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质对水泥加固软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慧娥 王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816-5821,共6页
工程中发现采用水泥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软土地基时,土中有机质会对水泥的加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得加固后土体的强度达不到预期目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一些室内研究,在研究中向土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物质来改变其有机质含量,以... 工程中发现采用水泥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软土地基时,土中有机质会对水泥的加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得加固后土体的强度达不到预期目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一些室内研究,在研究中向土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物质来改变其有机质含量,以测定土中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加固软土效果的影响,同时在室内模拟水泥加固软土的过程,然后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及直接剪切试验测定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在水泥加固后的力学指标,并从易溶盐、阳离子交换容量及微结构等方面对有机质在水泥加固软土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试样的力学性质变差,且易溶盐、阳离子交换容量数据及微结构照片都从不同角度对力学结果进行补充说明,从而更加明确土中有机质对水泥加固软土效果的影响,也为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有机质 水泥 加固 软土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泥炭质土动力累积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成 周正明 +2 位作者 张先伟 尹松 穆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7-1255,共9页
工程实践中,泥炭质土由于富含有机质,具有高含水量、低密度、超高压缩性以及低强度的异常力学特性,往往被视为问题土。针对昆明地区交通荷载作用下泥炭质土的动力响应特征,选取滇池草海附近典型泥炭质土,开展考虑围压水平、动应力幅值... 工程实践中,泥炭质土由于富含有机质,具有高含水量、低密度、超高压缩性以及低强度的异常力学特性,往往被视为问题土。针对昆明地区交通荷载作用下泥炭质土的动力响应特征,选取滇池草海附近典型泥炭质土,开展考虑围压水平、动应力幅值以及静偏应力影响的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研究该土的长期累积变形特性。研究表明:研究土样具有典型泥炭质土特征,表现为含水量181.5%~259.3%,密度1.10~1.22 g/cm^3、有机质含量29.9%~53.0%,有机物质分解度较高;动应力幅值和静偏应力对昆明泥炭质土的长期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大动应力幅值和静偏应力加剧累积变形和孔压的发展,同时,当动应力水平小而静偏应力大时,累积塑性变形的发展速度反而大;虽然初始围压对累积变形影响较小,但对残余孔压的影响显著。此外,基于双对数坐标下累积应变速率与循环周次关系以及前人研究方法,建立了泥炭质土累积塑性应变与动荷载循环周次间的经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泥炭质土 有机质 土动力学 静偏应力 长期循环荷载
原文传递
流变物质含量及其分布对软土蠕变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杰 房营光 +1 位作者 谷任国 胡桂衔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924-2929,共6页
采用改进的直剪蠕变仪,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完成7组含有机土、石英和长石不同重量百分比及不同分布形式试样蠕变特性的测试。获得试样平均黏滞系数与流变物质含量及尺寸的关系;探讨流变物质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对软土蠕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 采用改进的直剪蠕变仪,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完成7组含有机土、石英和长石不同重量百分比及不同分布形式试样蠕变特性的测试。获得试样平均黏滞系数与流变物质含量及尺寸的关系;探讨流变物质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对软土蠕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平均黏滞系数随着流变物质尺寸减小及空间分布均匀性增加而减小,且存在一临界值;流变物质含量比例对蠕变特性影响显著,平均黏滞系数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少;当土体中流变物质尺寸小于临界尺寸时,即流变物质分布达到一定均匀性时,土体蠕变特性仅与流变物质含量、性质有关,而与其形状、分布形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软土 流变物质 蠕变特性 直剪蠕变试验 有机质 空间分布形式
原文传递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苏志珠 刘蓉 +4 位作者 梁爱民 马义娟 王国玲 高君亮 哈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晋西北是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沙化土地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为该区沙化土地类型和程度评价及其防治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农田、人工林地(乔木)和荒地的表层(0—20cm... 晋西北是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沙化土地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为该区沙化土地类型和程度评价及其防治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农田、人工林地(乔木)和荒地的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样进行粒度和有机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0.002~0.05mm)>极细砂(0.05~0.1mm)>细砂(0.1~0.25mm)>黏粒(<0.002mm),中砂及以上粒级(>0.5mm)含量极少,其中粉粒、极细砂和细砂为优势粒级组分,三者含量之和在90%以上。农田受翻耕影响,其表层和下层土壤机械组成差异不大;人工林地中林间表层受草本植被影响,其表层颗粒明显细于下层;荒地由于受冬春季风蚀影响,其表层则略粗于下层。不同地类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均表现出表层含量大于下层,总体上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农田>荒地>人工林地。不同地类的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关系,呈现出粉粒和黏粒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细砂和极细砂与有机质则呈负相关关系,在相关程度上,粉粒和细砂与有机质含量的正、负相关性最大,是研究区不同地类土壤有机质积累与否的关键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机械组成 有机质 晋西北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的变化及团聚体对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玉琪 梁婷 +9 位作者 张德罡 孙斌 吴玉鑫 马源 姚玉娇 肖海龙 周会程 纪童 陈建纲 陈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0-508,共9页
为探明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试验以祁连山东段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率、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的变化,探讨了团聚体特性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 为探明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试验以祁连山东段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率、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的变化,探讨了团聚体特性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土壤团聚体由大粒径为主向小粒径为主改变;水分入渗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孔隙度、大粒径团聚体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土壤微团聚体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中大团聚体含量减小,导致土壤孔隙度下降,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逐渐降低,水源涵养能力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高寒草甸 入渗 团聚体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艳丹 张梦寅 +3 位作者 范建成 何光熊 张明忠 方海东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1期61-68,共8页
土壤水分是植物耗水的主要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银合欢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银合欢林的土壤含水量在雨季时期较高,旱季时期较低;... 土壤水分是植物耗水的主要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银合欢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银合欢林的土壤含水量在雨季时期较高,旱季时期较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也逐渐增加,且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大于下层;银合欢林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变化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存在滞后效应;银合欢林在雨季阶段可以有效地降低0~40 cm土层的水分蒸发,起到良好的涵养水源作用;银合欢林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对土壤蓄水能力和持水性产生积极作用;土壤砂粒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粉粒、粘粒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总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发展银合欢人工林种植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物化性质,提高土壤持水、保水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水量 垂直变化 土壤机械组成 有机质
下载PDF
苗木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闫慧 王梦阳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取许昌市园林苗木基地4年育龄苗木区的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和长期进行农耕活动区域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p H值、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共7个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农耕区土壤容重值低... 取许昌市园林苗木基地4年育龄苗木区的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和长期进行农耕活动区域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p H值、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共7个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农耕区土壤容重值低于苗木种植区,农耕区耕作过程能更好地改善了土壤结构;(2)苗木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值含量低于农耕区,土壤肥力低于农耕区,主要原因是农耕区耕作过程中绿肥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较大;(3)苗木种植区土壤铵态氮含量高于农耕区,数值波动较大,但总体水平不高.农耕区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素支持,并且小麦种植密度大,对氮的吸收利用较多;而苗木种植区氮的表聚性较强,所以表层土壤样品中保留的铵态氮较多;(4)苗木种植区土壤p H值、土壤机械组成、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农耕区数据并无较大差异,说明苗木种植对土壤p H值、土壤机械组成、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造成的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土壤机械组成 有机质 铵态氮 速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