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贺康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4-50,共7页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林地 土壤含水量 导水率 扩散率
下载PDF
红壤坡地降雨入渗、产流及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彭娜 谢小立 +2 位作者 王开峰 王凯荣 胡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69,共5页
选取农作区和荒草区两个不同利用模式下的红壤坡地,研究了降雨的入渗、产流及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作区和荒草区的径流系数都随着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并达到稳定,降雨量成为影响径流量的唯一主导因素;农作区的径流系数显... 选取农作区和荒草区两个不同利用模式下的红壤坡地,研究了降雨的入渗、产流及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作区和荒草区的径流系数都随着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并达到稳定,降雨量成为影响径流量的唯一主导因素;农作区的径流系数显著高于荒草区(P<0.05)。(2)农作区的入渗比率(入渗量/降雨量)低于荒草区;在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农作区60 cm以上土壤蓄水增量降低,但渗漏量保持不变,因此使入渗比率降低,而荒草区则在60 cm以上土壤蓄水增量降低时,通过提高土壤的渗漏量保持较高的入渗比率。(3)降雨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受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垫面的影响。土壤初始含水量越低,降雨使土壤水分含量增量越大。在同等降雨量下,农作区只有40 cm以上的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荒草区则为90 c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红壤坡地 入渗 产流 土壤水分分布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砂壤土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雪芹 范兴科 马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采用多通道土壤水分自动测定系统,对风干砂壤土在滴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和水分再分布过程进行了模拟测定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在滴灌条件下湿润峰的运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湿润体内土壤水分的分布以及停止灌水后湿... 采用多通道土壤水分自动测定系统,对风干砂壤土在滴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和水分再分布过程进行了模拟测定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在滴灌条件下湿润峰的运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湿润体内土壤水分的分布以及停止灌水后湿润体内水分的再分布等土壤水分运动特征。揭示了在点源供水条件下,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从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含水率剖面具有三角形形状特征。供水停止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峰面不断向外部推移,湿润层土壤含水量开始有所增加,后期湿润体内的土壤含水量普遍降低,高含水区逐渐下移,最后达到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点源入渗 湿润峰 土壤水分再分布
下载PDF
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邹焱 陈洪松 +1 位作者 苏以荣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深度土层含水量则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无论在隔绝蒸发还是在自然蒸发条件下,短期内土壤水吸力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同一深度土层水吸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的入渗及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始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入渗较快,而水分再分布则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积水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 湿润锋 土壤水吸力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雪芹 范兴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对均质风干砂壤土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距离供水滴头较近的点,水分再分布过程开始后该点土壤含水量突然下降1~2个百分点,随后该点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前期较快,后期变缓;原湿润锋边缘处各点的土壤含... 对均质风干砂壤土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距离供水滴头较近的点,水分再分布过程开始后该点土壤含水量突然下降1~2个百分点,随后该点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前期较快,后期变缓;原湿润锋边缘处各点的土壤含水量在再分布过程前期表现为继续增加,后期则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减少。土壤水分的再分布运动使得湿润体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水分由高含水区向低含水区运移。在试验条件下水平湿润锋增长幅度6%,垂直方向增长幅度为9%,垂直方向大干水平方向;灌溉结束24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土壤湿润锋几乎不再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壤含水量 水分再分布
下载PDF
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野外观测与分析——以内蒙古敖包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康绍忠 张书函 +4 位作者 张富仑 胡笑涛 史世斌 郭志宏 聂光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2,共6页
结合野外积水入渗试验,利用时域反射仪和中子仪进行了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观测,并把时域反射仪和中子仪测定的土壤含水率与烘干法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人渗 土壤水分动态 中子仪 土壤水分再分布
下载PDF
室内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紫色土导水参数 被引量:17
