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婧 逄焕成 +2 位作者 任天志 李玉义 赵永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52-59,共8页
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的控抑盐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耕翻(CKT)、地膜覆盖(CKP)、秸秆深埋(CKS)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P+S)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葵花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P+S措施可稳定蓄水保墒,尤其针... 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的控抑盐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耕翻(CKT)、地膜覆盖(CKP)、秸秆深埋(CKS)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P+S)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葵花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P+S措施可稳定蓄水保墒,尤其针对20~40cm土层具有持续保墒效果,收获期P+S处理>20~40cm土层含水率为20.69%,比CKP高5.62%,比CKS高38.03%,比CKT高39.80%;2)P+S措施可显著抑制积盐。播前到收获期,P+S处理积盐量为0.06g/kg,分别比CKS、CKP和CKT处理低35.11%、133.78%和276.89%;3)P+S措施可建立"高水低盐"的土壤溶液系统,显著提升并延续灌溉淋洗在>20~60cm土层形成的淡化效果,形成"苗期根域淡化层";4)P+S措施可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从而抑制矿化度较高的潜水蒸发,防止"盐随水来",提高产量。研究成果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实施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改良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 水分 河套灌区 盐渍土 地膜覆盖 水盐运移
下载PDF
水管理策略对土壤水盐动态和区域地下排水影响的模拟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少丽 许迪 +1 位作者 方树星 P.Hollanders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9-805,共7页
以宁夏惠农灌区平罗试验区为对象,基于田间观测与灌溉试验结果,在田间尺度采用SWAP模型开展不同地下水调控深度与灌溉制度相结合的水管理方案下土壤水盐动态的模拟,在区域尺度采用MODFLOW模型进行不同水管理方案对区域地下排水量影响的... 以宁夏惠农灌区平罗试验区为对象,基于田间观测与灌溉试验结果,在田间尺度采用SWAP模型开展不同地下水调控深度与灌溉制度相结合的水管理方案下土壤水盐动态的模拟,在区域尺度采用MODFLOW模型进行不同水管理方案对区域地下排水量影响的模拟评价,据此分析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和农田排水系统的作用,对拟定的各种水管理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状灌溉用水量虽有助于减少表土盐分积聚,但地下排水量占灌溉用水量的39.4%;现状灌溉用水量减少50%时,浅埋地下水位会加重表土积盐;现状灌溉用水量减少25%时,作物根区没有产生明显的积盐,地下排水量减少31.4%。因此,较为合理的水管理方案是将现状灌水量减少25%的同时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70cm以下,才能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农田水土环境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动态 地下水调控深度 灌溉制度 地下排水 水管理
下载PDF
基于ArcGIS空间插值的河套灌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与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贵仁 屈忠义 +2 位作者 王丽萍 贾咏霖 刘祖汀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8-216,共9页
为探明河套灌区盐渍化半封闭小型灌域作物生育期土壤盐分和地下水变异规律,选取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渍化土壤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区域土壤—地下水信息定点监测法,选取149个采样点,30口地下水观测井,获得各项指标数据,并结合经典统... 为探明河套灌区盐渍化半封闭小型灌域作物生育期土壤盐分和地下水变异规律,选取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渍化土壤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区域土壤—地下水信息定点监测法,选取149个采样点,30口地下水观测井,获得各项指标数据,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相关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及地下水动态空间变异性、不同深度土壤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结果表明:4—10月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平均降幅为5.53%,研究区1 m深土壤处于脱盐状态,耕作层土壤盐分向深层土壤运移。地下水埋深主要影响因子为引黄灌溉水量、蒸发作用和研究区地势;在春灌期(4—6月)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由2.81 g/L降至2.38 g/L,6—10月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逐渐增加至2.66 g/L,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春灌前期4—5月较大,春灌期较小,秋收后在二者之间。在春灌和作物生长双重抑盐作用影响下,0—20 cm土壤盐分平均值秋收后较春播前下降32.08%,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向深层土壤(40—100 cm)运移,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层深度成反比,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对土壤盐分分布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弱。