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00
1
作者 盖禹含 辛秀兰 +1 位作者 杨国伟 李亚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4,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以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为原料,对3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76种香气成分。其中酿酒活性干酵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酿酒酵母1203发酵的蓝莓酒中分别...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以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为原料,对3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76种香气成分。其中酿酒活性干酵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酿酒酵母1203发酵的蓝莓酒中分别检测到56、50、47种香气成分,其中30种是3者共有的。酿酒活性干酵母和酿酒酵母1203发酵的蓝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分别为18.98%、37.64%;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蓝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其相对含量为1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蓝莓酒 酵母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酵母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李景明 于静 +1 位作者 吴继红 葛毅强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机分析,以不同酵母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原酒为原料,采用计算机谱图库检索定性的方法,对三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5种化合物。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酒中的...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机分析,以不同酵母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原酒为原料,采用计算机谱图库检索定性的方法,对三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5种化合物。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烯类和酮类,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差别微小,而含量差别明显。其中CSM、D254和F15酵母发酵的葡萄酒分别检测到56、57、57种香气成分。三者主要香气含量的差异说明了香气成分的含量与比例在决定葡萄酒香气感官质量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赤霞珠葡萄酒 香气成分 酵母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徐刚 史茗歌 +2 位作者 吴明红 刘宁 师千惠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8-373,共6页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固相微萃取的发展、原理,介绍了该技术在环境、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阐述了...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固相微萃取的发展、原理,介绍了该技术在环境、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固相微萃取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有机污染物 样品前处理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腌制金丝鱼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5
4
作者 吴海燕 解万翠 +3 位作者 杨锡洪 杨磊 李思东 章超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78-281,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金丝鱼腌制前后的风味成分研究腌制对金丝鱼风味的影响。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各检出58、68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腌制前后分别高达58.11%和72.60%。3-甲基-1-丁...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金丝鱼腌制前后的风味成分研究腌制对金丝鱼风味的影响。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各检出58、68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腌制前后分别高达58.11%和72.60%。3-甲基-1-丁醇、1-戊烯-3-醇、1-辛烯-3-醇、2-丁酮、3-甲基丁酸等是金丝鱼特征香气成分,甲基酮和短链不饱和醛及含硫化合物是影响腌制鱼风味的主要成分。腌制后的鱼风味柔和清香,优于未经腌制的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鱼 腌制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GC-O-MS分析5种酿酒原料中蒸煮香气成分 被引量:46
5
作者 吴幼茹 刘诗宇 +4 位作者 樊晓璐 杨继伟 江伟 王德良 李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4-98,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研究5种不同酿酒原料的蒸煮香气成分,用谱库进行检索和保留指数验证。结果表明,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分别鉴定出106、96、93、87、80种香气物质,嗅闻到的化合物分别为26、20、20、15...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研究5种不同酿酒原料的蒸煮香气成分,用谱库进行检索和保留指数验证。结果表明,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分别鉴定出106、96、93、87、80种香气物质,嗅闻到的化合物分别为26、20、20、15、10种。其中己酸乙酯、β-苯乙醇、壬醛、反-2-辛烯醛、糠醛、2-戊基呋喃是重要的香气活性物质,对原料香气有显著贡献,贡香比例分别为0.12%~4.73%、0.05%~0.55%、0.06%~1.65%、0.23%~1.64%、0.51%~4.82%和0.06%~1.65%。其中高粱的香气强度比其他原料更为显著。高粱的香气活性物质较多,以酯类、醛类和酮类为主,且萜类物质仅在高粱中嗅闻出。大米和糯米香气活性物质相似,以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小麦和玉米香气活性物质少,以醛类物质为主。这些香气活性物质对选择不同的原料酿造白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原料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 贡香成分 香气活性物质
下载PDF
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蓝靛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旭 陈亮 +1 位作者 辛秀兰 杨富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两种工艺条件下蓝靛果酒香气成分的不同,为蓝靛果酒加工利用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不同工艺蓝靛果发酵酒共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各检出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两种工艺条件下蓝靛果酒香气成分的不同,为蓝靛果酒加工利用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不同工艺蓝靛果发酵酒共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各检出39种和50种香气成分,27种是两者共有的。2种蓝靛果发酵酒的主要香气成分都为苯乙醇和辛酸乙酯,其中,果汁发酵酒相对含量分别为23.11%和12.97%,带渣发酵酒相对含量分别为30.27%和16.83%。此外,根据感官评价,带渣发酵的果酒优于果汁发酵,带渣发酵的果酒酒色清澈透明,色泽稳定,口感圆润柔和,香气持久迷人,更具蓝靛果典型性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蓝靛果酒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水果香气物质分析及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7
