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岩蠕变参数的曲线拟合计算方法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青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9-564,共6页
介绍一种根据室内蠕变试验资料确定流变参数的曲线拟合方法。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拟合精度高、便于模型辨识等优点。
关键词 流变特性 软岩 围岩稳定 曲线拟合
下载PDF
有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小丽 周德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对发育多个规则软弱夹层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塑性极限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机动位移法 ,提出可以用能量系数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标准 ,并推导了相应公式。通过川藏公路上一个典型滑坡实例的稳定性分析 ,与极限平衡法进行... 对发育多个规则软弱夹层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塑性极限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机动位移法 ,提出可以用能量系数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标准 ,并推导了相应公式。通过川藏公路上一个典型滑坡实例的稳定性分析 ,与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岩石 稳定性 岩体边坡 能量系 塑性极限分析 机动位移法 滑带
下载PDF
超前支护对软岩隧道空间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洪开荣 杨朝帅 李建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9-433,440,共6页
软岩大断面隧道施工中掌子面的挤出位移及其前方的先行位移对开挖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以某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大断面施工为例,针对两种预支护加固——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预加固和管棚超前支护,设定了5种计算工况,分别进行了开挖过程中掌... 软岩大断面隧道施工中掌子面的挤出位移及其前方的先行位移对开挖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以某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大断面施工为例,针对两种预支护加固——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预加固和管棚超前支护,设定了5种计算工况,分别进行了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前方的先行位移、掌子面挤出位移和掌子面后方最终位移变化的三维数值模拟,并考察了相应塑性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管棚超前支护对最终位移和先行位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掌子面超前玻纤锚杆加固对先行位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最终位移的控制作用不明显;与管棚超前支护相比,掌子面锚杆加固对掌子面的挤出变形的控制作用更明显;超前管棚支护更能抑制拱部上方围岩塑性区的发育,而掌子面锚杆加固对抑制超前核心土塑性区发育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超前预加固 大断面施工 挤出变形
下载PDF
高应力软岩近距离巷道工程的掘进扰动与稳定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余伟健 杜少华 +1 位作者 王卫军 朱永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4,共8页
针对高应力近距离巷道工程的开挖掘进及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等一系列研究。首先,在某矿山深部巷道工程的地质与施工条件基础上,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掘进爆破扰动应力传播规律及其对邻近巷道或硐室围岩稳定... 针对高应力近距离巷道工程的开挖掘进及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等一系列研究。首先,在某矿山深部巷道工程的地质与施工条件基础上,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掘进爆破扰动应力传播规律及其对邻近巷道或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扰动波在岩体中的衰减方程。然后,根据相关理论,采用FLAC软件进行了一次爆破掘进长度和开挖工序等掘进方案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动荷载(爆破掘进)作用下,由施工巷道开挖时所产生的变形会直接影响到邻近硐室或巷道周边岩体,应力释放区域较大;当一次爆破掘进长度较小时,由于整段巷道的扰动次数较多而会引起变形增大,但初始速度较小,则反之。最后,采用监测的方式,对施工巷道进行了开挖扰动分析,结果表明:相距为20m左右的两条巷道,开挖爆破扰动程度较大区域在后掘巷道掘进工作面的前后10-20m范围之内,而对本条巷道扰动程度较大范围一般距掘进工作面25m左右;并按照扰动程度大小可分为破坏区、影响程度较大区和影响程度较小区,破坏区和影响区一般位于掘进面30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软岩 巷道掘进 爆破扰动 稳定性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岩体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明华 白云 张电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5-187,共3页
