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 被引量:109
1
作者 车涛 李新 高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利用1993年1月份的SSM/I亮度温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的雪水当量,首先使用被动微波SSM/I数据19和37GHz的水平极化数据来反演雪深,根据积雪时间的函数来计算实时的雪密度,由雪的深度和密度计算出雪水当量.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19和37GHz... 利用1993年1月份的SSM/I亮度温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的雪水当量,首先使用被动微波SSM/I数据19和37GHz的水平极化数据来反演雪深,根据积雪时间的函数来计算实时的雪密度,由雪的深度和密度计算出雪水当量.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19和37GHz的垂直极化亮度温度梯度对计算出的雪水当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利用SSM/I数据直接反演雪水当量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遥感 雪水当量 SSM/I数据
下载PDF
1957—2009年中国台站观测的关键积雪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7
2
作者 马丽娟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1957—2009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积雪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年平均雪深、雪水当量、积雪密度分别为0.49cm、0.7mm、0.14g.cm-3.平均来说,三者在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最小的,在西北地区均较大;空间上,中国年平均雪深和雪水当量大值区位于... 利用1957—2009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积雪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年平均雪深、雪水当量、积雪密度分别为0.49cm、0.7mm、0.14g.cm-3.平均来说,三者在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最小的,在西北地区均较大;空间上,中国年平均雪深和雪水当量大值区位于东北和新疆北部,以及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小部分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积雪密度在0.14g.cm-3以下,3大稳定积雪区积雪密度略高.1957—2009年,中国及各区域年平均雪深和雪水当量均表现为波动增加趋势,但不显著;空间上雪深的显著正趋势主要位于内蒙古东部、东北北部、新疆西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北部;雪水当量与雪深类似,但正趋势范围不如前者广,负趋势范围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积雪密度 积雪深度 雪水当量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积雪被动微波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李新 车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积雪是冰冻圈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被动微波遥感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且能够迅速覆盖全球,在积雪时空变化监测中作用突出.总结分析了积雪被动微波遥感的主要模型,并对其方法、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较详细评述,重点介绍了NASA算法在雪深和雪水... 积雪是冰冻圈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被动微波遥感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且能够迅速覆盖全球,在积雪时空变化监测中作用突出.总结分析了积雪被动微波遥感的主要模型,并对其方法、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较详细评述,重点介绍了NASA算法在雪深和雪水当量反演中的应用、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它的改进.讨论新兴的积雪数据同化方法,介绍了同化被动微波观测以改进雪深和雪水当量反演精度的研究案例.评述了我国积雪被动微波遥感的进展,并且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雪深 雪水当量 积雪数据同化 被动微波遥感
下载PDF
2003-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及雪水当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6
4
作者 孙燕华 黄晓东 +3 位作者 王玮 冯琦胜 李红星 梁天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7-1344,共8页
利用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与AMSR-E雪水当量产品进行融合,获取了青藏高原500 m分辨率的高精度雪水当量产品,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积雪覆盖日数、雪水当量以及总雪量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降... 利用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与AMSR-E雪水当量产品进行融合,获取了青藏高原500 m分辨率的高精度雪水当量产品,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积雪覆盖日数、雪水当量以及总雪量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降雪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山区,而高原腹地降雪较少,降雪在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2003-2010年期间,平均积雪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稳定积雪区面积在逐渐扩大,常年积雪区面积在不断缩小.与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相比,雪水当量增加的区域与积雪日数增加的区域基本一致,但喜马拉雅山脉在积雪日数减少的情况下雪水当量却在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温度升高虽然导致部分常年积雪向季节性积雪过渡,但降雪量却在增加.总的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且减少的比例很少.最大积雪面积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累积积雪总量呈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年递减率为1.0×103m3·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积雪面积 雪水当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MOD10A1和AMSR-E的北疆牧区积雪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冯琦胜 张学通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准确监测牧区积雪覆盖范围,对有效防灾减灾和牧区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积雪产品和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北疆地区2002年11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三个积雪季的AMSR-E 每日雪水当量产品及其与MOD10A1每日积雪分类... 准确监测牧区积雪覆盖范围,对有效防灾减灾和牧区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积雪产品和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北疆地区2002年11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三个积雪季的AMSR-E 每日雪水当量产品及其与MOD10A1每日积雪分类产品合成的图像MODAE1的积雪识别精度.结果表明,1)AMSR-E每日雪水当量产品的积雪识别率为66.59%,总精度为69.49%;2)利用用户自定义的合成算法计算的合成图像MODAE1,结合了AMSR-E 雪水当量产品不受天气影响和MOD10A1每日积雪产品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优点,积雪识别率达76.43%;3)雪深和土地覆盖对合成图像MODAE1的积雪识别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雪深为1-40cm时,合成图像的积雪识别精度随雪深的增加而增大;在雪深为31-40cm 时,积雪识别率可达90.19%;在雪深大于40cm 时,积雪识别率开始下降.在牧区合成图像的积雪识别率可达77.6%,而在开阔的灌丛区积雪识别率略有下降,为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AMSR—E 雪水当量 积雪合成产品 精度分析
