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1
作者 罗晓虹 王子芳 +3 位作者 陆畅 黄容 王富华 高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816-3824,共9页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组,对比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0~100 cm土层土壤的各粒径团聚体中,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团聚体粒径均以> 0. 25 mm为主;其中,竹林> 0. 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荒草地,旱地与果园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 25~2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28. 78%~50. 08%),而0. 053~0. 25 mm和<0. 053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在整个土壤深度内,竹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即二者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0. 569,P <0. 01),在0~100 cm土层中,土壤0. 25~2 mm和<0. 053 mm粒径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0. 25~2 mm的最高,平均含量为56. 54 g·kg-1.除旱地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20~40 cm土层内最高,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总体上,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竹林和荒草地在各土层中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且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粒径分布 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原文传递
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44
2
作者 梁士楚 董鸣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炜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为 2 .6 837~ 2 .8834.不同质地土壤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的规律 ,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为 2 .6 837~ 2 .8834.不同质地土壤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的规律 ,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于中滩和内滩 .土壤分形维数与其盐分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群落类型、土壤质地、滩位、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是影响英罗港红树林土壤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3
作者 刘美龄 叶勇 +1 位作者 曹长青 唐飞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7-1561,共5页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海南东寨港土壤的分形维数为2.302~2.575,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粘粒、盐分、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于中滩和内滩;随着...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海南东寨港土壤的分形维数为2.302~2.575,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粘粒、盐分、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于中滩和内滩;随着土壤质地由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的变化,分形维数逐渐增大;从陆到海土壤分形维数逐渐减小。群落类型、土壤质地、滩位、含盐量、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是影响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几种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贤 张洪江 +4 位作者 程金花 张焜 张静雯 宋楠 孙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4-159,共6页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重庆四面山几种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粒级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60cm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的顺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阔叶林,阔叶林和楠竹林土壤具有相对疏松...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重庆四面山几种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粒级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60cm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的顺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阔叶林,阔叶林和楠竹林土壤具有相对疏松、通透性好的结构,而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土壤质地较细,具有较好的持水保肥性能。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阔叶林地土壤的分形维数减小最为显著,楠竹林地呈增大的趋势,而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减小不显著。这种变化与4个剖面上粘粒含量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③分形维数能够表征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数量,但对不同粒级颗粒含量的反映程度不同,主要由粘粒含量决定(R=0.964),与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R=-0.873),与粉粒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R=-0.004)。④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四面山 林地土壤 分形维数 粒级分布
下载PDF
几种土壤累积粒径分布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建立 徐绍辉 刘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8-592,共5页
