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梁冰 孙可明 薛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叙述了涉及媒岩体一流体相互作用的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展概况和流-固耦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工程背景。主要讨论了地下工程中液+固、气-固、气-液-固、热-固-流等耦合作用的机理、建模方法、如系模型、数值分析思路及... 叙述了涉及媒岩体一流体相互作用的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展概况和流-固耦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工程背景。主要讨论了地下工程中液+固、气-固、气-液-固、热-固-流等耦合作用的机理、建模方法、如系模型、数值分析思路及方法及未来工程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发展地下流-固耦合理论对解决地下工程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多因素耦合分析是今后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固体变形 流体渗流 地下工程 数值分析 煤岩体
下载PDF
卫生填埋场结构稳定性问题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建国 聂永丰 白庆中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卫生填埋是一项特殊的工程 ,可能产生结构稳定性问题。本文根据填埋工程的特点 ,从填埋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 ,分析了卫生填埋场边坡、地基、填埋体、垃圾坝等的稳定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填埋工程改变了填... 卫生填埋是一项特殊的工程 ,可能产生结构稳定性问题。本文根据填埋工程的特点 ,从填埋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 ,分析了卫生填埋场边坡、地基、填埋体、垃圾坝等的稳定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填埋工程改变了填埋场原有的力系平衡 ,填埋体成分结构复杂、抗剪强度低、压缩变形大是填埋场结构稳定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孔隙压力、渗滤液的渗透压力、填埋气体爆炸的冲击力、施工作业的人为营力是影响填埋场结构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 ;抗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卫生填埋场 边坡稳定性 沉降 渗透变形 垃圾坝
下载PDF
管材弯曲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鄂大辛 宁汝新 古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53-1356,共4页
在管材弯曲变形的基本假设和简单应力状态下的线性强化材料模型的基础上,对管材弯曲进行了变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弯管横截面上垂直于弯曲平面方向的对称轴两侧存在很小的弹性区,对弯曲卸载后的回弹产生一定影响;弯曲切向应力主要随相... 在管材弯曲变形的基本假设和简单应力状态下的线性强化材料模型的基础上,对管材弯曲进行了变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弯管横截面上垂直于弯曲平面方向的对称轴两侧存在很小的弹性区,对弯曲卸载后的回弹产生一定影响;弯曲切向应力主要随相对弯曲半径减小、屈服强度和塑性模量增大而增大;在较小相对弯曲半径范围内,弯曲切向应力有急剧上升的倾向;根据弯曲切向应力小于材料拉伸极限的关系,推导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略小于实际试验值,修正并完善后,可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管材弯曲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切向应力 等效应力
下载PDF
半固态Al-6.6%Si合金的变形行为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钧 丁志勇 +1 位作者 谢水生 黄声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15-119,共5页
分别对常规铸造Al 6.6%Si合金和电磁搅拌制备的半固态Al 6.6%Si合金试样进行了压缩实验 ,分析了它们的应力—应变关系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 ,半固态Al 6.6%Si合金液固两相区压缩变形可分为触变流动初始阶段和稳定触变流动两个阶段。在... 分别对常规铸造Al 6.6%Si合金和电磁搅拌制备的半固态Al 6.6%Si合金试样进行了压缩实验 ,分析了它们的应力—应变关系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 ,半固态Al 6.6%Si合金液固两相区压缩变形可分为触变流动初始阶段和稳定触变流动两个阶段。在触变流动初始化阶段 ,应力从零急剧增大到最大值 ,并在这个最大值上保持一段时间。在稳定触变流动阶段 ,随应变增加 ,应力缓慢下降 ,整个过程应力都大大低于常规铸造Al 6.6%Si合金压缩变形时应力。半固态合金在液固态两相区压缩变形后 ,其初生相微粒仍保持为球状 ,并且试样各处变形均匀。同时 ,对半固态合金变形中的初生相微粒簇现象和液固分离现象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 AL合金 变形
下载PDF
Study on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crostructure by 3D reconstruction of CT images at high temperatures 被引量:18
5
作者 Gang Wang Xiangjie Qin +1 位作者 Dongyang Han Zhiyua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To study the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t high temperatures,coal samples from six different regions were selected and subjected to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ning studies.In conjunction with ANSY... To study the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t high temperatures,coal samples from six different regions were selected and subjected to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ning studies.In conjunction with ANSYS software,3 D reconstruction of CT images was us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fluidsolid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model and coal thermal deform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coal.In addition,the