下载PDF
遥感反演2000—2020年青藏高原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1
6
作者 龙笛 李雪莹 +5 位作者 李兴东 韩鹏飞 赵凡玉 洪仲坤 王一鸣 田富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89,共15页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储量造成显著影响,严重威胁下游地区涉及10亿人口的水资源安全、水灾害防治和水生态保护。本研究集成多源卫星遥感(包括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光学影像等)及相关反演融合算法和部分再分析数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延...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储量造成显著影响,严重威胁下游地区涉及10亿人口的水资源安全、水灾害防治和水生态保护。本研究集成多源卫星遥感(包括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光学影像等)及相关反演融合算法和部分再分析数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延长并生成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各类水储量(湖泊、冰川、雪深和雪水当量、总水储量)变化数据,并分析其气候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间青藏高原外流区总水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10.90 Gt/a),主要由冰川质量损失主导;内流区总水储量呈显著上升趋势(6.40 Gt/a),其中湖泊水量扩张占主导。(2)青藏湖泊整体呈扩张趋势,并分为3个阶段:2000—2012年为平稳增长期(6.35 Gt/a),2012—2017年为相对稳定期(1.42 Gt/a),2017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10.59 Gt/a);湖泊水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性较高。(3)藏东南地区的冰川呈快速消融趋势(-4.50 Gt/a),气温升高和降水年际波动是近年来该地区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4)2016—2020年平均雪水当量较2001—2015年呈增加趋势,积雪变化主要受累积期平均气温和降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水储量 湖泊水储量 冰川物质平衡 积雪深度 雪水当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肖雄新 张廷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0-605,共16页
积雪是冰冻圈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也是对天气和气候响应最为敏感的自然要素。被动微波能够穿透云层、积雪和大气进行全天候、全天时地工作,在估算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等积雪参数上有很大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积雪参数反演... 积雪是冰冻圈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也是对天气和气候响应最为敏感的自然要素。被动微波能够穿透云层、积雪和大气进行全天候、全天时地工作,在估算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等积雪参数上有很大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积雪参数反演研究的进展,首先介绍了被动微波遥感监测积雪的基本理论,以及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然后将当前的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反演算法总结为4类:(1)基于统计的线性反演算法;(2)基于微波积雪模型的反演算法;(3)基于先验知识的非线性反演算法;(4)数据融合与数据同化。随后介绍了常用的7种积雪数据产品,并讨论了影响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反演精度的几个因素,最后对未来积雪参数反演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遥感 积雪深度 雪水当量 积雪产品
原文传递
被动微波遥感估算雪水当量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车涛 李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被动微波遥感可以透过云层 ,全天候地提供地表一定深度的信息。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传感器的时间分辨率很高 ,在冰冻圈动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 ,大量被动微波遥感的应用都是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 ,而我国在这方... 被动微波遥感可以透过云层 ,全天候地提供地表一定深度的信息。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传感器的时间分辨率很高 ,在冰冻圈动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 ,大量被动微波遥感的应用都是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首先介绍了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在监测积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对现存的雪水当量 (SWE)估算算法 (和模型 )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然后 ,详细讨论了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雪水当量的估算 ,阐明了利用SSM /I数据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雪水当量的复杂性 ,并指出了其复杂性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 遥感 雪水当量 SSM/I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全球升温1.5℃时北半球多年冻土及雪水当量的响应及其变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孔莹 王澄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6-326,共11页
