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空间活化的人本解读与实践——环境行为学与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21
1
作者 言语 徐磊青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32,共9页
借由艺术作品引出对记忆空间的讨论,认为"记忆"与"地方"的概念不同于"历史"与物质环境实体,而因主客体统一更偏向于日常生活的空间。历史空间更多地是被建构出来的与主体脱离的客体,而日常生活空间却是... 借由艺术作品引出对记忆空间的讨论,认为"记忆"与"地方"的概念不同于"历史"与物质环境实体,而因主客体统一更偏向于日常生活的空间。历史空间更多地是被建构出来的与主体脱离的客体,而日常生活空间却是肌肤相亲的真实存在。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目前存量规划的场所营造和记忆空间实践中往往对方法和目标都不明确,既不能尽建筑学本体范围内之责任,又在主体性建构和政绩工程中迷失,而保护需要从历史的定义走向日常的活化。因此,存量优化时代重在营造而不在于重建,重在人本而不在于形态。最后提出,对人本主客体统一的诠释,可借由心理化的人、场景化的人和资本化的人而进行思辨,引出可以对营造实践进行深层次启发的设计本体论哲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空间营造 日常生活 场所实验 环境心理学 环境行为学 景观社会
下载PDF
情境建构和资本收编:中国短视频平台的景观社会形塑——以对乡村用户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鹏 李嘉琪 明蔚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18-27,共10页
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赋权,用户自主生产的短视频景观反叛并重构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建构的'景观社会'。针对基于短视频平台集合、再生产和分配而呈现出的'景观社会',在居伊·恩斯特·德波的'景观社会... 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赋权,用户自主生产的短视频景观反叛并重构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建构的'景观社会'。针对基于短视频平台集合、再生产和分配而呈现出的'景观社会',在居伊·恩斯特·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及其发展和情境主义国际运动思想的启发下,以快手短视频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3软件对乡村用户生产的动态景观进行数据处理,并抽取代表性用户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挖掘短视频平台'景观社会'中用户自主建构的生活情境景观特点和被商业资本收编的因素。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形塑的景观社会拥有日常生活普遍化和美学化的情境式反抗趋势,并存在着戏剧性创作、文化语义置换或反讽的情境式反抗因素,同时也面临着日常景观的商品化消费,以及与主流资本消费体系相融或被窄化,进而被收编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短视频平台 快手APP 情境式反抗 资本收编
下载PDF
基于后消费时代景观社会视角的成都太古里街区的更新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文力 严永红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61,共8页
后消费时代,消费需求变迁催生出城市更新中的“造景”现象。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研究案例,套用景观社会理论,解读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视觉景观生产状况。研究发现:远洋太古里在更新过程中,通过建筑造景、行为造景、媒介造景完成景观生产... 后消费时代,消费需求变迁催生出城市更新中的“造景”现象。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研究案例,套用景观社会理论,解读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视觉景观生产状况。研究发现:远洋太古里在更新过程中,通过建筑造景、行为造景、媒介造景完成景观生产,不同空间维度的主体、目的等有所不同。研究证实了视觉景观对于复兴城市存量资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反思了在逐利性街区更新中过度商业化“造景”可能引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消费主义 历史街区 城市更新 远洋太古里 成都
原文传递
景观社会视角下网红景点形象感知偏差形成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莹 马怡然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文章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研究网红景点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并从景观社会视角揭示感知偏差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UGC投射的网红景点形象以拍照打卡等活动为主,涵盖景观、住宿、交通、饮食等... 文章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研究网红景点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并从景观社会视角揭示感知偏差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UGC投射的网红景点形象以拍照打卡等活动为主,涵盖景观、住宿、交通、饮食等旅游服务信息,情感评价以积极情绪为主,而游客感知的网红景点形象局限于打卡拍照的体验方式,且评价以消极情绪为主。②亲历游客对网红景点实际感知与投射形象差异的形成是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旅游异化的结果。博主与平台通过影像构筑了景观社会,景观自身的软暴力性隐形支配着游客的打卡实践,最终导致媒介世界中的景观表象与实际旅游体验之间的偏差。③潜在游客感知偏差的形成彰显着突破景观软暴力控制的可能性所在。文章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领域,为当下网络环境中的滤镜景点现象提供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网红景点 感知偏差 景观社会 社交媒体平台 网络博主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景观社会视角下网红村的乡村性生产与重构——以呼和浩特恼包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公为 王一丁 乌铁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208,共7页