0—20,20—40 cm土壤盐分在同时期大于4.0 g/kg的盐分分布面积在4月分别为85.63%,9.71%,在10月分别为42.37%,15.86%,40—10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盐分减小的趋势趋于平缓。随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土壤盐分逐渐减小,采取有效措施将地下水埋深降低0.2 m,控制在1.8~2.2 m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土壤水盐运移 地下水动态 反距离权重法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发育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盐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雨江 靳孟贵 +2 位作者 王在敏 汪丙国 刘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和盐分对棉花根系空间发育的影响,在花铃期选择相同灌溉制度、咸淡水灌溉的两个膜下滴灌处理田块采集距滴灌带不同距离、不同深度上的根系样品144件。用1mm土筛和手拣将棉花根系从土壤中筛分出来,去除死根,冲... 为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和盐分对棉花根系空间发育的影响,在花铃期选择相同灌溉制度、咸淡水灌溉的两个膜下滴灌处理田块采集距滴灌带不同距离、不同深度上的根系样品144件。用1mm土筛和手拣将棉花根系从土壤中筛分出来,去除死根,冲洗干净后用扫描仪扫描成tif格式图像,再用DT-SCAN软件计算根长密度。对比分析发现膜下滴灌及盐胁迫条件下,咸水灌溉的根系分布范围较大,其总根长密度比淡水大31.69mm/cm3,根系生长深度也远大于淡水灌溉。咸水灌溉根系分布主要受盐分胁迫,淡水灌溉根系分布主要受水分胁迫。水平方向上距滴头40cm以远,水分胁迫对根系发育起主导作用。土壤体积含水率在20%以上、电导率在2000μs/cm以下时可以满足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根系分布 土壤水盐动态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下覆膜时间对滨海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凯 张秀梅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2-1212,共11页
连续3年对滨海盐土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基础上的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并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膜覆盖时间,设置了结冰灌溉条件下融冰入渗后覆膜(MI)、播种覆膜(SI)和无覆膜(NI),以及灌前秋季覆膜(无结冰灌溉,AN)和... 连续3年对滨海盐土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基础上的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并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膜覆盖时间,设置了结冰灌溉条件下融冰入渗后覆膜(MI)、播种覆膜(SI)和无覆膜(NI),以及灌前秋季覆膜(无结冰灌溉,AN)和对照(无结冰灌溉无覆膜,CK)5个处理,以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以及覆膜时期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结冰灌溉后,随着咸水冰层的融化,地表冰层含盐量和钠吸附比(SAR)均逐渐降低。相同土壤深度土壤含盐量随灌溉年限的延长而逐年降低,如2006—2008年冬灌前土壤表层(0~20 cm)盐分含量分别为19.8、15.4和12.4 g kg-1。结冰灌溉融水入渗完成后,0~4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均被淋洗至4kg-1以下。融水入渗后9 d内进行地膜覆盖效果较好。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MI)土壤脱盐效果最好,其棉花出苗率和籽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63.78%和3 200 kg hm-2,其次为AN、SI、NI和CK处理。经过长期(3年)结冰灌溉后,秋季进行覆膜依然可获得较高产量,其棉花出苗率和产量分别为59.63%和2 600 kg hm-2。但如果没有覆膜措施或覆膜较晚,依然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结冰灌溉 覆膜时间 水盐动态
下载PDF
水管理措施对区域水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丽蓉 黄介生 +1 位作者 伍靖伟 贾维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4-522,共9页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永联试验区为背景,基于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4.2地下水运动模拟软件建立了区域非饱和-饱和水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节水方案下区域水盐动态。结果表明:在实施渠道混凝...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永联试验区为背景,基于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4.2地下水运动模拟软件建立了区域非饱和-饱和水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节水方案下区域水盐动态。结果表明:在实施渠道混凝土衬砌,总引水量为现状87%的节水方案下,总体积盐量与现状水平相当,耕地非饱和带积盐量减少至现状积盐量的89%,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耕地生育期平均地下水埋深过大,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在秋浇定额减少为1500m3/hm2,总引水量为现状76%的节水方案下,区域积盐量为现状积盐量的88%,耕地非饱和带积盐量为现状水平的94%,既能满足减轻耕地非饱和土壤积盐量,又可满足减轻区域总体积盐量,同时兼顾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节水改造应注意选择合理的节水措施,以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并避免土壤积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盐动态 节水措施 MODFLOW 水库模型
