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108
1
作者 孙九霞 苏静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78-86,共9页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为后续的旅游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发现:旅游影响了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游客成了传统社区空间生产的主体之一;旅游利益相关者是传统社区空间的主要建构者,并通过占有传统社区的土地成为社区空间的直接生产者;空间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生产目标和行动的错位是导致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矛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传统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反思性研究
下载PDF
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 被引量:107
2
作者 潘可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性的产品,空间产品相对过剩会产生经济危机。空间实践、空间表述、表述空间构成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组合或者三元辩证法,第三项不是前两项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它们所假定的完整性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形成的一种开放的选... 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性的产品,空间产品相对过剩会产生经济危机。空间实践、空间表述、表述空间构成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组合或者三元辩证法,第三项不是前两项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它们所假定的完整性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形成的一种开放的选择项。社会空间包含着复杂的符号体系,空间三元组合类似于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意指三项组合。身体是社会空间的生产主体,社会空间的生产从身体开始,处于异化状态的身体受权力、符号、知识三位一体控制。只有生产出社会主义差异空间,身体才能获得完全解放。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城市化危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危机的起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符号学 身体理论 城市化
下载PDF
浙江传统产业集群成长的社会网络机制 被引量:36
3
作者 朱华晟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产业集群具有协同作用和集体效率两个本质特征。作者认为 ,“协同”与“集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内容。社会网络作为联结地方不同的行为主体以及本地与其它地区的纽带 ,在地方成长路径中 ,有效地促使要素资源简单集聚转向结成地方生产... 产业集群具有协同作用和集体效率两个本质特征。作者认为 ,“协同”与“集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内容。社会网络作为联结地方不同的行为主体以及本地与其它地区的纽带 ,在地方成长路径中 ,有效地促使要素资源简单集聚转向结成地方生产网络 ,并进而向地方创新网络演进。尽管在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中 ,社会网络的作用强度呈现由成熟期之前的持续增强转向此后逐渐减弱的变化特征 ,然而它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所替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浙江 传统产业集群 要素集聚 生产网络 创新网络
下载PDF
旅游背景下传统仪式空间生产的三元互动实践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九霞 许泳霞 王学基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42-1756,共15页
仪式因其符号性和社会性成为空间研究和理论阐释的绝佳场域,在仪式与仪式空间研究中,仪式背后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仪式空间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以安顺屯堡地戏和芒康加达村巴玛巴典为例,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回溯并分... 仪式因其符号性和社会性成为空间研究和理论阐释的绝佳场域,在仪式与仪式空间研究中,仪式背后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仪式空间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以安顺屯堡地戏和芒康加达村巴玛巴典为例,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回溯并分析两种仪式空间生产的过程与特征,刻画参与和影响仪式空间生产的社会关系,深入解析仪式空间的各个维度及空间生产的三元互动实践,力图比较和呈现旅游发展对地方传统仪式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仪式的空间是仪式主体社会关系织就的空间,其空间生产本质上是社会关系与空间秩序"重构或调适"的过程;在旅游影响下的仪式空间生产中,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之间差异化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仪式中差异化的空间实践;此外,仪式的空间生产隐含着对现代性消解的抵抗。本文构建了传统仪式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为解读列斐伏尔空间生产与空间三元互动提供了新视角,以揭示旅游与地方文化变迁之间更为深刻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传统仪式 社会关系 仪式空间 空间生产 屯堡地戏 巴玛巴典
原文传递
“权利分配”走向“权利生产”: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制度的创新逻辑 被引量:31
5
作者 陆阳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8,共6页
社会治理理念蕴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这一模式下档案制度创新的愿景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档案权利公平配置。社会治理背景下档案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传统的档案制度逻辑中首要关注权利分配的问题... 社会治理理念蕴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这一模式下档案制度创新的愿景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档案权利公平配置。社会治理背景下档案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传统的档案制度逻辑中首要关注权利分配的问题,转变为首要关注档案权利生产的问题,而档案权利的生产环节主要关涉到档案鉴定规则与档案收集规则。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制度的变迁方向将走向关注国家与公民双向表达的鉴定规则与关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产的社群档案、家庭档案与个人档案等多元档案类型。社会治理背景下档案制度创新逻辑变迁的本质就是档案制度赋权范围和对象的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档案制度 权利分配 权利生产
