
下载PDF
“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重金属来源及迁移途径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多勇 王成 +4 位作者 杨莲 朱靖蓉 周俊 艾比布拉.买买提 张红艳 《农业工程》 2013年第3期55-58,共4页
识别"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途径,可以为重金属污染控制及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目前中国环境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各类问题,探讨大气、土壤、植物及人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重... 识别"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途径,可以为重金属污染控制及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目前中国环境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各类问题,探讨大气、土壤、植物及人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重金属在"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的迁移途径,展望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发展方向。目前,环境重金属污染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等多种源解析技术在污染源解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及重金属从环境迁移至人体的途径是目前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源 迁移途径 “环境-植物-人体”体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疫病预防与治疗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宏波 李悦 +4 位作者 杨先照 刘宁 郝学增 王融冰 叶永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565-1569,共5页
结合传统中医疫病防控文献相关记载与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的问题包括中医疫病防治的理论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中医疫病防治理论具有特色及实践价值,其理论来自实践,而认识具有特色甚... 结合传统中医疫病防控文献相关记载与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的问题包括中医疫病防治的理论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中医疫病防治理论具有特色及实践价值,其理论来自实践,而认识具有特色甚至超前性,如环境因素与疫病性质相关、不同属性的疫病会有不同发展规律等;中医疫病理论体系是一个比对数据库,其以经典理论为依托,以现场调研为基础,围绕核心病机配合个体化辨证的防治体系,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是一种成功模式。目前传染病的中医预防理论缺乏完整体系,其方法众多但基础研究及系统评价不足;常见预防方法已经涵盖了传染病的基本要素,但存在缺陷;疫病预防理论基础需要再讨论,预服中药预防需要研究证据支撑。以现代传染病规律为基础,多学科协作,做好基础贮备,可提升中医疫病精准预防及治疗能力,而加强中医疫病理论内涵研究与多学科基础研究储备是中医疫病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中医药预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原文传递
DSR协议的路由缓存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庄春梅 王利利 陆建德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分析移动自组网动态源路由(DSR)协议路由缓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DSR协议性能的影响。针对DSR路由缓存中失效路由导致该协议性能下降的问题,在DSR协议中引入AODV协议的局部连接性管理机制,提出可以主动发现过期路由的DSR(DSR-SRAD)协议,... 分析移动自组网动态源路由(DSR)协议路由缓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DSR协议性能的影响。针对DSR路由缓存中失效路由导致该协议性能下降的问题,在DSR协议中引入AODV协议的局部连接性管理机制,提出可以主动发现过期路由的DSR(DSR-SRAD)协议,阐述其设计思想和实现细节。采用网络仿真软件NS2测试DSR-SRAD,DSR和AODV,结果表明DSR-SRAD协议的分组传送成功率较高,其平均端到端延迟和路由控制开销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协议 AODV协议 缓存 源路由 仿真
下载PDF
中小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被引量:8
10
作者 鲍锋光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年第6期65-66,共2页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非...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非洲猪瘟传入和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养猪业已构成严重威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粤东某地氟病区氟的来源与迁移转化途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4,共8页
粤东某地地氟病高发的原因是饮用高氟水,但水中氟的来源不明。在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环境背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研究区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大宗粮食作物(水稻)中氟的含量,综合分析了氟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途径。结果表明:粤东... 粤东某地地氟病高发的原因是饮用高氟水,但水中氟的来源不明。在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环境背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研究区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大宗粮食作物(水稻)中氟的含量,综合分析了氟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途径。结果表明:粤东某地氟病区的氟主要来源于高氟地质体——岩石和高氟深层地下水,农作物通过对土壤、水中氟的吸收、富集,最后通过饮食实现了高氟地质体中的氟向人体的迁移转化。该研究结果可为地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病 地质环境 氟来源 迁移转化途径 地下水 粤东地区
下载PDF
广州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北燕 范建文 +2 位作者 张瑞丹 何国宽 张建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9-1220,1223,共3页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访谈;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禽流感病毒H5核酸、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H5抗体。[结果]患者发病前1个月未...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访谈;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禽流感病毒H5核酸、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H5抗体。[结果]患者发病前1个月未离开过广州,发病前两周多次到过肉菜市场活动,并在活禽销售场所附近有过较长时间的逗留,无病、死禽的接触史;病情变化凶险,迅速进展为全肺炎和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d8、9气管吸取物检出禽流感病毒H5核酸;56名密切接触者经过医学观察未发现被感染。[结论]该病例为本地感染,感染来源可能与其市场活动有关,但感染途径、感染方式尚不祥;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间经密切接触未造成人与人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来源 传播途径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中原玉礼文明的外来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广阔 崔宗亮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3,55,共9页
玉器在中原地区直到仰韶文化晚期才开始出现,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龙山时代进一步发展。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玉器大多来源于周边地区,且不同时间玉器的来源地域并不一样,仰韶时代主要来源于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庙底... 玉器在中原地区直到仰韶文化晚期才开始出现,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龙山时代进一步发展。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玉器大多来源于周边地区,且不同时间玉器的来源地域并不一样,仰韶时代主要来源于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主要来源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时代主要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传播之路也是礼制的引进之路,通过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不断引进,中原地区的礼制也在不断地整合、完善,最终形成了二里头文化比较完备的玉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玉器 来源 传播路线
原文传递
