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密度土壤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孔令迁 刘宪斌 李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8-16,共9页
通过调查和对比不同密度土壤碳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分析和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土壤在分解、分馏、沉积和保存碳元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以... 通过调查和对比不同密度土壤碳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分析和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土壤在分解、分馏、沉积和保存碳元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以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原生土和下游草地生态系统淤积土为研究土壤类型,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观察土壤剖面中根层土壤(0~45 cm)不同密度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土壤碳密度分级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全碳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土壤剖面、2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中,土壤轻组碳、中组碳、重组碳和全碳均呈衰减式指数分布,且4个测定指标在淤积土土壤剖面的各个土层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土土壤剖面相对应的各个土层中的含量,说明单位体积淤积土在沉积土壤碳方面发挥的作用比原生土要大。在所测定的3种不同密度的土壤碳中,轻组碳含量最低,中组碳次之,重组碳最高,说明大部分土壤碳与矿物质形成团聚体而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根系直接利用;3种不同密度土壤碳占土壤全碳的比例数据中,轻组碳和中组碳的比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重组碳的比例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不同土层在沉积和保存不同密度土壤碳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异。本研究成果为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密度土壤碳在各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的沉积速率和储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扩展新的调查内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土壤轻组碳 土壤中组碳 土壤重组碳 多钨酸钠 哀牢山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 原生土 淤积土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组分储量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合云 董智 +4 位作者 郭建英 李红丽 李锦荣 韩国栋 陈新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617-4625,共9页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中有机碳和土壤轻组有机碳,研究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组分...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中有机碳和土壤轻组有机碳,研究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组分储量的变化特征,从碳储量角度为合理利用草原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地上植物碳储量为11.98—44.51 g/m^2,凋落物碳储量10.43—36.12 g/m^2,根系(0—40cm)碳储量502.30—804.31 g/m^2,且对照区(CK)均显著高于中度放牧区(MG)、重度放牧区(HG);(2)0—40cm土壤碳储量为7817.43—9694.16 g/m^2,其中轻度放牧区(LG)碳储量为9694.16 g/m^2,显著高于CK、HG(P<0.05);(3)植被—土壤系统的碳储量为8342.14—10494.80 g/m^2,LG>MG>CK>HG,有机碳主要储存于土壤当中,占比约90.54%—93.71%,适度放牧利用有利于发挥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4)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为484.20—654.62 g/m^2,LG储量最高,表明适度放牧有助于草原土壤营养物质的循环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碳储量 土壤轻组有机碳
下载PDF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陆昕 胡海清 +1 位作者 孙龙 魏书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709-11713,共5页
该研究基于土壤轻组有机碳在土壤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火干扰后不同年份高强度火烧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用比重分离法对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3年(2008年)、火干扰5年(2006年)和火干... 该研究基于土壤轻组有机碳在土壤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火干扰后不同年份高强度火烧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用比重分离法对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3年(2008年)、火干扰5年(2006年)和火干扰后9年(2002年)样地及各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限火干扰后土壤轻组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火干扰后3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增加11.99%,而火干扰后5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减少了8.77%,火干扰后9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减少了6.27%,减少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土壤含水率并无显著性关系;火干扰后3年和5年样地轻组有机碳与p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火干扰后轻组有机碳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性负相关(P<0.05)。火干扰后短期内土壤轻组有机碳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季节动态性。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火干扰对北方森林土壤碳循环、碳平衡的影响机理以及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轻组有机碳 季节动态 不同年限
下载PDF
海拔梯度对川西高寒土壤轻组分有机碳动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菊 王琴 孙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5,共5页
作为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组分之一的轻组分有机碳(LFOC),对高海拔和高纬度低温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动态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西南亚高山—高山海拔梯度上(3 250,3 438,3 672,3 852,4 098m)对亚高山森林土壤均质化后进行原位培养... 作为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组分之一的轻组分有机碳(LFOC),对高海拔和高纬度低温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动态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西南亚高山—高山海拔梯度上(3 250,3 438,3 672,3 852,4 098m)对亚高山森林土壤均质化后进行原位培养,研究高寒土壤中轻组分有机碳在海拔梯度上的响应特征与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拔升高及低温季节均有利于土壤LFOC积累,而生长季节是土壤LFOC的消耗时期;在同一采样时间的同一海拔高度上,表层(0—10cm)和表下层(10—20cm)土壤LFOC含量总体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其中在低温季节中后期的11月和3月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轻组分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海拔梯度 低温季节
下载PDF