作者 程焕 陈健乐 +3 位作者 周晓舟 陈荣荣 刘东红 叶兴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8,共8页
香气是评价水果及相关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水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种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萜烯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常见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水果中香气物... 香气是评价水果及相关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水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种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萜烯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常见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水果中香气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生物合成途径(脂肪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等)及相关酶的生理功能等。最后对水果香气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今后水果香气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香气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香气活性值 生物合成途径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四川麸醋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36
8
作者 熊越 贺稚非 +2 位作者 李洪军 秦刚 王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研究四川麸醋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市售三个厂家的6个不同品种的四川麸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香气阈值与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共有成分对总体香气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出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酸类、酯类... 研究四川麸醋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市售三个厂家的6个不同品种的四川麸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香气阈值与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共有成分对总体香气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出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酸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呋喃类、吡嗪类等,其中12种为共有成分;确定其主体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2,3-丁二酮、壬醛、乙酸、癸醛、苯甲醛;此外,糠醛和2-甲氧基-4-甲基苯酚对总体香气也有重要贡献。这些成分一起构成了四川麸醋的主体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麸醋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香气 主体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蟹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舜胜 蒋根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08-311,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中华绒螯蟹蟹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提取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别。结果表明,萃取温度60℃、时间50min、NaCl添加量0.16g/ml的条件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吸附效果最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中华绒螯蟹蟹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提取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别。结果表明,萃取温度60℃、时间50min、NaCl添加量0.16g/ml的条件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吸附效果最好。中华绒螯蟹的蟹肉中鉴别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8种、酮类3种、醇类3种、酯类1种、烷烃类13种、芳香类化合物4种、含氮化合物4种、其他化合物4种。中华绒螯蟹的蟹肉中,三甲胺(TMA)、壬醛和十四烷的含量较高,其含量分别达到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20%、18%和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风味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包装材料中的酚类环境雌激素的测定-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被引量:34
10
作者 吕刚 王利兵 +1 位作者 刘军 李淑芬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3-75,共3页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快速测定包装材料中的烷基酚、双酚A的分析方法,以CH2Cl2为提取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萃取包装材料中的酚类物质,萃取物经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后,用PDMS/DVB纤维萃...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快速测定包装材料中的烷基酚、双酚A的分析方法,以CH2Cl2为提取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萃取包装材料中的酚类物质,萃取物经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后,用PDMS/DVB纤维萃取,利用GC-MS对包装材料中4-叔-丁基酚、4-叔-辛基酚、4-辛基酚、4-壬基酚、双酚A 5种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聚碳酸酯材料中,检测4-叔-辛基酚、4-辛基酚和双酚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44、60.28和78.3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溶剂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烷基酚 双酚A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联用初探鲢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2-696,共5页
