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 被引量:105
1
作者 田毅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75,共5页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单位制走向消解的背景下,出现了社会原子化动向。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松化、社会纽带松弛、个人与公共世界疏离等方面。在道德滑坡、规范失灵,社会结构"碎化"的情形下,社会工作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单位制走向消解的背景下,出现了社会原子化动向。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松化、社会纽带松弛、个人与公共世界疏离等方面。在道德滑坡、规范失灵,社会结构"碎化"的情形下,社会工作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欲发挥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开展社会创新,通过社会改革完成对社会的修复,实现社会公共性构造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原子化 社会工作 挑战
下载PDF
服务社会与政党的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逻辑定位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海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3-70,共8页
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社会功能。根据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基层党组织功能开发的立足体系就是党的群众工作体系。党的群众工作体系,是政党直接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工作平台和... 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社会功能。根据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基层党组织功能开发的立足体系就是党的群众工作体系。党的群众工作体系,是政党直接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工作平台和实践载体。从内在的理论逻辑来看,党的群众工作就是政党扎根于社会,政党作用于社会,其本质是政党回归于社会。政党回归社会的核心就是要确立政党全面服务社会的政治逻辑和行动策略,政党正是在领导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有机互动中实现自身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社会 基层党组织 群众工作 政党社会化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贵华 王瑞华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2-46,共5页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需求回应、专业化与职业化、本土化取向、素质教育等原则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应建...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需求回应、专业化与职业化、本土化取向、素质教育等原则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应建构专业理论,弘扬专业价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坚持全方位育人;搞好实习基地与督导制度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优化专业教学结构,建构教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构建方略 被引量:18
4
作者 曲文泉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结合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开展馆际交流和业务培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馆际交流和业务培训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队伍建设 和谐社会 业务培训 馆际交流
下载PDF
以“三治融合”重塑基层治权 被引量:10
5
作者 桂晓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此,国家视角的制度分析往往忽略了社会矛盾产生的复杂逻辑;底层视角的经验研究虽然揭示出了这种复杂逻辑,但没有将其与国家制度创新进行有效衔接。作为上承国家意志、下接... 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此,国家视角的制度分析往往忽略了社会矛盾产生的复杂逻辑;底层视角的经验研究虽然揭示出了这种复杂逻辑,但没有将其与国家制度创新进行有效衔接。作为上承国家意志、下接民众诉求的关键结点,基层治权视角对深入理解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然而,当前的资源下乡和规范下乡对基层治权赖以运转的价值、组织和社会基础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推高基层治理成本的同时,也束缚了其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为此,重回中国特色的简约治理,并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重塑基层治权才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治权 基层政府 简约治理 乡村社会 农民行动 群众工作
下载PDF
和谐社会前景下社会福利有效传递与社会工作发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昌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8-31,共4页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意涵,增进社会福利是提升社会成员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意涵,增进社会福利是提升社会成员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福利传递中,社会工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分析和谐社会的福利意涵入手,以西方社会福利传递为鉴,探讨和谐社会前景下社会福利的有效传递与社会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国利 管可可 李贺 《社会福利》 2020年第1期25-28,51,共5页
当前我国在探索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方向偏差与整合困难。本文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从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三个层次分析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通过分析,发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家庭... 当前我国在探索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方向偏差与整合困难。本文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从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三个层次分析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通过分析,发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家庭回归难、职业回归难、社会交往回归难。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在不同的系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和方法,重在突出社会工作的理论优势,扩大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更好地实现戒毒人员回归家庭、回归职业、回归社会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回归社会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 介入路径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形成机制及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席酉民 张晓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01-3008,共8页
针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矛盾普遍、群体性事件频发、深化改革呼声四起等现象,从社会治理三种机制的互动及政治体制环境出发,分析指出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中的软法治、市场机制不完善、网络治理机制的弱化以及政治体制... 针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矛盾普遍、群体性事件频发、深化改革呼声四起等现象,从社会治理三种机制的互动及政治体制环境出发,分析指出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中的软法治、市场机制不完善、网络治理机制的弱化以及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是这些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概括和谐社会基本形式和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通过网络、层级和市场三种社会治理机制的良性互动构造社会稳定秩序的机制.以及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三种机制的互动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借鉴和谐管理理论探讨了建没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机制 和谐社会 软法治 政治体制 层级 市场 网络
原文传递
简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君 《社会工作》 2008年第22期19-21,共3页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工作 专业教育 专业建设
下载PDF
劳动伦理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一个尝试性理论建构及解释框架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茂华 黄少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9,共7页
经济与伦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劳动伦理从源头上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和方式。中国劳动力迁移行为具有与他国不同的典型特征,仅从经济因素的视角来解释是不足的,需要诉求于劳动伦理因素。中国乡土社会中经商逐利、勤勉耐劳... 经济与伦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劳动伦理从源头上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和方式。中国劳动力迁移行为具有与他国不同的典型特征,仅从经济因素的视角来解释是不足的,需要诉求于劳动伦理因素。中国乡土社会中经商逐利、勤勉耐劳、艰苦奋斗、安分守己、服膺现世等内化于心的劳动伦理,为劳动力迁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伦理支撑。当前,中国乡村伦理正在经历冲击和瓦解,一方面,要强化乡村伦理重建,重塑乡村道德秩序;另一方面,要进行社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通过提高工资水平、逐步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等途径,实现社会政策与伦理道德、经济行为的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乡土社会 劳动伦理