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17个全球气候模式,确定了1.5℃温升(相对于1861—1880年)的发生时间,预估了全球升温1.5℃时,北半球冻土和积雪的变化,并对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3种排放... 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17个全球气候模式,确定了1.5℃温升(相对于1861—1880年)的发生时间,预估了全球升温1.5℃时,北半球冻土和积雪的变化,并对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3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分别于2027、2026、2023年达到1.5℃阈值。当全球升温1.5℃,北半球多年冻土南界北移1°~3.5°,冻土退化主要发生在中西伯利亚南部。多年冻土面积在全球升温1.5℃时,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较1986—2005年分别减少约3.43×10~6 km(221.12%)、3.91×10~6 km(224.10%)和4.15×10~6 km^2(25.55%);北半球超过一半以上的区域雪水当量减少,只在中西伯利亚地区略微增加;北美洲中部、欧洲西部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减少较显著,减少约40%以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分别减少0.15×10~6 km^2(7.28%)、0.18×10~6 km^2(8.74%)和0.17×10~6 km^2(8.25%)。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水当量分别减少约14.9%和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雪水当量 北半球 全球变暖1.5℃
下载PDF
雪数据集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灵雪 张树文 +3 位作者 卜坤 杨久春 颜凤芹 常丽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8-883,共6页
大范围的雪盖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剂,雪通过其自身的物理性质调节着地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还能影响地表径流,调节水文循环,甚至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数据集,实时监测雪盖的变化就变得非常必要。通过阅读大量... 大范围的雪盖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剂,雪通过其自身的物理性质调节着地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还能影响地表径流,调节水文循环,甚至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数据集,实时监测雪盖的变化就变得非常必要。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据集,主要包括可见光/近红外数据集如NOAA数据集、MODIS数据集,微波数据集如SMMR数据集、AMSR-E数据集,以及多数据源的数据集。分析各种数据集的生成原理和优缺点,对目前雪数据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数据集 积雪覆盖 雪水当量 雪深 遥感
下载PDF
中国冬季多种积雪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差异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若楠 张人禾 左志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2-586,共15页
利用1979~2006年冬季中国站点最大雪深和站点雪日、卫星遥感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5种积雪资料,从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积雪资料的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都表现为中国南、北方反位相... 利用1979~2006年冬季中国站点最大雪深和站点雪日、卫星遥感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5种积雪资料,从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积雪资料的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都表现为中国南、北方反位相的特征,即当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积雪偏多(少)时,青藏高原和南方地区积雪偏少(多)。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的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日随时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其中边缘山区的雪水当量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表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特征。南方地区站点最大雪深和雪日表现出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卫星遥感难以监测到该区积雪。相比较而言,卫星遥感资料比较适合高原和山区缺少气象站的地区及北半球更大区域积雪的研究,而站点资料更适用于中国中东部和平原地区积雪的区域研究。雪深、雪日、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这些多样性积雪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5种积雪资料结合使用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冬季 最大雪深 积雪覆盖率 雪日 雪水当量
下载PDF
CMIP3模式对未来50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预估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丽娟 罗勇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20,共14页
为研究预估未来50 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基于遥感数据,用误差百分率、空间相关和误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评估了14个CMIP3模式在20C3M的雪水当量产品,诊断各模式对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模拟效果较好的10个模式产品进行... 为研究预估未来50 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基于遥感数据,用误差百分率、空间相关和误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评估了14个CMIP3模式在20C3M的雪水当量产品,诊断各模式对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模拟效果较好的10个模式产品进行多模式集合,分析了A2和B1情景下2002-2060年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整体的雪水当量在未来50 a呈现一致的减少趋势;空间上,除了欧亚大陆东北部存在显著正趋势外,其余地区均为显著负趋势.季节上,雪水当量在夏季减少的比率最大,但量值上减少最大的却不是在积雪最多的冬季,而是在春季,这是因为春季雪水当量值的减少趋势普遍比冬季大,但增加却普遍比冬季小.未来50 a欧亚大陆冬、春季雪水当量呈现东增西减,且青藏高原明显减少的特征,这将有利于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北抬.雪水当量在A2情景下的减小范围和速率都要大于B1情景,表明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从时间和空间上加快雪水当量的减少,不利于积雪的维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未来欧亚大陆积雪的生存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水当量 预估 CMIP3 欧亚大陆 气候变化
下载PDF
IPCC AR4多模式对中国地区未来40a雪水当量的预估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芝兰 王澄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3-1283,共11页
