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胡金明 刘兴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7-421,共5页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是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计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 耕作层) 的土壤质量矩阵,利用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是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计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 耕作层) 的土壤质量矩阵,利用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地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大面积开荒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面积开荒后主要耕作土壤的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发生了明显的退化。最后还探讨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
下载PDF
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2
作者 卢维宏 张乃明 +2 位作者 包立 张丽 秦太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1-658,共8页
连作是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主要栽培方式,连作障碍是土壤修复的世界性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设施栽培出现的连作障碍特征(如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积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与成因,并分别从农艺、生物、化学、... 连作是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主要栽培方式,连作障碍是土壤修复的世界性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设施栽培出现的连作障碍特征(如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积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与成因,并分别从农艺、生物、化学、物理4个方面简述了各种防治技术在缓解设施连作障碍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最后总结了设施连作障碍及防治技术研究中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方向,以为我国设施连作障碍的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和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连作障碍 调控技术 土壤质量退化 土传病害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李阳兵 高明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1-49,共9页
在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 在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在较大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属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小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岩溶山地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复杂,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人工造林改善土地质量状况需要较长时间的演替,简单的退耕还林很难使土壤质量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地 土地利用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指数 有机质 人工造林
下载PDF
土壤质量及其演变 被引量:35
4
作者 吕晓男 孟赐福 +1 位作者 麻万诸 陈晓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土壤质量是指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及土壤健康质量三个方面的综合质量,是现代土壤学研究的核心。本文综述了土壤质量的内涵、土壤质量研究的重要性与重点、土壤质量演变的规律及土壤退化的途径。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内涵 演变 退化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湘中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尹刚强 田大伦 +1 位作者 方晰 洪瑜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5,共7页
对湘中丘陵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经济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的表层(0~15cm)土壤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土壤质量... 对湘中丘陵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经济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的表层(0~15cm)土壤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退化指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水平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表层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差异显著;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次生林(95.35%)>经济林(73.83%)>采伐迹地(64.41%)>杉木人工林(62.61%)>弃耕地(56.30%)>坡耕地(27.35%)>苗圃地(4.84%),土壤退化指数表现为次生林(0)>经济林(-9.90%)>采伐迹地(-14.35%)>杉木人工林(-14.96%)>弃耕地(-22.22%)>坡耕地(-32.16%)>苗圃地(-40.44%),土壤退化指数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退化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能有效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性状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 湘中丘陵区
下载PDF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洪鹄 赵玉明 +2 位作者 王秀颖 冯艳杰 杨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66,共5页
总结了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探讨了土壤肥力评价的流程。土壤肥力的评价流程如下:首先选择最小指标数据库,其次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最后将所有指标综合成一个土壤肥力指数。指标标准化时,根据土壤指标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可分为"S... 总结了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探讨了土壤肥力评价的流程。土壤肥力的评价流程如下:首先选择最小指标数据库,其次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最后将所有指标综合成一个土壤肥力指数。指标标准化时,根据土壤指标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可分为"S型曲线"、"反S型曲线和"抛物线型曲线"。评价方法包括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土壤质量动力学方法、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等。在某地区评价土壤质量时,要仔细查对各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选出适合本地区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壤肥力 土壤退化
下载PDF
东北黑土资源质量变化特征研究概述 被引量:15
7
作者 鲁彩艳 陈欣 +2 位作者 史奕 郑靖 周全来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3期182-184,189,共4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黑土资源的不断开垦,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加剧。详述了近几十年来黑土资源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黑土质量退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通过分析得知,东北农田黑土总的变化趋势是黑土层变薄,有...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黑土资源的不断开垦,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加剧。详述了近几十年来黑土资源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黑土质量退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通过分析得知,东北农田黑土总的变化趋势是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平衡失调,物理性状恶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大部分高产农田变成中、低产田,严重制约了东北及我国粮食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1,表3,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质量 黑土退化 土壤侵蚀
