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分形与水分物理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夏江宝 顾祝军 +2 位作者 周峰 刘京涛 彭绍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5期9-15,共7页
为探明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水分物理特征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物理学原理与方法,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研究经济林、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及针叶林4种植被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 为探明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水分物理特征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物理学原理与方法,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研究经济林、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及针叶林4种植被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水分物理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以粗砂粒质量含量最高,细砂粒和石砾质量含量次之,粉黏粒质量含量较低,与裸地相比,不同植被类型具有显著提高土壤细砂砾和粉黏粒质量含量的作用,并且混交林作用程度高于纯林;2)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具有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的功能,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针叶林、经济林土壤的饱和蓄水量分别是裸地的1.20、1.16、1.14和1.10倍,表土层(0~20 cm)贮水能力好于表下土层(20~40 cm);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粉黏粒、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孔隙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石砾质量含量、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红壤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均为不均匀性良好的土壤,以混交林土壤粒径分布结构较好,尤其是以针阔混交林的最好,其次是纯林的,针叶林好于经济林,表土层(0~20 cm)大于20~4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水分物理参数 植被类型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不同粒径土壤的光谱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创 申广荣 +1 位作者 王紫君 王哲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2-298,共7页
通过野外采集土样,研磨后获取不同粒径(2、1、0.5、0.25、0.15和0.05 mm)土壤,在暗室内进行光谱测定。分别采用光谱数据微分变换和连续统去除的方法,研究不同粒径土壤的光谱特征差异,探索不同粒径处理对土壤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野外采集土样,研磨后获取不同粒径(2、1、0.5、0.25、0.15和0.05 mm)土壤,在暗室内进行光谱测定。分别采用光谱数据微分变换和连续统去除的方法,研究不同粒径土壤的光谱特征差异,探索不同粒径处理对土壤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土壤的平均光谱反射率在全波段、可见光、红外波段都随土壤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粒径呈负相关关系。微分变换放大了某些在原始光谱数据中比较隐晦的信息。可见光、全波段平均反射率均在土壤粒径<0.25 nm时,呈现出更明显的增长趋势,而红外波段则在土壤粒径<0.15 mm时,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土壤光谱在450和490 nm处的吸收峰值随土壤粒径的减小呈多项式分布;土壤全波段光谱反射率随着粒径的减小呈幂函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反射率 连续统去除 相关性 光谱特征
原文传递
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清贺 卢训令 +2 位作者 汤茜 张祎帆 刘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6,共10页
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土壤结构和植被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研究选择黄河中下游郑州—开封段河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区,探讨河岸人工林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组成和分形维数在不同植被类型和河岸缓冲距... 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土壤结构和植被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研究选择黄河中下游郑州—开封段河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区,探讨河岸人工林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组成和分形维数在不同植被类型和河岸缓冲距离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颗粒质量分数呈非均匀分布,土壤质地空间分布表现为同质性,不同植被类型和河岸缓冲距离对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为2.75左右,土壤结构良好;2)D值与黏粒质量分数均与土壤全碳(TC)、总有机碳(TOC)和全氮(TN)的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0.01),砂粒质量分数则与TC、TOC和TN质量分数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粉粒质量分数只与TN质量分数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3)草本高度、乔木胸径、高度和郁闭度与D值、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砂粒质量分数呈负相关。说明河岸人工林覆盖和生物量越大,土壤结构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分形特征 群落特征 河岸缓冲带 黄河中下游滩地
下载PDF
青土湖干涸湖底2种典型固沙植物群落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易珺 杨自辉 +3 位作者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固沙植物 土壤粒径 分形特征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周边柽柳灌丛聚沙聚肥效应的研究
5
作者 张琪 党晓宏 +2 位作者 崔向新 迟旭 王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1,共7页