下载PDF
河西地区碱茅属植物草地水盐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柏森 胡自治 朱兴运 《草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61-7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河西地区2年生、3年生、4年生碱茅属植物人工草地及撩荒地的水盐动态。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0~100cm)呈梯度形分布。上述四类草地分别分布在21.6%~44.2%、25.9%~44.... 本文研究了河西地区2年生、3年生、4年生碱茅属植物人工草地及撩荒地的水盐动态。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0~100cm)呈梯度形分布。上述四类草地分别分布在21.6%~44.2%、25.9%~44.0%、35.0~46.2%、35.5%~46.4%之间,在定期灌溉条件下,各草地20cm以下土壤水分含量在相同层之间差异不显著。2)土壤表层(0~10cm)盐分含量较高,10cm以下盐分含量急剧下降。表层盐分含量以撩荒地最高,4年生、2年生及3年生碱茅草地分别次之,平均值依次为2.46%、1.21%、0.23%、0.18%。20cm以下各层土壤盐分含量各草地均很小,不同草地的同一层及同一草地的不同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各草地在5月与9月有两个返盐期,其它各月(6月、7月、8月)盐分变化较平稳。3)土壤盐分含量与地下植物量无显著相关性,地上植物量的增大,使得草地以蒸腾为主的土壤水分散失量也大幅度增大,这揭示了碱茅草地治盐作用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茅 水盐动态 草地 河西地区
下载PDF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套重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凯 刘小京 +6 位作者 封晓辉 巨兆强 陈环宇 田宇 李劲松 李伟柳 李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0-648,共9页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连续3年在河套重盐碱区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试验研究,设置冬季咸水结冰灌溉(FSWI)和无灌溉对照(CK)两个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灌水量为180 mm,矿化度为6.79~7.97 g·L^(-1),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以分析不同处理下...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连续3年在河套重盐碱区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试验研究,设置冬季咸水结冰灌溉(FSWI)和无灌溉对照(CK)两个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灌水量为180 mm,矿化度为6.79~7.97 g·L^(-1),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以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盐和钠吸附比(SAR)的周年动态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套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FSWI处理显著改变了春季土壤水盐和SAR动态。0~20 cm土层,春季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处理,玉米苗期,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4.3%,显著高于CK的21.6%;FSWI处理的春季土壤含盐量和SAR显著低于CK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土壤含盐量由灌溉前的33.86 g·kg^(-1)降低至玉米苗期的5 g·kg^(-1)以下,而CK处理土壤含盐量逐渐升高至玉米苗期的34.2 g·kg^(-1);FSWI处理土壤SAR由灌溉前的21.9降低至玉米苗期的9.86,CK土壤SAR则逐渐升高至玉米苗期的25.00。后续地膜覆盖和夏季降雨使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3.0%以上,土壤含盐量保持在5 g·kg^(-1)以下,土壤SAR保持在9左右。20~40 cm土层与0~20 cm土层的土壤水盐和SAR变化趋势与表层一致,但没有表层变化剧烈。此外,随着灌溉年限的延长,同时期土壤含盐量和SAR呈逐年降低的趋势。FSWI处理玉米出苗率在70%以上,干物质产量为9~12 t·hm^(-2),而CK处理由于土壤含水量较低(<21.0%),并且土壤含盐量和SAR均较高,造成玉米出苗率极低,进而导致绝收。因此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变了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变春季积盐为脱盐,显著降低了土壤SAR,并补充了土壤水分,保证了饲用玉米的正常种植和生长,这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饲料作物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重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水盐动态 淋洗脱盐 作物生长
下载PDF
SWAP模型模拟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 被引量:8
9
作者 庄旭东 冯绍元 +2 位作者 于昊 袁成福 钱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101,共9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暗管排水条件下作物根系层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变化,寻求适宜当地的农田排水暗管规格。【方法】基于2018年和2019年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对SWAP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暗管埋深(1.5、2.0 m)和间距... 【目的】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暗管排水条件下作物根系层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变化,寻求适宜当地的农田排水暗管规格。