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共识建构到极化解构——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思潮走向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阙天舒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7-67,共11页
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安全与国际环境的演变,从根本上触发了美国国内政治思潮的转向。美国国内传统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断收缩,而作为自由主义发展结果的现代自由主义与作为保守主义发展结果的新保守主义之间则产生了难... 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安全与国际环境的演变,从根本上触发了美国国内政治思潮的转向。美国国内传统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断收缩,而作为自由主义发展结果的现代自由主义与作为保守主义发展结果的新保守主义之间则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矛盾。这两种思潮对传统政治价值观的共识性不断下降,并且对美国在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构建中角色的认同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就导致了美国的政治发展从共识建构向极化解构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当前美国国内的社会分裂局面仍在继续,其国内意识形态的左右对垒阵线也愈发分明、尖锐。因此,美国国内政治思潮在未来的走向将更为复杂,极端化和不确定性将成为其转变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政治思潮 极化政治 社会撕裂 发展困境
下载PDF
东汉后期社会分裂原因略探
2
作者 毛英萍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1,共3页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 ,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 ,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 ,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 ,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 ,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 ,封建国家那样强盛 ,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社会分裂 原因分析 地主 田庄经济
下载PDF
学业竞争大众化与高考改革 被引量:35
3
作者 陆一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92,共12页
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结构分析,揭示学业竞争大众化现象的形成,以及近20年间高考功能的应势之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由于存在前置的社会性分流,作为英才选拔"指挥棒"的考试不至于成为大众上学的"紧箍咒"。&... 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结构分析,揭示学业竞争大众化现象的形成,以及近20年间高考功能的应势之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由于存在前置的社会性分流,作为英才选拔"指挥棒"的考试不至于成为大众上学的"紧箍咒"。"报名率"超过50%意味着前置的社会性分流消失——高考竞争大众化,这是当前高考改革的深层动因。因此,改革成败取决于能否恰当地为学业竞争设置边界,扭转教育系统在急剧扩张中因无序扩容而造成"一"遏制"多"、"平凡"遏制"拔尖"的双重压抑局面。若能建起兼容"英才选拔纵向分层"和"大众升学多元适配"两种功能定位的考试升学系统,将能够实现中国教育治理能力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名率 前置社会性分流 高考有效容纳量 大众教育社会
原文传递
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 被引量:18
4
作者 童启富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8-41,共4页
处理同和异的矛盾 ,协调异质性因素与社会结构主体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统一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工作目标。社会转型期社会异质性因素的增加、多样性的发展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转型期社会结构体... 处理同和异的矛盾 ,协调异质性因素与社会结构主体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统一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工作目标。社会转型期社会异质性因素的增加、多样性的发展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转型期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要求社会整合方式由等级控制向相互依赖转变 ,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与相互依赖的整合方式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因而在转型期社会整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是执政党社会整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对统一战线的影响还表现在统一战线领域的扩大、功能的转换和组织基础的削弱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社会转型 社会分化 社会整合
下载PDF
民主转型中的宪法工程学: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17
5
作者 包刚升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28,7,共18页
宪法工程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比较政治研究中兴起的重要分支,并已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把比较政治研究跟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立足于经济人假设与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建立一个基于&... 宪法工程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比较政治研究中兴起的重要分支,并已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把比较政治研究跟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立足于经济人假设与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建立一个基于"制度—行为—结果"的统一的宪法工程学理论框架。本文认为,稳定的一致政府是稳定而有效的民主政体的前提条件。宪法设计与政治制度安排的关键是能否为政治家与选民提供有效的激励结构,最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一致政府。对高度分裂的社会来说,宪法设计与政治制度安排的重点是要为政治精英提供跨族群的激励,以及为不同族群集团的政治精英提供政治合作的激励。这样,本文阐明了宪法工程学的微观基础与制度机制,初步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宪法工程学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工程学 民主转型 政治制度 社会分裂 政治精英
原文传递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被引量:11
6
作者 侯力 肖贺飞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就业,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同,致使城市内部出现了农民工与市民的二元社会分化,同时,农民工进城就业也给其家庭、计划生育以及子女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就业,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同,致使城市内部出现了农民工与市民的二元社会分化,同时,农民工进城就业也给其家庭、计划生育以及子女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将对农民工自身及整个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分化 计划生育 子女教育 家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