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方法初探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智广 曾大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6,共3页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原生土壤流失量和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流失的因子、类型和方式 ,建设项目引发土壤流失的因素和流失分区 ,预测时段和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在水力侵蚀流失量预测方法中 ,USLE模型、毗邻...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原生土壤流失量和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流失的因子、类型和方式 ,建设项目引发土壤流失的因素和流失分区 ,预测时段和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在水力侵蚀流失量预测方法中 ,USLE模型、毗邻项目类比、项目建设前后侵蚀强度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开发建设项目 土壤流失量 预测方法 USLE模型 典型调查推算法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穆兴民 王飞 +3 位作者 李靖 高鹏 徐学选 王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水土保持措施对河川径流影响评价在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和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评价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剖析了2类5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 水土保持措施对河川径流影响评价在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和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评价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剖析了2类5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文 河川径流 评价方法 进展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5
3
作者 康玲玲 王云璋 +1 位作者 吴卿 陈发中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2-24,共3页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计算与评价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区域生态要素变化的实际,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小气候变化的计算方法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汤立群 陈国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84,共6页
介绍了三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和实际应用,认为模型法是合理可行的计算方法.所建模型能够模拟大中流域长系列水流泥沙过程,且有较好的移植性.本文方法应用于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效果良好.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物理概念模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稀土元素示踪坡面次降雨条件下的侵蚀过程 被引量:23
5
作者 郑良勇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宋炜 刘普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定量研究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形态的演变过程,该文利用REE-INAA(稀土元素-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将REE元素沿坡面垂直分层布设并结合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次降雨条件下面蚀和细沟侵蚀的转变和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坡面主... 为定量研究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形态的演变过程,该文利用REE-INAA(稀土元素-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将REE元素沿坡面垂直分层布设并结合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次降雨条件下面蚀和细沟侵蚀的转变和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坡面主要发生面蚀,细沟出现后,坡面侵蚀将加快加剧,细沟侵蚀深度随之迅速增加。坡面侵蚀中面蚀量约占总侵蚀量的30%左右,细沟侵蚀量占70%左右。单位深度范围内最上层土壤侵蚀量最大,向下依次递减。可以将坡面侵蚀形态演变过程划分为面蚀、细沟发育和细沟稳定3个阶段,各阶段转化都有明显的拐点出现。因此,利用REE-INAA方法可以对土壤侵蚀演变过程进行较准确地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土壤保护 降雨 REE-INAA法 侵蚀形态演变 面蚀 细沟侵蚀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21
6
作者 全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0,共7页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核算方法
下载PDF
试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依据监测工作性质,可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划分为研究性监测、实验性监测、生产性监测和预警预报性监测4种类型。各类型相互嵌套,相互依存;因此,实践中,要正视发展现状,辩证分析水土保持监测各类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把握正确方向,在加强... 依据监测工作性质,可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划分为研究性监测、实验性监测、生产性监测和预警预报性监测4种类型。各类型相互嵌套,相互依存;因此,实践中,要正视发展现状,辩证分析水土保持监测各类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把握正确方向,在加强监测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生产实践,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监测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类型 监测方法 中国
下载PDF
水土保持对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影响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鹏 倪晋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9-74,共6页
利用黄河中游河口 龙门区间干支流水文站近 30年的实测资料 ,采用方差分析及Wilcoxon加符秩检验两种统计方法 ,分别对河口 龙门区间以及各水文站控制区间泥沙级配在水保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对于单个水文站 ,只有当流域水... 利用黄河中游河口 龙门区间干支流水文站近 30年的实测资料 ,采用方差分析及Wilcoxon加符秩检验两种统计方法 ,分别对河口 龙门区间以及各水文站控制区间泥沙级配在水保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对于单个水文站 ,只有当流域水保程度较高时 ,泥沙粒径才表现出明显变细的统计趋势 ;从整个河口 龙门区间来看 ,长时段平均的结果表明河流泥沙粒径有明显细化的统计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与流域上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活动有关 .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水土保持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黄河中游 泥沙粒径 统计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效益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康玲玲 吴卿 +2 位作者 罗中伟 王云璋 陈发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4,共5页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变化的生态要素,确定了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植被度和小气候各要素的监测站网布设和监测内容,并提出了监测方法和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监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养分含...