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欧
张学敏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8,共7页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存在的图书馆内蕴文化认同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存在的图书馆亦是激活公众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存在的图书馆内蕴文化认同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存在的图书馆亦是激活公众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三重耦合连接,其宣传功能塑造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体意识认知、文化功能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文化养料、对话功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个人空间与社交空间。基于此三重耦合连接,图书馆需把握保持历时性和长时性影响的时间维浸润要义、保持空间传播面覆盖性的空间维集成要义,以及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的建设要义,最终通过其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更好地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公共教育
文化认同
空间涵养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教学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11
2
作者
洪雷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高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民族高校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依循“思想引领”—“情感培育”—“行为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高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民族高校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依循“思想引领”—“情感培育”—“行为自觉”的价值向度,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全方位嵌入。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教学的实践存在共同体话语体系尚未成熟、新型平台建设不充分、理论研究深度不足、教学模式不够多样等现实困境。通过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中增进政治认同,在搭建宣传教育媒介平台中增进思想认同,在强化理论研究中增进理论认同,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增进情感认同的“四个认同”有效路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民族高校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及促进民族高校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高校
教学实践
政治认同
思想认同
理论认同
情感认同
原文传递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与本土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子云
潘贝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话语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题名
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欧
张学敏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8,共7页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培育的方式和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2&ZD065)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小学常态化教育的经验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NDYB17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存在的图书馆内蕴文化认同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存在的图书馆亦是激活公众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三重耦合连接,其宣传功能塑造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体意识认知、文化功能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文化养料、对话功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个人空间与社交空间。基于此三重耦合连接,图书馆需把握保持历时性和长时性影响的时间维浸润要义、保持空间传播面覆盖性的空间维集成要义,以及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的建设要义,最终通过其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更好地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图书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公共教育
文化认同
空间涵养
Keywords
public
libraries
solidifying
a
firm
sens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public
education
cultural
identity
spatial
nourishment
分类号
G258.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D6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教学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11
2
作者
洪雷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初心与使命研究”(项目编号:20BMZ07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高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民族高校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依循“思想引领”—“情感培育”—“行为自觉”的价值向度,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全方位嵌入。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教学的实践存在共同体话语体系尚未成熟、新型平台建设不充分、理论研究深度不足、教学模式不够多样等现实困境。通过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中增进政治认同,在搭建宣传教育媒介平台中增进思想认同,在强化理论研究中增进理论认同,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增进情感认同的“四个认同”有效路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民族高校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及促进民族高校转型升级。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高校
教学实践
政治认同
思想认同
理论认同
情感认同
Keywords
solidifying
a
firm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practice
political
identity
ideological
identity
theoretical
identity
emotional
identity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G642.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与本土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子云
潘贝
机构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国家青年课题“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话语体系的生成与本土建构研究”(项目编号:CMA21023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话语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discourse
system
solidifying
a
firm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分类号
G7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D6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谢欧
张学敏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教学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路径
洪雷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1
原文传递
3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与本土建构
刘子云
潘贝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