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4
1
作者 郑华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方治国 赵同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6-461,共6页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信息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微生物群落的定量描述一直是微生物学家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目前 ,以群落水平碳源利用类型为基础的BIOLOG氧化还原技术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提...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信息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微生物群落的定量描述一直是微生物学家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目前 ,以群落水平碳源利用类型为基础的BIOLOG氧化还原技术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 ,并得以广泛应用。但它仍然是一种以培养为基础的方法 ,显示的代谢多样性类型也不一定反映整个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因此 ,这种方法优点明显 ,缺陷也存在 ,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关键的操作要点与技巧。本文综述了BIOLOG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原理、BIOLOG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方法与技巧、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可能克服的办法 ,同时还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旨在促进对BIOLOG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了解 ,为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开展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氧化还原技术
下载PDF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6
2
作者 夏北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研究了不同土壤及覆盖其上的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关系.植被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更丰富,群落多样性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群,种间竞争作用较弱.并介绍了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群落多样性 DNA 提取 克隆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和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评价 被引量:154
3
作者 夏围围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9-1499,共11页
【目的】比较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传统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两种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缺点。【方法】针对新西兰典型草地和森林土壤,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通... 【目的】比较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传统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两种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缺点。【方法】针对新西兰典型草地和森林土壤,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比较两种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水平,高通量测序草地土壤检测到22门,54纲,60目,131科,350属;而DGGE仅检测到6门,9纲,8目,10科,10属,表明DGGE显著低估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森林土壤也得到了类似规律,高通量测序的检测灵敏度是DGGE的3.8、6.7、6.4、19.2及39.4倍。进一步分析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分类水平越低,高通量测序与DGGE的结果差异越大,尤其在科和属的水平上差异最大。以高通量测序结果为标准,DGGE明显高估了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可达2000倍。两种方法都表明草地土壤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森林土壤,但DGGE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值远低于高通量测序结果。【结论】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DGGE仅能够反映有限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土壤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5
4
作者 牛红榜 刘万学 万方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51-3060,共10页
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互作关系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力和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不仅可以全面地评估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且对于探索外... 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互作关系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力和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不仅可以全面地评估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且对于探索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尤为重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传统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紫茎泽兰入侵对11种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了土壤自生固氮菌、氨氧化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时,显著地提高了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氨态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总钾含量和pH值。土壤微生物不同生理类群的变化与土壤中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养分的变化显著相关。紫茎泽兰在入侵地成功定殖后,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增加了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类群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可利用的养分水平,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紫茎泽兰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其入侵的一部分,这种改变进而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可能增强了紫茎泽兰的养分吸收,进而促进其生长、竞争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外来植物入侵
下载PDF
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6
5
作者 董艳 董坤 +3 位作者 郑毅 田芝花 鲁耀 汤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7-532,共6页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B/F比值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种植6~8a时最高而20a时最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与连作相比,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花-花轮作效果最好,菜-菜轮作效果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初期(4~6a)土壤生态环境较好,6~8a后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酶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轮作种植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种植模式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1
6