通过评估参加CMIP3计划的22个GCM在20世纪气候情景(20C3M)下中国地区雪水当量模拟能力的检验,挑选出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对SEARS的模拟结果进行集合,预估未来40a雪水当量在中国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A1B情... 通过评估参加CMIP3计划的22个GCM在20世纪气候情景(20C3M)下中国地区雪水当量模拟能力的检验,挑选出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对SEARS的模拟结果进行集合,预估未来40a雪水当量在中国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A1B情景下和B1情景下,中国地区未来40a雪水当量年际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在A1B和B1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平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及东北北部地区的雪水当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在昆仑山西段帕米尔高原地区减少最为显著,其次为喜马拉雅山区和巴颜喀拉山东段地区.在中国北部的内蒙古高原地区、云贵高原等部分地区的雪水当量则有所增加.总体上,A1B情景下比B1情景下雪水当量的减少更为明显.2021-2050年雪水当量在青藏高原减少显著;对于季节变化来说,在秋冬季积雪的累积期,雪水当量可能增加,尤其在10-12月,而在积雪消融的春夏季(2-6月)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MIP3计划 雪水当量 模式评估 模拟预估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积雪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少波 车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647,共12页
积雪是冰冻圈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积雪研究对于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科学研究和农业灌溉、减灾防灾等生产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AR)不仅具有穿云透雾,全天候观测地表的能力,而且可穿透地表覆盖一定深度获取地表覆盖物... 积雪是冰冻圈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积雪研究对于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科学研究和农业灌溉、减灾防灾等生产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AR)不仅具有穿云透雾,全天候观测地表的能力,而且可穿透地表覆盖一定深度获取地表覆盖物内部特征信息.近年来SAR技术在冰冻圈科学研究中已广泛应用.综述了SAR积雪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对当前主要的SAR积雪遥感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介绍了当前主要的SAR和SAR干涉测量技术(InSAR)积雪面积制图方法、雪水当量(SWE)反演算法、积雪密度和雪深提取方法,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雪深 雪密度 雪水当量 SAR INSAR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不同类型人工林林内积雪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贺 蔡体久 +2 位作者 满秀玲 琚存勇 柴汝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67,273,共6页
为研究小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林类型林内积雪特征,分别从雪厚度、雪水当量和雪密度指标对3种人工林林内降雪和积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受降雪输入率的影响,降雪量越大,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越大,且不同林型... 为研究小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林类型林内积雪特征,分别从雪厚度、雪水当量和雪密度指标对3种人工林林内降雪和积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受降雪输入率的影响,降雪量越大,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越大,且不同林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最高,分别达到36.1cm和56.1mm;红松人工林次之,为31.3cm和45.8mm;红皮云杉人工林最小,仅为26.1cm和38.6mm。森林对积雪有明显的保存效应,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效率由大到小顺序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照)>红松人工林>红皮云杉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51%和90.5%;各人工林对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率平均值分别为47.2%和84.6%;林外空地的保存率分别仅为38.2%和69.3%。林内积雪的密度小于林外,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密度在0.14~0.16g/c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人工林 积雪厚度 雪水当量 雪密度
下载PDF
FY-3卫星积雪监测产品概述及在遥感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武胜利 刘畅 陈洁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介绍了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主要成像传感器及其积雪监测产品情况,FY-3卫星利用其1级数据能反演积雪覆盖、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等多种积雪监测参数和产品。卫星可见光-近红外传感器提供积雪覆盖监测信息,微波成像传感器提供积雪深度、... 介绍了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主要成像传感器及其积雪监测产品情况,FY-3卫星利用其1级数据能反演积雪覆盖、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等多种积雪监测参数和产品。卫星可见光-近红外传感器提供积雪覆盖监测信息,微波成像传感器提供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监测信息。针对防灾减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分别给出积雪监测产品的遥感服务应用。结合国内外积雪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FY-3卫星进行积雪监测的未来前景。FY-3卫星积雪监测产品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能为遥感部门提供客观、可靠、全面、及时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气象卫星 遥感服务 积雪覆盖 积雪深度 雪水当量
下载PDF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observed key parameters of snow cover in China during 1957-2009 被引量:4
17
作者 LiJuan Ma DaHe Qi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5期384-393,共10页
Using observed snow cover dam from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annual mean snow depth, Snow Water Equivalent (SWE), and snow density during 1957-2009 were 0.49 cm, 0.7 ram, and 0.14 g/... Using observed snow cover dam from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annual mean snow depth, Snow Water Equivalent (SWE), and snow density during 1957-2009 were 0.49 cm, 0.7 ram, and 0.14 g/cm3 over China as a whole, re- spectively. On average, they were all the smallest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and were great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NW). Spatially, the regions with greater annual mean snow depth and SWE were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cluding eastern Inner Mongolia (NE), northern