工程岩体质量评价实质就是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BQ分类作为国标,具有普适性。针对含软弱夹层岩体的力学特性,探讨了如何以BQ分类为基础,经过适当修正以建立合适的围岩质量评价体系。结合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区... 工程岩体质量评价实质就是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BQ分类作为国标,具有普适性。针对含软弱夹层岩体的力学特性,探讨了如何以BQ分类为基础,经过适当修正以建立合适的围岩质量评价体系。结合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围岩岩体结构特征,进行了洞室围岩质量评价,其结果与RMR分类系统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岩体结构 BQ分类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世才 刘仲仁 郑文筠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4,127,共6页
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在国内隧道施工中极为少见,该岩性在隧道开挖后极不稳定,呈流塑状,极易出现溜塌现象,造成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甚至大范围坍塌,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及成本。文章结合兰渝铁路LYS-7标段桃树坪隧道工程概况... 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在国内隧道施工中极为少见,该岩性在隧道开挖后极不稳定,呈流塑状,极易出现溜塌现象,造成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甚至大范围坍塌,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及成本。文章结合兰渝铁路LYS-7标段桃树坪隧道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就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中的隧道施工技术做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软弱围岩 施工方法 加固措施
下载PDF
超前支护对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艺腾 王明年 +2 位作者 于丽 王志龙 张霄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9-128,共10页
Ⅳ级、Ⅴ级围岩要实现机械化全断面施工,合理的掌子面超前支护措施是保障。文章以郑万高铁湖北段软弱围岩隧道采用机械化全断面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从围岩位移、塑性区方面研究了超前管棚、掌子面锚杆及其组合... Ⅳ级、Ⅴ级围岩要实现机械化全断面施工,合理的掌子面超前支护措施是保障。文章以郑万高铁湖北段软弱围岩隧道采用机械化全断面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从围岩位移、塑性区方面研究了超前管棚、掌子面锚杆及其组合措施对掌子面的加固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管棚直径、注浆加固范围、超前加固长度及锚杆超前长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超前管棚对预收敛、最终位移及拱顶上方塑性区控制效果明显,掌子面锚杆对掌子面挤出变形及掌子面前方围岩塑性区控制效果明显,两者可以形成互补以达到最佳效果;随着管棚直径及其四周注浆半径的增加,预收敛、最终位移略微减小,效果甚微;管棚合理超前加固长度为15~20 m,掌子面锚杆合理长度也为15~20 m。经开挖后监测数据验证,措施有效,确保了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顺利施工,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全断面工法 软弱围岩 掌子面稳定性 超前管棚 掌子面锚杆
下载PDF
理念的更新——对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思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建宇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章着眼于矿山法修建的软弱围岩隧道工程,从现代隧道工程理念出发,探讨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力学形态从松弛到离散的变化过程以及针对这种过程的控制技术和超前支护的功能等问题;针对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难题,文章着重论述... 文章着眼于矿山法修建的软弱围岩隧道工程,从现代隧道工程理念出发,探讨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力学形态从松弛到离散的变化过程以及针对这种过程的控制技术和超前支护的功能等问题;针对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难题,文章着重论述了可让型支护系统作用原理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几点看法,供进一步探索、思考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法 软弱岩体 挤压性地层 超前支护 可让型支护
下载PDF
软弱岩体蠕变模型辨识与参数反演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强勇 张建国 +1 位作者 杨文东 贺如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2,共7页
压缩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蠕变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软弱岩体现场压缩蠕变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坝区软弱岩体具有瞬时弹性变形、减速蠕变和弹性后效特性。通过对各种流变组合模型的辨识,确定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来反... 压缩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蠕变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软弱岩体现场压缩蠕变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坝区软弱岩体具有瞬时弹性变形、减速蠕变和弹性后效特性。通过对各种流变组合模型的辨识,确定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来反映坝区软弱岩体的压缩蠕变特性。根据辨识的蠕变模型推导出了刚性承压板边缘岩体表面的压缩蠕变变形计算公式,据此采用优化反演法获得了坝区软弱岩体的瞬时弹性模量、黏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等蠕变参数,从而为坝区边坡加固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岩体流变参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承压板 压缩蠕变试验 蠕变模型辨识 蠕变参数反演
