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童常绿阔叶林五个演替阶段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群落 被引量:61
1
作者 易兰 由文辉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6-473,共8页
为探讨森林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土壤动物群落随植被演替而发生的变化 ,于 2 0 0 3年冬季 ,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 5个演替阶段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群落 ,按代表不同分解阶段的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进行了调查研... 为探讨森林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土壤动物群落随植被演替而发生的变化 ,于 2 0 0 3年冬季 ,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 5个演替阶段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群落 ,按代表不同分解阶段的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 13381只 ,分别隶属于 2门 8纲 2 0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 (Arcarina)和弹尾目 (Collem bola) ,二者共占总数的 94 .2 4 % ,A/ C为 7.6 6 ;常见类群为双翅目 (Diptera)。研究结果表明 :(1)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有别于真土层的垂直分布 ,类群数和个体数总体表现为向下递增的趋势。共有 19类、5 9.0 3%的土壤动物分布在底部腐殖土层 ,仅 8类、5 .35 %的土壤动物分布在新鲜凋落物层 ,其余共 8类分布在中间腐叶层。而且 ,不同类群在各演替阶段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2 )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随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个体总数和类群总数在演替顶极阶段最高 ,其次为中期阶段 ,演替初期最低。但是 ,在目这一分类等级上 ,各演替阶段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类群基本一致 ,均为蜱螨目、弹尾目、双翅目和鳞翅目 (L epidoptera) ;(3)相似性分析表明 ,演替中期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与顶极阶段最为相似 ;但它们的Shan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凋落物 土壤动物群落 结构特征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干层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3
2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水分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并具有如下特点:①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干层厚度都表现为林地大于果园,果园大于草地,农地最小;②同一种植被类型由于密度、生物量、树龄、坡度、坡向以及坡位不同,其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深度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土壤干层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分布和分异特征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张青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36-442,共7页
以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 ,经大量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 ,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分布状况和分异特征 .结果表明 ,土壤干层在陕北黄土高原从南到北大范围内普遍分布 ,根据干化程度可分为 4个类型区 :1)以宜君为代表的高原沟壑区南部 ... 以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 ,经大量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 ,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分布状况和分异特征 .结果表明 ,土壤干层在陕北黄土高原从南到北大范围内普遍分布 ,根据干化程度可分为 4个类型区 :1)以宜君为代表的高原沟壑区南部 ;2 )以富县、黄陵为代表的高原沟壑区北部 ;3)范围较广的丘陵沟壑区 ,该区又可分为南、西、北 3个小区 ,南区以延安、延长为代表 ;西区以吴旗、安塞为代表 ;北区以绥德、米脂为代表 ;4 )以神木为代表的风沙区 .受降雨量的影响 ,土壤干化程度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异规律 ,即随着降雨量从南到北的减少 ,干化程度亦随之加重 ;受海拔高度、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 ,土壤干化程度在小范围的山地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 ,海拔愈高 ,干化程度愈严重 ;因土地类型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层 土壤水分 陕北黄土高原 刺槐 分布状况 分异特征 土壤干化
下载PDF
不同土壤层次供应水分和养分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吸收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田霄鸿 聂刚 李生秀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67,共5页
本试验模拟滴灌方法 ,在不同土壤层次进行灌水和施用氮磷养分的盆栽玉米试验 ,旨在探讨在不同土壤层次供应水分和养分对夏玉米幼苗生长、根系空间构型及玉米对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土壤深层进行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土面蒸发 ,提高... 本试验模拟滴灌方法 ,在不同土壤层次进行灌水和施用氮磷养分的盆栽玉米试验 ,旨在探讨在不同土壤层次供应水分和养分对夏玉米幼苗生长、根系空间构型及玉米对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土壤深层进行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土面蒸发 ,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从而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生长量 ;在不同层次施肥灌水 ,对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构型影响很大 ,进行深层滴灌可以极大促进根系在较深土壤中的发育 ;在不同土层施肥灌水对玉米幼苗吸收N、P、K三种养分的能力也有影响 ,深层施肥灌水提高了玉米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层次 玉米 幼苗生长 模拟滴灌 根系构型 养分吸收 水分供应
原文传递
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晨成 邵明安 王云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02-108,共7页
