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肥翻压对烟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07
1
作者 刘国顺 罗贞宝 +3 位作者 王岩 李洪亮 王国锋 马京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试验于2003年9月至10月河南烟区的襄城县、舞阳县、叶县、罗山县4个试验点种植绿肥.2004年3月进行翻压,以研究绿肥对土壤容重、土壤pH值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容重和... 试验于2003年9月至10月河南烟区的襄城县、舞阳县、叶县、罗山县4个试验点种植绿肥.2004年3月进行翻压,以研究绿肥对土壤容重、土壤pH值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容重和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同时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大量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各个处理土壤容重降幅为0.03~0.1g/cm^3,土壤pH值的降幅一般都在0.1~0.6,±壤有机质古量提高0.08%~0.1%。因此利用烟田冬季休闲空间种植和翻压绿肥,可作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烟田土壤环境、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土壤容重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颗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2
2
作者 陈红霞 杜章留 +1 位作者 郭伟 张庆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0-2934,共5页
以华北平原高产农田3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颗粒有机质组分中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单施氮磷钾肥(CK);氮磷钾肥+2250kg·hm-2生物炭(C1);氮磷钾肥+4500kg·hm-2生物... 以华北平原高产农田3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颗粒有机质组分中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单施氮磷钾肥(CK);氮磷钾肥+2250kg·hm-2生物炭(C1);氮磷钾肥+4500kg·hm-2生物炭(C2);炭基缓释肥(750kg·hm-2,CN).结果表明:与CK相比,C1和C2处理显著降低了0~7.5cm土层容重,降低幅度分别为4.5%和6.0%;施用生物炭增加了0~15cm土层的阳离子交换量,其中C2处理增加了24.5%;在0~7.5cm土层,C1处理土壤颗粒有机质组分中的碳、氮浓度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250%和85%,C2处理分别增加了260%和120%.施用生物炭3年后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并在碳增汇和温室减排方面具有潜在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容重 阳离子交换量 颗粒有机质
原文传递
容重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影响模拟试验 被引量:197
3
作者 李卓 吴普特 +3 位作者 冯浩 赵西宁 黄俊 庄文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5,共6页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配制典型砂壤、中壤、黏壤,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用土柱积水入渗模拟了土壤容重对其入渗能力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促进天然降水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容重对土壤入渗能力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入渗能...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配制典型砂壤、中壤、黏壤,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用土柱积水入渗模拟了土壤容重对其入渗能力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促进天然降水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容重对土壤入渗能力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入渗能力随容重增大递减,3种典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容重均呈对数负相关,砂壤120min累积入渗量与容重呈幂函数负相关,中壤、黏壤则呈线性负相关。考斯加科夫入渗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渗速率的参数随容重增大递减,表征入渗能力衰减速度的参数则随容重增大递增,说明土壤初始入渗能力随容重增大递减,入渗能力衰减速度随容重增大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土壤容重 模型
下载PDF
耕层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27
4
作者 张世熔 邓良基 +1 位作者 周倩 伍国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四川 1 6个耕地表层的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为 2 80 5~ 2 942 ,其中砂土2 82 1、壤土 2 870、粘壤土 2 91 6和粘土 2 939。统计分析表明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它与... 四川 1 6个耕地表层的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为 2 80 5~ 2 942 ,其中砂土2 82 1、壤土 2 870、粘壤土 2 91 6和粘土 2 939。统计分析表明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它与粉粒、粘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颗粒表面 分形维数 容重 耕地表层 特性
下载PDF
容重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4
5
作者 李卓 吴普特 +3 位作者 冯浩 赵西宁 黄俊 庄文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测定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研究了容重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1)容重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各吸力段水分蓄持能力均随容重增大递减,比水容量也...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测定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研究了容重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1)容重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各吸力段水分蓄持能力均随容重增大递减,比水容量也随容重增大递减。(2)容重对试验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较大影响,此3个水分参数均随容重增大递减。饱和含水量与容重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及凋萎系数均与容重呈指数负相关关系。(3)容重对试验土壤有效水、易效水、迟效水含量有较大影响,此3水分参数均随容重增大递减,分别与容重呈指数、幂函数、对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水分蓄持能力 水分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2
6
作者 梁金凤 齐庆振 +2 位作者 贾小红 宫少俊 黄元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5-950,共6页
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30 cm,35 cm,45 cm)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 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30 cm,35 cm,45 cm)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深松耕作>传统耕作>免耕。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5 cm)容重降低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5~45 cm);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方面的作用,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从不同耕作深度进行比较,深松45 cm>深松35 cm>深松30 cm>传统耕作,即耕作越深,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根系生长影响越大。不同耕作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雨养农区可采用免耕—深松的循环耕作模式,改良土壤性质,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免耕 土壤容重 根长密度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2
