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中心”与“社会改造”的择决——克伯屈教育思想新论
被引量:
7
1
作者
涂诗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145,共11页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论、渐进改良主义和社会改造目标等方面,克氏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是连续的。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两翼的"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不乏罅隙,致使克伯屈和杜威等教育家,在揭示和刻画二者的关系时,时常进退失据。在克氏思想中,"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二者的连续性享有支配地位,冲突性则屈居从属地位。二者都是现代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伯屈
进步主义教育
儿童中心论
社会改造主义
原文传递
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
被引量:
19
2
作者
朱靖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8,130,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文化救险
复原重建
影像民族志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中心”与“社会改造”的择决——克伯屈教育思想新论
被引量:
7
1
作者
涂诗万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145,共11页
基金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资助项目"美国教育思想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论、渐进改良主义和社会改造目标等方面,克氏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是连续的。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两翼的"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不乏罅隙,致使克伯屈和杜威等教育家,在揭示和刻画二者的关系时,时常进退失据。在克氏思想中,"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二者的连续性享有支配地位,冲突性则屈居从属地位。二者都是现代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部分。
关键词
克伯屈
进步主义教育
儿童中心论
社会改造主义
Keywords
William
Heard
Kilpatrick
progressive
education
child-centeredness
social
recon
structionism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
被引量:
19
2
作者
朱靖江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8,130,共9页
文摘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文化救险
复原重建
影像民族志
Keywords
the
social
-historical
Scientific
Documentaries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cultural
salvage
recon
-
struction
of
culture
visual
ethnography(See
p.61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中心”与“社会改造”的择决——克伯屈教育思想新论
涂诗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2
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
朱靖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