作者 郑华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王效科 方治国 赵同谦 苗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19-2024,共6页
为了评价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与方式对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借助氯仿熏蒸法、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 ,比较研究了 4种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4种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为了评价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与方式对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借助氯仿熏蒸法、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 ,比较研究了 4种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4种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细菌数量差异显著 ,2项指标均以天然次生林土壤最高 ,人工林次之 ,荒地最差 ;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 (AWCD法 )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和多样性 )在 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中也有明显差异 ,其趋势与微生物量碳、细菌数量基本相同 ;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整体能力和功能多样性比人工林和荒地强 .相关分析表明 ,0~ 2 0和 2 0~ 4 0cm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与根系生物量紧密相关 (r =0 933,P <0 0 5 ;r =0 92 5 ,P <0 0 5 ) .自然恢复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生物量 代谢多样性类型 BIOLOG检测法 森林恢复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6
7
作者 徐华勤 肖润林 +3 位作者 邹冬生 宋同清 罗文 李盛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55-3361,共7页
利用BIOLOG研究长期施肥后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与清耕(CK)相比,各长期施肥处理AWCD值的变化速度(斜率)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大小顺序为:DWY>DY>W>CK,可见施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微生物... 利用BIOLOG研究长期施肥后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与清耕(CK)相比,各长期施肥处理AWCD值的变化速度(斜率)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大小顺序为:DWY>DY>W>CK,可见施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微生物整体活性和丰富度,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分析多样性指数表明:各处理对土壤常见微生物种类影响并不大,施有机肥使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有所降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糖类和羧酸类物质。对AWCD值、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红壤茶园中土壤肥力提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施肥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赵祥伟 骆永明 +3 位作者 滕应 李振高 宋静 吴龙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集了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乡某冶炼厂小高炉附近受铜、锌、铅、镉不同程度复合污染的4个农田土壤样品,首先扩增土壤总DNA中的16SrDNA,然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分析了长期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农田... 采集了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乡某冶炼厂小高炉附近受铜、锌、铅、镉不同程度复合污染的4个农田土壤样品,首先扩增土壤总DNA中的16SrDNA,然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分析了长期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复合污染明显改变了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但与多样性的改变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最大的多样性指数出现在中等污染程度的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遗传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 总DNA 多样性指数 采集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重金属复合污染 污染程度 冶炼厂
下载PDF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75
9
作者 李会娜 刘万学 +2 位作者 戴莲 万方浩 曹远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64-3971,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外来植物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变化,以期揭示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方法】本文采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比较了入侵对8种土... 【目的】通过比较外来植物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变化,以期揭示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方法】本文采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比较了入侵对8种土壤肥力因子和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入侵提高了土壤有机质、NO3--N、NH4+-N、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含量。重度入侵生境中铵态氮含量最高达53.00mg·kg-1,分别是空白对照土、混生当地植物土和单一当地植物土的14.1、9.9和5.9倍。脲酶含量在重度为2.87,显著高于当地植物区,并为空白区的3.9倍。培养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提高了土壤自生固氮菌、氨氧化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结论】紫茎泽兰改变了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暗示着微生物的改变引起土壤酶活性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土壤肥力,形成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微生态环境以利于入侵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紫茎泽兰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碳源的利用 被引量:69
10
作者 郑华 陈法霖 +3 位作者 欧阳志云 方治国 王效科 苗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6-1130,共5页
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人工恢复的湿地松林、杉木林、油茶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比3种人工林强,... 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人工恢复的湿地松林、杉木林、油茶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比3种人工林强,其次是油茶林.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3类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对4类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亦为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这3类碳源是研究森林恢复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单一碳源利用 培养基
下载PDF
新疆绿洲农田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70
11
作者 顾美英 徐万里 +3 位作者 茆军 张志东 唐光木 葛春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31-3040,共10页