下载PDF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月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7期188-188,191,共2页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同时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也逐渐显现,制约着设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中国设施土壤出现的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养分失衡等质量退化问题,提出了合理轮作、科学施肥、...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同时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也逐渐显现,制约着设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中国设施土壤出现的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养分失衡等质量退化问题,提出了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客土改良等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土壤质量 退化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热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文志 赵赫 +4 位作者 刘磊 王丽娟 欧阳志云 郑华 李彦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1-380,共10页
为了明确热带天然林转变为橡胶林和槟榔后土壤质量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土壤质量影响。在海南中部山区,以原始林(PF)、次生林(SF)、槟榔(Areca catechu)林(AP)、纯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RP)和橡胶益智(Alpin... 为了明确热带天然林转变为橡胶林和槟榔后土壤质量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土壤质量影响。在海南中部山区,以原始林(PF)、次生林(SF)、槟榔(Areca catechu)林(AP)、纯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RP)和橡胶益智(Alpinia oxyphylla)林(RAP)为对象,探索天然林退化后土壤性质和质量变化,分析了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凋落物量、郁闭度、根长密度、细根密度和比根长)对土壤质量影响。结果表明:1)与原始林相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凋落物量、根长密度、细根密度、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人工林土壤碱解氮明显降低,但总磷、总钾和缓效钾明显升高(P<0.05)。2)与原始林相比,次生林、槟榔林、纯橡胶林和橡胶益智林土壤质量指数分别降低63.4%、85.8%、81.2%和84.1%,随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梯度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土壤质量显著降低(P<0.05),但人工林间土壤质量无显著差异。3)凋落物量、郁闭度、根长密度和细根密度均与土壤质量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密度对土壤质量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凋落物间接影响效应最大。天然林转变为橡胶和槟榔林显著改变土壤性质和质量,群落性状细根密度和凋落物可较好解释土壤质量变化,强化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管理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群落功能性状 土壤质量指数 土壤退化 海南
下载PDF
造林方式对红壤养分流失和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章明奎 徐建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9-652,共4页
比较了炼山全垦、全垦和直接挖穴造林等 3种造林方式对红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流失量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炼山和全垦造林将明显增强土壤和养分的流失 ,导致土壤有机质、氮、磷。
关键词 全垦 土壤肥力质量 土壤退化 造林 红壤
下载PDF
华南红层地貌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南雄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金凤 余世钦 +6 位作者 符加方 徐国良 于波 赖晓群 胡思源 张开渠 刘家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8-930,共13页
红层地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以往对红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分布和地貌特征等方面,但对于红层区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下的质量变化缺乏了解。为了研究华南典型红层地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粤... 红层地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以往对红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分布和地貌特征等方面,但对于红层区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下的质量变化缺乏了解。为了研究华南典型红层地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粤北韶关南雄红层盆地,选择红层强蚀岗地、红层裸岩岗地、草丛地、灌木地、乔木地、农用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采集94个土壤样品并测试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等土壤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及土壤退化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地红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差异显著,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1)南雄红层区土壤质量特征明显受到红层母岩的影响。由于红层区土壤主要是由紫红色砾岩、砂岩和泥质岩等发育而成,土壤总体上呈中性或弱碱性,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2)植被覆盖差异对土壤质量有显著影响。红层强蚀岗地是研究区土壤退化的极端表现,其表层缺乏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低;乔木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含量最多,但pH值最低,可能是受到凋落物分解酸化和南方暴雨淋洗等的作用。不同乔木林地土壤质量的差异可能与凋落物类型、产生和分解能力的差异有关。(3)人类活动对红层区土壤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历史上人类开荒和农耕活动造成连片的红层荒漠化;近年农户的拾薪、踩踏和收胶也使马尾松林地出现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农用地人为输入养分一定程度也可以明显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地貌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 主成分分析 南雄盆地
下载PDF