自组网中的表驱动与源驱动路由协议算法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远 刘洛琨 卢欣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5期45-47,49,共4页
先介绍了表驱动与源驱动路由协议的原理 ,然后具体分析了这两类路由协议中几种典型的路由算法。最后 ,总结比较了两类路由协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自组网 表驱动 源驱动 按需路由
下载PDF
某型号发电机组降噪优化措施 被引量:5
15
作者 曲鸿 付英杰 +3 位作者 林洋 胡永红 程龙兴 杨琰 《移动电源与车辆》 2016年第3期4-9,共6页
本文针对某型号发电机组噪声过大,超过GJB50A-2011《军事作业噪声容许限值及测量》规定值的问题,研究了发电机组噪声源产生及传递机理,提出了发电机组降噪优化设计措施。根据发电机组噪声源及其传递特点,从噪声源本身和噪声传递途径两... 本文针对某型号发电机组噪声过大,超过GJB50A-2011《军事作业噪声容许限值及测量》规定值的问题,研究了发电机组噪声源产生及传递机理,提出了发电机组降噪优化设计措施。根据发电机组噪声源及其传递特点,从噪声源本身和噪声传递途径两方面对噪声进行控制,提出了柴油机降速、原舱体改造、加装消音器等措施,综合隔声、吸声、消声等技术手段达到发电机组降噪的目的。利用BF4L2011柴油机发电机组,对本文所设计的降噪措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使用本文所提各种降噪手段,机组噪音降低了约13.6 d B(A),验证了本文设计的降噪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电机组 噪声源 传递途径 降噪
下载PDF
结核病传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惠忠 胡锦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24-2427,共4页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本文即从结核病的病原体和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罹患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及其保护措施和阻断策略等方面对结核病传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结核病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WSN源位置隐私保护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蕊 芦天亮 +3 位作者 杜彦辉 周杨 潘孝勤 刘晓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7-313,共7页
面向目标监测任务的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通常部署在无人监管和关键敏感的环境中,无线通信的开放性严重威胁了监测目标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源节点位置隐私进行有效保护。针对现有WSN源位置隐私保护方案普遍存在的高... 面向目标监测任务的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通常部署在无人监管和关键敏感的环境中,无线通信的开放性严重威胁了监测目标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源节点位置隐私进行有效保护。针对现有WSN源位置隐私保护方案普遍存在的高延迟和高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源位置隐私保护方案EESLP-ACA(Energy Efficient Source Location Privacy based on Ant Colony Algorithm)。传感器节点接收到数据包时,将根据信息素浓度和改进的路径启发素含量选择转发节点,以最小化和均衡化网络能耗;同时通过引入参照距离并改进信息素更新机制,增大未选中节点成为转发节点的可能性,构建低概率重复动态路由,减少攻击者能够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增加反向追踪的难度。性能分析表明,所提方案不但能有效提高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A)的性能,使其更好地应用于WSN源位置隐私保护领域;而且相较于CDR和ELSP方案,在延长网络生存周期和缩短传输延迟的同时,能有效提升源位置隐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源位置 隐私保护 蚁群算法 动态路由
下载PDF
旋毛虫起源、进化及其宿主的感染来源与途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璐 吴秀萍 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9-93,共5页
毛形属在距今27500万年前从毛形科中正式分化出来,各旋毛虫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成于距今的1500万~2000万年间。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Trichinella spiralis地理隔离株的线粒体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地理株间仅存1个碱基差异,具有高度... 毛形属在距今27500万年前从毛形科中正式分化出来,各旋毛虫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成于距今的1500万~2000万年间。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Trichinella spiralis地理隔离株的线粒体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地理株间仅存1个碱基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亚洲地理株间则具有8个碱基差异,存在明显的种内差异。依据线粒体累积变异速率计算,T.spiralis由亚洲传播至欧洲的时期大约在6000年~16000年以前。不同种旋毛虫对动物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异嗜性,而宿主感染旋毛虫的途径则主要来源于水平传播,即食用感染有虫体的肉类;机械性传播,即经粪便、土壤、废水、食腐性昆虫的机械性传播;垂直传播,目前在人类、豚鼠中有检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进化 来源 感染途径
下载PDF
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发展述评
19
作者 张丽叶 张颖 +3 位作者 王妍 季晓黎 黄叶芳 文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目的考证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源流、发展,为现代临床使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广泛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发展史,梳理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源流及发展脉络,以求指导临床。结果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首见于秦汉时期,魏... 目的考证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源流、发展,为现代临床使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广泛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发展史,梳理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源流及发展脉络,以求指导临床。结果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首见于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得以发展与丰富。唐宋元时期,由于中医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理论进一步完善,外治法方药及方法都有进一步的创新,至明清时期达到成熟。近现代医家传承历代经验,依托于临床实践、药剂创新、基础研究等方面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有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疗效验证、基础研究支撑的系统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病种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代有创新,逐渐成熟,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医妇科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治 妇科 源流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1-2023 被引量:3
20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8-1410,共13页
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替代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与WS/T 311—2009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需引用的标准(见第2章);——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替代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与WS/T 311—2009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需引用的标准(见第2章);——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隔离患者”、“适合性检验”、“佩戴气密性检查”(见3.8.3、3.16、3.17、3.18、3.19),修改了“标准预防”、“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隔离衣”、“防护服”、“负压病区(室)”的定义(见3.4、3.8.1、3.8.2、3.8.4、3.8.5、3.8.7、3.8.8、3.15,2009年版的3.4、3.9.2、3.9.3、3.9.4、3.9.5、3.9.7、3.9.8、3.16),删除了“感染链”、“纱布口罩”、“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的定义(见2009年版的3.8、3.9.1、3.17、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隔离技术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标准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