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谣”、“诵”小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歌、谣的概念自出现以来便纷争不断,较为有影响且讨论最多的是"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之说。实际上,在"合乐徒歌"之区隔外,另有"雅歌俗谣"的说法,显示出歌谣在上古时期便有了雅俗之分,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 歌、谣的概念自出现以来便纷争不断,较为有影响且讨论最多的是"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之说。实际上,在"合乐徒歌"之区隔外,另有"雅歌俗谣"的说法,显示出歌谣在上古时期便有了雅俗之分,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和研究古代采风行为和制度。此外,古代还有一种较少为人们所关注的文体称为"诵"。"诵"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与歌、谣稍有不同,但又互为补充。只有将歌、谣、诵一并讨论,才能对古代歌谣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雅歌俗谣 合乐徒歌
原文传递
“诵读”义动词“念”“读”“诵”的历时演变研究
2
作者 曾文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5-95,共11页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幅增加,宾语类型更加多样,遂成为“诵读”义动词的主导词之一。避讳则是促使“诵读”义动词发生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读”义动词 主导词 避讳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好谏而招忧发愤以抒情——论屈原《九章·惜诵》的题义与主题兼及注释古文的若干原则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新文 邹福清 《云梦学刊》 2020年第4期70-78,共9页
关于《九章·惜诵》的篇题"惜诵"及"惜诵以致愍"句的解释,历来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已经影响到对于此诗题义与主题的正确理解。当下流行的"惜诵"为"痛惜地陈述往事以表达忧苦"的说法并不周全... 关于《九章·惜诵》的篇题"惜诵"及"惜诵以致愍"句的解释,历来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已经影响到对于此诗题义与主题的正确理解。当下流行的"惜诵"为"痛惜地陈述往事以表达忧苦"的说法并不周全,而篇题"惜诵"即"好谏","惜诵以致愍"即"好谏以招忧"之意。如此解释不仅于文字训诂有据,置于原诗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文意贯通,而且也与屈原因屡屡"直谏"而招致忧患的行事相符,还能够与本诗诸如"竭忠诚以事君,反离群而赘肬""疾亲君而无他,有招祸之道也""忠何罪以遇罚""闻作忠以造怨"等诗句对应互训;而"好谏而招忧,发愤以抒情"亦即《惜诵》的思想主题,同时这两句诗也构成了贯穿全诗结构内容的基本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惜 题义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