Xinjiang municipality, and a small fraction of southwestern QTP. Annual mean snow density was below 0.14 g/cm3 in most of China, and was higher in the QTP, NE, and NW. The trend analyses revealed that both annual mean snow depth and SWE presented increasing trends in NE, NW, the QTP, and China as a whole during 1957-2009. Although the trend in China as a whol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amplitude of variation became increasingly great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patially,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5%-level) positive trends for annual mean snow depth were located in western and northem NE, northwestem Xinjiang municipality, and northeastem QTP.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ends for annu- al mean SWE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snow depth in position, but not in range. The range with positive trends of SWE was not as large as that of snow depth, but the range with negative trends was lar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cover snow density snow depth snow water equivalent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典型水循环参数星载GNSS-R/SoOP-R遥感探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学睿 宋少辉 +3 位作者 马文骁 郭鹏 胡小工 严哲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技术是利用导航卫星的反射信号进行遥感的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方式,其在海洋领域的研究相对较早和成熟,但是近年来随着星载探测计划的发展,如英国的T...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技术是利用导航卫星的反射信号进行遥感的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方式,其在海洋领域的研究相对较早和成熟,但是近年来随着星载探测计划的发展,如英国的TechDemoSat-1、美国的旋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clone GNSS,CYGNSS)以及中国的风云三号E星,其在陆地领域遥感研究的优势和潜质已经逐步显现。首先,总结了目前机理模型的研究现状;然后,回顾了星载GNSS-R及其他机会卫星反射信号遥感(signal of opportunity reflection remote sensing,SoOP-R)的典型陆面水循环参数的研究现状,以及GNSS-R技术在土壤水分、植被、地表冻融监测上的应用,并梳理了最新SoOP-R技术在根区土壤水分和雪水当量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前向机理模型研究和后续反演算法开发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项技术在水循环主要气候气象参数探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SoOP-R 土壤水分 植被 地表冻融 根区土壤水分 雪水当量
原文传递
新疆冬季雪水资源估算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列群 黄慰军 +2 位作者 殷克勤 熊玲 何亚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2,共7页
应用2004—2010年EOS/MODIS遥感积雪监测资料,结合新疆89个气象站雪深、雪密度50年的观测记录,估算新疆冬季雪水当量,并对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10年新疆年雪水当量最大峰值为368.83亿m3(2009—2010年)、最小峰值为93.9... 应用2004—2010年EOS/MODIS遥感积雪监测资料,结合新疆89个气象站雪深、雪密度50年的观测记录,估算新疆冬季雪水当量,并对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10年新疆年雪水当量最大峰值为368.83亿m3(2009—2010年)、最小峰值为93.91亿m3(2006—2007年),最大峰值是最小峰值的4倍左右,且6年中峰值出现的最早和最晚时间相差5旬。②新疆雪水资源分布存在4个区域:南疆、东疆、伊犁和博州、北疆东北部,不同区域雪水当量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新疆雪水当量峰值应该是4个区域峰值之和。③新疆雪水当量50年来呈现年际间的大幅波动,发展趋势沿着斜率为0.083 2的直线上升,表明雪水资源在逐年增多;波动幅度逐步加大,表明雪水资源偏少的年份有时也会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水资源 积雪 雪水当量 时空特征 遥感 新疆
下载PDF
CMIP5耦合模式对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及预估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笑宇 林朝晖 +2 位作者 王雨曦 陈红 俞越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70,共18页
基于美国冰雪资料中心(NSIDC)提供的卫星遥感雪水当量资料,评估了26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耦合模式对1981~2005年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雪... 基于美国冰雪资料中心(NSIDC)提供的卫星遥感雪水当量资料,评估了26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耦合模式对1981~2005年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MIP5耦合模式对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能够再现出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由南向北递增、青藏高原积雪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特征;就雪水当量的幅值而言,几乎所有模式均显著低估了西伯利亚中部雪水当量的大值中心,对中国东北地区雪水当量的模拟也显著偏低,但模式对乌拉尔山以西的东欧平原、我国北方及蒙古地区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却比卫星遥感资料显著偏大,此外模式对堪察加半岛及以北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地区的雪水当量也明显偏大。对于青藏高原地区,虽然部分模式可以模拟出青藏高原东部的雪水当量大值区,但大多数模式对青藏高原西部雪水当量的模拟却明显偏大,存在虚假的大值中心。对遥感反演资料的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表明,对于EOF第一个模态所对应欧亚大陆全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仅有少数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大多数模式以及多模式集合的结果均未能予以反映;对应于欧亚大陆雪水当量年际变化的EOF第二模态而言,仅有少数模式(如俄罗斯的INMCM4)具有一定的再现能力,绝大多数模式对该模态及其时间演变的特征没有模拟能力。比较CMIP5多模式的集合预估结果与1981~2005年基准时段的雪水当量,可以发现在RCP4.5排放情景下,西伯利亚中东部地区的雪水当量相对于基准时段显著增加,区域平均的增加量在21世纪前、中、后期分别为4.1mm、5.4 mm和6.8 mm,且随时间增加得更显著;对90°E以西的欧洲大陆和青藏高原地区,其雪水当量则相对减少,减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雪水当量 模式评估 气候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