7
作者 李潮海 李胜利 +2 位作者 王群 郝四平 韩锦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06-1711,共6页
采用桶栽方法,探讨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根条数、根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容重越大,减少的趋势越显著。玉米总根量和气生根数量随着整个土层平均容重的... 采用桶栽方法,探讨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根条数、根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容重越大,减少的趋势越显著。玉米总根量和气生根数量随着整个土层平均容重的增加而降低。受土壤容重影响,根系在不同土层之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作用有限,不足以弥补下层容重过大对根系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玉米 根系 根系生长 吸收活力 根系活力 补偿效应 不良影响 根干重 生根数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2
8
作者 孙利军 张仁陟 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7-211,共5页
在5种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连续4 a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与其它处理相比,具有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 在5种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连续4 a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与其它处理相比,具有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可作为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的耕作措施,在黄土旱地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中国土壤容重特征及其对区域碳贮量估算的意义 被引量:97
9
作者 柴华 何念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903-3910,共8页
容重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不仅能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水平,还是区域尺度土壤碳贮量估算的重要参数。由于野外测定土壤容重费时费力、并且操作过程也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土壤容重在国内外大多数清查数据库中均缺失严重... 容重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不仅能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水平,还是区域尺度土壤碳贮量估算的重要参数。由于野外测定土壤容重费时费力、并且操作过程也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土壤容重在国内外大多数清查数据库中均缺失严重。通过收集和整理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数据和1980—2014年论文内的中国土壤容重数据(共11845条记录),系统地探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容重的整体分布特征、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数据整体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32±0.21)g/cm^3,中值为1.35g/cm^3;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两者间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土壤容重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沙粒含量的负相关关系较弱。此外,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土壤容重差异较大,高山土平均容重最低(0.93 g/cm^3),而盐碱土平均容重最高(1.41 g/cm^3)。结果全面阐释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容重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其结论还将为准确评估区域乃至全国土壤碳贮量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贮量 频率分布 土壤类型 土壤容重 土壤深度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76
10
作者 罗珠珠 黄高宝 张国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1,共5页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容重以及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免耕无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相比,试验的前2~3a免耕覆盖(NTS)使得土壤容重增大,而后保...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容重以及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免耕无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相比,试验的前2~3a免耕覆盖(NTS)使得土壤容重增大,而后保持稳定状态不再持续增加。通过对渗吸率、宏观毛管长度、有效孔径以及饱和导水率等指标的比较发现,免耕覆盖(NTS)对土壤的渗透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黄土高原 土壤容重 土壤渗吸率 土壤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潮土作物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0
11
作者 刘园 M.Jamal Khan +5 位作者 靳海洋 白雪莹 谢迎新 赵旭 王慎强 王晨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9-858,共10页
将秸秆转化为高碳含量和稳定性的生物炭施入土壤无疑可提升碳库,但也会影响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为评估秸秆生物炭在北方潮土(pH8.30)的应用潜力,设每季生物炭施用量为0(对照)、2.25(低量)、6.75(中量)和11.3t hm^-2(高... 将秸秆转化为高碳含量和稳定性的生物炭施入土壤无疑可提升碳库,但也会影响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为评估秸秆生物炭在北方潮土(pH8.30)的应用潜力,设每季生物炭施用量为0(对照)、2.25(低量)、6.75(中量)和11.3t hm^-2(高量)(四季后总施炭量分别为0、9、27、45.2t hm^-2)4个处理,通过2年小麦-玉米轮作小区试验,观测了作物产量、籽粒品质、氮素吸收和土壤矿质氮、pH、容重、水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中量生物炭处理下第四季玉米产量增加8.43%;中、高量生物炭处理下四季作物总产量提高4.54%~4.92%。生物炭对小麦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小麦湿面筋含量及容重无负面影响。作物地上部分氮素吸收、土壤矿质氮含量和pH各处理间无明显变化。中、高量处理下四季作物后土壤容重降低2.99%-10.4%,含水量增加10.3%-20.2%,最大持水量提高14.5%~15.0%。表明中、高量秸秆生物炭每季还田对作物有小幅增产作用,且不影响籽粒品质。土壤容重、水分、持水量等物理性状的改善可能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作物产量 籽粒品质 矿质氮 土壤容重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喀斯特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86
12
作者 张川 陈洪松 +3 位作者 张伟 聂云鹏 叶莹莹 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5-1591,共7页
