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上某点处波动式螺线能量场理论和物质的螺线生长机理研究Ⅰ——太阳系天体相对于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嘉 李琳 +2 位作者 张波 张勇军 李钦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4-31,共8页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x轴,x、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x轴,x、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理想波动运动方程,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并给出螺线要素,指出实际运动时的修正方法,以从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描述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位置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自转和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变化;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螺线运动轨迹与太阳系天体、地球上某参照点间的绝对距离无关,只与太阳系天体的对地心的横向幅度(距离比值)、角度、地球自转角度、黄赤道夹角相关。最后对太阳直射点进行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五大行星对地球波动运动方程曲线,且对此进行了叠加。叠加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某点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说明文中推导与分析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天体 地球 波动 螺线运动
下载PDF
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Ⅲ)——波动式螺线立体叠加及模拟分析
2
作者 李嘉 张勇军 +1 位作者 李钦豪 李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0-56,共7页
在《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和《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I)》中,推导太阳系天体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方程.对螺线方程进行分析,并根据傅里叶原理,将各波动方程叠加,并以太阳系天体对地球... 在《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和《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I)》中,推导太阳系天体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方程.对螺线方程进行分析,并根据傅里叶原理,将各波动方程叠加,并以太阳系天体对地球赤道某点波动式螺线运动方程为例,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到各叠加图线,以探讨太阳系天体运动对地球某点的共同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赤道某点立体波动式螺线叠加后,波形与单个天体类似,仍呈周期性螺线变化,且在三个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周期性波动,整体传播呈现薄膜状波动面.日月叠加图线与太阳近似,五大行星叠加图线较七大行星规则,五大行星在双波动坐标轴下的波动式螺线叠加在yz平面的投影在某个阶段非常的密集,之后突然稀疏,七大行星也是,不过五大行星的密集长度比七大行星的长.日月对太阳系行星总体叠加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天体 地球 螺线 周期运动叠加
下载PDF
太阳系小天体表面环境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季江徽 胡寿村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9年第6期519-532,共14页
地面和空间望远镜观测,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的历次深空探测任务极大提高了我们对太阳系小天体的认识。现已知小天体表面具有复杂多样的形貌特征,这些特征与其历史上所经历过的地质演变有密切关系,亦可为理解早期太阳系的动力学环境提供... 地面和空间望远镜观测,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的历次深空探测任务极大提高了我们对太阳系小天体的认识。现已知小天体表面具有复杂多样的形貌特征,这些特征与其历史上所经历过的地质演变有密切关系,亦可为理解早期太阳系的动力学环境提供重要信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通过天文观测数据反演小行星形貌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基于已实施的深空探测任务获取的数据资料,回顾和总结了433 Eros、25143 Itokawa、4179 Toutatis、162173 Ryugu、101955 Bennu及4869582014 MU69这6颗小行星的表面环境和物理性质,其中着重介绍了对这几颗小行星的形状、表面碎石形态和分布、撞击坑形貌和分布、表面坡度、沟槽和山脊等线性结构以及表壤运动痕迹等的认识,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各小行星的形成历史;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认为可能影响小行星表面形貌的几种机制,以期为我国即将开展的小天体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小天体 地形地貌 动力学环境 天体演化 深空探测 数据反演
下载PDF
The Study of Kuiper Belt Objects With ESO and ISO
4
作者 Nicolas Thomas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64,共13页
Amajor objective of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d and albedoes of several objects in the "Kuiper disc".The method by which this will be achieved is described.It is sh... Amajor objective of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d and albedoes of several objects in the "Kuiper disc".The method by which this will be achieved is described.It is shown that the unknown shapes and surface thermal properties proviede additional complication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ISO data.The requirement for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of the visual light curves of these objects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of the ISO observ Vation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system:small bodies solar system: comets data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