为探明鲢肉挥发性气味特征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浓缩了鲢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对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检测频率法进行嗅觉测量。... 为探明鲢肉挥发性气味特征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浓缩了鲢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对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检测频率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29种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一些羰基类和醇类化合物,占了总挥发性物质的88%。通过检测频率分析法鉴定出12种化合物具有气味特征,表现为鱼腥、金属、青草、油脂氧化、蘑菇等特征。另外有4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特性,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鲢的特殊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嗅觉测量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B_2纯种发酵萝卜泡菜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陆利霞 王晓飞 +1 位作者 熊晓辉 熊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60,63,共3页
以萝卜为原料,以自行分离的植物乳杆菌B2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产品,与完全自然发酵产品比较,通过比较发酵周期、发酵酸度、pH、OD值等,并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产品的风味物质,同时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以B... 以萝卜为原料,以自行分离的植物乳杆菌B2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产品,与完全自然发酵产品比较,通过比较发酵周期、发酵酸度、pH、OD值等,并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产品的风味物质,同时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以B2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各指标优于自然发酵泡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泡菜 乳酸茵发酵剂 固相微萃取 风味
下载PDF
SPME-GC-MS法分析草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金林 涂宗财 +4 位作者 张露 沙小梅 王辉 庞娟娟 唐平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9-154,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传统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草鱼肉块经油煎后与生姜、大蒜混合水煮制作鱼汤,煮制分为3个时间段,0-1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6种,其中萜类20种、芳香族9种、醛类5种、酮类2种、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传统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草鱼肉块经油煎后与生姜、大蒜混合水煮制作鱼汤,煮制分为3个时间段,0-1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6种,其中萜类20种、芳香族9种、醛类5种、酮类2种、醇类3种、呋喃类3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1种;11-2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3种,其中萜类22种、芳香族3种、醛类4种、酮类1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含硫化合物4种、其他2种;21-3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3种,其中萜类21种、芳香族5种、醛类11种、酮类3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3种。这些化合物当中,萜和含硫化合物来源于生姜和大蒜,主要形成于煮制的初始阶段且含量在煮制过程中不断下降;醛、醇、酮等化合物主要由脂肪酸氧化形成,且在煮制过程中种类不断丰富,含量逐渐增加。油煎和调料添加是鱼汤风味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煮制是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不断丰富和含量平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汤 烹煮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变化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花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1
14
作者 曹雁平 张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0-193,共4页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下花椒香气的变化。以陕西韩城市产花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焙烤花椒和风干花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焙烤花椒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4.14%)、6,6-二甲基...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下花椒香气的变化。以陕西韩城市产花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焙烤花椒和风干花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焙烤花椒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4.14%)、6,6-二甲基-2-亚甲基-双环[3.1.1]庚烷(5.63%)、1-甲基-4-(1-甲乙基)-1,4-环己二烯(3.20%)、1,7,7-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6.96%)、β-水芹烯(9.47%)、甲酸(8.50%)、3-蒈烯(3.62%)、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09%)、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5.34%)、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6.12%)、α-异戊酸松油酯(8.91%)、1,2,4α,5,8,8α-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4.32%)、1-甲基-5-亚甲基-8-(1-甲乙基)-1,6-环癸二烯(5.07%);从风干花椒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3.38%)、6,6-二甲基-2-亚甲基-双环[3.1.1]庚烷(9.38%)、1-甲基-4-(1-甲乙基)-1,4-环己二烯(14.74%)、2-甲基-5-(1-甲乙基)-双环[3.1.0]己-2-醇(3.00%)、1,7,7-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18.45%)、β-水芹烯(9.80%)、3,7,7-三甲基-双环[4.1.0]庚-3-烯(10.89%)、2,6-二甲基-2,4,6-辛三烯(3.37%)、3-蒈烯(3.11%)、cis-β-松油醇(5.30%)。焙烤花椒和风干花椒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花椒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干制红枣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鲁周民 闫忠心 +1 位作者 刘坤 李新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496,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50、60和70℃恒温热风条件下干制红枣的香气成分,结果从3种干制红枣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物质55、53和51种.这些挥发性物质中均含羧酸类、醛酮类、酯类、醇类、烷烃类及少量其他物质,其中,7...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50、60和70℃恒温热风条件下干制红枣的香气成分,结果从3种干制红枣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物质55、53和51种.这些挥发性物质中均含羧酸类、醛酮类、酯类、醇类、烷烃类及少量其他物质,其中,70℃时干制红枣挥发性物质中羧酸类和醇类质量分数较高;60℃时挥发性物质中含有较多的醛酮类、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研究表明,不同温度对干制红枣特征香气成分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红枣 热风干制 热风加热工艺 红枣香气加工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腐乳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0