structure of coal was studied in 2 D and 3 D perspectives,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of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t high temperatur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poros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actal dimension,and the connectivity and seepage performances were roughly identical from 2 D and 3 D perspectives.As the porosity increased,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coal samples became larger and the pore-fracture structures became more complex.As a result,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amples decreased.In the meantime,fluid was fully heated,generating high-temperature water at outlet.However,when the porosity was low,the outlet temperature was very high.The average deformation of coal skeleton with different pore-fracture structures at high temperatures showed a trend of initial increase and subsequen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coal skeleton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nectivity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actal dim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Pore-fracture structures Fluid-solid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Thermal deformation
下载PDF
四边手性蜂窝动态压溃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子兴 李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建立了四边手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四边手性蜂窝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等动力学响应特性,并同普通六边形蜂窝的冲击行为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了这2种蜂窝的变形模式图、动力响应曲线和能量吸收曲... 建立了四边手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四边手性蜂窝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等动力学响应特性,并同普通六边形蜂窝的冲击行为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了这2种蜂窝的变形模式图、动力响应曲线和能量吸收曲线。模拟结果表明:低速冲击下,四边形手性蜂窝的变形模式为"Z"字形;高速冲击下,四边手性蜂窝的变形模式与普通蜂窝的"I"字形模式类似;在适中速度的冲击下,四边手性蜂窝表现出兼具高速冲击和低速冲击特征的一种过渡态变形模式;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局部变形带由固定端向冲击端移动,并且能量吸收能力也随之提高;在中、低速度的冲击下,能够观察到拉胀材料压缩时特有的"缩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动态压溃 ANSYS LS-DYNA 手性蜂窝 变形机制 能量吸收 拉胀
下载PDF
半固态钢铁材料轧制产品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仁伯 康永林 +2 位作者 孙建林 赵爱民 毛卫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将弹簧钢(60Si2Mn)和不锈钢(ICr18Ni9Ti)在半固态下 1道次轧制成形.对轧制产品进行拉伸实验,研究其在室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并对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固相率对轧制... 将弹簧钢(60Si2Mn)和不锈钢(ICr18Ni9Ti)在半固态下 1道次轧制成形.对轧制产品进行拉伸实验,研究其在室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并对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固相率对轧制产品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随着固相率的提高.其力学性能亦提高:半固态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液固相分离.导致半固态轧制产品组织分布差异,使轧制产品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不同:同时由于半固态轧制产品特有的球形固相颗粒,其拉伸时的塑性变形机理也有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 力学性能 固相率 塑性变形 半固态钢铁材料 弹簧钢 不锈钢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泡沫铝的形变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伟国 李玉龙 黄福增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2,共4页
对低密度泡沫铝在不同变形率下的形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沿剪切方向骨架首先塌陷.即变形的局部化是低应变率下块体泡沫铝的主要变形特征;(2)在不同应变率下泡沫铝表现出体积应变基本上随工程应变呈线性变化,... 对低密度泡沫铝在不同变形率下的形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沿剪切方向骨架首先塌陷.即变形的局部化是低应变率下块体泡沫铝的主要变形特征;(2)在不同应变率下泡沫铝表现出体积应变基本上随工程应变呈线性变化,在低应变率下泊松比随轴向应变呈幂次关系增加,但在高应变率下泊松比随塑性应变增加.从一峰值降低并趋于稳定;(3)低应变率下泡沫铝材料塑性变形均匀.而高应变率下剪切变形较大;(4)泡沫铝材料的强度对应变率不很明显.但随塑性应变增加,它的率敏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变形 HOPKINSON压杆 泡沫铝 应变率
下载PDF