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空间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降雨入渗及产流规律,实现土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于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典型灌丛... 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空间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降雨入渗及产流规律,实现土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于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典型灌丛坡地90m×120m(投影长)表层(0-10cm)土壤含水量、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均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结构.土壤水分含量半变异函数用高斯模型模拟较好,土壤容重与饱和导水率用指数模型拟合较好.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容重和导水率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含水量与饱和导水率空间连续性的尺度范围较小,而土壤容重空间连续性的尺度范围较大.总体上土壤含水量沿坡向下呈递增趋势,土壤容重呈递减趋势,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沿坡面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斑块小而多,表现为高异质性.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容重与饱和导水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 喀斯特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6
13
作者 王莉 张强 +2 位作者 牛西午 杨治平 张建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混交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的土壤培肥作用高于杨树纯林。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退化。撂荒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以及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下载PDF
秸秆和生物质炭对苹果园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8
14
作者 葛顺峰 彭玲 +1 位作者 任饴华 姜远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6-373,共8页
【目的】中国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氮肥施用量偏高。本研究为苹果生产上合理应用秸秆和生物质炭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两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示踪技术,研究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对... 【目的】中国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氮肥施用量偏高。本研究为苹果生产上合理应用秸秆和生物质炭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两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示踪技术,研究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植株生长及氮素转化(树体吸收、氨挥发、N2O排放和土壤残留)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单施氮肥(N)、施用氮肥并添加生物质炭(N+B)和施用氮肥并添加秸秆(N+S)。【结果】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在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一致。CK与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B和N+S处理;两个添加外源碳的处理间,N+B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S处理。与N处理相比,N+S和N+B处理的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的容重分别降低了0.06、0.09 g·cm-3和0.07、0.11 g·cm-3。与CK(18.32 cmol·kg-1)和N(19.61 cmol·kg-1)处理相比,N+S(22.27 cmol·kg-1)和N+B处理(25.35 cmol·kg-1)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并且以N+B处理效果较好。3个施氮处理间植株总干重、15N积累量和15N利用率均以N+B处理最高,N+S处理次之,N处理最低。与CK相比,3个施氮处理(N、N+S和N+B处理)的氨挥发量均显著增加。与N处理相比,添加外源碳的两个处理(N+S和N+B处理)显著减少了氨挥发损失量,以N+B处理减少幅度最大。与CK相比,3个施N处理(N、N+S和N+B处理)的N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以N+B处理最高,其次为N+S处理,N处理最低,可见添加外源碳的两个处理的N2O排放量均有所增加,但3个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去掉CK本底值后,N、N+S和N+B处理的氮素总气态损失量(氨挥发+N2O排放)占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6.54%、4.33%和3.04%。可见,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氮素气态损失,以N+B处理效果较好。耕层土壤(0—50 cm)的15N残留量以N+B处理最高,N+S处理次之,N处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秸秆 生物质炭 土壤容重 阳离子交换量 氮素吸收和损失
下载PDF
表层土壤容重对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64
15
作者 王辉 王全九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3,18,共5页
农田化学物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问题,既是农业问题,又是水环境问题。地表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容重对黄土区坡面土壤氮、磷和钾随径流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农田化学物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问题,既是农业问题,又是水环境问题。地表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容重对黄土区坡面土壤氮、磷和钾随径流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增大,初始产流时间提早,径流系数增大,土壤流失量增多,土壤磷和钾流失量也随之增大。径流养分浓度变化对土壤容重响应程度的大小次序是:NO3--N>PO43--P>K+。径流养分流失率过程曲线存在“峰值点”,它是土壤容重、溶质理化特性以及土壤水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数学模拟,进一步证实了幂函数是模拟黄土区非饱和水流条件下养分流失过程的最佳模型。本研究为深入理解黄土坡面径流溶质迁移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养分 黄土坡面 土壤容重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0
16
作者 徐翠 张林波 +5 位作者 杜加强 郭杨 吴志丰 徐延达 李芬 王风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88-2399,共12页
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可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科学评估与合理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区内不同土壤类型高寒草甸生物量特征、土壤水... 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可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科学评估与合理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区内不同土壤类型高寒草甸生物量特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源涵养量。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在重度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水源涵养量显著低于未退化和中度退化阶段(P<0.05)。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且非毛管孔隙度规律不显著。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甸的土壤水源涵养量范围分别为1884.32—1897.44t/hm2、1360.04—1707.79t/hm2、1082.38—1550.10t/hm2。中度退化草甸土壤水源涵养量比未退化草甸低9.37%—10.35%,重度退化草甸低18.31%—27.82%。草甸退化进程中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的降低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量下降的直接原因,而草甸退化进程中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则是间接原因。度量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时应着重考虑毛管孔隙度的蓄水作用。研究表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源涵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该结果能够推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向空间化、精细化发展,为探索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甸 土壤容重 孔隙度 持水量 土壤水源涵养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积累特征 被引量:70