下载PDF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柱萍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8-70,共3页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神圣使命。而和谐社会的本质则要求全社会劳动者不仅是高技能的,更是高素质的。职业学校德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基础上,对职校...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神圣使命。而和谐社会的本质则要求全社会劳动者不仅是高技能的,更是高素质的。职业学校德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基础上,对职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如教育功能上的不对称、教育观念上的不适应、教育内容上的不同步、教育机制上的不协调等"不和谐"因素进行了现实反思,并对如何用"和谐德育"理念全面创新职校德育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职校 德育工作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工作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秀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5-49,共5页
将社会工作的发展纳入和谐社会视野,既可以从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中找到依据,又缘于二者本质内涵、价值和功能的一致性。社会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传承机制和服务体系,而和谐社会建设无疑也给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将社会工作的发展纳入和谐社会视野,既可以从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中找到依据,又缘于二者本质内涵、价值和功能的一致性。社会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传承机制和服务体系,而和谐社会建设无疑也给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巨大契机,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号角中推进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和实务发展是亟待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工作 社会制度 小康社会
下载PDF
当好“数字家长”:社会工作介入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实务探索
13
作者 徐佳 蒋吉如 《中华家教》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新型数字社会对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成长于网络文化下的未成年人容易凭借新技术的掌握获得“反哺”能力,实现逆向社会化,从而在代际沟通中摆脱单一的从属地位。新时代,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呼之欲出。其中,家长的自我训练... 新型数字社会对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成长于网络文化下的未成年人容易凭借新技术的掌握获得“反哺”能力,实现逆向社会化,从而在代际沟通中摆脱单一的从属地位。新时代,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呼之欲出。其中,家长的自我训练和自身网络素养水平的提升必不可少。本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中小学生家长为目标群体,在宁波X社区开展小组介入实务,旨在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使其更有能力引导和保护子代,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同时,弥合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数字代沟”,促进数字时代亲子共同成长的新型亲子关系,这既是社会工作介入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路径探索,也是提高网络育人能力、促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网络素养 社会工作 中小学生家长
下载PDF
社会工作的介入与转型期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4
14
作者 纪德尚 陈冬仿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这是由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加强新时期社会工作与当前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具有契合之处,也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原则上的一致性。因此,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这是由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加强新时期社会工作与当前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具有契合之处,也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原则上的一致性。因此,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技巧协助政府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介入 和谐社会 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
下载PDF
阻抗:官办社团与政府关系的新诠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志国 张丹丹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当话题从“政社分开”具体到“政府建设与社会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期,同时也陷入了新的困境期:如何把本属社会的事务还给社会?这些事务由谁承接?承接主体若是由政府培育或主导成立,可否用“官办社团”的概念?它... 当话题从“政社分开”具体到“政府建设与社会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期,同时也陷入了新的困境期:如何把本属社会的事务还给社会?这些事务由谁承接?承接主体若是由政府培育或主导成立,可否用“官办社团”的概念?它与政府的关系有何特性?本文尝试引进心理学的“阻抗”概念,分析官办社团社会化过程中与政府关系建立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动力和阻力。也正是因为同时具备动力和阻力,才得出结论:这种关系是处于阻抗的合作与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 合作 互补 社团 社会工作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贫困生工作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先国 易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1-83,共3页
高校贫困生的困境和心理上障碍影响着高校的和谐发展,这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相适应。文章从高校贫困生工作现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与做好贫困生工作关系出发,提出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以人为本,实现高校... 高校贫困生的困境和心理上障碍影响着高校的和谐发展,这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相适应。文章从高校贫困生工作现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与做好贫困生工作关系出发,提出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以人为本,实现高校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高校 贫困生 工作
下载PDF
风险社会治理的社会工作策略--基于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剖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进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随着各类现代风险事件的发生,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社会工作作为抵御和治理风险的重要力量,重新明晰自己的定位对风险的治理和专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作为框架,探讨了社会工作在风险社会治理... 随着各类现代风险事件的发生,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社会工作作为抵御和治理风险的重要力量,重新明晰自己的定位对风险的治理和专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作为框架,探讨了社会工作在风险社会治理方面的作为。得出主要结论:社会工作应该在培育自主性公民;构建以社区为本的能动性预防与治理机制;倡导发展性、积极的社会福利制度等三个方面努力,方能在本土风险社会治理中展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社会工作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 行为策略
下载PDF
船舶综合桥楼设计及主要设备配置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有利 牟林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8年第1期26-28,34,共4页
根据11.3万吨级原油/成品油船设计实践,总结船级社对船舶综合桥楼系统设计要求,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以及系统设计的特点。同时对综合桥楼设计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综合桥楼 主要设备 系统设计 船级社 电子海图 工作站
下载PDF
公民社会的发育环境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保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2-9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在变化,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而构筑了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在变化,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而构筑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工作 社会建构
下载PDF
公民社会与社会工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保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3-47,共5页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政府(国家)———市场——...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工作 社会建构论 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 公民社会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