柽柳灌丛是吉兰泰盐湖外围重要的植被类型,通过测定分析柽柳灌丛垂直剖面上不同深度土层机械组成和养分含量,探讨盐湖周边柽柳灌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聚沙聚肥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柽柳灌丛下伏0-20cm土层平均体积百分含量为黏粒13.44%、... 柽柳灌丛是吉兰泰盐湖外围重要的植被类型,通过测定分析柽柳灌丛垂直剖面上不同深度土层机械组成和养分含量,探讨盐湖周边柽柳灌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聚沙聚肥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柽柳灌丛下伏0-20cm土层平均体积百分含量为黏粒13.44%、粉粒25.27%、极细沙2.97%、细沙4.63%,无粗沙和极粗沙;对照区(空地)粗沙、极粗沙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41.47%、29.47%,几乎没有细沙以下颗粒的出现,柽柳聚集细沙,粉砂,黏粒的作用明显。2)柽柳灌丛碱解氮(3.29mg·kg^(-1))、速效磷(2.85mg·kg^(-1))、速效钾含量(162.16mg·kg^(-1)),分别高于空地38.64%、47.59%、46.79%(p<0.05),聚肥效应明显。3)柽柳灌丛改土作用的能力与灌丛发育阶段有关。灌丛发育初期、中期、衰退期速效钾含量较空地分别增加28.41%、64.55%、47.41%,说明柽柳生长的中期阶段也是柽柳生长的旺盛期聚集细颗粒和肥力的能力最强。吉兰泰盐湖周边柽柳灌丛沙堆改土固沙作用的研究可为盐湖绿洲防护林的建设提供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特征 土壤养分 聚沙聚肥作用 柽柳灌丛 吉兰泰盐湖
原文传递
辽东山区5种林分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与土壤性质
6
作者 邓继峰 万龙燕 +4 位作者 侯瑞萍 李景浩 武斌 韩明 石小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8,共10页
选取清原县森林内林龄、坡向、坡位基本相同的林分类型,包括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人工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人工林、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人工林、天然针阔混交林(... 选取清原县森林内林龄、坡向、坡位基本相同的林分类型,包括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人工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人工林、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人工林、天然针阔混交林(红松和蒙古栎数量比为2∶8),设置无乔木覆盖样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天然条件不同林分土壤粒度组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单、多重)分形维数,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及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林地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组成以砂粒为主,粉粒、黏粒次之;粒度特征整体呈现分选状况极好、偏度正和峰态为尖窄的特点,土壤单重分形维数在1.84~2.78之间;有林地土壤平均粒径、单重分形维数及土壤理化性质均高于对照样地,且从针叶林、阔叶林至针阔混交林,上述土壤指标呈现递增趋势;多重分形维数表现为容量维数>关联维数>信息维数;单重分形维数和容量维数与黏粒和粉粒体积分数及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说明土壤细粒物质在有林地的保护中逐渐恢复,且表层土壤的恢复效果较好;多重分形维数分析表明,土壤粒径非理想均匀分布,因此,利用单重分形维数结合多重分形参数评价土壤质量仍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性质 土壤粒度特征 辽东山区
下载PDF
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颗粒分形及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祝忆伟 张志铭 +2 位作者 赵勇 赵河 袁晓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4-639,共6页
运用土壤粒径组分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理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粒径分形特征与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栓皮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差异明显,随栓皮栎林龄增加,黏粒、粉粒含量... 运用土壤粒径组分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理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粒径分形特征与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栓皮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差异明显,随栓皮栎林龄增加,黏粒、粉粒含量呈上升趋势,沙粒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2)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0~40cm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在1.35~2.61之间,均值为2.14,其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沙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栓皮栎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40 a生高于10 a生,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土壤中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均与分形维数D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养分特征 不同林龄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赋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卓 张进虎 +4 位作者 袁杰 张馨月 范少强 张富玲 马曙光 《干旱环境监测》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本文以祁连山南坡地区阿咪东索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粒度和有机质的含量及赋存特征进行测试,选取林地、草地、灌丛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采集13个土壤剖面土壤样品195个。结果表明:①3个不同生态系统... 本文以祁连山南坡地区阿咪东索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粒度和有机质的含量及赋存特征进行测试,选取林地、草地、灌丛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采集13个土壤剖面土壤样品195个。结果表明:①3个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粒度主要为粉砂,其次为砂,黏粒最少,且表层至深层土壤黏粒和粉砂含量逐渐减小,砂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粒度分布曲线呈非对称双峰分布。②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灌丛次之,林地最少。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小的趋势。③林地、草地和灌丛土壤有机质赋存状态差异较大,表层土壤有机质均以机械混入混合状态为主,至中深层出现差异,林地土壤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态存在,而灌丛和草地土壤有机质以“机械混入”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2种状态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土壤粒度 土壤有机质 赋存特征
下载PDF