下载PDF
软岩硐室稳定性的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控制时效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传孝 王龙 +2 位作者 刘志浩 黄东辰 张秀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64-1468,共5页
地下工程的围岩为软岩或因赋存深度的增加而呈现软岩特征时,其稳定性控制问题趋于突出,而对软岩硐室底臌的有效控制是决定硐室整体稳定性、保障其服务年限的关键。设计应用于软岩硐室底臌控制的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探讨其作用机理,其控... 地下工程的围岩为软岩或因赋存深度的增加而呈现软岩特征时,其稳定性控制问题趋于突出,而对软岩硐室底臌的有效控制是决定硐室整体稳定性、保障其服务年限的关键。设计应用于软岩硐室底臌控制的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探讨其作用机理,其控制底臌的时间效应包括成拱初期的负底臌效应、吸收变形能为主要特征的柔性支护阶段和后期延长服务年限为目的的刚性支护阶段,其中柔性支护作用保证了相对较长而且稳定的软岩硐室服务年限。经实践证明,试验条件下的负底臌效应历时63 d,柔性结构控制底臌的作用时间为158 d,反底拱刚性结构对底臌的控制可以延长巷道的服务年限140 d,即巷道在1 a内无需底板修复。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的底臌控制效果明显,但是硐室整体稳定性并非单一依赖于对底臌的控制,支护体系在边界上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等因素,依然可转化为软岩硐室整体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 底臌 刚性结构 软岩
下载PDF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快速进洞方法及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道远 袁金秀 +4 位作者 王记平 程园 王凯 夏勇 王海蛟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一般采取CD法、CRD法和侧壁导坑法进洞,这些常规进洞方法需设置或拆除大量临时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座隧道的工程进度。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建立了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联合预支护条件下采用CD法、CRD法...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一般采取CD法、CRD法和侧壁导坑法进洞,这些常规进洞方法需设置或拆除大量临时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座隧道的工程进度。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建立了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联合预支护条件下采用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进洞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法控制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的优劣,提出了"地表注浆+扩大拱脚+拱架Z型连接+拱脚槽钢纵梁"稳定性控制措施下的三台阶七步法快速进洞方案。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进洞方案更有利于发挥支护结构的棚架效应,可有效控制地层变位,减小支护应力,在保障安全进洞的同时,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软弱围岩 隧道 扩大拱脚 拱架Z型连接 纵梁加固 快速进洞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综合变形模量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彬 聂德新 +1 位作者 张勇 李树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某拟建大型电站坝基岩体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岩体。不同岩体变形参数各异,常规变形试验只能获得单一岩性岩体的变形模量,而这种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与单一岩性岩体变形模量... 某拟建大型电站坝基岩体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岩体。不同岩体变形参数各异,常规变形试验只能获得单一岩性岩体的变形模量,而这种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与单一岩性岩体变形模量、岩层倾角、岩层厚度多个因素相关的,如何通过试验获得这种复杂组合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坝址区不同岩性所占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获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厚度比为6:2.5:1.5,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在坝轴线附近选择含有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三种岩体的大型变形试验区,将承压板尺寸设定为200cm×37cm,承压板就能同时覆盖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三种岩体,且将其厚度比确定为6:2.5:1.5。通过在承压板上施加大荷载(250余吨)将应力传至下部多层岩体,从而获得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坝基弱下风化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可达到7.0GPa,已经满足筑坝的要求。通过原位试验成功地论证了坝基岩体综合变形模量量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相间 层状岩体 综合变形模量 原位试验
下载PDF