土壤粒径分布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作为许多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准确描述土壤的粒径分布是保证模拟质量的前提。评价了对数正态分布、三次样条、逻辑生长、改进逻辑生长以及vanGenuchten方程等经验模型在描述土壤粒径分布中的适用... 土壤粒径分布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作为许多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准确描述土壤的粒径分布是保证模拟质量的前提。评价了对数正态分布、三次样条、逻辑生长、改进逻辑生长以及vanGenuchten方程等经验模型在描述土壤粒径分布中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改进的逻辑生长曲线模型预测效果最好,而广泛采用的对数正态分布的结果最差。其它3种模型的效果介于两者之间。根据5种粒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利用分形方法来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固相 预测模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威 张国英 +4 位作者 张静 刘璐 黄丽 鲁剑巍 李小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在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和免耕)的长期定位试验(湖北省武穴市和荆州市)基础上,通过湿筛法测定不同土层(0 20 cm和20 40 cm)的不同粒径(>5 mm,2~5 mm,1~2 mm,0.5~1 mm,0.25~0.5 mm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并... 在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和免耕)的长期定位试验(湖北省武穴市和荆州市)基础上,通过湿筛法测定不同土层(0 20 cm和20 40 cm)的不同粒径(>5 mm,2~5 mm,1~2 mm,0.5~1 mm,0.25~0.5 mm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并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SD)等进行分析,研究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免耕处理均会影响土壤各级团聚体的分布状况,同时其也会增加农田表层(0-20 cm)土壤粒径>0.25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MWD和GMD值,但是会降低PSD值.其中PSD与粒径>0.25mm团聚体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武穴处理相关系数为-0.997,荆州处理相关系数为-0.993),但是MWD和GMD与粒径>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秸秆还田和免耕均会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但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粒径>0.25 mm团聚体百分含量、MWD和GMD值均高于免耕处理,说明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要优于免耕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措施相结合,土壤结构改良效果最佳.武穴和荆州两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粒径>0.25 mm团聚体百分含量、MWD、GMD和PSD的影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平均几何直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沙漠过渡带“肥岛”形成过程中土壤颗粒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任雪 褚贵新 +3 位作者 王国栋 乔旭 宋日权 王绍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4,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段的梭梭灌丛土壤不同空间位置(包括灌丛下和灌丛间)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异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颗粒...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段的梭梭灌丛土壤不同空间位置(包括灌丛下和灌丛间)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异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沙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与土壤养分含量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形态养分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等的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用以表征土壤结构性状和肥力特征。②沙漠-绿洲过渡带典型空间位置的土壤粒级分布呈梯度性变化,从绿洲到沙漠1~0.25 mm的土壤颗粒体积百分比从0.4%增加到16%,而小于0.05 mm的颗粒体积百分比从76.6%减少到3.5%,土壤的粗粒组分明显增加,细粒组分明显递减,并且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从2.50降低到2.03。③不同粒径土粒的分布规律表现为灌丛下的粉粒、粘粒含量均大于灌丛间的,其中沙漠腹地灌丛下的表层土壤粉粒增加了1.23%,粘粒增加了0.06%;退耕还林地灌丛下土壤表层的粉粒增加了10.78%,粘粒增加了2.91%,说明梭梭灌丛能有效截获风蚀带来的微细尘埃、粘粒和粉沙,使灌丛下土壤的结构及肥力性状得以改善,形成灌丛“肥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灌丛“肥岛”
原文传递
黄土区不同施肥对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彩丽 薛萐 +1 位作者 刘国彬 丁少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0-561,共12页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运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15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区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微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的优势粒级均为0.02 ...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运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15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区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微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的优势粒级均为0.02 0.05 mm。有机肥(M)、磷肥(P)、有机肥和氮肥配施(MN)、有机肥、氮肥和磷肥配施(MNP)处理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0.1 0.2 mm土壤颗粒的百分含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MP)以及MNP处理有利于该土层大粒径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氮肥和磷肥配施(NP)处理的土壤分散率最大,M处理最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和细粉粒(0.002 0.02 m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粉粒(0.02 0.05 mm)和细砂粒(0.05 0.2 mm)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团聚度与<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0.01 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1 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 微团聚体 颗粒体积分形维数 团聚度 分散率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灌丛土壤颗粒多重分形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代豫杰 李锦荣 +4 位作者 郭建英 韩秀峰 张梦璇 周晓莹 董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9-1078,共10页