控制结晶法制备半固态铝合金的压缩变形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洪波 潘冶 张传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了初生α相颗粒圆整、尺寸细小、分布均匀 ,适合半固态加工的ZL10 1合金。初生α相的平均等效直径为 90 μm ,平均形状系数为 0 .75。在自行研制的压缩试验装置上 ,以不同变形温度 (恒定变形速率 0 .0 1s-1) ,分别对... 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了初生α相颗粒圆整、尺寸细小、分布均匀 ,适合半固态加工的ZL10 1合金。初生α相的平均等效直径为 90 μm ,平均形状系数为 0 .75。在自行研制的压缩试验装置上 ,以不同变形温度 (恒定变形速率 0 .0 1s-1) ,分别对常规铸造组织和颗粒状组织浆料进行半固态直接压缩变形 ,从表观质量、极限塑性和变形量等 3个方面来评价浆料的变形特性。 5 85℃时颗粒状半固态组织浆料的极限塑性可达 33.10 % ,而普通树枝晶组织浆料的极限塑性只有 2 7.44 % ;5 65℃时颗粒状半固态组织的极限塑性为 2 2 .36% ,而普通树枝晶组织浆料的极限塑性只有 2 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结晶法 制备 半固态 铝合金 压缩变形特性 铸造
下载PDF
非均匀泡沫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铱鈖 赵隆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8,共6页
提出一种二维非线性弹塑性质量-弹簧-连杆模型,该模型将泡沫金属材料离散成许多质量块,质量块在受载方向由非线性弹塑性弹簧连接,垂直于受载方向由可延伸的弹性连杆铰接。采用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层非均匀泡沫金属材料及局部不均匀泡沫... 提出一种二维非线性弹塑性质量-弹簧-连杆模型,该模型将泡沫金属材料离散成许多质量块,质量块在受载方向由非线性弹塑性弹簧连接,垂直于受载方向由可延伸的弹性连杆铰接。采用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层非均匀泡沫金属材料及局部不均匀泡沫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特性,说明了非均匀性对泡沫金属材料冲击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质量-弹簧-连杆模型 冲击载荷 非均匀泡沫金属材料 变形 模拟
下载PDF
胞元微拓扑结构对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颖 张新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4-502,共9页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胞元微拓扑结构对蜂窝材料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首先,在胞元边长、厚度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不同形状胞元、以及胞元形状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的蜂窝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并给出了试件及其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胞元微拓扑结构对蜂窝材料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首先,在胞元边长、厚度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不同形状胞元、以及胞元形状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的蜂窝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并给出了试件及其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胞元微观排列方式对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除了胞元基本结构参数(边长、壁厚等),胞元形状及排布方式也是影响蜂窝材料动态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三角形单胞的稳定性,三角形填充蜂窝材料与四边形填充蜂窝材料相比,表现出更强的能量吸收能力。而交错排布则对应着更加均匀的变形和稳定的平台区。同时,局部拓扑结构的变化,交错排布的试件在冲击压缩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颈缩现象。此结论将为蜂窝材料微结构的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蜂窝材料 微观排布 胞元 变形机制 冲击性能
下载PDF
铝蜂窝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玲玲 尤帆帆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胞元结构的六角形铝蜂窝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讨论了铝蜂窝的变形模式和动态承载力以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胞壁夹角得到5种不同的胞元结构,计算采用了3种冲击速度。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变形模式下... 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胞元结构的六角形铝蜂窝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讨论了铝蜂窝的变形模式和动态承载力以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胞壁夹角得到5种不同的胞元结构,计算采用了3种冲击速度。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变形模式下,胞元的几何因素对铝蜂窝的承载力起主导作用;一旦蜂窝的变形呈现动态模式后,惯性效应显著,对蜂窝承载力起决定作用,胞元几何因素的影响不再明显;在过渡模式下,惯性效应与几何因素共同主导蜂窝的动态承载力,并且冲击速度越高,惯性效应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承载力 动力有限元方法 铝蜂窝 冲击 胞元结构 变形模式
下载PDF
半固态A356合金的压缩变形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平 董维国 +1 位作者 路贵民 崔建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588,共3页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半固态铸造铝合金A356进行了半固态压缩和固态压缩实验,分析了它们的应力 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在变形速率小于5s-1的中、低变形速率下压缩,随着变形速率的升高,流动应力增加;在变形速率大于5s-1的...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半固态铸造铝合金A356进行了半固态压缩和固态压缩实验,分析了它们的应力 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在变形速率小于5s-1的中、低变形速率下压缩,随着变形速率的升高,流动应力增加;在变形速率大于5s-1的高变形速率下压缩,流动应力下降: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半固态压缩发生应变 软化现象;分析了半固态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几种变形机制,讨论了半固态触变过程中的金属流动特点,为半固态成形的模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合金 半固态 压缩变形 变形速率 机理 金属流动 模具设计
下载PDF