以南北疆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技术,并结合传统平板培养法和土壤酶的测定,研究连作对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Biolog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 以南北疆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技术,并结合传统平板培养法和土壤酶的测定,研究连作对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Biolog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荒地土壤微生物活性较低;在连作年限较短时(5—10a),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Shannon指数较高;长期连作(15—20a),则呈明显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连作年限的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有明显不同。第一、二组开垦与未开垦土壤分别在PC1和PC2上出现差异,未开垦土壤得分均为负值,开垦土壤均为正值;而正茬与连作多年的棉花土壤在PC1上差异显著。其中在PC1上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是羧酸类和聚合物类,这两类碳源可能是影响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荒地细菌数量最少;在连作年限较低时(5—10a左右),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而长期连作(>15a)后,细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真菌数量在连作多年后(10—15a)也开始增加。放线菌变化趋势不明显。四种土壤酶活性在连作的初中期(5—15a),连作障碍表现明显,土壤酶活性呈下降(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或先升高后下降(脲酶和蔗糖酶)趋势,但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15—20a),这4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增高趋势。综上所述,棉花长期连作使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发生连作障碍,进而导致棉花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土壤酶
下载PDF
荒坡地种植巨菌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9
12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胡应平 林春梅 朱朝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304-4312,共9页
研究种植于荒坡地、不同生长年限(1、2、3、5a)的巨菌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巨菌草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培养72—96 h变化最明显,培养144 h后各土壤AWCD值均达... 研究种植于荒坡地、不同生长年限(1、2、3、5a)的巨菌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巨菌草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培养72—96 h变化最明显,培养144 h后各土壤AWCD值均达到最大值。总体上AWCD值大小依次为:2年生>3年生>1年生>5年生>CK,不同生长年限的巨菌草土壤AWCD值均比对照高,且差异显著,2年生AWCD值最高,其次为3年生,1年生、5年生巨菌草土壤AWCD值差异不显著。对培养96 h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特性进行主成分分析,31个碳源中提取的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8个,其中主成分1至主成分8分别能够解释变量方差的25.39%、18.89%、11.28%、9.31%、6.84%、5.60%、5.26%、4.71%,合计解释变量方差的87.27%;主成分1、主成分2能够区分不同生长年限巨菌草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2年生、3年生巨菌草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CK相比,差异显著;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的碳源主要是糖类,氨基酸,羧酸和多聚物,与主成分2显著相关的碳源主要是氨基酸。不同生长年限的巨菌草的Shannon(H)、均匀度、Brillouin指数均高于CK,且差异显著,2年生与3年生差异不显著,1年生与5年生差异不显著。总体上不同生长年限巨菌草的土壤的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比对照高,其中3年生巨菌草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高98.20%,5年生巨菌草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比对照高93.2%;除1年生巨菌草外,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在荒坡地种植巨菌草,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荒坡地种植巨菌草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4
13
作者 魏巍 许艳丽 +2 位作者 朱琳 韩晓增 Li S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2-380,共9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无施肥(NF)、单施N、P化肥(NP)以及化肥配施有机猪粪肥(NPM)等3种长期施肥措施对黑土区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密...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无施肥(NF)、单施N、P化肥(NP)以及化肥配施有机猪粪肥(NPM)等3种长期施肥措施对黑土区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密度和结构的影响。Real-time PCR方法定量NF、NP及NPM措施土壤细菌群落基因组DNA质量分别为381、1 351和1 773 ng g-1干土,真菌群落基因组DNA质量分别113.3、127.3和20.6 ng g-1干土,真菌与细菌的比率分别为0.31、0.09和0.01,NPM措施显著低于另两种施肥方式(p<0.05)。DGGE方法研究表明,NP和NPM措施不能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优势菌优势程度;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M措施均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构成,且真菌群落的变化更为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M措施下细菌群落结构较相近,其相似系数为0.89,真菌群落中NP措施与NF措施相近,相似系数为0.63,高于NP与NPM措施的相似系数0.51。上述结果表明有机猪粪肥的长期施用可以显著降低黑土农田土壤真菌与细菌的比率,且明显地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群落 REAL-TIME PCR DGGE
下载PDF
稻草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14
作者 周文新 陈冬林 +1 位作者 卜毓坚 屠乃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6-330,共5页
为了探讨稻草还田的微生物学过程与效应,借助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比较研究了免耕条件下3种不同稻草还田量(33%、67%和100%,以稻草不还田土壤为对照)对晚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细菌数量差异显著,以67... 为了探讨稻草还田的微生物学过程与效应,借助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比较研究了免耕条件下3种不同稻草还田量(33%、67%和100%,以稻草不还田土壤为对照)对晚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细菌数量差异显著,以67%稻草还田处理为最高,稻草不还田处理最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②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法)在培养早期各处理间的差异不大,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67%和100%稻草还田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显著大于对照和33%稻草还田处理组;③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在3种稻草还田量处理土壤中也表现出明显差异,67%和100%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大于33%稻草还田处理和对照;④67%和100%稻草还田处理显著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以67%稻草还田处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代谢多样性类型 BIOLOG检测法 稻草还田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2
15
作者 施瑶 王忠强 +4 位作者 张心昱 孙晓敏 刘希玉 何念鹏 庾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43-4949,共7页