原文传递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苑 邓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64,共5页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其更新过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空间生产理论入手,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更新前后社会结构以及街区空间类型的变迁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消解了街区原有传统社会关...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其更新过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空间生产理论入手,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更新前后社会结构以及街区空间类型的变迁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消解了街区原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同时,构建了另一种开放的社会结构体系,由此产生新的空间生产需求并反映在空间景观的改造之中,这在本质上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最后提出控制空间使用主体的替代,促进街区的渐进式更新是一种较适宜的历史街区更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更新 社会结构 空间生产 山塘街
下载PDF
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图绘布迪厄教育社会学 被引量:26
7
作者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189,224,共17页
作为一种符号暴力理论,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基于文化专断性的理论假设。它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文化再生产的隐秘目的在于进行社会再生产。透过教学行动、教学权威、教育工作和教育系统这一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握布迪厄教育... 作为一种符号暴力理论,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基于文化专断性的理论假设。它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文化再生产的隐秘目的在于进行社会再生产。透过教学行动、教学权威、教育工作和教育系统这一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握布迪厄教育理论的内在肌理构成。各个阶级的教育习性与其在社会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相关。通过将社会区隔转化为学术区隔,教育体制将社会区隔合法化了。教育体制垄断了特定资本,主要是文凭的生产、分配和转换,并以其区隔的逻辑向社会世界强加以符号暴力。权力场深度渗透、影响着教育场,威胁着教育自主性。布迪厄的教育理论及其经验研究,引起了诸多争鸣,它具有进一步思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 符号暴力 教育社会学 文化专断性
下载PDF
在地内生性: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微观生产机制——以福建省Q市A社工组织为例 被引量:26
8
作者 林磊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86,共8页
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是衡量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既有研究主要围绕国家和组织关系而展开,忽略了组织与社会间关系这一重要研究线索,从而导致对组织内生性情况缺乏应有关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Q市A社... 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是衡量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既有研究主要围绕国家和组织关系而展开,忽略了组织与社会间关系这一重要研究线索,从而导致对组织内生性情况缺乏应有关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Q市A社工组织为例的分析,首先从组织的诞生方式进行辨析,区分了两类不同的内生性,即在地内生性和抽象内生性;继而基于在地内生性概念,从组织策略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内生性所决定的不同组织策略对社会组织自主性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基于对基层社会需求及社会力量与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之间关系的系统分析,论证了"在地内生性"是社会治理语境下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的一种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自主性 在地内生性 社会治理 生产机制
原文传递
南京市典型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绩效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京祥 陈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1,共6页
中国正在展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区建设,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典型的老旧住区、保障性住区的深入调研和对比研究,揭示了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绩效,并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剖析了保障性住区社会空间问题的成因,对当前保障性住区的建设方式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保障性住区 社会空间 绩效 空间生产 南京
下载PDF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景中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4期58-62,共5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匮...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科学性、当代性。深入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精神生产 人类自身生产
下载PDF
社区社会组织何以“悬浮”社区——基于南京市B街道项目制购买社会服务的考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社区社会组织一直被视为是社会成长和发育的重要体现,其发展历程以及与各级政府的互动策略亦成为透视政社关系演变的窗口。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的大规模实施在客观上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机会和空间。然而在数量迅速增长的... 社区社会组织一直被视为是社会成长和发育的重要体现,其发展历程以及与各级政府的互动策略亦成为透视政社关系演变的窗口。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的大规模实施在客观上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机会和空间。然而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组织却并未对社会发育产生显著作用,并呈现出"悬浮"社区的状态。基于南京市B街道项目制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过程,本文分析说明了社会组织"悬浮"社区形成的制度原因和组织机制。一方面,项目制购买政策环境下的社会组织具有显著"被生产"特征,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落地实行的根本动力源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非内生于社区共同体。另一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社会组织表现出"行政嵌入"特征:社区社会组织存在发展所需资源主要依赖政府服务购买,组织目标逐渐与行政目标趋于一致,其组织成员也具有"半行政化"性质。社会组织内部日益科层化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联结渠道,形成"蜂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被生产” “悬浮”
原文传递