竹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2 位作者 张小平 杨传宝 翟婉璐 《竹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89,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保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敏锐地反映土壤状况。竹林具有竹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经营强度大等特点,这些特性严重影响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的... 土壤微生物是保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敏锐地反映土壤状况。竹林具有竹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经营强度大等特点,这些特性严重影响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的主要工作,阐述了竹林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竹林土壤质量退化类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并提出了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复合修复等若干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质量 退化修复技术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山核桃产区林地土壤质量退化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罗其 傅伟军 +3 位作者 叶正钱 马闪闪 丁立忠 赵科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为全面提升山核桃林地土壤质量的整体水平,促进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以浙江临安典型山核桃产区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情况作为土壤退化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逻辑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 为全面提升山核桃林地土壤质量的整体水平,促进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以浙江临安典型山核桃产区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情况作为土壤退化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逻辑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遥感(remote sensing,RS)的“3S”技术,进行林地土壤质量退化程度的空间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意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肥力以中度退化为主,仅有1.65%的区域处在高度退化状态,主要集中于龙岗镇北部和清凉峰镇西南部;林地土壤污染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仅有6.35%的区域处于中高度以上污染退化水平,主要集中于岛石镇和湍口镇;山核桃林地土壤综合退化程度主要以中低度退化为主,占林地面积的66.50%,高度退化、中高度退化、中度退化和低度退化区域分别占林地面积的0.15%、2.44%、27.45%和3.46%,其中高度退化林地主要分布在清凉峰镇西南部和龙岗镇西部。本研究结果将为山核桃林地土壤质量提升和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退化 山核桃 空间异质性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土壤质量退化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厉彦玲 赵庚星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土壤质量退化效应是其环境效应的重点内容之一,但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探讨。该文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质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壤质量退化的关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土壤质量退化的...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土壤质量退化效应是其环境效应的重点内容之一,但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探讨。该文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质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壤质量退化的关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土壤质量退化的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若干挑战与问题;提出了以下研究建议:1)应加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和土壤污染等退化效应研究。2)进一步提高遥感图像分类与信息提取精度。3)重视定量遥感方法与反演模型研究,多传感器联合反演算法是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性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4)目前的土壤光谱分析模型和技术在更深入而充分地利用现有数据源的光谱、空间和时间性质方面仍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遥感反演 综述 土壤质量退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Effect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on soil quality and soil biotic community in a semi-arid temperate steppe 被引量:5
15
作者 Xu Han Yuhui Li +4 位作者 Xiaofang Du Yingbin Li Zhengwen Wang Siwei Jiang Qi Li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20年第1期749-759,共11页
Grasslands provide a number of ecosystem services for human society.Degradation of grasslands results in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In order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Grasslands provide a number of ecosystem services for human society.Degradation of grasslands results in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In order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on belowground ecosystems,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on a temperate stepp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egradation and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degradation on soil quality and soil biotic communitie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grassland degrad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oil quality,with lower values of soil quality index(SQI)observed i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than the meadow steppe and the grassland from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Changes in the SQI along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gradi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carbon stock and the aboveground biomass,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oot shoot ratio.Nematode trophic diversity and the ratio of fungal to bacterial PLFA were lower i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than the grassland from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The dissimilarities in soil microbial and nematode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creased with the changes in soil quality index.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il quality index based on the minimum data sets could effectively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on soi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store degraded grasslands,the key contributors to the soil quality,such as soil carbon,should be taken on priority basis for revitalizing the soi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quality soil biodiversity Grassland degradati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原文传递
侵蚀对苏南丘陵区非耕作土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燕 杨浩 +1 位作者 张洪 彭补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175-178,共4页
只要具备适宜的条件,土壤侵蚀就会发生,苏南丘陵区也不例外。以137Cs示踪法进行的研究表明,尽管植被覆盖良好,自然状态下的苏南坡地非耕作土上仍有土壤侵蚀发生。虽因地貌、气候等条件使这里的土壤净流失量不大,可是侵蚀还是引起土壤颗... 只要具备适宜的条件,土壤侵蚀就会发生,苏南丘陵区也不例外。以137Cs示踪法进行的研究表明,尽管植被覆盖良好,自然状态下的苏南坡地非耕作土上仍有土壤侵蚀发生。虽因地貌、气候等条件使这里的土壤净流失量不大,可是侵蚀还是引起土壤颗粒粗化,且主要丢失的是粉粒;并使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减少,即造成土壤质量退化。此外,当地土壤肥沃,侵蚀及伴随的养分流失产生的异地生态损害亦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137Cs丢失量 土壤粗化 土壤养分减少 土壤质量退化