【方法】基于2018年和2019年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对SWAP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暗管埋深(1.5、2.0 m)和间距(30、45 m)下的40 cm土壤剖面处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①存在灌水和降雨时,40 cm土壤剖面的水分通量向下,在暗管间距为45 m,埋深为1.5 m时,就2019年整个生育期而言,暗管间距减小15 m,向下的水分通量累积量增加5.2%,暗管埋深增加0.5 m时,向下的水分通量累积量增加83.9%;没有灌水和降雨时,40 cm剖面处的土壤水分通量以向上为主,暗管埋深和间距的变化对向上的水分通量影响不大,向上的水分通量在0~0.14 cm/d之间变动。②土壤盐分通量变化趋势和水分通量一致,在暗管间距为45 m,埋深为1.5 m时,就2019年整个生育期而言,暗管间距减小15 m,向下盐分通量累积量增加5.1%,暗管埋深增加0.5 m时,向下盐分通量累积量增加82.6%,增幅与向下水分通量累积量基本一致,且暗管埋深的变化对向下的盐分通量影响较明显。【结论】合适的暗管布设埋深和间距有助于土壤根系层的排水脱盐,其中暗管埋深对排除土壤盐分的影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不同暗管布局的排水排盐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认为当地暗管埋深取2.0 m,暗管间距取45 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P模型 暗管排水 油葵 土壤水盐动态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耕、荒地水盐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成福 冯绍元 +1 位作者 庄旭东 钱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5,共10页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在实施节水灌溉下的水盐平衡机制,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选择1个典型研究区,通过观测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地下水位埋深及矿化度,分析耕、荒地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盐荒地对耕地的“旱排”作用...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在实施节水灌溉下的水盐平衡机制,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选择1个典型研究区,通过观测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地下水位埋深及矿化度,分析耕、荒地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盐荒地对耕地的“旱排”作用。结果表明:在灌溉和降雨的影响下,耕地土壤含水率比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变化更剧烈,耕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及降雨、作物生长、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质地,盐荒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灌溉和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土壤含盐量在3.5 g·kg^(-1)以下,为轻度盐碱化土壤,盐荒地土壤含盐量较高,其中心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在4.0~10.0 g·kg^(-1),为重度盐碱化土壤,耕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和作物生长,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埋深;盐荒地地下水位埋深低于耕地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地下水矿化度在3.0 g·L^(-1)以下,为微咸水,盐荒地中心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在8.5 g·L^(-1)左右,为重度咸水。在无地表排水措施条件下,分布于耕地之间的盐荒地是耕地水盐的排泄区域,为河套灌区“旱排盐”聚集的主要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盐荒地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地下水位 土壤水盐动态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下粉垄耕作土壤水盐运移特性
11
作者 朱成立 杨花蕾 +5 位作者 冯根祥 韩莉 王策 翟亚明 冯宝平 赵涛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明确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粉垄耕作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及水盐运移特征。【方法】基于室内土箱试验,分析3种微咸水矿化度(0g/L(S1)、3g/L(S2)和5g/L(S3))和2种耕作(粉垄耕作(FL)和传统翻耕(FG))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和水盐运移规... 【目的】明确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粉垄耕作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及水盐运移特征。【方法】基于室内土箱试验,分析3种微咸水矿化度(0g/L(S1)、3g/L(S2)和5g/L(S3))和2种耕作(粉垄耕作(FL)和传统翻耕(FG))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和水盐运移规律。【结果】水分平均入渗速率和垂直湿润锋推进速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水平湿润锋运移速度随着微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FL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湿润锋推进速率相比FG处理有明显提升。Kostiakov模型可较好地拟合2种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R^(2)>0.99)。灌溉后20 d,FL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均小于相同微咸水矿化度下的FG处理;同一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微咸水灌溉与粉垄耕作对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湿润锋运移和土壤水盐再分布具有改善作用。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20 d,FL处理下的土壤平均脱盐率为42.95%~55.98%,而FG处理下的土壤平均脱盐率为32.34%~43.29%。随着矿化度的增加,FL处理下的平均土壤电导率相比FG处理分别下降22.38%、18.54%和1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粉垄耕作 土壤水分入渗 土壤水盐动态