17
作者 苗娟 周传艳 +1 位作者 李世杰 闫俊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31,共7页
以贵州省盘县3种林龄(19、28和45年生)云南松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呈富集现象,随着土层... 以贵州省盘县3种林龄(19、28和45年生)云南松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呈富集现象,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增加,19、28和45年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96.24、121.65和148.13t·hm^-2,全氮储量分别为10.76、12.96和13.08t·hm^-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速率有所差异,其中19~28年生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积累速率高于28~45年生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容重 林龄 贵州
原文传递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容重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刘晚苟 山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06-1910,共5页
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 ,进行分根实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容重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种子根平分在装有 土娄土的分隔的白铁皮桶中 .土壤容重分 4种处理 :低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2 0g·cm-3 )、中容重(两边容重都为 1.33g·cm-3 ... 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 ,进行分根实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容重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种子根平分在装有 土娄土的分隔的白铁皮桶中 .土壤容重分 4种处理 :低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2 0g·cm-3 )、中容重(两边容重都为 1.33g·cm-3 )、高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4 5 g·cm-3 )和混合容重 (一边为 1.2 0 g·cm-3 ,另一边为 1.4 5 g·cm-3 ) .土壤水分控制在高基质势 (- 0 .17MPa)和低基质势 (- 0 .86MPa)两个水平 .结果表明 ,当植株生长在紧实土壤或土壤基质势从 - 0 .17MPa降到 - 0 .86MPa时 ,根长、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都显著降低 ,并且地上部干重的降幅更大 .紧实土壤使根长降低的同时还使根的直径增大 .无论是容重增大还是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所引起的高土壤阻力都使叶片扩展速度降低和植株变小 .生长在紧实土壤中的植株变小不仅是因为叶片扩展速度降低 ,同时是成熟叶片叶面积缩小的结果 .然而 ,当植株生长在混合容重土壤中时 ,处在低容重土壤中的根系生长得到加强 ,补偿甚至超补偿高容重土壤中根系生长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分根 玉米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炭基肥料种类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6
19
作者 卢广远 张艳 +1 位作者 王祥福 孟彦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50-53,共4页
炭基肥料是利用生物质炭与其他肥料混合制成的长效肥料,具有肥效高、无毒无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污染环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为了筛选适于玉米生产的炭基肥料,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以玉米专用肥为对照,在施肥量均为1 080 ... 炭基肥料是利用生物质炭与其他肥料混合制成的长效肥料,具有肥效高、无毒无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污染环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为了筛选适于玉米生产的炭基肥料,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以玉米专用肥为对照,在施肥量均为1 08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炭粉和氮磷钾养分配比不同的4种炭基肥料对商丘地区土壤pH值和容重的影响以及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炭基肥料可以调节土壤pH值向中性靠近,提高疏松土壤的容重从而改善其通气透水性能,且这种调节作用均随炭粉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但在较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显著。不同炭基肥料对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施用YT3炭基肥料的玉米穗长、穗粗、出籽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最终产量最高为9 726.90 kg/hm2,较CK增产10.94%,增产极显著;施用YT2炭基肥料的产量(9 339.45 kg/hm2)次之,增产率为6.52%,增产显著。在商丘地区,施用YT3和YT2炭基肥料均可以优化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玉米的产量性状,最终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效果明显优于施用化学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肥料 土壤PH值 土壤容重 玉米 产量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20
作者 符素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石质山区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土壤中大量砾石存在会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和水力特性,从而对土壤入渗规律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土壤物理特性、水力特性以及入渗规律影响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国外现有研究结果表明,... 石质山区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土壤中大量砾石存在会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和水力特性,从而对土壤入渗规律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土壤物理特性、水力特性以及入渗规律影响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国外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较为复杂,砾石覆盖/含量与入渗量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也有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土壤入渗规律 石质山区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水力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