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光荣 张国宏 +3 位作者 高世铭 郭天文 张晓艳 王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于2007年对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效应进行定位研究。试验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和免耕秸秆覆...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于2007年对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效应进行定位研究。试验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和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T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结果表明:(1)免耕秸秆覆盖可显著减少径流量和侵蚀量,6个处理的水土流失量为TWL>NTSWL>TCL>NTSCL>TPL>NTSPL。(2)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流失总量最大,全N和全P的流失总量最小,免耕秸秆覆盖对减少速效N、速效K和全P的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3)径流量、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保护性耕作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粮草豆隔带种植 坡耕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福建省清流县李家乡山地油茶园套种圆叶决明水土保持效果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政平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3期38-40,63,共4页
通过对套种圆叶决明的油茶园土壤作为期3年的理化性质及流失量动态变化研究,初步了解茶园套种圆叶决明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化增幅明显;2土壤质地随时间变化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其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增加;... 通过对套种圆叶决明的油茶园土壤作为期3年的理化性质及流失量动态变化研究,初步了解茶园套种圆叶决明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化增幅明显;2土壤质地随时间变化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其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增加;3土壤中砂砾含量逐年降低,粉粒含量逐年上升,土壤机械组成更趋合理;4土壤流失量呈逐年降低趋势。表明油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油茶园 物理结构 土壤养分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3种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生长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葛佩琳 孔召玉 +1 位作者 夏金文 刘洪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目的】筛选出红壤区最优水土保持草本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组合,提升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方法】选择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和雀稗(Pa... 【目的】筛选出红壤区最优水土保持草本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组合,提升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方法】选择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和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及不接种(对照)3种处理,测定3种植物的AMF侵染率、地上、地下生长指标及土壤团聚体情况。【结果】接种AMF可显著促进3种植物的地上部生长,对百喜草和白三叶的促生效果显著(P<0.05);接种AMF可显著增加白三叶根长、根体积、根系分叉和根冠比数等,促进其根系生长发育;白三叶对AMF根冠比的生长响应及菌根依赖度优于另外2种植物;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白三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论】白三叶具有较高菌根侵染率,能与AMF共生,获得更加发达的根系和良好的长势,有效促进植被-土壤相互作用,增强调控坡面侵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植物根系 土壤团聚体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人工结皮对露水凝结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饶本强 吴易雯 +2 位作者 李华 李敦海 刘永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164,共6页
露水的形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以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的人工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天野外跟踪观测人工结皮的露水凝结量,比较人工结皮露水凝结量的大小及其凝结能力的差异性。试验以人工蓝藻结皮(ACC)、... 露水的形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以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的人工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天野外跟踪观测人工结皮的露水凝结量,比较人工结皮露水凝结量的大小及其凝结能力的差异性。试验以人工蓝藻结皮(ACC)、人工藻结皮(AAC)、人工苔藓结皮(AMC)以及自然苔藓结皮(NMC)和流沙(SS)为材料,并以绒布-平板露水测定法(CPM)为参照,试验时间为42d。结果表明,CPM法测定的日平均露水凝结量为0.02~0.35mm,ACC露水凝结量为0.012~0.191mm,AAC为0.032~0.230mm,AMC为0.048~0.274mm,NMC为0.056~0.304mm,SS为0.003~0.083mm。露水凝结量随结皮的发育状况而存在显著差异,露水凝结量大小依次为NMC>AMC>AAC>ACC>SS。结果还发现,人工结皮的形成明显促进了荒漠地表对露水的吸收和保持,结皮能够比沙表面凝结更多的露水,且结皮的露水干化过程比沙表面更慢。推测结皮藻丝体的发育及其胞外分泌物是结皮凝结较多露水的重要原因,同时依赖于结皮表面的微气候环境。本研究揭示了露水在维系结皮生存中的生态学意义,表明人工结皮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结皮对露水的凝结机制与吸收利用情况,并为荒漠化地区有限水源条件下人工结皮利用露水等非降雨型水分进行野外生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人工结皮 露水凝结 非降雨型水分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赣中第四纪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成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月君 黄炎和 +1 位作者 杨洁 肖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125,共7页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是当前南方红壤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采用野外自然坡面试验小区监测方式,运用类比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30场次降雨下的第四纪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特征以及防治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小区与裸...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是当前南方红壤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采用野外自然坡面试验小区监测方式,运用类比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30场次降雨下的第四纪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特征以及防治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小区与裸露对照小区相比,产流量差异不显著,产沙量差异极显著,不同雨型下的降雨对产流、产沙的贡献率存在差异,中雨型下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表现最为突出,马尾松林下降雨、产流以及产沙之间的关系模型为一元二次回归模型;乔草、乔灌组合模式与马尾松纯林小区在产流、产沙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减流、减沙率均在90%左右,其中以乔草组合模式最优,不同雨型的减流、减沙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小雨型,中雨型,大雨及以上雨型,各防治模式下的降雨、产流以及产沙之间的关系模型为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壤区 马尾松 林水土流失特征 防治成效 赣中
原文传递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方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年第8期50-51,共2页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进步,其中,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水土保持,才能够让水利工程建设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论文就水利建设工程中的水土流失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进步,其中,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水土保持,才能够让水利工程建设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论文就水利建设工程中的水土流失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