下载PDF
秸秆和氮肥耦合管控对盐渍化土壤地力综合效应的影响
12
作者 牟云芳 史海滨 +4 位作者 闫建文 祁茜 冯壮壮 胡智远 苏永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1-1785,共15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秸秆配施氮肥模式下土壤水盐迁移特征规律,明晰该模式下地力提升综合评价效应,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C0)、4500 kg·hm^(-2)( C1)、9000 kg·hm^(-2)( C2)]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秸秆配施氮肥模式下土壤水盐迁移特征规律,明晰该模式下地力提升综合评价效应,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C0)、4500 kg·hm^(-2)( C1)、9000 kg·hm^(-2)( C2)]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传统施氮量减氮30%即210 kg·hm^(-2)( N1)、300 kg·hm^(-2)( N2)]。结果表明:灌水后秸秆隔层形成了“蓄水层”和“隔盐层”,秸秆隔层及上层土壤储水量较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22.19%、脱盐率提高18.20%,在秸秆下层土壤呈现不同程度积盐,耕层土壤盐分始终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C2处理脱盐效果最好。秸秆腐解呈指数衰减趋势增长,秸秆腐解速率前60 d快,后90 d逐渐减缓。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均对秸秆腐解有显著影响,C2N2处理秸秆累计腐解率为67.02%,较C2N0处理提高29.57%,配施氮肥可刺激秸秆中有机物分解和营养物质释放。单施氮肥严重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供应,同时添加秸秆明显降低了土壤无机氮的残留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的互作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C2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氮素过多会抑制秸秆腐解,降低土壤中养分的积累,从而影响作物生长,C2N1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6985 kg·hm^(-2),较当地常规施肥C0N2处理提高9.47%。综合考虑土壤结构、水盐运移、养分释放及作物产量,采用熵值法建立综合评价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配施氮肥210 kg·hm^(-2)为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秸秆腐解 土壤水盐分布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种植模式对晋北盐碱土水盐动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辉 郭军玲 +5 位作者 王永亮 郭彩霞 韩伟宏 邢虹娟 马慧敏 杨治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为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晋北盐碱土水盐动态特征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裸地为对照(CK),研究平作不覆膜(F)、平作覆膜(P)、起垄覆膜(P_r)和全膜双垄沟(P_t)4种模式下对晋北苏打型盐碱土饲草玉米田的水盐纵向动态分布。全膜双垄沟模式保水... 为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晋北盐碱土水盐动态特征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裸地为对照(CK),研究平作不覆膜(F)、平作覆膜(P)、起垄覆膜(P_r)和全膜双垄沟(P_t)4种模式下对晋北苏打型盐碱土饲草玉米田的水盐纵向动态分布。全膜双垄沟模式保水保墒,其中以0~40 cm土层效果最为明显,土壤含水率较CK、F、P、P_r分别提高30.73%、27.63%、29.05%和19.96%;玉米生育期内全膜双垄沟模式持续抑制根区土壤盐分上移,0~4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较CK、F、P和P_r分别降低31.30%、31.77%、24.42%和10.47%;40~100 cm土层比CK、F、P和P_r分别降低20.95%、11.61%、7.61%和5.60%;全膜双垄沟模式有效降低0~20 cm表层土壤pH值,但对20~100 cm土壤pH值影响较小;全膜双垄沟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其产量比处理F、P和P_r分别提高36.62%、24.56%和10.98%。全膜双垄沟模式可调控根区水盐分布,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晋北盐碱地土壤的有效改良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 种植模式 土壤水盐运移 盐碱地 土壤 水分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灌区灌溉方式转变对农田及其防护林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新风 徐海量 +1 位作者 阎江平 张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6-1124,共9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大面积滴灌条件下的农田(3个棉田1个果园)与其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对比试验与野外监测方法,研究了当前滴灌体系对林网内农田及其防护林地的影响,分析防护林网内土壤水盐变化的主要因子。...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大面积滴灌条件下的农田(3个棉田1个果园)与其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对比试验与野外监测方法,研究了当前滴灌体系对林网内农田及其防护林地的影响,分析防护林网内土壤水盐变化的主要因子。