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石丽红 李超 +4 位作者 唐海明 程凯凯 李微艳 文丽 肖小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1-930,共10页
施肥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为了探明南方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3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 施肥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为了探明南方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3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3个处理,并以无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水解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MF、RF和OM处理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增加4.5%、22.4%和53.5%。与MF和CK处理相比,RF和OM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累积碳矿化(Cmin)、高锰酸钾可氧化碳(KMnO4-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总有机碳的比例。OM处理土壤Cmin、KMnO4-C、POC、DOC、LFOC和MBC含量分别比CK增加3.5、3.1、3.7、1.9、1.2和1.9倍;RF和OM处理土壤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CK。各施肥处理土壤水解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木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大小顺序均为:OM>RF>MF>CK,其中OM处理的各土壤水解酶活性分别比CK增加111.8%、14.1%、127.3%、285.6%和91.4%。RF和OM处理有利于增加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MF处理有利于增加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水解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南方双季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模式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土壤水解酶
原文传递
三江源高寒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对不同退化程度的响应
2
作者 郭龙欣 杨永胜 +2 位作者 张秀娟 王军邦 张宇恒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0-1651,共12页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是反映植物生长速率和养分限制的重要因子。为探究三江源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原生植被、轻...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是反映植物生长速率和养分限制的重要因子。为探究三江源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对三江源高寒草甸的土壤有机碳(SOC)、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pH值、土壤化学计量比、酶活性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随退化程度的加剧,不同土层土壤中的SOC和TN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TK含量呈递增趋势,不同土层差异不显著。TP含量表现为轻度退化最高,不同土层TP含量均大于0.7 g·kg^(-1),pH值随退化程度加剧变化不明显。(2)土壤C、N、P、K化学计量比整体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呈降低趋势,其中碳氮比值变化较为稳定。(3)β-1,4-木糖苷酶(BX)、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β-纤维二糖苷酶(BCE)、β-葡萄糖苷酶(BG)五种酶活性在不同土层中均表现为轻度退化显著高于其他退化程度(P<0.05)。(4)土壤SOC、TN、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AP、BG、BCE、BX、NAG五种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pH值与五种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高寒草甸退化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关系密切,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和酶活性在不同退化阶段表现出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的治理与恢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甸 退化程度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水解酶
下载PDF
土壤水解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3
作者 耿玉清 王冬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土壤水解酶直接参与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的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研究者和实验室测定过程的差异,常给土壤酶测定方法的选定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土壤酶活性测定过程中样本贮存方式、酶底物选... 土壤水解酶直接参与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的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研究者和实验室测定过程的差异,常给土壤酶测定方法的选定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土壤酶活性测定过程中样本贮存方式、酶底物选择以及培养条件等,对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土壤酶来源广泛,存在形式复杂,直接提取土壤酶还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主要是通过一定量底物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生成物或剩余物量来实现。基于对硝基酚衍生物为底物的分光比色法,因其成本低廉而被广泛使用。针对国际上未能建立统一的测定方法而导致研究数据之间难以进行比较的现状,作者认为现阶段土壤水解酶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采用新鲜土样或短时间低温冷藏的土样;2)酶底物种类的选择应与国际接轨,采用饱和底物浓度使其反应速度接近最大值;3)缓冲液的pH值可与土壤pH值相近;4)4 h内培养的土壤酶,可忽略微生物抑制剂的使用。建议我国在近期内:1)应丰富土壤水解酶种类的研究;2)注重灵敏度高、需样量小以及培养时间短的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3)在强化典型土壤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尽快规范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解酶活性 测定方法 分光比色法 荧光分析法 土壤贮存方式 对硝基酚底物 培养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