7
作者 程冬兵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2,共6页
选择三峡库区3种不同质地的紫色土,室内通过土壤水分再分布试验,探讨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导水参数对于紫色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结合土壤水分垂直和水平再分布过程推求的紫色土水分扩散率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推求的非... 选择三峡库区3种不同质地的紫色土,室内通过土壤水分再分布试验,探讨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导水参数对于紫色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结合土壤水分垂直和水平再分布过程推求的紫色土水分扩散率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推求的非饱和导水率偏差较大。然而,选用单一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结合实测水分特征曲线推求的紫色土非饱和导水率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湿润锋湿度与湿润剖面平均湿度不同函数关系对推求非饱和导水率和水分扩散率差异不明显。此外,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导水参数方法比较适合低湿土壤的非饱和导水参数推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再分布 紫色土 导水参数
下载PDF
风沙土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运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永东 张宏武 +3 位作者 徐新文 李生宇 李应罡 孙树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0-194,共5页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在滴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根据模拟试验描述了风沙土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入渗与再分布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变化,研究了在水平方向上...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在滴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根据模拟试验描述了风沙土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入渗与再分布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变化,研究了在水平方向上与垂直方向上风沙土的湿润锋推进规律及运动特征,揭示了随着累计入渗量的增加,湿润锋推进过程在入渗初期速率较大,逐渐成减小趋势,并最终达到稳定入渗状态;在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锋面不断向外部推移,最后达到相对稳定;对风沙土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过程中其湿润锋的推进距离与时间做了函数关系拟合,其中乘幂函数关系式拟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 湿润锋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
原文传递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贺康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6,共10页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入渗 导水率 扩散率
下载PDF
原状土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颖娜 汪有科 +2 位作者 马理辉 黎朋红 段雪松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9,共6页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结束48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小,...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结束48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小,湿润峰几乎不再扩展;再分布后湿润体体积与灌水量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不在地表而在地表以下10 cm左右深度处;建立了预测湿润体特征值和湿润体体积的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湿润体特征值 水分再分布 土壤含水率 流量
下载PDF
淮北平原“四水”转化模型实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振龙 王加虎 +1 位作者 刘淼 郝振纯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94-2203,共10页
论文基于野外实验,采用五道沟实验站和杨楼实验区1965—2007年长系列资料,考虑土壤水垂向运动和再分布、冠层截留、蒸发、填洼、大孔隙、潜水排出补给地表水等要素,采用野外实验数据逐步细化和确定参数,提出淮北平原集总式"四水&qu... 论文基于野外实验,采用五道沟实验站和杨楼实验区1965—2007年长系列资料,考虑土壤水垂向运动和再分布、冠层截留、蒸发、填洼、大孔隙、潜水排出补给地表水等要素,采用野外实验数据逐步细化和确定参数,提出淮北平原集总式"四水"转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冠层截留量年内分布确定方法。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对资料的要求较低,实用性较强。模型在杨楼流域应用结果表明,模拟流量过程线精度较高,在潜水位变动过线的拟合上效果较优,在径流过程和土壤含水量的拟合上表现较好。通过模型逐年计算统计,得出杨楼实验流域1991—2007年逐年及多年平均"四水"转化定量关系,为该区水文预报和作物水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转化 集总式模型 土壤水再分布 大孔流 野外实验 淮北平原区
原文传递
半干旱区柠条植物篱水分再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党汉瑾 党宏忠 +1 位作者 王玉魁 周泽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5-751,共7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6年生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带间、带前、带内、带后)土壤水分的2年监测,对比分析了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探讨了柠条植物篱对降水的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带状柠条植物篱内不同部位...