为掌握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层特征,对一典型坡面干层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a杏树地和25a柠条地干层厚度分别在0~400和280~400cm之间,杏树地不同坡位处干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坡面垂直方向上,25a柠条地较13a杏树地土... 为掌握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层特征,对一典型坡面干层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a杏树地和25a柠条地干层厚度分别在0~400和280~400cm之间,杏树地不同坡位处干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坡面垂直方向上,25a柠条地较13a杏树地土壤水分亏缺严重。而水平方向,13a杏树地干层分布表现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征,同时呈现出从北至南沿坡面逐渐递减,干层分布受植被,降水、坡位、微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相比之下,25a柠条地干层分布结构性较为单一,干层厚度在381~400cm的面积分布较广且连在一起,表现出由植被控制的分布格局。相关结果可为黄土区土壤干层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植被 土壤干层 坡面尺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徐州农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玉军 欧名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8-1450,共13页
测定分析了江苏省徐州市9 232个农田土壤耕层样品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并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了土壤大量养分(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微量养分全量(硼(B)、锰(Mn)、钼(M... 测定分析了江苏省徐州市9 232个农田土壤耕层样品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并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了土壤大量养分(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微量养分全量(硼(B)、锰(Mn)、钼(Mo))和重金属全量(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锌(Zn))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土壤类型和农田类型中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徐州农田耕层土壤中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高于江苏和全国平均值,养分含量达中等水平以上的面积比例超过80%,99%以上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清洁或尚清洁。养分含量偏高与徐州农田耕作程度较高有关,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与工矿业生产有关。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大分异,不同成因的土壤类型和不同农田类型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重金属元素 耕层土壤 空间分布 土壤类型 农田类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切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明玉 邵明安 +2 位作者 李同川 贾玉华 甘淼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1-390,共10页
研究切沟土壤水分及干层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植被恢复效益。以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分析沟底、沟缘和沟岸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干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切沟土壤水分及干层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植被恢复效益。以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分析沟底、沟缘和沟岸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干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沟底土壤含水率由沟头至沟口呈明显增加趋势。沟底、沟缘和沟岸0~480 cm剖面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17.1%、13.5%和14.4%。沟底0~480 cm剖面土层平均储水量为80.54 cm,沟缘及沟岸分别为67.49 cm和71.05 cm。地形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储水量的主要因素;土壤储水量与距沟头距离、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沟底、沟缘和沟岸均有干层出现,且主要集中在靠近沟头位置,平均厚度和起始深度分别为243 cm和257 cm,平均含水率为9.5%。沟底、沟缘和沟岸干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00 cm、286 cm和331 cm。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土壤水资源管理和土壤水库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 土壤干层 土壤储水量 水分分布 黄土高原
下载PDF
Accumulation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the Hetao area,Inner Mongolia,China 被引量:13
8
作者 Yangchun ZHU Lijin WANG +2 位作者 Xueyong ZHAO Jie LIAN Zhenhua ZH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44-252,共9页
Soi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is a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systems.To assess the accumulation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Yongji irrigation district of the Hetao area,Inner Mongolia,China,195 so... Soi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is a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systems.To assess the accumulation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Yongji irrigation district of the Hetao area,Inner Mongolia,China,195 soil samples from 39 sites(0–100 cm)were collected,and Zn,Cu,Pb,Cr,and Cd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The mean concentrations were 107.17,32.48,12.31,53.53,and 0.22 mg kg-1,respectively,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oil depths(P>0.05).Concentrations of Zn,Cu,and Cd were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levels,with moderate accumulation;the contamination factor(CF)values were 1.9,1.7,and 1.9,respectively,and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was>0.