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蕴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金钊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共10页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社会发展是政治管理手段的巨大变革。这意味着,以"革命"方式推进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终结;以权力为主导的纵向管理模式将出现平面化趋势,公权力机关和社会组织将会依据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实施...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社会发展是政治管理手段的巨大变革。这意味着,以"革命"方式推进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终结;以权力为主导的纵向管理模式将出现平面化趋势,公权力机关和社会组织将会依据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实施社会管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对社会管理创新以及社会转型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用法律限制权力的任意行使,把权力圈在笼子里面,充分发挥法律和法律方法的功能,重视法律的权威以及逻辑推理、修辞论证和理解解释等方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律方法
原文传递
论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 被引量:49
2
作者 姜明安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8,共8页
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包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后三者的上位概念。后三者是"法治中国"的基本要素... 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包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后三者的上位概念。后三者是"法治中国"的基本要素。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中国等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就是建设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原文传递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公民社会 被引量:42
3
作者 郭道晖 《政法论丛》 2007年第5期5-12,共8页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法治化的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这种自由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权力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法的社会化多元化将消减国家法对社会的绝对统治,转为国家法与社会自治规范的共治,最终使法与权力逐渐复归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 法治社会 自由 法社会化
下载PDF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 被引量:28
4
作者 苗连营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构造、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法治的实践,不仅意味着社会管理结构的改革与制度模式的变迁,更意味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制实践的同步更新与发展。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 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构造、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法治的实践,不仅意味着社会管理结构的改革与制度模式的变迁,更意味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制实践的同步更新与发展。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法治的内在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民法律意识只有根植于丰厚的法治社会生成的土壤之中方能得以历练和提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塑造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多元文化环境,用民主和法治铸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法治社会 生成基础
下载PDF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兼论我国法制良善化、精细化发展的时代任务 被引量:26
5
作者 莫于川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0,共12页
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法治一体建设的路向和课题值得认真研究。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形成了还不完善的我国现行法制体系,如何实现法制的良善化、精细化已成为深入转型发展时期的时代任务。在全球法治发展背景下出... 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法治一体建设的路向和课题值得认真研究。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形成了还不完善的我国现行法制体系,如何实现法制的良善化、精细化已成为深入转型发展时期的时代任务。在全球法治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世界正义项目和法治指数运动,给予人们许多启发。从法治建设诸项标准的理据分析和实践探索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有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也有认识误区和负面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坚定方向、改善前行。笔者提出的法治一体建设的评价标准之基本构想,旨在为深入研究解决法治一体建设标准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特色、标志与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进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7,共14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既具有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构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样式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是这一特征决...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既具有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构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样式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是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西方式法治现代化的不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以及党和国家二元并存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现代化,没有法治这一方法作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总方法,具体需要遵循两种法治方法:一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现代化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原文传递
法治社会建设中村规民约的定位与功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印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村规民约为核心的特定社会规范,成为国家推动社会生活规范化的制度载体。在规范属性上,村规民约是与法律相协同的特定社会规范,具有鲜明的政策指向性。其执行力依赖自身在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合法性,在实施中通过基层... 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村规民约为核心的特定社会规范,成为国家推动社会生活规范化的制度载体。在规范属性上,村规民约是与法律相协同的特定社会规范,具有鲜明的政策指向性。其执行力依赖自身在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合法性,在实施中通过基层民主方式形成社会确认。在制度功能上,村规民约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助于降低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弥补法律、政策的不足。村规民约的实施,有利于在村民自治框架下强化法治建设,统筹德治建设,赋予自治以实质性内容;有助于在具体治理场域中促进“三治”结合,推动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建设应当克服法治工具主义立场,强化对综合治理方式的法治约束,为村规民约的发展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法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村规民约 社会治理 基层民主 “三治”结合
下载PDF
中国法治的曲折进程与完整内涵——阅读《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被引量:12
8
作者 肖金明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0,共8页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价值观,由有限政府理念到政府责任观念,社会建设与社会权利,人民民主和人民法治的意识形态,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基本观念和思想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和法治国家的实践,构成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中国法治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把握中国法治的内涵,必须立足于中国法治的宏大体系,视政党为中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加深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确立社会法治对中国法治的意义,以及发展法学教育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法治 人权 社会法治 法治规律
原文传递
论法治社会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海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有的学者认为法治社会与司法自由裁量权有相互冲突的一面 ,并以严格法治主义的名义试图排斥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本文论述了司法自由裁量权在法治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必要性 ,探讨了在维护法制权威的前提下 ,如何使司法自由裁量权在... 有的学者认为法治社会与司法自由裁量权有相互冲突的一面 ,并以严格法治主义的名义试图排斥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本文论述了司法自由裁量权在法治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必要性 ,探讨了在维护法制权威的前提下 ,如何使司法自由裁量权在最合理的范围内存在并能够最公正地行使 ,依法制约其随意性 ,使其为健全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司法自由裁量权 制约
下载PDF
论公众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及其引导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方世荣 孙思雨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8,共14页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全面部署了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并提出了2035年基本建成的明确目标。法治社会建设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宏大工程,具有全方位覆盖、人民主体性、内生动力性、持续发展性等重要特点,这决定...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全面部署了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并提出了2035年基本建成的明确目标。法治社会建设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宏大工程,具有全方位覆盖、人民主体性、内生动力性、持续发展性等重要特点,这决定了需要全社会参与建设。广大社会公众在法治观念培育、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社会依法治理以及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参与空间,参与方法包括积极履责、建议咨询、合作协助、自身维权、自治管理和开展监督等多元形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应通过广泛提供参与渠道及平台,建立激励机制、示范机制、培训指导机制、组织化参与机制等来有效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公众参与 参与领域 参与方法 组织引导