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6年生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带间、带前、带内、带后)土壤水分的2年监测,对比分析了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探讨了柠条植物篱对降水的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带状柠条植物篱内不同部位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带内部位土壤密度(0.99 g·cm-3)、非毛管孔隙度(8.77%)、毛管持水量(58.89%)等均优于带间、带前、带后,土壤更为疏松,透水保水性能更良,而带前更加黏性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部位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逐层降低的趋势,依次为0~20 cm(25.51% ±2.28%)>40~60 cm(12.96%±1.34%) >60~80 cm(10.03% ±0.59%)>80~100 cm(9.16%±0.81%)>100~120 cm(8.76%±1.00%),但越接近表层,带前、带内部位土壤水分含量的优势更明显.根据对土壤水分的有序聚类分析,将柠条植物篱土壤层次划分为弱利用层、利用层和调节层3层,其中,带内的土壤水分利用层(20~120 cm)大于带前、带后(20~60 cm)和带间(40~60 cm),与柠条对土壤水分的主要利用层次相一致,带内的土壤水分调节层在120cm以下,较带间(80cm以下)和带前、带后(60 cm以下)均深,反映了带状植物篱带前、带内土壤含水率提高而带后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的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柠条 植物篱 土壤水分 水分再分配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21种植物水分提升作用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阿拉木萨 周丽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7,共8页
对科尔沁沙地21种植物开展了水分提升作用检测和发生特点研究。试验采用上下层土壤隔离的自制栽植箱,通过控制上、下层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检测植物水分提升作用。结果表明:有19个参试物种观测到水分提升作用,水分提升作用可能是沙生植... 对科尔沁沙地21种植物开展了水分提升作用检测和发生特点研究。试验采用上下层土壤隔离的自制栽植箱,通过控制上、下层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检测植物水分提升作用。结果表明:有19个参试物种观测到水分提升作用,水分提升作用可能是沙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普遍特性;植物水分提升作用在00:00-06:00时段内发生频率和提升数量较高;不同物种间水分提升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首次采用每克根系生物量(干质量)24h可产生的水分提升数量作为比较植物水分提升能力的单位,其数值变化范围为4.86~325.62g/g之间,平均为72.9g/g。综合比较认为,乌丹蒿、万年蒿、牧马豆和雾冰藜具有较强的水分提升能力。浅层土壤干旱程度与累计水分提升数量在统计学分析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利用植物水分提升能力改善固沙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环境条件,对提高半干旱区人工固沙植被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水分提升 土壤水分再分配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水分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富仓 张一平 +1 位作者 王国栋 张君常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144-151,共8页
温度对土壤的持水曲线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土壤水基质势增加,而在同一基质势下土壤持水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土壤水基质势温度系数(cm/℃)随土壤质地加重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与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温度对土壤的持水曲线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土壤水基质势增加,而在同一基质势下土壤持水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土壤水基质势温度系数(cm/℃)随土壤质地加重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与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脱水或吸水)有关,脱水过程基质势温度系数大于吸水过程,低温段(5℃~20℃)大于高温段(20℃~50℃);土壤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且随质地加重,其温度效应增强;温度明显地影响土壤水的蒸发性能,随温度升高,土壤蒸发强度增大,蒸发第一阶段时间缩短,土壤前期蒸发增大,后期减弱,温度升高,土壤水分再分布速率增加,土体持水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势温度系数 渗透系数 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再分布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海霞 耿宝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5-107,共3页
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和免耕秸... 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和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耕作和裸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保水效果由好到差依次表现为: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免耕秸秆覆盖、常规耕作、裸地。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及选用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土壤水再分布 黑土区
下载PDF
土壤密实度对单点源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宇 张月珍 董平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1,共6页
滴灌点源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湿润体变化特征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正确设计滴灌系统和对田间作物水分进行高水平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中通过田间膜下滴灌单点源入渗试验,运用AUTOCAD和SURFER软件分析研究土壤密实度对滴灌点源入渗结束... 滴灌点源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湿润体变化特征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正确设计滴灌系统和对田间作物水分进行高水平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中通过田间膜下滴灌单点源入渗试验,运用AUTOCAD和SURFER软件分析研究土壤密实度对滴灌点源入渗结束24h后湿润体特征值及水分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点源湿润体特征值随土壤密实度的增大,水平方向距离增大的幅度要比垂向大;水平方向湿润体土壤剖面含水率与水平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 95以上,垂直方向湿润体土壤剖面含水率与垂直距离呈线性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 97以上;土壤密实度的大小对土壤水分再分布后的土壤含水率等值线的疏密程度产生影响,此结论将对下一步研究复杂的双点源交汇入渗以及滴灌点源入渗参数预测模型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密实度 点源入渗 湿润体特征值 土壤含水率 水分再分布