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Cr were lower than,or close to,the background levels(CF<1,Igeo<0),indicating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a natural source.The monomi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Eri)for Zn,Cu,Pb,and Cr was low;Eri for Cd was 55.73,implying a moderate risk.The grade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the five heavy metals(RI)was low,declining from south to north.The studied soils were contaminated with Zn,Cu,and Cd;principal component(PC)analysis implicated the enrichment of Cd and partial Cu(high loading in PC 2)was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Zn and partial Cu,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C 3,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irrigation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focus on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activity CONTAMINATION factor geoaccumulation index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oil layer spatial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连续施磷条件下渗育性水稻土无机磷土层分布及移动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海涛 封克 +1 位作者 汪晓丽 盛海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3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不同无机磷形态在0—15 cm、15—30 cm和30—45 cm土层的分布及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中的无机磷以C... 通过3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不同无机磷形态在0—15 cm、15—30 cm和30—45 cm土层的分布及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中的无机磷以Ca-P为主,其中Ca10-P含量最高。无论施肥与否,各土层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都是Ca10-P>O-P、Fe-P>Al-P、Ca2-P、Ca8-P。3年定位施磷后,随施磷量增大表层(0—15 cm)土壤中总磷、Olsen磷、无机磷和无机磷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而15—30 cm和30—45 cm土层中各无机磷组分的增加相对较小。土壤中总磷、无机磷和Olsen磷在土壤剖面中向下移动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弱。其移动性呈Olsen磷>无机磷>总磷。植物有效无机磷源(Ca2-P、Ca8-P、Al-P)的下移比植物无效或缓效无机磷源(Ca10-P、Fe-P、O-P)的下移更明显。Olsen磷与土壤各层中的Ca2-P、Ca8-P、Al-P的相关性要比Fe-P、O-P和Ca10-P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 无机磷形态 土层分布 移动 水稻土
下载PDF
汶川地震液化土层类型验证及土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侯龙清 徐红梅 +1 位作者 曹振中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9-1124,共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除在山区引发了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外,在成都平原等地液化现象也十分普遍。液化主要分布在含砂、砾石和卵石等的第四系地层。依据地层分布特征和地震烈度,选择6个典型液化点(带)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除在山区引发了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外,在成都平原等地液化现象也十分普遍。液化主要分布在含砂、砾石和卵石等的第四系地层。依据地层分布特征和地震烈度,选择6个典型液化点(带)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以验证液化土层类型、了解液化土层的土性特征,并检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典型液化点土类包含砂、砾石和卵石等,6个验证点中有2个为砂层液化(其中1个为砾砂)、3个为砾石层液化和1个为卵石层液化;(2)与非液化地层相比,液化地层结构松散,均匀性差,颗粒大小分布曲线较平缓,不均匀系数较大,其中液化砂土级配良好,砾石和卵石级配不良;(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将验证点1中砂液化判为非液化,其余5个验证点由于含较多粗颗粒,因无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而无法进行液化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砂土液化 土层类型 颗粒大小分布 液化判别
下载PDF
秸秆深还对黑土耕层根区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岑 窦森 +2 位作者 靳亚双 刘吉宇 田宇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3-609,共7页
针对秸秆深还对黑土养分空间变异影响机理不清的问题,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黑土耕地进行了秸秆深还试验,设对照(ck)、秸秆深还(CS) 2种处理。建立根区土壤立体模型和坐标系,采用三维立体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黑土耕... 针对秸秆深还对黑土养分空间变异影响机理不清的问题,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黑土耕地进行了秸秆深还试验,设对照(ck)、秸秆深还(CS) 2种处理。建立根区土壤立体模型和坐标系,采用三维立体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黑土耕层根区速效N、P、K养分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秸秆深还对表层土壤速效N、P、K的含量影响不大,对深层土壤(10~25 cm)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且增加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方向上,距离玉米主根越近,秸秆深还对养分的增加作用越明显。这说明用三维立体取样来研究根区土壤养分的分布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秸秆深还养分运移机理和空间分布及秸秆深还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黑土 耕层 根区 养分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水下冻结工程温度场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直书 陈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5-58,共4页
推导了水下地层冻结温度场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然后进行了模型设计并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了静水和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冻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水下 土层 冻结法 温度场分布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沙漠与绿洲过渡带土壤水盐变化特征与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丹影 马延东 +2 位作者 贾志峰 管子隆 郑飞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0期44-50,共7页