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及其分布状况显著受到土壤PSD(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粒径分布)和有机质相互胶结方式的差异影响,而w(SOC)可反映土壤结构优劣程度,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及碳库饱和度.以乌兰布和沙漠沙冬... 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及其分布状况显著受到土壤PSD(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粒径分布)和有机质相互胶结方式的差异影响,而w(SOC)可反映土壤结构优劣程度,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及碳库饱和度.以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花棒、猫头刺、白刺和梭梭灌丛下0~100 cm深度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测试,采用多重分形理论探讨土壤特性和w(SOC)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反映土壤结构及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灌丛下的土壤均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并且灌丛可通过降低风速,使≤50μm的优质颗粒在周围表层土壤沉降,而优质颗粒数量与w(SOC)、D_0(粒径分布范围)及D_1(分布均匀程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_1/D_0(分布离散程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2)各灌丛下w(SOC)的大小关系与D_1、D_0相似但与D_1/D_0完全相反,即w(SOC)可表征PSD状况进而反映土壤结构优劣程度,并且在沙冬青灌丛的>20~30、>60~80 cm土层出现两次峰值,分别为11.958、11.928 g/kg;(3)对D_0的扩大及D_1/D_0的降低程度以沙冬青灌丛最为明显,但对D_1的降低程度则以花棒灌丛最为明显.研究显示,多重分形理论可很好地描述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土性质,并且适生灌丛中沙冬青及花棒可更好地改善土壤颗粒及SOC特征,故可通过种植二者局部改良土壤及增加碳库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多重分形维数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有机碳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氯盐和硫酸盐对遗址土体颗粒级配和界限含水率影响的对比 被引量:19
10
作者 谌文武 吕海敏 +2 位作者 崔凯 吴国鹏 杜昱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8,共5页
为了探讨盐分对遗址土体颗粒级配和界限含水率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洗盐后的素土分别以0(素土),0.2%,0.4%,0.6%,0.8%,1.0%的梯度加入NaCl,Na_2SO_4两种可溶盐,测试特定盐分质量分数和类别的含盐土的颗粒粒径分布和界限含水率的变化.... 为了探讨盐分对遗址土体颗粒级配和界限含水率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洗盐后的素土分别以0(素土),0.2%,0.4%,0.6%,0.8%,1.0%的梯度加入NaCl,Na_2SO_4两种可溶盐,测试特定盐分质量分数和类别的含盐土的颗粒粒径分布和界限含水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盐分对遗址土体的颗粒级配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黏粒占比的变化影响显著,随着盐分质量分数的增大,分布在细粉粒和黏粒范围内的颗粒占比相对减小,分布在粗粉粒和砂粒范围内的颗粒占比相对增加,并且Na_2SO_4盐对土体颗粒级配的影响比NaCl盐的显著;随着盐分质量分数的增大,含盐试样的液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以及塑性指数均逐渐减小,试样由粉质黏土变为粉土,由于盐分的加入,盐分作为电解质对土粒产生团聚作用,黏粒被吸附,使得试样中黏粒占比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土体 特定盐分 颗粒级配 界限含水率
下载PDF
土壤粒径对农药在土壤中分布和光解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岳永德 花日茂 +1 位作者 汤锋 陈先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9-314,共6页
以500W氙灯为光源研究了氯氰菊酯等农药在土壤不同粒径范围的光解速率以及农药加入土壤经充分平衡后在不同粒径范围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对农药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光解速率有显著影响。粘质壤土中,几种农药在0.1~0.25mm和0.25~0.5m... 以500W氙灯为光源研究了氯氰菊酯等农药在土壤不同粒径范围的光解速率以及农药加入土壤经充分平衡后在不同粒径范围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对农药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光解速率有显著影响。粘质壤土中,几种农药在0.1~0.25mm和0.25~0.5mm粒径范围含量最高,为混合土样的1.2~1.3倍;1.0~2.0mm粒径范围含量最低,为混合土样的0.78~0.9倍;砂质壤土中几种农药含量则随粒径增大而提高。氯氰菊酯等3种农药在粘质壤土和砂质壤土不同粒径范围的光解速率均以0.5~1.0mm范围最快,半衰期分别为34.07~42.78h(砂质壤土)和44.93~55.0h(粘质壤土);0.1~0.25mm粒径范围光解最慢,半衰期分别为56.50~77.70h(砂质壤土)和65.04~88.03h(粘质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农药 光解
下载PDF
冲击作用下粘性土壤破碎体的分形维数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孟凤英 丁启朔 +2 位作者 鹿飞 丁为民 潘根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1,124,共5页
给出冲击破碎分析的两倍尺度控制约定,研究粘结态土壤破碎体生成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破碎体分形维数与落锤质量、冲击行程、土壤含水率、破碎比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破碎体的分形维数与落锤质量及冲击行程没有联系,但分形维数... 给出冲击破碎分析的两倍尺度控制约定,研究粘结态土壤破碎体生成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破碎体分形维数与落锤质量、冲击行程、土壤含水率、破碎比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破碎体的分形维数与落锤质量及冲击行程没有联系,但分形维数与土壤含水率及破碎比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通过比较得知土壤在冲击作用下的破碎体分形维数远远低于植被土样的分形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土壤 冲击破碎 破碎体分形维数 颗粒尺度分布
下载PDF
北京市得田沟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岩 朱先芳 +1 位作者 季宏兵 乔敏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以北京市得田沟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斯托克斯沉降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及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主要以〉0.15 mm粒级为主,含量达到51.19%-79.75%,其次为0.15-0.05 mm粒级土壤,含量为14.67%... 以北京市得田沟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斯托克斯沉降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及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主要以〉0.15 mm粒级为主,含量达到51.19%-79.75%,其次为0.15-0.05 mm粒级土壤,含量为14.67%-38.99%,粒级0.05-0.01 mm土壤含量为0.18%-7.6%,粒级〈0.01 mm的土壤含量仅占1.71%-5.95%.除Ti和V外,其它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的粒级效应,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但大多数金属元素不在最细粒级上达到最大值,而是在0.002-0.001 mm粒级上最大.金属元素在不同粒级上的累积效应与粒级上的含量相一致,金属元素在较细粒级上的累积作用明显强于粗粒级.细粒级土壤含有较高的金属含量,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极细粒级土壤进入空气和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粒径分布 累积系数