基于不同林龄的辽西北油松人工林表层土壤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雪峰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7期27-30,62,共5页
为探究油松人工林土壤粒度特征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揭示油松人工林对林下土壤的影响作用,为辽西北地区以油松为建群种的造林模式、土壤地力恢复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省昌图县东部太阳山风景区13、25、37和44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为... 为探究油松人工林土壤粒度特征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揭示油松人工林对林下土壤的影响作用,为辽西北地区以油松为建群种的造林模式、土壤地力恢复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省昌图县东部太阳山风景区13、25、37和44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各林龄油松林表层(0~20cm)土壤样,基于激光衍射技术,对土壤粒度,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壤粒度组成以沙粒为主,其次是粉粒和黏粒;(2)中龄林的粒度特征最好,其次为近熟林、成熟林,而幼龄林稍差,且有林样地的粒度特征均比对照好;(3)整体上,从幼龄林期到中龄林期,油松林随林龄的增大,表层土壤粒度特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从中龄林期到近熟林、成熟林期,油松林随林龄增大表层土壤粒度特征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油松 人工林 土壤粒度特征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买合皮热提.吾拉木 满苏尔.沙比提 阿依图尔荪.哈力穆拉提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1-296,共6页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轻,粘粒和砂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2就各土...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轻,粘粒和砂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2就各土地利用类型而言,粘粒含量果林地最高,混合作物地最低;粉粒含量混合作物地最高,棉花地最低;砂粒含量棉花地最高,谷物地最低;3各连作年限棉田而言,粘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0年棉田最低;粉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5年棉田最低;砂粒含量连作25年棉田最高,连作15年棉田最低;4从总体上来讲,渭干河、库车河、塔里木河冲洪积物交汇处粘粒和粉粒含量较高,而砂粒含量较低,由绿洲中心往外,以粘粒和粉粒含量逐渐降低,而砂粒含量逐渐增加;5土壤母质属性、地貌地形、气象气候等结构性因素是控制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粒径变异的主要因素,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加剧了农田表层土壤粒径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农田表层土壤 空间变异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雪梅 曹丽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48-2855,共8页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荒漠过渡地带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荒漠过渡地带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以粗砂粒、砂粒和粉砂粒为主,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粗砂粒和粉砂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②土壤分形维数只与黏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4。芦苇群落和芦苇+骆驼刺群落土壤分形维数较大,而柽柳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土壤则相反。③研究区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粗偏程度较大,粒度较分散,土壤粒度特征在靠近绿洲的植物群落与靠近荒漠的植物群落间差异明显。④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与分形维数和粒度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结论】造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其次植被覆盖度、风蚀因素、有机质含量以及人为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粒度特征 典型植物群落 绿洲-荒漠过渡带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土壤粒度分布特征研究——以赣县姜窝子稀土矿山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柳传毅 刘金辉 +2 位作者 钟连祥 徐狮 陈陵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颗粒粒度分布对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迁移,以及水土流失有重要影响.利用水洗分筛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研究了江西赣县姜窝子稀土矿土壤颗粒粒度并探讨了土壤颗粒粒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姜窝子稀土矿山土壤颗粒粒度分布受风化程... 颗粒粒度分布对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迁移,以及水土流失有重要影响.利用水洗分筛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研究了江西赣县姜窝子稀土矿土壤颗粒粒度并探讨了土壤颗粒粒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姜窝子稀土矿山土壤颗粒粒度分布受风化程度、颗粒垂向迁移因素的影响,呈如下分布:(1)离子型稀土矿土壤颗粒按直径分为粗、细、粉、黏粒结构,且土壤粗颗粒以石英为主,稀土矿土壤颗粒粒度呈驼峰式分布,即粒径在粗颗粒(>2 mm)和黏粒(<0.075 mm)含量较高,粒径在细、粉粒(0.075~2 mm)含量相对较低;(2)受风化程度和颗粒垂向迁移的影响,稀土矿土壤细、黏粒组分的含量随深度增大呈先升后降的曲线形态;(3)黏粒(<0.075 mm)激光粒度分析表明,颗粒分布随粒径的大小变化与粒径大于0.075 mm的颗粒在深度上的分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石 土壤颗粒级配分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土壤粒径对灌木植物根-土摩阻特性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欢 唐丽霞 +2 位作者 戴全厚 潘露 阮仕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7,94,共6页