个人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知识生产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乾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上,知识生产是一种个人性的活动,其产出则是一种个人知识,对这种个人知识,认知者负有完全责任。近代以来,知识生产变成了一种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活动,是由以大学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进行...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上,知识生产是一种个人性的活动,其产出则是一种个人知识,对这种个人知识,认知者负有完全责任。近代以来,知识生产变成了一种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活动,是由以大学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进行的,认知者只有成为专业机构的一员才能获得知识生产的资格。他们的知识生产活动产出的是一种专业知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生产需要对专业团体负责。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知识生产过程干预的加深与社会化研究机构的兴起,知识生产正在变成一种社会活动,专业知识也开始朝向社会知识转型。社会知识的生成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责任都变得空前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专业知识 社会知识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目标下街镇空间转型及社会工作站嵌合型实践——基于浙江省马桥街道社工站的参与式行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威威 郭圣莉 《求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82,M0005,共18页
社会工作是现代化社会事业中重要的行动力量与专业设置,其发展受到国内社会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的影响。在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基层社会呈现出生产空间专门化、生活空间集中化、生态空间建构化的特点,给辖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生计安排... 社会工作是现代化社会事业中重要的行动力量与专业设置,其发展受到国内社会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的影响。在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基层社会呈现出生产空间专门化、生活空间集中化、生态空间建构化的特点,给辖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生计安排带来多重影响。社会工作站参与乡镇(街道)基层治理体现了共同富裕目标在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中的新发展导向,需要采取嵌合性实践方法,助推专业效能的良好实现,这要求其嵌合在社会空间变革中发掘需求/问题及探寻实践资源,嵌合在特定基层的经济社会条件中探索照顾、服务与治理的职能实现及组合路径,嵌合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内推进部门协同与资源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共同富裕 社会工作站 嵌合型实践 社会空间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下载PDF
辽宁省乡村多功能评价和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凯 房艳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在界定乡村多功能性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和各年份功能得分,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纵向比较系数模型辨识乡村多功能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乡村多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功能... 在界定乡村多功能性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和各年份功能得分,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纵向比较系数模型辨识乡村多功能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乡村多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并呈现弱化的趋势;粮食主产区范围有所扩大并不断西移,经济发展和生活保障呈现由中心区域向外围扩散的特点,生态保育高水平区域向辽宁东部长白山地和西部山地集中;乡村多功能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呈现增强趋势;乡村多功能演变是内核系统因素和外缘系统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粮食生产功能主要受自然禀赋、农业机械化和作物结构的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保障功能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人口、产业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生态保育功能则主要受自然禀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多功能 社会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 粮食生产 生态保育 工业化 城镇化
原文传递
资本循环视角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以秦始皇陵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冲 朱海霞 彭邦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1-765,共15页
中国大遗址名录中80%以上的大遗址位于城郊或郊野地区,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析大遗址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实现大遗址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以秦始皇陵大遗址区为案例地,探寻资本逻辑... 中国大遗址名录中80%以上的大遗址位于城郊或郊野地区,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析大遗址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实现大遗址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以秦始皇陵大遗址区为案例地,探寻资本逻辑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发现:①资本对最优区位的选择产生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由于各村庄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保护区划的限制条件及其与已开发遗存点距离等因素存在差异,资本的选择性投入产生了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②村庄生产方式调整是大遗址区社会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在文物保护的框架下,由于旅游开发的正外部性促进资本流动影响到村庄生产方式调整,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转变的过程。③政府政策措施对大遗址区资本的引导控制是外部影响因素。大遗址的文物脆弱性决定了展示利用过程中必须保证政府的强干预性,村庄生产方式转变可能产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因此需要政府权力的介入,进一步导致了村庄生产方式调整。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一个动态演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政府有效管理、市场与村庄社区合理介入才能保障大遗址区乡村合理发展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资本循环 大遗址 秦始皇陵