得出以下结论:(1)喀拉米吉镇绿洲,由于滴灌技术的普及,地下水埋深以0.5 m a-1的速度下降;地下水埋深具有季节性变化,在非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较浅,在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较深,与非灌溉季节相比,灌溉季节里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了1 m以上。(2)由于喀拉米吉镇绿洲农田滴灌对土壤的影响深度不超过80 cm,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几乎为零,农田防护林根系只能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导致了林地内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农田(p<0.01)。(3)当前5 250 m3 hm-2 a-1的棉田灌溉、7 000 m3 hm-2 a-1的果园灌溉,使0~60 cm的土壤盐分处于低盐状态,基本达到农田的脱盐要求;防护林地盐分均明显高于农田(p<0.01),为农田的2倍~3倍;林地内土壤盐分表聚作用明显:砂壤土林地、砂土林地、黏土林地1、黏土林地2内表层土壤盐值分别较其农田高79.3%、77.1%、80.6%、88.4%。(4)通过林地间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的比较,发现地下水埋深的不同是农田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差异的主要因素,150 cm土体内,含水率高的林地其含盐量也高,含水率低的林地其含盐量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灌区 农田 防护林 土壤水盐动态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基于SWAP模型的春玉米咸水非充分灌溉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成福 冯绍元 +1 位作者 霍再林 王庆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6-402,共7页
为了探究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适宜春玉米生长的咸水非充分灌溉模式,应用SWAP模型模拟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平衡、春玉米相对产量和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并预测了较长时期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矿化度为0.71 g/L和3.00 ... 为了探究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适宜春玉米生长的咸水非充分灌溉模式,应用SWAP模型模拟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平衡、春玉米相对产量和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并预测了较长时期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矿化度为0.71 g/L和3.00 g/L的春玉米最优灌溉模式为生育期内灌4次水,灌溉定额均为408 mm,2种灌溉模式均能达到节约灌溉用水、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土体盐分累积量的目的.较长时期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灌条件下,春玉米最优灌溉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和盐分能够在模拟期内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在不同年份,相同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71 g/L的淡水灌溉土壤盐分主要累积在40~80 cm土层,3.00 g/L的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主要累积在10~40 cm土层;5 a的模拟结果表明0.71 g/L和3.00 g/L的水持续灌溉5 a,不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咸水 非充分灌溉 SWAP模型 土壤水盐动态
下载PDF
一膜两年覆盖对河套灌区盐碱土水盐分布和食葵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闯 靳存旺 +5 位作者 李二珍 杨柳青 李建忠 王婧 逄焕成 李玉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5,共8页
【目的】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一膜两年覆盖技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农田研究了传统的秋季翻耕春季覆新膜(CT)、秋季留膜免耕(NT)2种耕作覆膜方法对土壤水盐分布、土壤温度和食葵生长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 【目的】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一膜两年覆盖技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农田研究了传统的秋季翻耕春季覆新膜(CT)、秋季留膜免耕(NT)2种耕作覆膜方法对土壤水盐分布、土壤温度和食葵生长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春播前,NT处理农田0~80 cm土层含水率显著提高,1 m土体贮水量较CT处理显著提高9.91%,NT处理0~100 cm各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低于CT处理,总储盐量降低35.86%;收获后CT、NT处理贮水量无显著差异,NT处理储盐量较CT处理显著降低42.07%。NT处理在苗期和蕾期降低了地膜增温效果,06:00时5 cm土层平均温度较CT处理低0.9℃,14:00时较CT处理低1.5℃。NT处理食葵蕾期长势较弱,株高、地下干物质量分别较CT显著降低23.81%、23.61%,在进入盛花期后,NT处理食葵生长加速,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较CT处理提高23.50%、26.59%,一膜两年覆盖对食葵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CT、NT处理产投比分别为3.07、4.53。【结论】一膜两年覆盖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适于河套灌区盐碱地的节本增效型农田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膜两年覆盖 盐碱地 土壤水盐分布 食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