原文传递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炼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0期48-54,共7页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命题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置于同一体系之中。一体建设可以从逻辑前提、运行机理和路径选择三方面展开,一体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同一体系下厘清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内涵,一体...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命题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置于同一体系之中。一体建设可以从逻辑前提、运行机理和路径选择三方面展开,一体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同一体系下厘清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内涵,一体建设的运行机理需要探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的逻辑关联和重心定位,一体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下载PDF
法治与法治文化——从法治文化看我国法治建设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晓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在近30年来的法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制度建设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而忽视制度有效运作所需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法治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制度变革和组织重构,而且是一场文化观念的革命,没有丰盈广博的法治文化做根基,法... 在近30年来的法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制度建设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而忽视制度有效运作所需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法治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制度变革和组织重构,而且是一场文化观念的革命,没有丰盈广博的法治文化做根基,法治的社会将有如空中楼阁。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法治文化的养成,当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障碍主要在于法治文化之缺失,为此必须从法治文化主体方面着力,促使法治文化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文化 法律信仰 法治文化社会化
下载PDF
大学生维权体系构建刍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定时期,作为普通公民享有一般权利的同时,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一些特殊权利.面对权益受到学校和社会双重冲击的现实,当代大学生应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维权意识.高校也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定时期,作为普通公民享有一般权利的同时,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一些特殊权利.面对权益受到学校和社会双重冲击的现实,当代大学生应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维权意识.高校也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与健全大学生权利维护体系,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维权 法治社会 法律意识
下载PDF
“法治社会”辨析——以“社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文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0,155,共8页
中国法学界主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平面特质,决定了对法治社会内涵理解的单一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然、社会与实践属性,以及人的国家、社会与共同体身份之存在方式的理论,法治社会应包含法治"人民"社会、法治&qu... 中国法学界主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平面特质,决定了对法治社会内涵理解的单一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然、社会与实践属性,以及人的国家、社会与共同体身份之存在方式的理论,法治社会应包含法治"人民"社会、法治"臣民"社会与法治"公民"社会三个层次。法治"人民"社会主要体现社会主体的"政治人"属性,其核心内容是法律规范与限制权力;法治"臣民"社会主要体现社会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其核心内容是保障权利与依法行政;法治"公民"社会主要体现社会主体的"法律人"属性,其核心内容是法律意识与遵守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 法治社会 内涵
下载PDF
法治社会建设视域下司法促进道德建设的方法论
15
作者 扶庆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21-122,128,共3页
司法具有弥合价值分歧、凝聚价值共识功能,对弘扬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生成具有重要价值。司法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促进道德建设中具有权威性、具体性、有限性特点。司法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应加强审... 司法具有弥合价值分歧、凝聚价值共识功能,对弘扬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生成具有重要价值。司法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促进道德建设中具有权威性、具体性、有限性特点。司法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应加强审判过程的释法说理、守住判决结果的公平正义、司法审判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司法宣传机制建设、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司法等。同时,社会的道德建设成效,反过来也会促进司法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司法 道德建设 方法
下载PDF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地方法治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平 方稀瑾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4-88,共5页
在阐述依法治国、地方法治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审视地方法治社会建设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中国目前地方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障碍及成因,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地方法治社会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地方法治 法治社会
下载PDF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治国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红伟 许艳霞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3-55,共3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与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摈弃传统法律理念,促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西方法律文化 依法治国 借鉴与研究
下载PDF
法治社会在中国建设的意义、难点和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清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100,共11页
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语境下,"法治社会"应作狭义理解,即民间社会或市民社会成员权利及其行使的法治化,以及私人领域事务治理和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活动的规则化、法治化的社会状态。... 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语境下,"法治社会"应作狭义理解,即民间社会或市民社会成员权利及其行使的法治化,以及私人领域事务治理和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活动的规则化、法治化的社会状态。法治社会建设实践有助于提升成熟的法治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品质要求——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科学的法治精神,同时能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输送合格建设者;但中国市民社会历史传统的缺乏、难以把控自治组织松紧度的现实困境以及国人目前所拥有的对己不利规则意识的水准,严重制约着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为此,应该在全社会强力实施以利益均衡为内核的诚信教育,推动诚信建设适度法治化,积极引导扶持社会自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社会自治 规则意识 利益均衡 诚信建设
下载PDF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的思考
19
作者 杨晓婧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3年第1期96-101,共6页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我国是文明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我国的法治进程一直在向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丰富的特色基因影响着法治进程,靠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二十大报...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我国是文明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我国的法治进程一直在向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丰富的特色基因影响着法治进程,靠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①法治社会建设是重要一环。于我国而言,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扎根中国土壤,深挖本土法治资源,从传统法律文化中取其精华,试着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色基因出发,分析其融入法治社会建设的可行性,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的践行途径,继续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社会 法律文化
下载PDF
论法治社会的道德规范建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静云 吴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3,共9页
道德是法治社会的价值支撑与精神依托。道德对法治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为"法治客体"弥补内在缺陷;道德自我强化公民的责任担当;道德法则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约束机制和精神指引;道德共同体及其精神信仰为法... 道德是法治社会的价值支撑与精神依托。道德对法治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为"法治客体"弥补内在缺陷;道德自我强化公民的责任担当;道德法则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约束机制和精神指引;道德共同体及其精神信仰为法治社会提供凝聚力。法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建构具有三个向度: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的向度;国家和社会民主法治化的向度;人的自身需要的向度。市场经济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平等互利、自由竞争、诚实守信、全球责任;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共享;个体维度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善、自尊自律、知行合一、见义智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道德规范 市场经济秩序 民主法治化 人的自身需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