原文传递
崩解性砂软岩改良弱膨胀土性状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国维 巩齐齐 +3 位作者 李涛 吴建涛 陈伟 曹雪山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3,共10页
引江济淮河(航)道工程引江济巢段和江淮沟通段地层连续分布弱膨胀土和具有崩解性的砂软岩,为资源化利用河道开挖弃渣开发非膨胀土来源,实验研究利用崩解性软岩改良弱膨胀土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崩解性砂软岩易粉碎、无膨胀性、天然含水率... 引江济淮河(航)道工程引江济巢段和江淮沟通段地层连续分布弱膨胀土和具有崩解性的砂软岩,为资源化利用河道开挖弃渣开发非膨胀土来源,实验研究利用崩解性软岩改良弱膨胀土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崩解性砂软岩易粉碎、无膨胀性、天然含水率低,具备作为改性材料的条件;弱膨胀土掺入崩解性砂岩后其膨胀率、膨胀力、最优含水率与掺入量负相关,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与掺入量正相关;弱膨胀土掺入崩解性砂岩后其内摩擦角随掺量呈反S型曲线规律发展,黏聚力随掺量增加近似呈二次曲线规律衰减,掺量高于30%时,改良土的抗剪强度可能低于天然弱膨胀土;在砂岩掺量及粒径范围相同情况下,砂岩粗颗粒含量越高,改良土的黏聚力越高和摩擦角越低;砂岩改良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强度稳定性得到改善,且水化砂岩的改良效果优于机碎砂岩。以弱膨胀土改良后强度不损失为标准,确定砂岩合理掺量为30%,并须合理控制砂岩改良土施工过程中机碎砂岩中粗粒组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崩解性砂岩 掺量 颗粒级配 抗剪强度 干湿循环
下载PDF
脱硫石膏对不同质地滨海盐碱土性质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辉 陈小华 +2 位作者 付融冰 李静 杜三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97-4403,共7页
研究选取了2种不同质地的滨海盐碱土以及2种不同来源的脱硫石膏,借助土柱淋洗实验方法,分析了不同质地土壤在施加不同石膏后的土壤粒径分布、透气性、水力传导度、pH值以及钠离子累积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脱硫石膏之后,盐碱土中的... 研究选取了2种不同质地的滨海盐碱土以及2种不同来源的脱硫石膏,借助土柱淋洗实验方法,分析了不同质地土壤在施加不同石膏后的土壤粒径分布、透气性、水力传导度、pH值以及钠离子累积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脱硫石膏之后,盐碱土中的粘粒比例减少,物理结构得到改善,孔隙度变大,透气性和水力传导能力增强,能够有效加快脱盐过程;比较不同质地的盐碱土改良效果表明,脱硫石膏对粘粒比例较高的土壤改良效果显著强于粘粒比例较低的土壤(p<0.01),施加2.5%石膏,粘粒比例下降6.5%,透气性提高45%,水力传导度增加185%,pH值降低了1.1,钠离子累积质量增加78%,而粘粒比例较低的土壤改良效果要差于粘粒比例高的土壤。比较不同来源石膏对土壤改良效果表明,石膏中的静态溶出率这一性质是决定脱硫石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的重要因素,静态溶出率越高,则凝聚更多的带负电荷的粘粒,实现土壤物理结构快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脱硫石膏 土壤透气性 土壤粒径分布 水力传导度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油田区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沅蔚 邹艳梅 王传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83-2593,共11页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胜利油田油气长期开采造成了采油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通过对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区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重点研究石油污染影响下10种重金属元素(Pb、V、Cr、Mn、Fe、Co、Ni、Cu、Zn和Cd)的含量、土壤粒径和总有...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胜利油田油气长期开采造成了采油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通过对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区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重点研究石油污染影响下10种重金属元素(Pb、V、Cr、Mn、Fe、Co、Ni、Cu、Zn和Cd)的含量、土壤粒径和总有机碳比重(TOC)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9个土壤剖面的土壤颗粒d0.5的范围为18-44μm,大部分属于细砂粒;但油田污染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相较于对照组非污染区,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受石油烃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油田区8种主要重金属(Pb、V、Mn、Fe、Co、Cu、Zn和Cd)在0-10 cm或10-20 cm层重金属含量最高,最大值分别为32.51、88.04、336.9、2.530×10^4、9.76、23.46、87.15、0.38 mg·kg^-1;对照组受成土过程的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深层(30-50 cm)出现两种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聚类和相关性分析,油田区8种主要重金属(Pb、V、Mn、Fe、Co、Cu、Zn和Cd)浅层受泄漏石油影响为主,深层受土壤本底值影响为主,含量与土壤TOC(除去表层)的相关性较高;Cr、Ni则是受成土过程的影响.而非油区中8种重金属受大气沉降和成土过程的共同影响,含量与黏、粉粒之间普遍存在负相关关系,与TO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迁移及其分布都受到了石油污染和油田开发的影响.该研究将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重金属-石油烃复合污染物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 重金属 TOC 石油污染 垂直分布
下载PDF
长期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欣欣 符建荣 +5 位作者 邹平 陈维 叶静 俞巧钢 姜丽娜 王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724,共6页
通过开展有机质物理分组试验,研究了杭州湾南岸不同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有机碳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植稻年限耕层水稻土中,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0.25mm)中,其中大微团聚体(0.053~0.25mm)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 通过开展有机质物理分组试验,研究了杭州湾南岸不同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有机碳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植稻年限耕层水稻土中,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0.25mm)中,其中大微团聚体(0.053~0.25mm)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在微团聚体(0.053~0.25mm,<0.053mm)中,有机碳含量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0.053~2mm粒径范围内,各粒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增加,有机碳主要集中在大微团聚体(0.053~0.25mm)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颗粒有机碳含量减少.栽培年限长的水稻土比栽培年限短的水稻土碳封存量大,早期开垦的水稻土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序列 种植年限 有机碳 粒级分布
