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方胜
彭韬
王世杰
刘秀明
孟凡德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基于水-岩-土-气-生相互作用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模式及调控机理”(2013CB95670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课题“典型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增汇技术的试验示范”(XDA0507040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0721002)资助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3]2292)
-
文摘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
入渗
稳渗率
异质性
土地利用
-
Keywords
karst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soil steady-state infiltration rate
heterogeneity
land use
-
分类号
S152.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郁耀闯
张光辉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8-11,17,共5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项目"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机制研究"(k318001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23)
+4 种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09JS071
10JS072)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ZK15052
ZK1054)
陕西省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支持项目
-
文摘
[目的]揭示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高原地区农耕地土壤侵蚀控制、水土保持和有限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运用双环法,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农作物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渗试验对不同作物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典型农耕种植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p<0.05)。不同作物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季节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种植3种作物地与裸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种植马铃薯地平均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大,其次是大豆地和谷子地。农事活动、容重、孔隙度和作物根系生长是影响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农事活动、容重、土壤孔隙度和作物根系生长等因素所导致。
-
关键词
土壤稳定入渗率
季节变化
典型农耕地
根系
黄土丘陵区
-
Keywords
soil steady-state infiltration rate
temporal variation
typical cultivated land
root system
the hi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