景观社会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网红村成为热门乡村旅游地。基于景观社会理论,以呼和浩特恼包村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网红村的乡村性表征、生产和重构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作为网红村,恼包村的乡村性表征体现在后生产... 景观社会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网红村成为热门乡村旅游地。基于景观社会理论,以呼和浩特恼包村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网红村的乡村性表征、生产和重构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作为网红村,恼包村的乡村性表征体现在后生产主义、乡村文化表象化、乡村意象混合化和村民生计旅游化等方面。2)在景观社会背景下,恼包村的物理、文化和社会空间发生了深层次的结构性生产,乡村景区化、景观与文化形神不一、邻里与权力关系重构使得传统的乡村性发生流变与消解。3)地方性要素、结构变动、主体行动和媒介影响分别构成了乡村性再生产的内在条件、外部机遇、主导性力量和诱发因素,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网红村乡村性的变迁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网红村 乡村性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景观社会中人的境况与教育超越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济民 班建武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4,共6页
景观的绽出与景观社会的形成增强了瓦解“育人”这一教育原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让人真正成为人”这一教育根本目的的坚守便愈发可贵。具有单向控制、资本操纵、隐性引诱和技治主义特征的景观不仅占据了日常生活的中心地位,还带... 景观的绽出与景观社会的形成增强了瓦解“育人”这一教育原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让人真正成为人”这一教育根本目的的坚守便愈发可贵。具有单向控制、资本操纵、隐性引诱和技治主义特征的景观不仅占据了日常生活的中心地位,还带来了人的实存境况的诸多困境:在生存向度上,人深陷富足的幻象中而被深度剥削;在生活向度上,人则为生产与消费双重奴役;在关系向度上,人则在景观式的关系中产生方向性迷失。若要“让人真正成为人”,教育则需致力于帮助人超越景观社会中人的现实境况的困境,具体可从生存向度上的活着、生活向度上的活好、关系向度上的活活实现教育的三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人的境况 教育超越论 日常生活批判
下载PDF
象征的规划:景观社会的生产与城市开发
7
作者 李阿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从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出发,讨论“规划脱节”现象——现实的空间建设未达成规划的目标或不符合规划的内容。研究认为,规划并不是单一地指向空间的实施,它还能打造景观社会,即生产全社会对于未来发展与增长的共识;打造景观社会能够... 从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出发,讨论“规划脱节”现象——现实的空间建设未达成规划的目标或不符合规划的内容。研究认为,规划并不是单一地指向空间的实施,它还能打造景观社会,即生产全社会对于未来发展与增长的共识;打造景观社会能够使城市开发顺利进行,但也容易造成空间开发与规划内容的相互分离。以B镇的个案为例,阐述政府、开发商等行动者利用规划的时空特性生产新城意象和制造景观社会。新城景观带来了村民对于增长的欲望、塑造了他们的城市化观念和区域意识,进而激发其对城市空间的投资和消费。对规划作为城市开发的技术工具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象征意义 景观社会 城市开发 时空策略
下载PDF
景观社会视角下的网红建筑解构--浅谈当代建筑的礼仪规训
8
作者 何宇皓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该文从景观社会视角出发,对媒介时代下的网红建筑进行逻辑解构,从虚拟网络、视觉图像、网红效应三个维度递进式地推理了网红建筑诞生的时代必然性。通过运用景观社会的“真—伪”二重性理论,辩证地认知了当代建筑的礼仪规训,试图以文化... 该文从景观社会视角出发,对媒介时代下的网红建筑进行逻辑解构,从虚拟网络、视觉图像、网红效应三个维度递进式地推理了网红建筑诞生的时代必然性。通过运用景观社会的“真—伪”二重性理论,辩证地认知了当代建筑的礼仪规训,试图以文化价值的阐述达成网红建筑的祛魅,激发建筑的理论拓新与实践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建筑 礼仪规训 景观社会 虚拟网络 视觉图像
下载PDF
论居伊·德波对景观社会的批判与超越
9
作者 陈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8-94,共7页
随着商品生产和大众传媒的完美结合,以及整体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分离,景观社会具备生成的现实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景观通过集中、弥散与综合的模式统治社会,使整个社会生活陷入伪循环时间的消费陷阱,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也丧失否定... 随着商品生产和大众传媒的完美结合,以及整体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分离,景观社会具备生成的现实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景观通过集中、弥散与综合的模式统治社会,使整个社会生活陷入伪循环时间的消费陷阱,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也丧失否定的力量,社会主体最终沉迷于景观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为此,居伊·德波从组织形式、理论批判风格和实践方式的角度提出超越景观社会的前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波 景观社会 统治 商品 批判
下载PDF
“景观社会”中的工业遗产“造景” 天津运河创想中心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辉 《时代建筑》 2019年第6期106-113,共8页
文章以天津运河创想中心设计为例,探讨了当前工业遗产改造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这种改造已经变成了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中的一种造景行为,它有可能被异化为消费社会的一种资本和权力控制的手段。通过解析... 文章以天津运河创想中心设计为例,探讨了当前工业遗产改造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这种改造已经变成了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中的一种造景行为,它有可能被异化为消费社会的一种资本和权力控制的手段。通过解析天津运河创想中心的设计方法,文章完成了设计所言而未尽的引申意义,即对"景观社会"的一种批判性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改造 京杭大运河 景观社会