选取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进行连续6a氮磷添加试验,采用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技术,研究6个氮添加水平N0(0 kg N hm-2a-1)、N1(56 kg N hm-2a-1)、N2(112 kg N hm-2a-1)、N3(224 kg N hm-2a-1)、N4(392 kg N hm-2a-1)、N5(560 kg N ... 选取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进行连续6a氮磷添加试验,采用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技术,研究6个氮添加水平N0(0 kg N hm-2a-1)、N1(56 kg N hm-2a-1)、N2(112 kg N hm-2a-1)、N3(224 kg N hm-2a-1)、N4(392 kg N hm-2a-1)、N5(560 kg N hm-2a-1)和6个磷添加水平P0(0 kg P hm-2a-1)、P1(15.5 kg P hm-2a-1)、P2(31 kg P hm-2a-1)、P3(62 kg P hm-2a-1)、P4(93 kg P hm-2a-1)、P5(124 kg P hm-2a-1)对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土壤细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放线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G+/G-呈增加趋势;各氮添加水平对土壤真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无显著差异,随氮添加量增加,土壤真菌/细菌比降低。(2)随磷添加量增加,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土壤细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放线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真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及真菌/细菌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P3水平(62 kg P hm-2a-1)处理最高,说明适宜的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繁殖和菌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典型草原 氮磷添加 磷脂脂肪酸(PLFA)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有机物料种类及腐熟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孔维栋 刘可星 廖宗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87-492,共6页
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温室盆栽番茄条件下 ,施用不同种类及不同腐熟水平的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施用有机物料 6 0d后取土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平板中胺、氨基酸、糖、羧酸、聚合物和其它类碳源... 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温室盆栽番茄条件下 ,施用不同种类及不同腐熟水平的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施用有机物料 6 0d后取土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平板中胺、氨基酸、糖、羧酸、聚合物和其它类碳源的利用情况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施用新鲜酒糟的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施用腐熟 10d酒糟 ,牛粪不同腐熟水平对多样性影响显著 ,且对多样性具有正向或负向的影响 ;对照和施用酒糟的土壤微生物对聚合物的利用率高于施用牛粪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方法 碳源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稻草覆盖与间作三叶草对丘陵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17
作者 徐华勤 肖润林 +3 位作者 宋同清 罗文 任全 黄瑶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74,共9页
不同的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Biolog微孔板鉴定系统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比较6种处理的结果发现,与NPK... 不同的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Biolog微孔板鉴定系统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比较6种处理的结果发现,与NPK肥+清耕(CK)相比,平均吸光值(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变化速度(斜率)和最大值顺序为:饼肥+PK+间作三叶草>NPK肥+稻草覆盖>饼肥+PK+稻草覆盖>饼肥+PK+清耕>NPK肥+间作三叶草>CK。可见间作三叶草与稻草覆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微生物整体活性和丰富度,其中饼肥+PK+间作三叶草处理处理效果最好。分析多样性指数发现,虽然稻草覆盖与间作三叶草对土壤常见微生物种类影响并不大,但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有所降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糖类和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茶园 BIOLOG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6
18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5 位作者 徐祥玉 赵书军 徐大兵 袁家富 贾平安 刘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09,共7页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 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25~50 cm土层,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 cm土层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0~25 cm土层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设施芦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9
作者 周德平 褚长彬 +3 位作者 刘芳芳 范洁群 姜震方 吴淑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9-466,共8页
为探讨芦笋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速效养分、理化性状、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变化,并对种植年限与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因子、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种植年限增... 为探讨芦笋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速效养分、理化性状、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变化,并对种植年限与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因子、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持续增加,其中速效钾含量增长迅速,种植3年后,速效钾由120 mg/kg迅速上升至500~600 mg/kg;土壤持续酸化,次生盐渍化逐渐加重;芦笋设施栽培后,细菌种群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与真菌数量比降低,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类群多样性减少,呼吸强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降低,二者降低趋势与种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芦笋设施种植后,其大量施肥和密闭性管理措施使土壤养分快速累积,土壤在耕作3年时就出现了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状况,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存在一定的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种植年限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
下载PDF
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20
作者 吴凤芝 王学征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43-1546,共4页
采用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的方式,研究轮作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两种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相似程度高达0.5678,而与... 采用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的方式,研究轮作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两种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相似程度高达0.5678,而与对照土壤间的相似程度分别为0.3465和0.3124。两种轮作处理的黄瓜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轮作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小麦 大豆 轮作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