原文传递
滞后效应对冬小麦根系吸水的影响
17
作者 黄明斌 康绍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8-72,共5页
根据一维土柱垂直入渗、再分布和根系吸水试验,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考虑和忽略滞后效应的数学模拟,分析了土娄土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水势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借助于根区土壤水分运动方程计算了根系吸水速率的剖面分布。研究结果... 根据一维土柱垂直入渗、再分布和根系吸水试验,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考虑和忽略滞后效应的数学模拟,分析了土娄土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水势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借助于根区土壤水分运动方程计算了根系吸水速率的剖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效应 根系吸收 小麦
下载PDF
土壤水分在根渗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王则玉 冯耀祖 +4 位作者 王治国 周勃 唐亚莉 李寿宁 钟新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58,共4页
对根渗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Watch Dog 2800水分测试仪的水分传感器SM100进行监测,材料采用直径25 cm的根渗管。分析灌水过程中和停灌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规律。通过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根渗灌条件下,水分是... 对根渗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Watch Dog 2800水分测试仪的水分传感器SM100进行监测,材料采用直径25 cm的根渗管。分析灌水过程中和停灌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规律。通过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根渗灌条件下,水分是以线源入渗土壤,在渗灌速率为87.86 L/(h.m),灌水时间为100 min时湿润锋径向移动速率远小于垂向移动速率,移动过程呈椭圆形分布扩散。根据不同模型拟合的土壤湿润锋的动态变化,认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渗灌 土壤水分动态 土壤水分再分布
下载PDF
田间含碎石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慧芳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6,共6页
为探明碎石存在于田间土壤中如何改变土壤水分运移通道、影响土壤水分运动,揭示田间含碎石土壤水分运动的复杂过程,采用便携式针头降雨器在铜川崾岘梁修建的临时小区进行模拟降雨实验,测定含碎石浅层土体的入渗和水分再分布过程,采用土... 为探明碎石存在于田间土壤中如何改变土壤水分运移通道、影响土壤水分运动,揭示田间含碎石土壤水分运动的复杂过程,采用便携式针头降雨器在铜川崾岘梁修建的临时小区进行模拟降雨实验,测定含碎石浅层土体的入渗和水分再分布过程,采用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计算浅层土体不同深度各截面面积的水量在雨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分析含碎石土壤再分布特征及碎石含量对浅层土体入渗和水分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有利于田间浅层土壤入渗和蓄存;室内较田间测定的含碎石土壤入渗率小一个数量级以上;降雨后较短时段,碎石含量相对高的林地小区的浅层土体水分在降雨停止后呈增加趋势,表现了蓄水过程,碎石含量较低的撂荒地则表现了释水过程;降雨后较长时段,多数小区浅层土体(0-30 cm)水量变化呈现了"排水-存储交换-排水"过程,少数小区仅呈现了"排水"过程;雨后16 h左右的土体各截面面积的水量与碎石含量呈现了以直线y=0.4873为轴对称的递增和递减的指数为1/2的幂函数关系,说明碎石对黄土区典型土石区土体水分运动具有促进和阻滞双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含碎石土壤的水分利用及水分循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 模拟降雨 水分入渗 再分布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散水介质规格对龟裂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黄鹏飞 黄艳丽 +3 位作者 康跃虎 万书勤 李晓彬 刘春成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4-952,共9页
【目的】探讨滴灌改良利用龟裂碱土方法中散水介质规格对剖面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散水介质规格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在一维和二维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散水介质规格对龟裂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 【目的】探讨滴灌改良利用龟裂碱土方法中散水介质规格对剖面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散水介质规格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在一维和二维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散水介质规格对龟裂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结果】一维垂直入渗条件下,平铺型散水介质的深度在0~10 cm越小或10~15 cm越大,均能获得较高的垂直湿润峰扩散速度,随散水介质深度减小,灌水频率增加,促进了盐分淋洗。二维入渗条件下,垂直湿润峰入渗速率大于水平湿润峰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阶段两者均随半球型散水介质直径的增加而下降,但单位灌溉水盐分淋洗效率降低,单位时间盐分淋洗效率不变,散水介质直径≥20 cm时水分扩散速率变化趋缓。【结论】不同散水介质规格改变了灌水频率和单次灌水量,进而影响龟裂碱土的水分入渗和盐分淋洗过程。实际应用中在考虑灌溉水淋洗效率的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满足一年生植物生长需求后散水介质深度越小越好,而多年生作物采用半球型散水介质时直径不易超过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龟裂碱土 滴灌 散水介质 水盐运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