下载PDF
盛大的景观:节事概念及其景观属性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春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101,共8页
"节事"这一概念是外来语,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对旅游业的研究,发展到目前阶段,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而富有活力,是政府、企业都在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但是,"节事"的概念却从未有统一的认识,这成为... "节事"这一概念是外来语,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对旅游业的研究,发展到目前阶段,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而富有活力,是政府、企业都在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但是,"节事"的概念却从未有统一的认识,这成为节事研究和自身发展的阻力。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节事,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无疑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在德波看来,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马克思所描述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和"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统治"的景观社会。相应地,节事已经处身于景观社会,并且已经成为社会景观的一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已经使得节事越来越成为精心营造的、盛大的景观,节事正在走向与自身分离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事 景观社会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景观到造梦:传播学视阈的“元宇宙”与伦理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立明 黄泽敏 《新媒体与社会》 2022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综合了近年来多项前沿技术成果的新一代互联网产品元宇宙,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最终形态”,它可以打造出一种类似拟态梦境的平行空间,拓展玩家的“第二人生”。但是,“第二人生”过于逼真,有可能让玩家沉浸在梦境之中,成为沉迷虚拟时空不... 综合了近年来多项前沿技术成果的新一代互联网产品元宇宙,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最终形态”,它可以打造出一种类似拟态梦境的平行空间,拓展玩家的“第二人生”。但是,“第二人生”过于逼真,有可能让玩家沉浸在梦境之中,成为沉迷虚拟时空不愿醒来的“梦中人”,严重冲击甚至摧毁第一人生。根据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资本主义从商品生产发展到影像生产,通过打造景观世界来控制社会,元宇宙的到来,意味着更高阶段的数字资本主义,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的操控。如何在元宇宙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捍卫人的主体性,将成为当下科技伦理反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景观社会 数字资本主义
下载PDF
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设计故事的正叙和倒叙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辉 《时代建筑》 2020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文章以正叙和倒叙的形式,通过记录"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的设计过程,探讨了世博建筑设计中的隐喻、媚俗、符号、景观化等问题,进而对建筑在当代消费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变为一种现象级的景观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
关键词 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 世博建筑 隐喻 媚俗 符号 景观社会
下载PDF
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珺婷 蔡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借助景观社会理论与凝视理论,从旅游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现象,即博主使用优美夸张的语言和多样化表现形式进行博文写作和展示,读者观看博文并受其影响的过程。随机选取了20篇旅游博文和其中... 借助景观社会理论与凝视理论,从旅游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现象,即博主使用优美夸张的语言和多样化表现形式进行博文写作和展示,读者观看博文并受其影响的过程。随机选取了20篇旅游博文和其中5篇博文的全部评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旅游博客中的信息共享现象及其特征,研究博主与读者信息交流的动力学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传播模型。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博客 景观社会 观景
下载PDF
景观生产和狂欢性共同体构建——短视频App文化生产逻辑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娟 《新媒体与社会》 2019年第2期19-35,共17页
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应用,以日常生活记录、生活技巧分享、网红成名想象、自嗨自黑文化展现、个性主体表达等策略,进行景观数字生产,以构建起狂欢性共同体。此文化生产逻辑,不是简单地缘起媒体技术,而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心态等多重... 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应用,以日常生活记录、生活技巧分享、网红成名想象、自嗨自黑文化展现、个性主体表达等策略,进行景观数字生产,以构建起狂欢性共同体。此文化生产逻辑,不是简单地缘起媒体技术,而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心态等多重因素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上兴起的狂欢现象进行分析,考察此视听文化背后的生产逻辑及其背后的张力、矛盾和冲突,揭示短视频应用视听文化生产的结构性缺陷,尝试辨析短视频生产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狂欢共同体 视听文化 生产逻辑