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变化的生态要素,确定了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植被度和小气候各要素的监测站网布设和监测内容,并提出了监测方法和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监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改善了局地小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地表径流量 土壤理化性质 水质 植被度 小气候 监测方法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兰道云 毕华兴 +4 位作者 赵丹阳 王宁 云慧雅 王珊珊 崔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325,1750,2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325,1750,2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12项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EWM)对各密度油松林地的保育土壤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种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氮、全磷、氨氮、硝氮和速效磷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分密度变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径流泥沙量等12项指标,其中土壤容重、径流量、泥沙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氮、速效磷,随林分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不同密度油松林地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肥力和产流产沙均随密度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结构改良状况和土壤肥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泥沙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地趋势;(4)对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表明,4种密度油松林中,随着油松林林分密度的增加,保育土壤功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密度为1750株/hm^(2)的油松林地保育土壤功能相对较好。从保育土壤角度出发,建议将1750株/hm^(2)作为晋西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该密度油松林能较好保持水土,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育土壤 熵权法 不同密度 油松人工林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 被引量:13
11
作者 乔治 徐新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49-1361,共13页
土壤侵蚀是造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论文应用GIS技术,综合降水、地形、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等因子,分析和评价了1990—2005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过程,并通过叠加排序方法定量识别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 土壤侵蚀是造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论文应用GIS技术,综合降水、地形、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等因子,分析和评价了1990—2005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过程,并通过叠加排序方法定量识别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中度敏感为主,其次是轻度和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地区以大兴安岭山地为主,轻度敏感地区分布在东、西部平原地区,高度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林草交错区;从时间变化过程看,轻度、中度敏感地区面积增加,高度敏感地区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好转;地形起伏度和植被覆盖作为研究区土壤侵蚀关键因子,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叠加排序法 敏感性 关键因子
原文传递
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保土功能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金花 张洪江 +3 位作者 王伟 杜仕才 李根平 任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9,共6页
森林的保土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重庆四面山5种林分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其中保土综合能力最强... 森林的保土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重庆四面山5种林分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其中保土综合能力最强的林分类型是杉木-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其综合评定值为1.1581),杉木-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4152)和石栎-木荷阔叶混交林(1.4595)差别不大,杉木纯林(2.5580)保土综合能力最弱,明显弱于其他林分。从排序可看出,树种组成丰富、枯落物储量多的针阔混交林保土能力最强,要优于针叶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单一针叶林保土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四面山 保土功能 坐标综合评定法
下载PDF
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庆春 《交通环保》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公路建设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植被造成水地流失加剧 ,为将这种人为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要采用绿化工程对裸露坡面进行植被恢复。现有的公路绿化大多恢复了植被 ,但不能满足持续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为让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 公路建设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植被造成水地流失加剧 ,为将这种人为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要采用绿化工程对裸露坡面进行植被恢复。现有的公路绿化大多恢复了植被 ,但不能满足持续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为让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要注意植物群落的选择和适当的引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群落 引种 公路建设 绿化工程
下载PDF
基于耦合赋权法与灰色关联法在小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斌 杨雄 何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为准确确定水土保持整治区域,引入小流域生态安全健康状况为水土保持整治区域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采用相对熵原理将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与熵权法(Entropy)耦合得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关联... 为准确确定水土保持整治区域,引入小流域生态安全健康状况为水土保持整治区域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采用相对熵原理将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与熵权法(Entropy)耦合得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关联度来表征不同年份间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次序,通过雷达图分析导致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的内在缘由,以此给出小流域整治的主要目标因素和方向.结果表明:阳春小流域1960年至2017年生态安全状况指数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然后再上升的总体趋势,生态安全状况由相对稳定过渡到良好状态,再逐渐接近良性循环,有望一直维持在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实例证明,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可为科学决策小流域是否到达整治条件的评审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灰色分析法 耦合赋权法 雷达图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沙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一鸣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0,共5页