短期放牧对昭苏草甸草原土壤轻组及颗粒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宗玖 李培英 +1 位作者 杨合龙 张向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放牧下草地土壤有机质早期响应机制,采用野外控制放牧试验,设置对照(0头牛/hm2)、轻牧(0.38头牛/hm2)、中牧(0.64头牛/hm2)、重牧(0.94头牛/hm2)4个处理,结合室内常规分析,研究放牧对昭苏草甸草原土壤轻组组分及... 为了更好地揭示放牧下草地土壤有机质早期响应机制,采用野外控制放牧试验,设置对照(0头牛/hm2)、轻牧(0.38头牛/hm2)、中牧(0.64头牛/hm2)、重牧(0.94头牛/hm2)4个处理,结合室内常规分析,研究放牧对昭苏草甸草原土壤轻组组分及颗粒组分碳氮含量、轻组碳氮含量、颗粒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放牧3年后0-10cm土层轻组组分碳(185.26~203.62mg/kg)、氮(15.86~18.20mg/kg)含量及颗粒碳氮比(7.68~8.01),10-20cm土层轻组碳氮比(11.55~11.96)、颗粒碳(18.42~19.26g/kg)、氮(2.65~2.75g/kg)含量及颗粒碳分配比例(50.23%~51.97%)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依次降低2.8%~11.6%,3.2%~15.7%,4.6%~8.6%,1.9%~5.3%,9.6%~32.7%,30.9%~33.3%,28.7%~31.1%,而0-10cm土层颗粒碳分配比例(74.54%~81.01%)及轻组碳分配比例(7.78%~12.08%)则出现明显增加(P〈0.05),依次增加16.0%~26.1%,10.3%~71.3%;轻牧、中牧、重牧间0-30cm土层土壤轻组组分及颗粒组分碳氮含量、轻组碳氮含量、颗粒碳氮含量、轻组及颗粒碳氮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基本在轻度或中度下出现极值;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0-10cm土层轻组碳含量呈降低趋势,颗粒碳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初步认为0-10cm土层轻组组分碳氮含量、颗粒碳氮比、轻组碳分配比例、颗粒碳分配比例,10-20cm土层轻组碳氮比对放牧较为敏感,可作为衡量本区域土壤有机碳早期变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放牧 草甸草原 土壤颗粒碳 土壤轻组碳
下载PDF
3种不同农作方式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卫霞 杨光 +1 位作者 阿丽娅•阿力木 王振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7-2482,共6页
【目的】探索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土壤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中均存在显... 【目的】探索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土壤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0~100 cm土壤深度内,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枣园>枣麦间作>小麦。农田转变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土壤中轻组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了46.12%和9.45%,而轻组有机碳储量则表现为农田转变为果园后增加了25.10%,农田转变为果农间作园后下降了4.8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及其分配比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重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农田转变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虽然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层的轻组有机碳含量,而且在0~40 cm土层,轻组有机碳及重组有机碳增加均是总有机碳积累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轻组有机碳的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轻组有机碳 枣园 枣麦间作园
下载PDF
Effects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on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otal and labile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7
作者 SHANG Wen LI Yuqiang +5 位作者 ZHAO Xueyong ZHANG Tonghui MA Quanlin TANG Jinnian FENG Jing SU N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688-700,共13页
Afforestation is conducive to soil carbon(C) sequestra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on sequestrations of total and labile soil organic carbon(SOC) fractions... Afforestation is conducive to soil carbon(C) sequestra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on sequestrations of total and labile soil organic carbon(SOC) fractions in semi-arid sandy land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ages(12-and 25-year-old) on sequestrations of total SOC as well as labile SOC fractions such as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The analyze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oil depths of 0–5 and 5–15 cm under two shrub-related scenarios: under shrubs and between shrubs with moving sand dunes as control site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of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and storages of total SOC at soil depths of 0–5 and 5–15 cm were higher in 12-and 25-year-old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than in moving sand dunes(i.e., control sites), with the highest value observed under shrubs in 25-year-old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storages of LFOC and MBC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with those of total SOC at the same soil depth. The 12-year-old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had higher percentages of LFOC concentration to SOC concentration and MBC concentration to SOC concentration than the 25-year-old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and moving sand dunes at both soil depth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among SOC, LFOC, and MBC, implying that restoring the total and labile SOC fractions is possible by afforestation with C. microphylla shrub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At soil depth of 0–15 cm, 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total SOC under shrubs was higher in young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18.53 g C/(m^2·a); 0–12 years) than in old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16.24 g C/(m^2·a); 12–25 years), and the accumulation rates of LFOC and MBC under shrubs and between shrubs were also higher in young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than in old C. microph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agana microphylla plant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 Horqin Sandy 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