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初探——以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霁昌 孙婴婴 +1 位作者 张扬 王欢元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探明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土体改良作用的机理,本文选择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作为典型实例,设置不同砒砂岩与沙的复配比例(1:1、1:2、1:5)田间试验小区与沙地进行对照,于2010-2015年连续监测不同处理土体的质地、有机质、水稳... 为探明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土体改良作用的机理,本文选择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作为典型实例,设置不同砒砂岩与沙的复配比例(1:1、1:2、1:5)田间试验小区与沙地进行对照,于2010-2015年连续监测不同处理土体的质地、有机质、水稳定性团聚体、矿质氮以及玉米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砒砂岩的加入能将沙地土体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从3.21%和2.73%提升到20%和5%以上,满足作物生长的颗粒需求,因此适宜于作为一种沙地土体有机重构的材料;在6年的耕作管理中,0-30 cm表层的粉粒和粘粒缓慢向下层迁移,增加30 cm以下沙地土体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复配土土体0-30 cm内有机质含量从0.5%以下提升到3.7%以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则从18%-28%提升到20%以上,0-120 cm深度土体内矿质氮储量提升4.5倍以上,玉米产量随种植季数稳步提升至11000 kg·hm^(-2);其中,1:2复配比例上经6季种植后玉米产量达到14234.4 kg·hm^(-2),最适宜玉米生长。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系统分析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机理,也为其它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的机制探讨和技术路线制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有机重构 砒砂岩 复配成土 土体结构 养分累积
原文传递
深埋软弱围岩隧道锚杆参数优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建敏 尹清锋 白冰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年第5期72-76,共5页
基于乌鞘岭隧道几种典型断面优化的结果,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支护结构的锚杆参数进一步进行优化,包括锚杆的最优长度、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研究表明,隧道的拱顶下沉量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墙腰收敛... 基于乌鞘岭隧道几种典型断面优化的结果,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支护结构的锚杆参数进一步进行优化,包括锚杆的最优长度、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研究表明,隧道的拱顶下沉量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墙腰收敛值随锚杆横向间距或者纵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当锚杆横向间距超过0.8m或者纵向间距超过1 m后,锚杆的作用就不明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锚杆 参数优化 隧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裂隙的含孔洞软岩体力学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元海 刘金杉 +2 位作者 唐晓杰 杨硕 刘德柱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4-603,共10页
天然岩体常含有节理裂隙与孔洞等缺陷,为研究含4条均布不同倾角裂隙、中心孔洞软岩体在单、双轴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破裂模式,基于自行配制的石膏试样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采用FLAC3D对加载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单轴压缩条件下,根据... 天然岩体常含有节理裂隙与孔洞等缺陷,为研究含4条均布不同倾角裂隙、中心孔洞软岩体在单、双轴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破裂模式,基于自行配制的石膏试样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采用FLAC3D对加载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单轴压缩条件下,根据裂纹分布规律的不同,提出了3种破裂形态,分别为"X破裂形态"(α=90°)即裂隙的存在与否对试样破裂模式几乎无影响、"完全破裂形态"(α=0°)即围绕中心圆孔试样出现贯通破碎带、"中间形态"(α=45°)即剪切裂纹呈近似45°扩展至试样边界;2)试样单轴、双轴峰值强度和脆性指标与裂隙倾角密切相关,随倾角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对勾"形趋势;3)侧压力增加,试样峰值强度呈对数形式增长,45°倾角裂隙试样峰值强度对侧压力敏感度最高;4)双轴压缩对比单轴压缩,新生裂纹数量显著减少,细长裂纹转变成片状破碎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体 裂隙倾角 双轴压缩 力学特性 破裂模式
原文传递
