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干旱区绿洲扩张方式对土壤生物优势类群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刘继亮
李锋瑞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6-1126,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210
41771290)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博士项目(Y529881001)
-
文摘
内陆干旱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驱动了绿洲快速扩张,扩张方式主要包括:灌木地、林地和农地扩张,尚缺乏绿洲扩张方式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本文以河西走廊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研究区域,选择绿洲边缘天然草地及其转变的人工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灌木地(无灌溉)、人工杨树(Populusgansuensis)林地(灌溉)、玉米(Zeamays)地(灌溉+施肥)为研究对象,测定了4种生境土壤食物网中9种优势功能类群的密度以及反映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的有机碳储量、氮储量、磷储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灌木地扩张显著降低了甲螨、植食性昆虫密度,增加了跳虫、捕食性螨密度和真菌的OTUs,对其余类群无显著影响;林地扩张增加了捕食性节肢动物、植食性昆虫、捕食性螨、跳虫、甲螨的密度及细菌和真菌OTUs,对其余类群无显著影响;农地扩张增加了蚓类、捕食性节肢动物、捕食性螨、跳虫、甲螨的密度及细菌和真菌的OTUs,对其余类群无显著影响。(2)林地和灌木地扩张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氮储量,而农地扩张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和磷储量。(3)3种扩张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玉米地和杨树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增幅高于灌木地。人工绿洲扩张方式显著和有差异地改变了土壤食物网结构及其生态功能水平,该结果对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的人工绿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人工绿洲扩张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生物
土壤食物网结构
生态服务功能
-
Keywords
inland arid regions
oasis expansion
land use change
soil biota
soil food web structure
ecosystem functioning
-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土壤生态系统中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潘凤娟
韩晓增
邹文秀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出处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4期304-311,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309
2016YFD0300806
+5 种基金
2016YFD0300802)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KFJ-SW-STS-14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DLSXZ1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219
4137129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
-
文摘
食细菌线虫是土壤线虫主要的营养类群之一,其与细菌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网状结构是土壤微食物网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食物网中的能流方向和大小起关键的控制作用。本文概述了食细菌线虫对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食细菌线虫与细菌捕食与被捕食的动态平衡关系,及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水分、温度、含氧量、C/N和p H)对食细菌线虫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揭示土壤食物网的功能和机制及土壤的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土壤细菌
土壤食物网
群落结构
动态平衡
-
Keywords
bacterivores
soil bacteria
soil food web
community structure
dynamic balance
-
分类号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