16
作者 卢靖 刘平 +1 位作者 张丽珠 车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5-179,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腐乳发酵过程不同时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110种,包括酯类41种、醛类19种、酮类12种、醇类12种、酸类9种、烃类9种、其他类化合物8种。不同发酵时期腐乳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明...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腐乳发酵过程不同时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110种,包括酯类41种、醛类19种、酮类12种、醇类12种、酸类9种、烃类9种、其他类化合物8种。不同发酵时期腐乳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明显,随着发酵的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逐渐增多。在前发酵过程中,豆腐白坯经毛霉发酵成毛坯,醛类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酯类、醇类相对含量以及种类逐渐增大;在后发酵过程中,随着后发酵时间的延长,醛类、酸类、酯类相对含量逐渐升高,烃类、醇类相对含量逐渐降低。其中正己醛、苯乙醛、壬醛、双戊烯、异戊醇、己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2-正戊基呋喃、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对腐乳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玉玉 孙宝国 +1 位作者 冯军 黄明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6-170,共5页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原料生椒醅与阴瓣子,以及3种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两种原料中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原料生椒醅与阴瓣子,以及3种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两种原料中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5种、酯24种、酸2种、醛5种、烃23种、酚4种、呋喃化合物1种、含氮化合物2种;从3种发酵豆瓣中共分离鉴定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7种、酯20种、酸3种、醛9种、烃35种、酚6种、酮4种、含氮化合物3种。其相同的成分是苯甲醛、苯乙醛、(Z)-3,7-二甲基-1,3,6-辛三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4-乙基愈创木酚、十四烷、十七烷、十六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咸带鱼加工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9
18
作者 丁丽丽 吴燕燕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刘法佳 刁石强 邓建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8-212,共5页
研究咸带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 05a.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鲜鱼、腌制、浸泡... 研究咸带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 05a.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这5个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数分别为49、72、7 0、7 5种以及7 2种。其中,成品咸鱼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以及1-辛烯-3醇含量较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8.26%、8.64%、6.54%、4.37%、7.34%、3.55%、4.18%和4.72%。腌制和干燥是风味产生的主要加工阶段。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以及1-辛烯-3醇是咸带鱼风味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带鱼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杨倩倩 邱杨 +2 位作者 余以刚 肖性龙 吴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6-210,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对养殖大黄鱼进行脱脂脱腥处理,并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脱脂脱腥前的大黄鱼检测出48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腥味... 采用不同方法对养殖大黄鱼进行脱脂脱腥处理,并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脱脂脱腥前的大黄鱼检测出48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腥味成分主要为己醛、2,4-癸二烯醛、1-戊烯-3-酮、3,5-辛二烯-2-酮、1-戊烯-3-醇和1-辛烯-3-醇。碱法处理和碱盐结合法处理后的大黄鱼分别检测出24和18种成分。结果表明,碱法和盐法不仅有效得降低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还能促进鱼体内腥味成分的析出,从而改善养殖大黄鱼的肉质、风味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脱脂 脱腥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和电子鼻法检测锯缘青蟹挥发性风味物 被引量:27
20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2 位作者 陶宁萍 张晶晶 吴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0-145,156,共7页
以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两种技术,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对雌、雄锯缘青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四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锯缘青蟹各部位气味差异明显。采用G... 以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两种技术,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对雌、雄锯缘青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四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锯缘青蟹各部位气味差异明显。采用GC-MS方法共鉴定得到6大类77种化合物,并对其中主要的挥发物含量、气味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处理GC-MS结果,得到了表征雌、雄锯缘青蟹四个部位的特征性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风味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