下载PDF
景观社会的症候分析:数字媒介时代的戏剧表演和剧场空间 被引量:2
16
作者 幸洁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介极大推动了戏剧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戏剧生产和消费的全新推动器。本文将从景观社会症候分析的角度出发,以2012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三部代表戏剧《瓦特》、《等待俄瑞斯忒斯:伊拉克特拉》和《2008:... 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介极大推动了戏剧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戏剧生产和消费的全新推动器。本文将从景观社会症候分析的角度出发,以2012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三部代表戏剧《瓦特》、《等待俄瑞斯忒斯:伊拉克特拉》和《2008:麦克白》的演出为例,讨论技术所带来的变革与戏剧本体、戏剧表演、剧场空间之间的关系,即影像与戏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景观社会 影像 症候 戏剧
下载PDF
以“应试教育”为名的教育困境解读——“景观社会”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璟珲 《现代教育论丛》 2020年第1期39-45,共7页
社会舆论对以"应试教育"为表征的教育诸问题的讨论为当前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所困,或陷入情绪化的同义反复式批评。运用社会理论学者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映照既有以"应试教育"为靶向的教育批... 社会舆论对以"应试教育"为表征的教育诸问题的讨论为当前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所困,或陷入情绪化的同义反复式批评。运用社会理论学者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映照既有以"应试教育"为靶向的教育批评论述,重新剖析教育商业市场与正规教育系统中已显现的"异化"教育事象:影子教育实为一种无限竞逐的虚假游戏,"教育"被误识为个体的外在需求,商品化的教育有量无质;消费主义化的教育逻辑或已逐渐潜入正规教育系统,学校文化有可能沦为"景观社会"的载体。欲走出"景观化"教育,学校后设文化的建设或许是一种充满勇气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应试教育 社会理论
下载PDF
位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基于对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璐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35-243,共9页
基于现代与后现代的分析视角,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兼具现代与后现代的价值规范与理论气质。在聚焦视点方面,景观社会理论既强调对整个现代社会进行现代图式的整体叙事,又关切日常生活实现后现代图式的微观解放;在分析理路方面,景观社会... 基于现代与后现代的分析视角,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兼具现代与后现代的价值规范与理论气质。在聚焦视点方面,景观社会理论既强调对整个现代社会进行现代图式的整体叙事,又关切日常生活实现后现代图式的微观解放;在分析理路方面,景观社会理论既沿用了现代性规划下的商品生产逻辑,又融合了后现代诉求中的视觉图景逻辑;在消解路径方面,景观社会理论既追随了现代性规范下的阶级革命传统,又设想并践行了具有后现代笔墨的情境建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波 景观社会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英格兰,英格兰》中的景观社会与超真实的“英格兰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忱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8年第4期24-34,共11页
当代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借小说《福楼拜的鹦鹉》和《10?章世界史》于20世纪80年代蜚声西方文坛。两部小说中显见的拼贴、戏仿和碎片化等革新实验的叙事手法,以及小说对真实历史的质疑、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挑战都曾一度将作者... 当代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借小说《福楼拜的鹦鹉》和《10?章世界史》于20世纪80年代蜚声西方文坛。两部小说中显见的拼贴、戏仿和碎片化等革新实验的叙事手法,以及小说对真实历史的质疑、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挑战都曾一度将作者推向后现代文学代表作家的宝座。然而,巴恩斯1998年出版的小说《英格兰,英格兰》却致力于剥去作者后现代作家的外衣,转向了政治小说。"英国特性"和"被发明的传统"成为小说《英格兰,英格兰》讨论的主题。小说犀利地揭示了所谓民族身份仅仅是大众心理在拉康镜像中的投射,是想象界中占据了真实主体的虚假形象,同时又是代替真实主体在场的言语建构的象征化产物。另一方面,小说中大众的选择也揭示了德波所讨论的后工业时代景观社会中隐性意识形态对大众的奴役。巴恩斯对虚构性民族身份的批判并不仅仅否定民族身份本身,更进一步揭示了想象性民族身份与英国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处,栖居着真实的英格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兰特性 景观社会 超真实 朱利安·巴恩斯
原文传递
填充与排除:阿甘本生命政治的艺术捕捉机制
20
作者 周燕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5期75-80,共6页
在生命政治学谱系中,阿甘本是为数不多将生命政治与艺术进行融合阐释的思想家。由艺术解放通往人的解放,是阿甘本生命政治论的隐秘逻辑。在阿氏那里,“景观社会”与“例外状态”是思考当代生命政治施布的关键词。而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指... 在生命政治学谱系中,阿甘本是为数不多将生命政治与艺术进行融合阐释的思想家。由艺术解放通往人的解放,是阿甘本生命政治论的隐秘逻辑。在阿氏那里,“景观社会”与“例外状态”是思考当代生命政治施布的关键词。而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指向生命政治艺术捕捉的两套机制——填充机制与排除机制。在这两套机制一软一硬的捕捉下,艺术作为生命被塑造和剥离,一部分成为装置,一部分化为虚无。理解两套机制的捕捉伎俩,是讨论艺术乃至人的解放的前置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例外状态 生命政治 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