闭孔泡沫金属变形模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妍妍 郑志军 +1 位作者 虞吉林 王长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470,共7页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了三维Voronoi闭孔泡沫金属在不同的冲击速度下的变形行为。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得到了3种变形模式:准静态均匀模式、过渡模式和冲击模式,并以相对密度和冲击速度为坐标建立了变形模式图。引入应力均...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了三维Voronoi闭孔泡沫金属在不同的冲击速度下的变形行为。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得到了3种变形模式:准静态均匀模式、过渡模式和冲击模式,并以相对密度和冲击速度为坐标建立了变形模式图。引入应力均匀性指标和变形局部化指标,确定了模式转化的临界速度,并与已有的冲击速度预测公式进行了比较。根据临界速度的数值和理论结果,提出了一种确定锁定应变的方案,结果介于压实应变和完全密实应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变形模式 有限元方法 Voronoi模型 临界速度 锁定应变
下载PDF
煤层气产出过程中气-水两相流与煤岩变形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良俊 马凤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气 -水二相流和煤岩变形耦合作用是煤层气产出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 ,为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本文建立了气 -水二相流和煤岩变形的微分方程 ,并用有限元分别将它们进行离散化 ,然后讨论了煤岩变形模型和气
关键词 煤层气 气-水二相流 煤岩变形 耦合作用 数学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不同冲击速度下泡沫铝变形和应力的不均匀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章超 徐松林 +1 位作者 王鹏飞 张磊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7-575,共9页
利用常规Hopkinson杆实验装置和改进的Hopkinson杆实验装置对泡沫铝试件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同时用高速摄影装置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拍摄。通过改变冲击速度,观测到了3种不同的变形模式。将得到的高速摄影图像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进行分... 利用常规Hopkinson杆实验装置和改进的Hopkinson杆实验装置对泡沫铝试件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同时用高速摄影装置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拍摄。通过改变冲击速度,观测到了3种不同的变形模式。将得到的高速摄影图像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了3种模式下全场应变不同的发展过程,并依此讨论应力的不均匀性,为研究不同冲击速度下变形不均匀对泡沫铝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应力不均匀性 HOPKINSON杆 泡沫铝 变形不均匀性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冲击速度
下载PDF
单螺杆挤出过程中固体粒子的变形、取向与熔融Ⅰ.固体粒子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明君 朱复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8-94,共7页
在带有在线取样和在线显微观察系统的全程透明视窗单螺杆挤出机上 ,采用普通三段式螺杆和分离型螺杆 ,对LDPE和LLDPE等物料进行了挤出实验。对实验过程中的固体床结构与变形、固体粒子的变形现象和变形机理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针对固体... 在带有在线取样和在线显微观察系统的全程透明视窗单螺杆挤出机上 ,采用普通三段式螺杆和分离型螺杆 ,对LDPE和LLDPE等物料进行了挤出实验。对实验过程中的固体床结构与变形、固体粒子的变形现象和变形机理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针对固体粒子的粒间运动与变形现象 ,提出了固体粒子粒间变形三个阶段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螺杆挤出 变形 挤出过程 高聚物 固体粒子
下载PDF
2219铝合金环轧件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梦 张文学 +1 位作者 付敏敏 郭凡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7-230,共4页
针对2219铝合金环轧件,采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试验,结合SEM、TEM进行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工艺参数(冷变形量、时效温度及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显著影响2219环轧件的力学性能。随冷变形量的增加,合... 针对2219铝合金环轧件,采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试验,结合SEM、TEM进行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工艺参数(冷变形量、时效温度及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显著影响2219环轧件的力学性能。随冷变形量的增加,合金强度先增后减,塑性下降;采用535℃固溶+3.5%冷压变形+190℃×15 h时效对2219铝合金环轧件进行形变热处理,获得的批产件力学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且稳定性较好;环件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体现在塑性指标上,过剩相CuAl_2的形态与分布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过剩相CuAl_2尺寸越小,塑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形变热处理 固溶 冷变形 时效
下载PDF
Cross-sectional 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evolutions of brass cladding pure copper stranded wire composite during drawing 被引量:7
19
作者 Yan-bin JIANG Yong-shuai LI +1 位作者 Yu LEI Jian-xin XI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857-1872,共16页