土壤盐碱化防治是新疆地区农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取了两个耕地土壤剖面和一个丘间地原生土壤剖面进行调查,室内测量其土壤粒径、容重、含水率和含盐量,探讨了原生盐碱荒地及开垦农田水盐变化特... 土壤盐碱化防治是新疆地区农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取了两个耕地土壤剖面和一个丘间地原生土壤剖面进行调查,室内测量其土壤粒径、容重、含水率和含盐量,探讨了原生盐碱荒地及开垦农田水盐变化特征与规律,以便为该地区防治盐碱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土层物理性质的差异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粘粒及粉粒较多的土层积盐现象更为明显;(2)土层的结构异质性对水分盐分有阻滞作用,导致土壤中存在盐分堆积层;(3)灌溉水导致土体淋溶强度增大,这虽能降低土体中的盐分却增加地下水矿化的风险。建议该地区土壤盐碱化防治应因土层异质性而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灌排结合以达到土壤盐碱化防治乃至保护地下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碱化 土层结构 水盐分布 新疆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土壤冻融起止期和冻结深度及其与气温关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悦绮 文军 +4 位作者 刘闻慧 陈逸豪 陈亚玲 张强 刘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70,共14页
冻土变化对寒区基础建设、水文、生态等都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探究土壤冻融过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和冻土特性,划分出中国西部地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1981年1月至2020年6月ERA-5... 冻土变化对寒区基础建设、水文、生态等都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探究土壤冻融过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和冻土特性,划分出中国西部地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1981年1月至2020年6月ERA-5地表温度、土壤体积水含量和逐月气温数据,分析了近40年中国西部地区土壤冻融状况、活动层厚度和最大冻结深度空间分布,探讨了冻融状态与气温、海拔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冻融起始时间空间分布具有由高海拔地区至低海拔地区冻结推迟、融化提前的特征。高海拔的藏北高原冻结最早,融化最晚,冻结持续时间最久昆仑山脉上零星区域冻结最长可持续300天以上。海拔低且土壤含水量低的西部西北塔里木盆地,冻结最晚,融化最早,融化持续时间最长,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融化可维持在280天以上。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基本都超过2.0 m,只有喀喇昆仑山脉附近的区域才有较大范围活动层厚度低于2 m的区域,青藏高原的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最大,厚度可以达到2 m以上,塔里木盆地冻结深度最浅,厚度在0.6 m以内。1981-2020年间,西部地区冻结起始日推迟,融化起始日提前,开始冻结和完全冻结起始时间分别以0.089 d·a^(-1)和0.061 d·a^(-1)的速率上升。开始融化与完全融化起始时间分别以0.102 d·a^(-1)和0.156 d·a^(-1)的速率下降。在冻结趋势上升,融化趋势下降的情形下,完全融化持续时间以0.256 d·a^(-1)的速率增加了12天左右,完全冻结持续时间以0.164 d·a^(-1)的速率缩短约11天,研究期间,完全融化起始时间在1996年发生突变,开始冻结起始时间与完全融化持续时间在1997年发生突变。西部地区冻融起始时间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局部地区略有差异,黄土高原开始冻结与完全冻结持续时间分别以0.166 d·a^(-1)和0.405 d·a^(-1)的速率下降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土壤冻融 活动层厚度 冻结最大深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山地枣树在不同土层厚度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
15
作者 冯喆 马理辉 王志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土层厚度作为土壤的关键属性,决定了生根空间、水分和养分储量等影响植物生长的一系列条件。为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山地枣树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策略,构建足够大且可控制的土体空间,设置2、3、4、5、6 m共5种土层厚度的试验小区,对其土壤... 土层厚度作为土壤的关键属性,决定了生根空间、水分和养分储量等影响植物生长的一系列条件。为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山地枣树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策略,构建足够大且可控制的土体空间,设置2、3、4、5、6 m共5种土层厚度的试验小区,对其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枣树耗水量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浅土层抑制了枣树地上部分的生长而加强了细根的生长发育,越厚的土层枣树生长状况越好,细根生长发育随之得到加强;土层越厚,枣树土壤水分状况越好,2~4 m深土层在11 a枣树耗水下深层土壤水分已邻近凋萎湿度,此后枣树耗水仅能依靠降雨补充,5 m和6 m深土层因土壤储水充足其浅层土壤水分较2~4 m深土层更高;不同土层厚度下降雨补给量和补给深度不同,厚土层较浅土层降雨补给深度更深。因此,枣树在深层土壤储水严重缺乏的浅土层中会抑制自身生长发育而加强根系吸水能力,随着土层厚度与深层土壤储水的增加,枣树保持着深层土壤储水越多、生长状况越好、耗水量越多的规律。该研究阐明了枣树为适应土层厚度带来的土壤储水量差异其耗水机制的改变,揭示了深层土壤储水对枣树生长耗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厚度 土壤水分 枣树 耗水 垂直分布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对土壤有效磷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宪辉 廉辅双 金兰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采用盆栽试验,设膨胀珍珠岩与土壤按1%、2%、3%配比混合和分层(膨胀珍珠岩在下层)2个处理,研究了采自沈阳农业大学农工学院实验基地塑料大棚0~24cm土壤的养分的积累状况及剖面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处理中,土壤速效磷在膨胀珍珠岩与... 采用盆栽试验,设膨胀珍珠岩与土壤按1%、2%、3%配比混合和分层(膨胀珍珠岩在下层)2个处理,研究了采自沈阳农业大学农工学院实验基地塑料大棚0~24cm土壤的养分的积累状况及剖面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处理中,土壤速效磷在膨胀珍珠岩与土壤配比为1%和3%时聚集在土壤深层,配比为2%时聚集在土壤表层及作物根系层;盐分离子在配比为1%和3%时聚集在土壤表层,2%时聚集在土壤深层;膨胀珍珠岩的不同配比都能缓解土壤酸化现象,这种缓解作用随着膨胀珍珠岩配比的增加而加大;分层处理中,膨胀珍珠岩配比为1%、2%、3%时,土壤速效磷向作物根系层聚集,盐分离子向16~24cm土壤深层聚集;土壤pH:在配比为1%时,作物根系层>土壤表层;配比为2%、3%时均是土壤表层>作物根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珍珠岩 土壤有效磷 土层分布
下载PDF
成层地基中不同土层分布对地下结构的抗震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培河 戚承志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7-461,共5页