为了系统性研究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力学效应,探讨土体对根系的摩阻特性,以4种不同土壤粒径(原级配,1.0~2.0,0.5~1.0,<0.5 mm)和3年生的典型护坡植物种火棘及紫穗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的方式对根系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 为了系统性研究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力学效应,探讨土体对根系的摩阻特性,以4种不同土壤粒径(原级配,1.0~2.0,0.5~1.0,<0.5 mm)和3年生的典型护坡植物种火棘及紫穗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的方式对根系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结果表明:(1)根—土及土—土界面的摩阻强度与垂直荷载呈明显的正线性关系;随土体粒径的增加,根—土及土—土界面的摩阻强度、摩擦系数、黏聚力和摩擦角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相同粒径范围内,火棘根—土界面摩阻特性显著优于紫穗槐和素土;(2)根—土界面与素土界面的剪应力随位移的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土界面剪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呈现曲折蜿蜒式上升,而素土曲线表现为平缓式上升;(3)土体粒径越小,根土间接触面的比表面积越大,细小的土壤颗粒与根表面发生镶嵌,加大接触面的咬合力,使摩阻能力加大。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灌木植物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机制,以及利用灌木植物提高试验区边坡土体稳定性、防治坡面浅层滑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灌木 根—土界面 摩阻特性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被引量:38
14
作者 阎欣 安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43-3250,共8页
研究宁夏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性状、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分形维数(D)影响显著,D值为1.69~2.62.除在10~20 cm土层出现较小波动外,随着沙漠化程度加剧,0~30 cm土层D... 研究宁夏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性状、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分形维数(D)影响显著,D值为1.69~2.62.除在10~20 cm土层出现较小波动外,随着沙漠化程度加剧,0~30 cm土层D值整体呈减小趋势.在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荒漠草地D值最大,黏粒和粉粒体积百分含量最高,极细砂粒和细砂粒体积百分含量最低;流动沙地D值最小,黏粒和粉粒体积百分含量最小,极细砂粒和细砂粒体积百分含量最高.D与<50μm和>50μm粒径的土壤颗粒存在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50μm粒径是决定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径关系的临界粒径.随着荒漠草原沙漠化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容重逐渐升高,固定沙地至半固定沙地是荒漠草原沙漠化的质变过程,其中土壤粘粒体积百分含量、粉粒体积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骤减,极细砂粒体积百分含量、细砂粒体积百分含量和土壤容重骤增.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固定沙地与半固定沙地分形维数的临界值为2.58,因此分形维数2.58可作为荒漠草原沙漠化的退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分形维数 土壤理化性质 沙漠化 荒漠草地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植物篱系统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黎建强 张洪江 +1 位作者 陈奇伯 周红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3,139,共6页
在对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系统调查样地土壤样品颗粒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篱系统内土壤颗粒分布及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类、草本类和灌木类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砂粒含量比其... 在对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系统调查样地土壤样品颗粒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篱系统内土壤颗粒分布及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类、草本类和灌木类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砂粒含量比其对应的植物篱带内土壤沙砾平均含量分别高10.4%,13.7%和9.2%;而黏粒含量在植物篱带内富集,其平均含量比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黏粒含量分别高14.3%,19.5%和10.7%;(2)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和土壤粉粒含量具有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3)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容重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氮、土壤全钾、土壤有效钾、土壤全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分形维数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关系
下载PDF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 Karst Area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A Case Study of Shuifang Spring,Jinfo Mt.,Chongqing
16
作者 Yingqin Wang,Linli L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7-87,共1页
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ze the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samples in Shuifang Spring catchment area,Jinfo Mt.,Chongqing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that are horse race grassland, rhododendron bush... 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ze the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samples in Shuifang Spring catchment area,Jinfo Mt.,Chongqing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that are horse race grassland, rhododendron bush,bamboos,and the grassland near the Shuifang spring.The different land usepattern in karst area is of great affection to the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The median diameter of the karst surface layer soil becomes gradually smaller and smaller in following sequence:horse race grassland,grassland near the Shuifang 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land use pattern KARST Shuifang SPRING CATCHMENT ar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