水文法和水保法是分析计算流域治理减水减沙效益常用的两种方法,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水文法计算的基础是用雨沙资料建立的产沙模型,该模型很难准确地反映降雨产沙的自然规律;水保法计算的基础是制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定额,很难完全... 水文法和水保法是分析计算流域治理减水减沙效益常用的两种方法,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水文法计算的基础是用雨沙资料建立的产沙模型,该模型很难准确地反映降雨产沙的自然规律;水保法计算的基础是制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定额,很难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本文从不同途径提出了三种经过改进的计算方法,即小流域天然产沙量对比法、坡面综合措施减沙系数法和最大可能产沙量法。试算结果表明,在具有必要的前提条件下,应用这三种方法分析计算流域治理的减沙效益,都可以使计算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沙 流域治理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希 罗伟 +2 位作者 段兴武 钟荣华 李宇翔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中国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经历了从单一措施评价到利用复杂模型开展综合效益评价的发展过程,方法体系已日趋完善;但因缺乏系统的梳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成果... 中国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经历了从单一措施评价到利用复杂模型开展综合效益评价的发展过程,方法体系已日趋完善;但因缺乏系统的梳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分类归纳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展望。基于关键词“水土保持”和“效益评价”查阅到相关文献892篇,筛选出33篇核心文献,着重阐述当前最常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国标法和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表明,当前的评价方法缺乏普遍适用性,且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受限。未来应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将理论与多种方法进行融合和建模,探索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新方法;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组织针对全国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区编写通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准则规范以支持水保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文献资料法 方法适用性
下载PDF
耕作土壤可蚀性及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机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宇 沈海鸥 +4 位作者 车晓翠 赵占军 李洪丽 叶青 刘会青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8-693,共6页
黑土地保护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是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技术环节。吉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科研团队通过田间试验、人工降雨试验、野外调查等方法陆续开展了黑土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可蚀性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机... 黑土地保护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是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技术环节。吉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科研团队通过田间试验、人工降雨试验、野外调查等方法陆续开展了黑土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可蚀性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机理研究等,丰富了黑土地水土保持理论,并为黑土地保护措施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主要耕作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表现为黑土最大,黑钙土和白浆土次之,暗棕壤最低,典型黑土耕地土壤易被侵蚀;垄沟秸秆覆盖可使9°以下坡面减流84.8%~97.9%,减沙88.3%~92.9%,土壤分形维数降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秸秆深还、碎混及免耕覆盖的3种还田方式下,土壤流失防治率分别为84.9%、90.3%、96.8%;留茬免耕使土壤结构稳定,半整地具有疏松耕层土壤且提高保水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水土保持 土壤可蚀性 耕作方式
原文传递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熊维新 王宏 张治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1-25,共5页
截止1989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361座,塘坝2666座,引水有效灌溉面积40.4万公顷,治理总面积8136km^2,治理度17.1%。以1970年为效益计算起始年,并将全流域划分为18个片,分别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计算1970~1989年间各项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 截止1989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361座,塘坝2666座,引水有效灌溉面积40.4万公顷,治理总面积8136km^2,治理度17.1%。以1970年为效益计算起始年,并将全流域划分为18个片,分别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计算1970~1989年间各项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量及综合减水减沙效益。水文法算得的综合减水效益为24.1%,减沙效益为30.6%;水保法算得的结果相应为29.9%和30.8%,两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流域 水土保持 减水 减沙
下载PDF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的内容及其考核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智广 许永利 王永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给地方各级政府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制度提供参考,保障全面、有效地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基本规定,遵循依法依规管理、健全考评体系,突出业绩导向、兼顾社会效益,注重动态评价、鼓励主动作... 为给地方各级政府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制度提供参考,保障全面、有效地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基本规定,遵循依法依规管理、健全考评体系,突出业绩导向、兼顾社会效益,注重动态评价、鼓励主动作为,指标可被检验、结果可被统计的原则,厘清并构建由领导组织、制度建设实施、规划制定、水土流失预防组织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组织实施、监督执法和监测评价等7个指标类及48个指标构成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指标体系;建立目标责任综合评价模型(水土保持履责指数LZZS)和"串联型""并联型"的模型应用流程;分析提出目标责任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目标责任 指标体系 考核方法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减水减沙效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涂安国 杨洁 +2 位作者 李英 莫明浩 廖轶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151,共4页
利用赣江流域1956—2008年年降雨量和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计算赣江流域近30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治理后期1984—2008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年均减沙量为5.70×10... 利用赣江流域1956—2008年年降雨量和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计算赣江流域近30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治理后期1984—2008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年均减沙量为5.70×106 t,年均减沙效率为48.57%。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效,减沙率有逐年上升而后稳定的趋势,2008年减沙率达80.54%;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减少不明显,后期径流量反而会有所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增加流域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起到防洪减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水文法 赣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