原文传递
新型生产要素:数据的生成条件及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家栋 肖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5,共11页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原始数据经过采集、挖掘、流转、应用等步骤赋能社会生产,实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成熟的技术是前置条件,明确的标准是先导条件,完善的市场是保障条件,深度的融合是应用条件...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原始数据经过采集、挖掘、流转、应用等步骤赋能社会生产,实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成熟的技术是前置条件,明确的标准是先导条件,完善的市场是保障条件,深度的融合是应用条件。数据要素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各环节的应用,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提高了交换流通效率,并且更加兼顾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再生产。数据要素兼具经济性和技术性特征,保障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数字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数字新基建建设力度,加速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以及加强数据风险安全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生成条件 社会再生产 经济与技术特征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实践逻辑:建造模式如何深度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海清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77,共6页
以3个时期典型案例的技术解析阐明建造模式作为建筑设计先决条件的意义,及其影响建筑设计决策的思维机制,以此确证建造模式之选择反制建筑设计决策的实然与应然,说明现浇钢筋混凝土建造模式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然终结,不同层级、世代的建... 以3个时期典型案例的技术解析阐明建造模式作为建筑设计先决条件的意义,及其影响建筑设计决策的思维机制,以此确证建造模式之选择反制建筑设计决策的实然与应然,说明现浇钢筋混凝土建造模式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然终结,不同层级、世代的建造模式交叉共生的新局面正在形成。研究从物质和社会生产视角揭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强调建筑的物质和社会生产双重属性及其客观制约因素,进一步丰富建筑学的学科自主性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模式 物质生产 社会生产 具体性 建筑设计主体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身份重塑:数字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 被引量:15
18
作者 常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7,共7页
文章采用社会身份理论(SIT)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美国、英国和瑞士三个国家共106位一线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考察和阐释,尝试在数字技术语境下理解新闻从业者的身份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传统新闻职业认同以"客观/专业主... 文章采用社会身份理论(SIT)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美国、英国和瑞士三个国家共106位一线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考察和阐释,尝试在数字技术语境下理解新闻从业者的身份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传统新闻职业认同以"客观/专业主义"和"自由/自主性"为核心概念的话语体系,正逐渐被一种新的以"责任/公共服务使命"和"克制/道德标准"为核心概念的话语体系所取代。而新闻从业者通过怀旧的方式应对行业变化的传统策略,则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不断弱化。文章进而提出,准确理解当下新闻从业者职业身份认同的"责任转向"或"伦理转向"是进行数字新闻生产理论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 职业认同 新闻生产 数字新闻
下载PDF
重构社会空间: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实践路径——基于C市F社区更新的考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春湘 肖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当前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面临松散的社会空间环境难以自发形成,党建引领是社会空间再生产的关键载体。以C市F社区更新为案例,以基层党组织重构社会空间为着眼点,致力呈现“基层党组织引领”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之间的过程机制。研... 当前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面临松散的社会空间环境难以自发形成,党建引领是社会空间再生产的关键载体。以C市F社区更新为案例,以基层党组织重构社会空间为着眼点,致力呈现“基层党组织引领”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之间的过程机制。研究表明,在松散的社会空间环境中,基层党组织经由共建层面的“组织整合”、共治层面的“利益整合”和共享层面的“价值整合”三重尺度重构机制,塑造了一个治理主体紧密联结、情感信任高度凝聚、集体行动有机团结的社会空间环境。其实质是基层党组织主动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强化和拓展社区治理能力促进社区空间再平衡,进而实现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过程,党组织也依托基层社会实现组织拓展与权威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共同体 党建引领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嵌入、吸纳与生产:新时代乡村再组织化的过程与逻辑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为 吴理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19,共9页
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实现从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跨越发展,乡村再组织化是国家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新时代乡村再组织化建设是政党嵌入、政治吸纳和社会生产的综合过程。其中,政党嵌入是再组织化的契... 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实现从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跨越发展,乡村再组织化是国家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新时代乡村再组织化建设是政党嵌入、政治吸纳和社会生产的综合过程。其中,政党嵌入是再组织化的契点,政治吸纳是再组织化的推进,而社会生产是再组织化实现的保障。梳理乡村再组织化建设过程发现,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蕴涵其中的逻辑线索,三者在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乡村再组织化的总体性逻辑。通过实现三维关系的有机协调与良性互动,可以确立统一于政党引领的新型总体性治理机制,建设形成满足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嵌入 政治吸纳 社会生产 乡村再组织化 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