考虑软质岩体支撑作用的危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林峰 陈洪凯 唐红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软硬质岩体互层陡崖上的危岩体为研究对象,考虑软质岩体的支撑作用,将软质岩体视为弹性地基和硬质岩体视为地基梁,并据此构建硬质岩体内力计算的力学模型,进而建立硬质岩体内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建立考虑软质岩体支撑作用... 以软硬质岩体互层陡崖上的危岩体为研究对象,考虑软质岩体的支撑作用,将软质岩体视为弹性地基和硬质岩体视为地基梁,并据此构建硬质岩体内力计算的力学模型,进而建立硬质岩体内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建立考虑软质岩体支撑作用的危岩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将运用本文建立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规范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计算结果比规范法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算例分析岩腔深度和主控结构面长度联合作用时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着岩腔深度和主控结构面长度的增加,危岩稳定系数降低,在岩腔和主控结构面形成初期危岩稳定系数衰减速度较快,但随着其值的增加稳定系数衰减速度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稳定性 软质岩体 断裂力学 弹性地基
下载PDF
王洼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及支护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杰 杨涛 +2 位作者 王斌 肖琦 刘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8-522,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软岩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对王洼1522-1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围岩结构、力学参数、岩石成分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表明,巷道顶底板属遇水膨胀软岩,全煤巷道煤层内裂隙发育,端头锚固的长度对锚固支护的有效性差,难以形成有效... 为了有效控制软岩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对王洼1522-1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围岩结构、力学参数、岩石成分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表明,巷道顶底板属遇水膨胀软岩,全煤巷道煤层内裂隙发育,端头锚固的长度对锚固支护的有效性差,难以形成有效的承载结构。现有支护条件下围岩应力不能保持平衡,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大,底鼓严重,满足不了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要求。在实验和实测的基础上,得到了软岩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原因,提出了全长锚固支护方式及合理参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围岩特征 破坏机理 影响因素 回采巷道 锚网支护
原文传递
软岩地层地下铁矿开采岩体移动影响范围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文秀 郑小平 王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673-3678,共6页
在我国官庄东矿北采区,采用分段崩落法进行回采,虽然矿区地表建筑物远离设计的地表移动影响范围,但仍受到影响。结合官庄东铁矿北采区进行分析,对深部开采引起的动态岩体移动变形问题进行具体计算,分析深部开采的岩体移动变形规律及特点... 在我国官庄东矿北采区,采用分段崩落法进行回采,虽然矿区地表建筑物远离设计的地表移动影响范围,但仍受到影响。结合官庄东铁矿北采区进行分析,对深部开采引起的动态岩体移动变形问题进行具体计算,分析深部开采的岩体移动变形规律及特点,实际观测和理论分析均表明,深部开采工作面的覆岩破坏,具有整体移动变形均匀的特点;软岩地层深部铁矿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发展缓慢且周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部开采 软岩 岩体移动 深部开采 下沉控制
下载PDF
围岩加固注浆技术在软弱富水大断层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丽花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45,共5页
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纵向长235 m,断层处主要为高压富水软弱围岩。施工中通过改变原有的注浆施工理念,将原帷幕注浆"柱加固模式",优化为"桶状加固模式";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在保证注浆施工质量和开挖施工安全的前提下... 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纵向长235 m,断层处主要为高压富水软弱围岩。施工中通过改变原有的注浆施工理念,将原帷幕注浆"柱加固模式",优化为"桶状加固模式";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在保证注浆施工质量和开挖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将原全断面帷幕注浆192个孔优化为102个,将注浆工期从288天提前为133天。实践证明,围岩加固技术在投资、工期等方面较全断面帷幕注浆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加固注浆 断层 富水 帷幕注浆
下载PDF
某工程试验洞的有限元流变计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青麒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6年第3期37-42,共6页
把岩体作为粘弹塑介质,用组合模型描述岩体流变特性,对某工程试验洞的粘土岩进行有限元流变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当一致。计算表明,岩体流变特性对岩体、特别对软弱岩体的围岩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围岩稳定分析中,粘弹... 把岩体作为粘弹塑介质,用组合模型描述岩体流变特性,对某工程试验洞的粘土岩进行有限元流变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当一致。计算表明,岩体流变特性对岩体、特别对软弱岩体的围岩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围岩稳定分析中,粘弹塑性方法能更好地预测洞室塑性区的发展和洞周位移的变化情况,并为寻求合理的支护时间、支护形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特性 粘土岩 有限元 围岩稳定性 工程试验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