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碳氮比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
98
1
作者
张春华
王宗明
+1 位作者
居为民
任春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7-1414,共8页
土壤碳氮比(C/N)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指标,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探讨1980~2005年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C/N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
土壤碳氮比(C/N)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指标,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探讨1980~2005年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C/N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年和2005年土壤C/N的平均值分别为10.56和12.30.2个时期土壤C/N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196.3 km和51.1 km,呈递减趋势,说明农田管理影响因素的作用在逐渐增强.过去25 a间,有84.88%的土壤面积的C/N呈上升趋势,以西部增加最为显著,德惠和九台市部分地区有所降低.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土壤的C/N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草地增加最为明显,从1980年的10.03±1.12上升为2005年的12.61±0.87;旱田和水田土壤C/N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C/N的升高表明碳素的增加速度高于氮素,为保持C/N的稳定提高,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在提高氮素投入水平的同时,应注重碳素的归还水平,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异
土壤
c
/
n
碳氮循环
土地利用
松嫩平原玉米带
原文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反馈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树伟
纪程
邹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1-786,共6页
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主要气候变化因子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植被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同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
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主要气候变化因子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植被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同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目前,国际上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增加与其所引起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消长关系并不清楚。深入研究和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对定量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及主要驱动因子,发现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植被生物量碳的累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氮库储量,但却明显减少土壤活性氮源的供给。大气CO2浓度升高可降低旱地CH4吸收汇的功能。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源效应完全抵消土壤的碳汇效应,并且抵消近5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且随其在大气中富集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本文还提出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影响土壤-大气温室气体交换的主要生物和环境控制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估算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
c
O2浓度升高
温室气体
土壤碳氮循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及农田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毛兵
赵天宏
+2 位作者
田荣荣
王伟
叶佳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4-1590,共7页
地下生态学过程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它与地上过程高度关联,是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地表臭氧的浓度迅速增长。目前,有关臭氧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
地下生态学过程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它与地上过程高度关联,是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地表臭氧的浓度迅速增长。目前,有关臭氧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而有关其对地下生态学过程影响的研究有限,臭氧浓度升高对地下生态学过程的影响作用复杂。综述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及农田地下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臭氧对森林树木及农田生态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有关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和农田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包括植物根系生长、根系代谢、菌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响应变化等几个方面。臭氧对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与臭氧浓度、物种、种植条件以及臭氧污染环境模拟方法相关。今后应该加强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微生物过程与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之间的相关机理研究以及臭氧与其他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趋势和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细根
菌根
土壤碳氮循环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碳氮比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
98
1
作者
张春华
王宗明
居为民
任春颖
机构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7-1414,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41)
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CB950702)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527
40901096
40871187)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128)
文摘
土壤碳氮比(C/N)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指标,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探讨1980~2005年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C/N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年和2005年土壤C/N的平均值分别为10.56和12.30.2个时期土壤C/N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196.3 km和51.1 km,呈递减趋势,说明农田管理影响因素的作用在逐渐增强.过去25 a间,有84.88%的土壤面积的C/N呈上升趋势,以西部增加最为显著,德惠和九台市部分地区有所降低.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土壤的C/N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草地增加最为明显,从1980年的10.03±1.12上升为2005年的12.61±0.87;旱田和水田土壤C/N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C/N的升高表明碳素的增加速度高于氮素,为保持C/N的稳定提高,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在提高氮素投入水平的同时,应注重碳素的归还水平,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
关键词
时空变异
土壤
c
/
n
碳氮循环
土地利用
松嫩平原玉米带
Keywords
spatial
a
n
d
temporal
variability
soil
c
/
n
ratio
c
arbo
n
a
n
d
n
itroge
n
cycling
la
n
d
use
So
n
g
n
e
n
Plai
n
maize
belt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反馈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树伟
纪程
邹建文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低碳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1-78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268,41771323)
文摘
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主要气候变化因子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植被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同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目前,国际上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增加与其所引起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消长关系并不清楚。深入研究和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对定量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及主要驱动因子,发现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植被生物量碳的累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氮库储量,但却明显减少土壤活性氮源的供给。大气CO2浓度升高可降低旱地CH4吸收汇的功能。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源效应完全抵消土壤的碳汇效应,并且抵消近5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且随其在大气中富集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本文还提出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影响土壤-大气温室气体交换的主要生物和环境控制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估算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
c
O2浓度升高
温室气体
土壤碳氮循环
Keywords
c
limate
c
ha
n
ge
elevated
atmospheri
c
c
O2
gree
n
house
gas
soil
c
a
n
d
n
cycling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及农田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毛兵
赵天宏
田荣荣
王伟
叶佳舒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4-159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1342)
文摘
地下生态学过程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它与地上过程高度关联,是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地表臭氧的浓度迅速增长。目前,有关臭氧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而有关其对地下生态学过程影响的研究有限,臭氧浓度升高对地下生态学过程的影响作用复杂。综述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及农田地下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臭氧对森林树木及农田生态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有关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和农田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包括植物根系生长、根系代谢、菌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响应变化等几个方面。臭氧对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与臭氧浓度、物种、种植条件以及臭氧污染环境模拟方法相关。今后应该加强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微生物过程与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之间的相关机理研究以及臭氧与其他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趋势和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臭氧
细根
菌根
土壤碳氮循环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Keywords
ozo
n
e
fi
n
e
roots
my
c
orrhiza
soil
c
a
n
d
n
cycling
mi
c
robial
c
ommu
n
ity
stru
c
ture
a
n
d
fu
n
c
tio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碳氮比的时空变异特征
张春华
王宗明
居为民
任春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98
原文传递
2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反馈
刘树伟
纪程
邹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森林及农田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
毛兵
赵天宏
田荣荣
王伟
叶佳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