原文传递
云南陆良植烟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强 李志伟 +2 位作者 王全 罗维 周冀衡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1,共9页
采用GPS定位技术,在陆良烟区采集土壤样品341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分形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的总体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土壤粒径... 采用GPS定位技术,在陆良烟区采集土壤样品341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分形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的总体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土壤粒径及其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含量及其分形维数在不同质地土壤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粘粒含量和分形维数表现为轻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砂粒和粉粒含量则相反;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在2.524~2.928之间,平均为2.82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粉粒及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直观地反映土壤粒径分布;土壤颗粒含量和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均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变程仅为0.12~0.27 km,表明其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小,空间分布主要呈东西向变化趋势,高低值区域分异和明显;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值与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分形维数可用于表征土壤养分状况;海拔高度、有机质、土壤类型、地形、轮作模式均对土壤颗粒含量和土壤粒径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陆良
下载PDF
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团聚体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涵韬 余健 +1 位作者 方凤满 王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6,21,共7页
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采煤塌陷复垦区的井工采煤区土地塌陷及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结构、容重等造成严重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检测了塌陷地及其复垦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别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对团聚体进行了筛分。运用分形原理研究了土壤... 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采煤塌陷复垦区的井工采煤区土地塌陷及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结构、容重等造成严重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检测了塌陷地及其复垦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别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对团聚体进行了筛分。运用分形原理研究了土壤的分形维数,并采用团聚体平均直径、破坏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复垦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在塌陷地和未塌陷地区总体表现为上层到下层黏粒含量逐渐增加、粉粒逐渐减少;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进了重新分配,层次间表现明显紊乱特征。土壤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00~2.20之间,平均分形维数表现为未塌陷地〉复垦土壤〉塌陷地,分别为2.193、2.164、2.086,复垦土壤表现为复垦14 a〉复垦24 a〉复垦1 a。复垦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团聚体平均直径均有很大程度提高,且复垦时间越长,提高越大,水稳性团聚体破坏度逐渐降低,团聚体稳定性也逐渐增强。统计分析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颗粒组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垦重建过程改善了塌陷地土壤状况,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及团聚体结构趋于向正常土壤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复垦土壤 土壤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不同类型植物篱对长江上游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坡面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黎建强 张洪江 +2 位作者 程金花 王幸 吕文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74-2580,共7页
在调查分析长江上游现有坡耕地植物篱的配置方式、生长状况和室内分析植物篱-坡耕地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颗粒组成的基础上,对3种坡耕地-植物篱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坡耕地-植物篱系统中,植物篱能显著... 在调查分析长江上游现有坡耕地植物篱的配置方式、生长状况和室内分析植物篱-坡耕地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颗粒组成的基础上,对3种坡耕地-植物篱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坡耕地-植物篱系统中,植物篱能显著改善和提高植物篱带内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植物篱带内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比带间坡耕地土壤分别提高了59.1%、83.5%、56.2%、83.3%、149.6%、14.0%、153.1%,植物篱带内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比带间坡耕地土壤提高了21.6%。植物篱带内比带间坡耕地土壤沙粒质量分数减小了9.4%,粘粒质量分数增加了21.6%,在植物篱系统中土壤粘粒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在3种植物篱系统内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自篱间坡耕地至植物篱带呈增加的趋势,至植物篱带下土壤粘粒和土壤养分含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养分 土壤颗粒组成 平面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