为了研究清楚成层地基中由于不同土层的分布而引起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借助FLAC3D有限差分分析软件,通过设置土体的Hardin/Drnevich阻尼,合理地描述土体在动力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和滞回圈,从而建立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分析模型,分析地下结构... 为了研究清楚成层地基中由于不同土层的分布而引起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借助FLAC3D有限差分分析软件,通过设置土体的Hardin/Drnevich阻尼,合理地描述土体在动力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和滞回圈,从而建立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分析模型,分析地下结构在不同地基中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当结构处在软弱土层时,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明显大于结构位于其他土层情况下的地震反应。当结构处在硬土层,或有较好的持力层,并有隔层软弱层的地层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相对较安全。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地选择地下结构所处土层位置,避免未来可能地震引起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基 地下结构 地震响应 土层分布
下载PDF
特殊地质条件下流动相原油在沿海土-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童森炜 潘玉英 +4 位作者 杨楠柠 杨建丰 童奕涵 蒋巧丽 刘港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9-479,共11页
原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其所带来的污染危害同样不容忽视.通过自制的有机玻璃水槽,建立模型模拟自然地层的非均质性,模拟了原油在沿海土-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探讨了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底部隔水层、土壤... 原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其所带来的污染危害同样不容忽视.通过自制的有机玻璃水槽,建立模型模拟自然地层的非均质性,模拟了原油在沿海土-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探讨了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底部隔水层、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质地、岩性突变界面对原油在砂土中运移速度和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和底部隔水层对原油的运移具有阻碍作用,会改变其运动速度和路径.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初始含水率越高,原油的侧向运移速率和垂向运移速率越大(模拟成层性土层中原油垂向运移速率随含水率增大,由0.43 cm·min^(-1)增大到1.00 cm·min^(-1),在低含水率区域原油侧向运移速率分别为0.08 cm·min^(-1)(粗-细界面)和0.10 cm·min^(-1)(细-粗界面),而在含水率较高的区域则为0.14 cm·min^(-1)),而过高的含水率又会阻碍原油的运移.土壤孔隙越大,垂向运移越快,侧向运移越慢,反之,垂向运移越慢,侧向运移越快(模拟成层性土层中,原油在粗砂中的垂向平均运移速率为0.54 cm·min^(-1),而在细砂中仅为0.33 cm·min^(-1),自然泄漏时原油在粗砂中的最大扩散范围为9.10 cm,在细砂中为12.50 cm).原油在土壤中运移遇到岩性突变界面时,会产生聚集效应,在聚集处产生侧向运移,试验中在粗-细界面扩散宽度为6.70 cm,在细-粗界面扩散宽度为29.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污染 运移锋面 非均质土层 运移与分布特性
原文传递
东江中下游流域森林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耕 孙冬晓 +3 位作者 康剑 谢振东 曲仡 丁晓纲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4期43-47,共5页
土壤全氮是森林土壤的结构性和养分元素。研究通过对东江中下游流域内192个土壤样点进行分层采样,统计分析全氮含量在各土壤层之间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4个土壤层(D1~D4,0~80 cm)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76.28 mg/kg、630.05 mg/kg... 土壤全氮是森林土壤的结构性和养分元素。研究通过对东江中下游流域内192个土壤样点进行分层采样,统计分析全氮含量在各土壤层之间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4个土壤层(D1~D4,0~80 cm)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76.28 mg/kg、630.05 mg/kg、563.48 mg/kg和518.81 mg/kg;D1~D4土壤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全氮含量整体降低,每个土壤层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减小;垂直方向上,除D3与D4土壤层之间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土壤层之间均相互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层 土壤氮 空间分布 东江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multi-layered soil with random layer heights 被引量:1
20
作者 M.Badaoui M.K.Berrah A.Mébark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213-221,共9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layer height randomnes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layered soil. These parameters are assumed to be lognormal random variables.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via Monte Carlo simula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layer height randomnes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layered soil. These parameters are assumed to be lognormal random variables.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via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coupled with the stiffness matrix method. A parametric study is conducted to derive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its response spectrum,the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s. The input soil characteristics correspond to a site in Mexico City and the input seismic accelerations correspond to 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 It is found that the layer height heterogeneity causes a widening of the frequency content an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soil profile,indicating that the resonance phenomenon is a concern for a large number of structures. Variation of the layer height randomness acts as a variation of the incident angle,i.e.,a decrease of the amplitude and a shift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layer heights layered soil seismic acceleration lognormal distribu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s Mexico 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