下载PDF
消减大豆连作障碍的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义卓 蔡姗姗 +3 位作者 王伟 郭伟 孙磊 孙海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4,共8页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时间、数量等方式解决大豆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养分偏耗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改良剂针对性地解决土壤酸化、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的问题;在大豆连作土壤中接入有益微生物,从而降低有害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活性,最终达到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效果。最后总结得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养分调控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养分调控技术的优化改良提出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障碍 土壤质量退化 养分调控技术
下载PDF
Impact of enclosure management on soi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in a restored semi-arid rangeland, Kenya 被引量:3
18
作者 Stephen M MUREITHI Ann VERDOODT +5 位作者 Charles KK GACHENE Jesse T NJOKA Vivian O WASONGA Stefaan De NEVE Elizabeth MEYERHOFF Eric Van RANST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Rangeland degrad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throughout sub-Saharan Africa and its restoration is a challen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n Lake Baringo Basin of Kenya,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 fa... Rangeland degrad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throughout sub-Saharan Africa and its restoration is a challen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n Lake Baringo Basin of Kenya,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 farmers are restoring indigenous vegetation inside enclosures in an effort to combat severe land degradation and address their livelihood problem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enclosure management on soi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being key indicators of soil ecosystem health. Six reseeded communal enclosures using soil embankments as water-harvesting structures and strictly regulated access were selected, varying in age from 13 to 23 years. In six private enclosures, ranging from 3 to 17 years in age, individual farmers emulated the communal enclosure strategy and restored areas for their exclusive us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bulk density, and increases i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ontents and stocks were found in the enclosures as compared with the degraded open rangeland. In the private enclosures, the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on the soil quality was variable, and soil quality was in general lower than that obtained under communal management.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absolute stock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ompared to the degraded open rangeland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oil quality through range rehabilitation. Over-sowing with indigenous legume fodder species could improv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oil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pasture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geland degradation enclosures microbial biomass rehabilitation RESEEDING soil quality Kenya
下载PDF
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5 位作者 姬景红 王庆毅 袁佳慧 朱莹雪 郝小雨 孙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92-96,共5页
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科学保护黑土地、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变薄、变瘦、变硬”的质量... 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科学保护黑土地、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变薄、变瘦、变硬”的质量退化现状,从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3个方面梳理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方案和保护条例,从强化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保护利用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1980s与2020s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金珂 李笑雨 王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7-1374,共8页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冻土融化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壤质量下降,明确青藏高原土壤质量年代际变化状况,是科学认识该地区土壤资源的基础,是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关键。本研究选取1980s和2020s青藏高原南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8项指标...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冻土融化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壤质量下降,明确青藏高原土壤质量年代际变化状况,是科学认识该地区土壤资源的基础,是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关键。本研究选取1980s和2020s青藏高原南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8项指标,通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对山地针叶林地带(西藏自然地理分区Ⅱ区)和山地灌丛草原地带(Ⅳ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变差分解(VPA)明确造成土壤质量时空分布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近40年各自然带土壤质量均呈下降趋势,Ⅱ区SQI从0.505下降至0.484,Ⅳ区SQI从0.458下降至0.425。土壤养分和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在不同时期,Ⅱ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质量均优于Ⅳ区。VPA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植被差异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土壤质量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和植被的不同可以较好地解释SQI的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气候变化 土地退化 变差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