A solid/liquid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mposit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produce d8.5 mm brass cladding pure copper stranded wire composite billet and the composite billet was then draw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 A solid/liquid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mposit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produce d8.5 mm brass cladding pure copper stranded wire composite billet and the composite billet was then draw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billet had good surface quality, metallurgical bonding interface between brass and pure copper as well as elongation of 53.1%. Synergistic deformation degree between pure copper wire and brass cladding layer was high during drawing.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total deformation amoun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pure copper wire reduced triangular arc gaps between the pure copper wires and the triangular arc gaps were fully filled at 50%. When the total deformation amount was increased to 63%, dislocation cells and microbands successively formed in the pure copper wire. In the brass cladding layer, planar dislocation networks, twins and shear bands formed successively, and the m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location sliding, twinning and shear deforma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240 MPa of the composite billet to 519 MPa of the one with the deformation amount of 63%, but the elongation decreased from 53.1% to 3.2%. A process of solid/liquid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mposite forming→drawing can work as a new compact method to produce brass cladding pure copper stranded wire composite as railway through grounding w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liquid continuous casting composite wire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Electro-chem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ending deformation on the interface of flexible solid-state battery 被引量:2
20
作者 Yutao SHI Chengjun XU +2 位作者 Bingbing CHEN Jianqiu ZHOU Rui CA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3年第2期189-206,共18页
Flexible solid-state battery has several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igh flexibility,easy portability,and high safety,which ma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such as rollup displays... Flexible solid-state battery has several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igh flexibility,easy portability,and high safety,which ma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such as rollup displays,powe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and wearable equipments.The interfacial mechan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blems caused by bending deformation,resulting in the battery damage and failure,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Herein,a fully coupled electro-chemo-mechanical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ctual solid-state battery structure.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terial parameters,stress-dependent diffusion,and potential shift are considered.According to four bending forms(k=8/mm,0/mm,-8/mm,and fre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gative curvature bending is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plastic strain during charging/discharging,while the positive curvature is detrimental.However,with respect to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the negative curvature bending creates a negative potential shift,which causes the battery to reach the cut-off voltage earlier and results in capacity loss.These results enlighten us that suitabl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charging strategy can be tailored to reduc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improve battery capacity for different forms of battery b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battery electro-chemo-mechanical coupling model bending deformation PHASE-TRANSFORMATION plast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