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中心”与“社会改造”的择决——克伯屈教育思想新论 被引量:7
1
作者 涂诗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145,共11页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论、渐进改良主义和社会改造目标等方面,克氏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是连续的。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两翼的"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不乏罅隙,致使克伯屈和杜威等教育家,在揭示和刻画二者的关系时,时常进退失据。在克氏思想中,"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二者的连续性享有支配地位,冲突性则屈居从属地位。二者都是现代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伯屈 进步主义教育 儿童中心论 社会改造主义
原文传递
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靖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8,130,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文化救险 复原重建 影像民族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